肺内多发结节病灶-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肺结节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节病(Sarcoidosis):概述Ø结节病:多系统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以非干酪样肉芽肿为特征。
Ø病因:不明,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Ø年龄:均可,40岁以下多见,高峰为20-29岁。
Ø性别:女稍多于男。
Ø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表现明显而症状轻微;可无症状;咳嗽、咳痰、气道高反应性、呼吸困难、易疲劳、盗汗、体重下降、结节性红斑等。
Ø Kevim试验阳性、ACE、血/尿钙升高。
Ø几乎所有器官均可受累,90%累及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
Ø 病理:•非干酪样肉芽肿:中心 :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 沿淋巴道分布 。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胶原和蛋白多糖形成的致密带可包裹肉芽肿,导致纤维化。
结节病:概述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呈土豆状ü胸内淋巴结肿大。
ü肺内浸润。
ü支气管病变。
ü胸膜病变。
肺结节病:胸内淋巴结肿大p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伴/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95%)。
p中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旁、隆突下、主动脉弓旁。
p无融合趋势,界清,均匀强化。
肺结节病:肺内浸润典型表现u淋巴管周围小结节(最常见,75%-90%)。
u Bilateral Perihilar Opacities。
u纤维化改变。
M,24y淋巴管周围小结节•胸膜下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间隔。
•predominantly but not invariably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zones。
•圆形、界清、小(2-4mm)。
Bilateral Perihilar Opacities•由肺门向周围放射。
•不规则、边缘模糊,伴或不伴空气支气管征,常伴微结节。
纤维化改变线样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构扭曲。
Case1 F, 50y发热20余天Case2 F, 38Y活动后气促2月余肺结节病:胸内淋巴结肿大不典型表现 (>50岁多见)p双肺门非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单侧(常右侧)< 5%。
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引言
肺结节是指在胸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卵圆形阴影。
它们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但是对于医生来说,鉴别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些肺结节可能是肺癌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征兆。
影像学特征
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以及内部结构等方面。
- 形态:肺结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 大小:肺结节的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
- 密度:肺结节的密度可以是均匀的、不均匀的或囊性的。
- 边缘:肺结节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分叶状的或毛刺状的。
- 内部结构:肺结节的内部结构可以是均匀的、斑点状的或有钙化等。
鉴别诊断
为了确定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医生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常用的方法包括:
- 高分辨率CT扫描:通过观察肺结节的形态、大小、密度等影像学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 PET-CT扫描:可以评估肺结节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区分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
- 病理活检:对于可疑的肺结节,医生可以进行病理活检以确定其性质。
结论
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肺癌等严重疾病非常重要。
医生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病理活检的结果,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过对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疾病。
本文将重点讨论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并介绍常见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胸部X线摄影胸部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拍摄胸部正、侧位X线片,可以观察肺部结构和病变,发现可能存在的肺结核病灶。
肺结核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结节状阴影、浸润性病灶、空洞等。
2. 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是一种更为敏感和精确的肺结核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细微结构和病变,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肺结核的CT表现包括空洞、结节、纤维化、钙化等。
3.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在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中并不常用,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复杂肺结核合并胸部周围脏器的感染,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二、肺结核影像学表现1. 结核球结核球是最常见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形式之一。
