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实习六-酸性侵入岩(压缩)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27
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地质学实习主要针对岩浆岩进行观察和研究。
实习地点位于我国的某岩浆岩分布区域,实习时间为XX年XX月。
在实习期间,我们实习小组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二、岩浆岩的地质特征1. 岩石类型:实习区域内主要分布着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类型的岩浆岩。
侵入岩具有深成岩的特点,晶体粒度较大,结构紧密;喷出岩则具有火山岩的特点,晶体粒度较小,结构较为松散。
2. 矿物成分:实习区域内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以硅酸盐矿物为主,其中以斜长石、辉石、橄榄石等矿物较为常见。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橄榄石、磁铁矿等矿物。
3. 结构构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原生结构、次生结构和变质结构。
原生结构主要包括熔融结构、晶体结构和玻璃质结构;次生结构主要包括裂隙结构和节理结构;变质结构主要包括片麻结构、片状结构和纤维结构等。
三、岩浆岩的分布规律1. 侵入岩:实习区域内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地壳深部,以岩基、岩墙和岩脉等形式产出。
侵入岩的分布受到地壳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通常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2. 喷出岩:实习区域内喷出岩主要分布于火山喷发带和火山构造区,以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岩脉等形式产出。
喷出岩的分布受到火山活动和地壳构造的影响,通常呈现出一定的火山岩分布规律。
四、岩浆岩的形成机制1. 侵入岩:实习区域内侵入岩的形成主要源于地壳深部的岩浆房,岩浆在岩浆房内逐渐冷却、结晶,形成侵入岩。
侵入岩的形成受到地壳构造、岩浆成分和冷却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2. 喷出岩:实习区域内喷出岩的形成主要源于地壳浅部的岩浆房,岩浆在岩浆房内逐渐升温、膨胀,最终爆发出来,形成喷出岩。
喷出岩的形成受到火山活动、地壳构造和岩浆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五、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在野外识别岩浆岩的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3章侵入岩变质岩在野外实习中,我们要注意各种岩石的观察方法,掌握矿物组合特征,明确侵入岩的颜色与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关系,对不同的岩石类型要依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给予详细的描述,特别是它们的接触关系,有无包体和捕掳体。
3.1侵入岩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直至最终固结成岩,发生各种复杂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就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侵入到围岩之中,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称为侵入接触关系。
在侵入接触关系中,在接触面以内岩体的边缘部分称为内接触带,接触面以外的围岩部分称为外接触带。
兴城地区岩浆岩比较发育,主要有侵入活动有四个时期: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的印支、燕山期。
兴城地区古元古代吕梁期、中生代印支期和燕山期侵入岩概况(如表3.1):表3.1 兴城地区侵入岩特征表3.1.1 主要侵入的岩石类型(1)酸性侵入岩—花岗岩岩石风化面和新鲜面有明显差距,浅色矿物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它们均可作为斑晶,其中钾长石斑晶较大,成肉红色、板状,粒度一般2~10毫米,打折可达2厘米,暗色矿物多为黑云母和角闪石(含量<10%),常见的结构为花岗结构、斑状结构等,花岗岩为块状构造。
此类岩石常见有:花岗岩:肉红色或褐红色,块状结构,花岗构造,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成花岗斑岩(结晶不好):杂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钾长石、石英。
斑晶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为石英和长石,有时也有黑云母和角闪石。
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面黄褐色,新鲜面灰白色,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钾长石、石英,黑云母。
花岗闪长岩:灰绿色或暗灰色,显晶质结构,斜长石和暗色矿物较多,暗色矿物主要以角闪石为主。
(2)中性侵入岩—正长岩岩石的组成与酸性侵入岩相似,但暗色矿物增加,而石英的含量减少。
正长岩:浅灰色,具等粒状、斑状结构。
主要由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不含或含极少量的石英。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四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一、绪言岩浆岩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构成了地壳的基座,而且与地球内部的热动力过程密切相关。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加深对岩浆岩分类的理解,并提高识别和描述岩浆岩特征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则。
2. 熟悉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典型特征。
3. 培养观察、分析和描述岩浆岩的能力。
4. 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形成条件、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岩浆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火山岩:由火山喷发物冷却凝固形成。
- 岩床岩:侵入地壳内部,冷却缓慢形成。
- 火成碎屑岩:火山喷发物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
2. 主要岩浆岩分类(以下为实训过程中观察到的几种主要岩浆岩类型及其特征)(1)酸性岩酸性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颜色较浅,通常呈灰色、白色或红色。
酸性岩结晶度好,晶体较大,质地坚硬。
实例:花岗岩- 特征:呈灰色,晶体粗大,硬度高。
- 产状:侵入岩床,常形成岩基。
(2)中性岩中性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颜色呈灰色、绿色或棕色。
中性岩结晶度较好,晶体大小适中,质地较坚硬。
实例:闪长岩- 特征:呈灰色,晶体中等大小,质地坚硬。
- 产状:侵入岩床,常形成岩株。
(3)基性岩基性岩主要成分是辉石和斜长石,颜色较深,通常呈黑色、绿色或棕色。
基性岩结晶度较差,晶体较小,质地较软。