它通常呈现为局限性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常伴有钙化或空洞形成。
2. 结节状阴影结节状阴影是肺结核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之一。
它通常呈现为类圆形或卵圆形的病灶,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边界清晰。
结节状阴影的密度较高,有时可出现钙化。
3. 浸润性病灶肺结核的浸润性病灶通常表现为肺内多发小块状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
这种病灶通常发生在肺段或肺叶之间。
4. 空洞肺结核的空洞是由于肺组织的崩溃和坏死所形成。
空洞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常与结核球或浸润性病灶相伴。
5. 纤维化在肺结核的慢性病例中,炎症会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
纤维化的特征是肺组织密度增加,肺纹理增多,被膈肌或其他组织完全或部分遮挡。
三、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尽管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早期的肺结核病灶可能很小,难以通过常规影像学方法检测出来。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肺结核与其他肺部疾病在影像上呈现相似的表现,容易造成诊断困难。
放射科影像学常见病例讨论在放射科领域,影像学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能够提供医生对患者身体内部结构和病变的详细了解。
本文将对放射科常见病例进行讨论,以增加大家对影像学的理解和应用。
I. 肺部病变肺部病变是放射科常见的病例之一。
通过X射线、CT扫描等影像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肺部病变的位置、形态和特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肺部病变案例及其讨论:1. 肺部结节肺部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的球形病变。
在胸部X射线或CT扫描中,结节通常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阴影。
根据结节的特征和CT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为良性结节或恶性肿瘤。
2. 肺炎肺炎是肺部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发现肺部感染区域的密度增加、肺实质模糊、小叶间隔增宽等特征。
此外,肺炎还可以通过不同影像学表现来判断病原体的类型,如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
3.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X射线和CT扫描中,肺癌通常呈现为肺实质内结节或肿块。
根据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密度,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病灶的性质以及是否有转移迹象。
II. 骨骼病变骨骼病变在放射科影像学中也十分常见,包括骨折、关节退行性病变、骨肿瘤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骨骼病变案例及其讨论:1. 骨折骨折是骨骼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X射线和MRI等影像学技术,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骨折的位置、方向和类型。
根据骨折线的性质,我们可以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2. 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退行性骨关节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通过X射线和MRI扫描,我们可以观察到骨关节的退行性变化,如骨质疏松、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等。
这些骨关节退行性变化是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
3. 骨肿瘤骨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通过X射线、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我们可以观察到骨肿瘤的位置、形态、边缘和内部结构等特征。
良性骨肿瘤通常边缘光滑,密度较均匀,而恶性骨肿瘤的边缘不规则,内部可见破坏和软组织浸润。
放射科常见病例分析一、肺部结节肺部结节是在胸部X光片或CT扫描中常见的一种影像学表现。
肺部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实质内局灶性影像学表现。
肺部结节有多种原因,包括炎症、肿瘤、结核等。
在放射科的临床工作中,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分析。
二、骨折骨折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放射科常见的病例之一。
骨折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断裂。
放射科医生需要通过X光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来确诊患者的骨折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脑卒中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者出血等原因导致脑组织受损的疾病。
在放射科的工作中,脑卒中患者的CT或MRI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通过影像学表现,医生可以判断脑卒中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四、肺炎肺炎是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在放射科的工作中,CT或X光片检查是诊断肺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影像学表现,医生可以确定肺部感染的范围和病变程度,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五、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病变的一种常见类型,通常由于腰部过度劳累或损伤引起。
在放射科的工作中,MRI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手段。
通过影像学表现,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位置、大小和影响范围,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六、乳腺肿块乳腺肿块是乳腺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多种原因引起。
在放射科的工作中,乳腺超声或者乳腺X光片检查是诊断乳腺肿块的常规手段。
通过影像学表现,医生可以确定乳腺肿块的性质、大小和生长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七、肝脓肿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肝胆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腹痛等。
在放射科的工作中,肝脓肿患者通常需要做CT或MRI检查来明确诊断。
通过影像学表现,医生可以确定肝脓肿的位置、大小和脓肿壁特点,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八、胃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系统疾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痛、消化不良等。
肺内多发片状及斑片状病灶-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分析时间:2010-09-01 来源:影像园作者:李铁一【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当肺内病灶数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称为肺内多发病灶。
肺内多发病灶可由单发病灶发展而成,也可直接初始即为多发病灶,后者可见于血管炎引起的病变、肺肉芽肿、肿瘤、各类肺部炎症、胶原病、血液病及原因不明疾病。
肺内多发病灶包括的疾病种类多,影像表现更加复杂,诊断比肺内单发病灶更为困难。
从鉴别诊断出发,可将肺内多发病灶分为片状及斑片状、结节、肿块、空洞及不同形态混合病灶。
多发片状及斑片状病灶多发片状及斑片状病灶最常见于肺炎(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过敏)、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支气管播散)。
部分弥漫型肺泡癌也可表现为肺内多发片状及斑片状病灶,由于对影像的认识错误,有时有的病例误诊可达数月,最后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方才确诊。
此外,多发片状及斑片状病灶还可见于淋巴瘤样肉芽肿、淋巴瘤、结节病、胶原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肺炎等)、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这些疾病往往有其I临床特征,如果脱离临床仅孤立地根据影像表现作出正确诊断比较困难。
根据笔者的临床工作经验,有时鉴别肺炎、肺结核、肺泡癌、淋巴瘤样肉芽肿、淋巴瘤比较困难。
(一)多发片状及斑片状病灶的影像表现1.影像鉴别诊断出发点多发片状及斑片状病灶的影像鉴别诊断出发点是确定病灶分布及范围。
当遇见一例病变时,首先应当分析病灶是在一个或多个肺段、肺叶内,还是分布于单侧肺、两侧肺内。
病变发生在两肺时还应确定病灶是在两上叶、右中叶、左舌叶和(或)两下叶。
如果病灶在一个肺段、大叶内以炎症、结核、肺泡癌及中央型肺癌多见;病灶在单侧肺以肺炎、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中央型肺癌多见;而两肺多发片状及斑片状病灶,则见于肺炎、结核、淋巴瘤样肉芽肿、淋巴瘤、结节病、胶原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肺炎等)、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肾综合征等。
临床胸部CT检查报告解读一、扫描结果概述本报告对受检者进行了胸部CT扫描,旨在评估胸部病变情况。
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脏、纵隔、胸膜、胸壁、肋骨及胸椎等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病变。
二、肺部病变1. 肺内结节: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内存在多个结节,直径最大者为XXXmm。
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结构,考虑为良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诊断。
2. 肺炎: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部存在炎症病变,局部可见实变影,边缘模糊。
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考虑为肺炎。
3. 肺气肿: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明显扩张,考虑为肺气肿。
三、纵隔病变1. 纵隔淋巴结肿大: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为XXXmm。
根据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及分布情况,考虑为炎性增生可能性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胸腺瘤: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腺部位存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胸腺瘤。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变性质。
四、胸膜病变1. 胸腔积液: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腔内存在积液,局部可见液性暗区。
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考虑为胸腔积液。
2. 胸膜钙化: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局部胸膜存在钙化灶,考虑为陈旧性结核病变所致。
五、胸壁病变1. 肋骨骨折: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肋骨局部存在骨折线,考虑为肋骨骨折。
2. 胸壁软组织肿胀: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壁局部软组织肿胀,考虑为软组织炎症所致。
六、肋骨及胸椎病变1. 肋骨骨折: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肋骨局部骨皮质不连续,考虑为肋骨骨折。