实例:玄武岩- 特征:呈黑色,晶体细小,质地较软。
- 产状:喷出岩,常形成火山岩。
(4)超基性岩超基性岩主要成分是橄榄石和辉石,颜色深,通常呈黑色或绿色。
超基性岩结晶度较差,晶体极小,质地极软。
实例:橄榄岩- 特征:呈黑色,晶体极小,质地极软。
- 产状:侵入岩床,常形成岩基。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岩浆岩的分类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岩浆岩的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典型特征。
一、实习背景岩浆岩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地球表面和地下广泛分布。
为了更好地了解岩浆岩的特征、形成过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我们于20xx年xx月xx 日至xx月xx日在我国某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岩浆岩的认识,提高野外观察和鉴别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岩浆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主要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侵入岩是指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闪长岩等;喷出岩是指在地表或地表附近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2. 岩浆岩的野外识别(1)侵入岩的识别:侵入岩通常呈块状构造,具有明显的矿物颗粒,颜色较深,硬度较大。
野外识别侵入岩的方法有:①观察岩体产状:侵入岩体通常呈岩株、岩床、岩墙等形态,岩体边缘较平直,内部呈不规则块状。
②观察矿物颗粒:侵入岩中的矿物颗粒较大,肉眼可见,颜色较深,硬度较大。
③观察岩石结构:侵入岩具有明显的块状构造,矿物颗粒排列有序。
(2)喷出岩的识别:喷出岩通常呈气孔构造,具有明显的流纹,颜色较浅,硬度较小。
野外识别喷出岩的方法有:①观察岩体产状:喷出岩体通常呈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颈等形态,岩体边缘呈弧形,内部呈流纹状。
②观察岩石结构:喷出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和流纹,颜色较浅,硬度较小。
③观察矿物颗粒:喷出岩中的矿物颗粒较小,肉眼难以分辨。
3.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岩浆形成: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2)岩浆上升:岩浆在地球内部受到重力作用,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
(3)岩浆冷却凝固:岩浆上升到地表或地表附近后,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4. 岩浆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岩浆岩在人类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1)建筑石材:侵入岩具有坚硬、美观的特点,常用于建筑石材。
(2)矿产资源:岩浆岩中富含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铜、铁、金、铝、锌等。
2023年关于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
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
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2023关于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
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
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
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
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
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
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
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
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
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
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习专题报告岩浆岩【资源勘查工程第四小组】小组成员:指导老师:报告人:目录前言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第二章…………峨眉山玄武岩(重点报告)第三章…………峨眉山地区花岗岩第四章…………峨眉山地区辉绿岩第五章…………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第六章…………实习心得第七章…………参考资料前言8月16日到8月27日,资源勘查工程2011级奔赴峨眉山地区进行第一次地质实习。
在完成了基本任务之后,就开始了各种为第二份专题报告做准备的工作。
其中第四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奔赴黄茅岗观察峨眉山地区火成岩,观察到了峨眉山典型的岩浆岩,也采集了相关的标本。
虽然我们在黄茅岗待的时间并不长,水平也很有限,但对于岩浆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收获是很大的。
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峨眉山地区岩石类型多,特征典型。
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有峨眉山花岗岩及侵入其中的浅成岩——辉绿岩脉、闪长石、细晶岩脉等,喷出岩有峨眉山玄武岩。
距今八亿多年前由岩浆作用所形成的花岗岩是峨眉山所出露的最古老岩石,被命名为峨眉山花岗岩;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广,类型多样,特征清楚,最早被研究,可与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媲美,堪称一绝。
二叠纪是全球大火成岩省的高峰期之一,峨眉山玄武岩是全球二叠纪三个大陆溢流火山岩省之一,近年来发现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具有原始岩浆特点的苦橄岩,为峨眉山玄武岩石地幔柱成因提供了有力证据。
还有地质学家研究其对当时环境和生物的影响,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岩浆喷溢引起了巨大的环境灾难,从而毁灭了全球超过90%的海洋生物以及70%的陆地物种,以上研究极大地提高了目前对大规模火山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认识。
第二章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地区玄武岩出露范围北起桂花场以北二道坪,南至大为,东抵沙湾,西达苦蒿坪,面积约200km2,厚度227—400m。
以万佛顶为主峰的峨眉山就是有玄武岩构成,并形成单面山的构造坡。
龙门洞轻、清音水电站剖面实测厚度25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