骨折端未见明显移位。
2. 胸椎间盘突出: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椎间盘局部突出于正常椎间盘之外,考虑为胸椎间盘突出。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七、心脏及大血管病变1. 主动脉粥样硬化: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主动脉局部管壁增厚、毛糙,考虑为主动脉粥样硬化。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心腔扩张: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心腔扩张,局部可见液性暗区,考虑为心腔扩张。
胸部病变基本征象-肺结节的病理特点、影像表现及临床意义~~~肺结节肺结节一般将肺内3cm及其以下的局限性密度增高影称为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其周围为含气的肺结构环绕,形态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先天性疾病、炎症、结核、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均可表现为肺结节。
结节是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征象之一,其形态学特点、数目、密度、强化及灌注特性、MRI信号、灶周结构变化是鉴别其性质的主要依据。
①边缘特征:良性结节一般边缘光整、清楚、无分叶或切迹、有浅分叶或毛刺,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缘毛糙、可见分叶与切迹、毛刺状或棘状突起。
如图1,肺硬化性血管瘤。
CT平扫,箭示右下叶内基底段边缘光滑的结节,最大径2.1cm。
图2,肺泡癌。
CT平扫,左上叶前段结节,边缘毛糙、多发分叶,内部见分支状低密度影(箭)。
图1②内部密度:大多数结节呈均匀密度,近似肌肉,某些密度特征有助于确定病变性质。
如脂肪密度提示为错构瘤,中心性、边缘清楚、弥漫性或爆米花状钙化提示为良性病变,边缘模糊及偏心的钙化常为恶性疾病。
中央坏死或液化形成空洞,可见于炎性或肉芽肿性疾病、囊肿、肿瘤坏死。
小泡状或分支状气体密度影,称为空泡征与含气支气管征(如图2),常见于肺泡癌与腺癌,这种含气支气管常较僵硬、远端截断或呈锥状“插入”肿块。
图2③邻近胸膜与血管改变:良、恶性结节均可致邻近胸膜牵拉,包括叶间裂,多方位图像可显示局部胸膜向结节处弧形移位,称之为胸膜凹陷征,MRI检查显示凹陷胸膜的外侧可见局限性积液。
炎性或肉芽肿性结节与胸膜之间可见纤维索条影。
若血管与结节相连,称为血管供养征,见于血行播散性病变如炎症或转移瘤。
肺门侧多支血管向结节聚集,状如彗星尾,称血管集束征,恶性肿瘤与炎性病变均可出现此征。
如图3,黏液腺癌。
CT平扫,右上叶前段胸膜下结节,最大径1.9cm,边缘多发细小毛刺,肺门侧见切迹样凹陷及多支血管与之相连(箭),外侧(无尾箭头)及下方(未列出)肋胸膜与水平裂见幕状牵引。
肺内多发结节病灶-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分析
时间:2010-09-01 来源:影像园作者:李铁一【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按照结节的不同大小将多发结节性疾病分组,有利于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
肺内多发结节为1~2mm的粟粒大小病灶,可见于粟粒性肺结核、肺转移瘤(以乳癌、胃癌多见)、肺泡癌、过敏性肺炎、肺泡微石症。
其中粟粒性肺结核、过敏性肺炎较其他疾病常见。
1cm左右大小的结节可见于转移瘤、炎症、结核、淋巴瘤、结节病,其中以转移瘤、炎症多见。
当结节大小在3~5mm时,可见于结节病、结核、肺炎、转移瘤、肺泡癌、朗格汉斯巨细胞肉芽肿、矽肺,其中以肺炎、结核、转移瘤、肺泡癌较多见。
(一)多发结节的影像表现
1.病灶大小及分布根据病灶大小和分布可初步划分疑诊疾病,病灶大小不能确定疾病性质,如结核病灶可从粟粒大小到1 cm左右,甚至更大。
肺炎病灶也可从粟粒大小到l cm 左右或更大,但病灶大小的划分有助于鉴别诊断。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两肺弥漫分布粟粒结节病灶,首先要鉴别粟粒性肺结核和过敏性肺炎(鸽子肺)。
病灶大小在3~5mm,首先考虑转移瘤及肺泡癌,但需排除炎症。
在放射科会诊工作中体会到,近年遇见的炎症与肿瘤的鉴别诊断较肿瘤与结核鉴别多,因为炎症和肿瘤多发病灶形态相近,而结核病灶本身形态不同、病灶密度不同,若发现两上叶病灶较其他部位多,应当考虑为肺结核。
在炎症与肿瘤鉴别诊断中将肿瘤误认为肺炎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若两肺多发病灶,同时伴有胸膜多发形态不同病灶(扁丘状、结节状及片状),而无胸腔积液,结核较肿瘤多见。
2.树芽征(Tree-in-bud) 在CT上表现为边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及小叶内分枝影像。
病理上为呼吸细支气管被粘液、脓液或液体堵塞,细支气管发生扩张、管壁增厚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树芽征可见于经支气管播散的活动性肺结核、病毒、真菌及寄生虫感染,过敏性支气管肺笰状菌病、囊性纤维化、吸人性肺炎、喉支气管乳头瘤病。
依笔者的经验,树芽征多见于结核支气管播散及细支气管炎症,此征有助于结核、支气管炎与肿瘤鉴别。
3.钙化及高密度病灶两肺多发粟粒状钙化病灶,可见于肺泡微石症,表现为两肺广泛性粟粒状钙化灶,在病灶密集部位可呈大片状钙化密度病变。
两肺多发密度较高结节病灶,经较长时间动态观察变化慢,可见于甲状腺癌肺转移。
此外肺内多发钙化密度结节还可见于成骨肉瘤、软骨肉瘤肺转移。
少见的两肺多发结节钙化灶还可见于胃癌、肺癌的肺内转移,它们表现为两肺大小均匀的结节状钙化灶,病灶周围可见环状磨玻璃密度影。
(二)多发结节的动态变化
肺内发现两肺多发5~10mm病灶或更大些病灶,首诊确诊困难时,动态观察有助于鉴别炎性肉芽肿和肿瘤,这两类患者在临床上往往无明显症状,此时若能重视胸片表现和治疗后观察病灶的动态变化,常可以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
胸部CT上炎性肉芽肿和肿瘤的病灶边缘比较清楚,但在胸片上两者的病灶形态有差别,炎性肉芽肿病灶边缘较模糊,而肿瘤边缘清楚。
根据病情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有利于鉴别诊断。
抗炎治疗2~3周,炎性肉芽肿病灶可明显缩小或消失,而肿瘤常规抗炎治疗无效,病灶变化不明显。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如鸽子肺),常规胸片及胸部CT均可表现为两肺多发粟粒病灶,如果仅根据影像所见可能将其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
若仔细询问病史,对于作出正确诊断很重要。
笔者曾见过这样病例,患者在家发生憋气、咳嗽,久治不愈,但在亲戚家中居住则症状消失。
经仔细向患者询问,得知其家中饲养了许多鸽子,据此确诊为鸽子肺,后经治疗患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