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53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标准操作规程(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中药区划的概念:研究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统,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经济和技术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变异,以及与中药数量、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生产区域。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生长:是植物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
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定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不定根:是由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其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
直根系:主根发达,垂直向下生长,侧根小而少。
如:桔梗,党参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发达,根系簇生。
如:龙胆,麦冬等。
根的变态:药用植物的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形成了变态根。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质量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技术规程与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设施、设备与工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生产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选址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生产基地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1天然药物没有经过加工的有药用价值的天然动物、植物、矿物2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3草药指一般无经典本草记载,在民间按经验方法使用的天然药物。
4中草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
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5民族药: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使用或由少数民族医药文献记载的天然药物6民间药:也称草药,指地域性习惯使用,本草中未记载的天然药物,一般以植物为主7药材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用部分经采收和初加工后形成的药物原料。
8生药:指的是纯天然为经过加工或者简单加工后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材。
9本草:是指古代用文字记载传统药物学的著作。
10泛油药材及饮片所含油质溢出表面呈油浸润状态,使质变软、色泽变深黯,味变哈喇的现象11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是利用不同品种的药材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吸潮性能或特有驱虫去霉化学成分,来防止另一种药材生虫、发霉、变色、泛油等现象的贮藏方法。
12气调贮藏:其原理是调节仓库内的气体成分,充氮或二氧化碳而降氧,使害虫窒息死亡。
13中药的炮制: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
14饮片药材根据临床用药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而形成的供配方用的中药。
15水飞使药材成为细粉,多用于矿物类药材。
(水飞)16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软,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得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
如:龙骨、牡蛎、棕榈炭、血余炭。
17炙法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
18水试主要是根据中药材经过水浸泡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如颜色改变、产生泡沫、粘性、滑腻、膨胀及其它现象等等,用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药用植物学(广东药科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绪论单元测试1.药用植物学是研究(),及引领新资源开发的一门学科。
参考答案:生长发育;化学成分形成与变化;分类鉴定;植物形态结构2.二年生的人生,俗称为()参考答案:巴掌第一章测试1.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质体包括参考答案: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2.纹孔的常见类型包括参考答案:单纹孔;半缘纹孔;具缘纹孔3.构成植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参考答案:细胞4.细胞壁遇间苯三酚和浓盐酸后显红色,说明该细胞壁发生了参考答案:木质化5.白色体与积累贮藏物质有关。
参考答案:对6.细胞核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参考答案:错7.初生壁主要由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
参考答案:错8.纹孔膜由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构成。
参考答案:错9.菊糖加10%ɑ-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并很快溶解。
参考答案:紫红色10.大黄根状茎中含有()参考答案:簇晶第二章测试1.菘蓝叶的气孔多为参考答案:不等式2.被子植物的主要输水组织是参考答案:导管3.木质部位于中间,韧皮部围绕在木质部的四周参考答案:周韧型维管束4.水稻的拔节、抽穗是()活动的结果参考答案:居间分生组织5.腺毛属于参考答案:分泌组织;保护组织6.周皮包括参考答案:栓内层;木栓;木栓形成层7.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维管束中不存在形成层,不能持续不断地分生生长,所以这类维管束称为有限维管束或闭锁性维管束。
参考答案:错8.初生的保护组织是周皮参考答案:错9.裸子植物中运输有机养料的是筛胞。
参考答案:对10.顶端分生组织就是原分生组织。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凯氏带存在于根的参考答案:内皮层2.何首乌块根横切面上用于药材鉴别的“云锦纹”实际上是何首乌块根的参考答案:三生构造3.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维管束的类型大多为参考答案:辐射型4.木射线不属于参考答案:初生射线5.下面哪些属于不定根参考答案:气生根;攀援根;支柱根6.药材中的根皮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参考答案:周皮;韧皮部7.双子叶植物根的外方常常有根被参考答案:错8.通道细胞一般位于中柱鞘上参考答案:错9.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通常是直根系参考答案:对10.根尖的成熟区就是根毛区参考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中药百合、贝母属于参考答案:鳞茎2.单子叶植物茎通常没有参考答案:形成层3.质地柔软多汁,肉质肥厚的是参考答案:肉质茎4.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中,通常没有参考答案:内皮层5.多年生双子叶植物木本茎中,常具有参考答案:周皮;初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6.植物茎尖包括参考答案:伸长区;成熟区;分生区7.质地坚硬,靠近基部的茎有多数分枝的是乔木。
工艺方法——中草药采收与初加工方法工艺简介适时和合理地采收中草药,是关系到中药材品质优劣、保护和扩大药材资源的重大问题。
俗话说:“春采茵陈夏成蒿,秋天采了当柴烧”,充分说明采收季节对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性。
中药材的合理采制,不但与季节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药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的变化等也有关系。
因此合理采收不仅要考虑中药材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要了解药用条件。
一、中草药的采收1、地下根茎和根皮类药材的采收一般于秋末至春初,该植物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
因时药用植物的营养物质蕴藏地下茎及根部,所含的有效成分也最高,如黄芪、党参、丹参、桔梗、丹皮、地骨皮等。
但少数种类,如白芷、当归、川芎等,为了避免抽薹开花,不使其空心或木质化而失去药用价值,应在生长期采收地下根茎。
根皮类药材的采收年限,因种类和生长习性等的不同而异,如牛膝当年栽种当年即可采收,而人参、西洋参、黄连等,则要栽培4-6年才能收获。
采收方法:一般多用挖取,然后剥下根皮。
如牡丹皮、白鲜皮、五加皮、桑白皮、地骨皮等;地下根茎、鳞茎、块茎、块根等,挖取时要保持完整,避免损伤而影响药材质量。
2、树皮类药材的采收多在春夏之交、植物生长旺盛时期,树液流动最快时采剥。
因这时树皮内汁液充足,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且易剥离,树皮完整。
如杜仲、厚朴、黄柏、肉桂等。
采收方法:可采用环状剥皮、条状剥皮或砍树剥皮等方法剥取。
3、花类药材的采收采摘季节性较强,要求较严格。
一般应于花蕾初放或含苞待放时,选晴天采摘。
采摘过早气味不足;过迟则花瓣已散落,破碎后难以收集。
如金银花、辛夷、槐花、月季花等。
但菊花和花粉类药材则要在花盛开时采集,如薄黄、松花粉等;而红花、西红花等则应在花冠变红时采收。
采收方法:一般采用摘取。
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药用植物,还必须分期分批采摘,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4、全草类药材的采收一般多在枝叶生长茂盛和初花期收割,如荆芥、穿心连、藿香等;但薄荷、青蒿等要在花尚未形成前采取;马鞭草等则以花完全开放后采收为好;茵陈应在早春幼苗期采收,如过了采收季节就成为蒿,就失去了药用价值。
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药材的品种、产地和栽培技术外,还有药材的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等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引起中药内在成分和外观性状发生较大的变化。
本章将重点讨论中药材的采收和产地加工与质量的关系。
第1节中药材的采收中药材的采收是否适宜合理,直接影响着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是中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中药材采收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采收的时间性和技术性。
时间性是指采收期和生长年限;技术性是指采收方法和药用部位的成熟程度等。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绝不可弧立地看待。
因为它们决定了药材的产量、有效组分和毒性成分的含量,以及药材商品的品质等级等。
因此,为了获取药材的优质丰产,应当根据药用植(动)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药效成分在体内消长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和采收方法。
一、中药材的传统采收方法传统采收方法的确定通常要考虑诸多自然因素,如中药基原的生物学特性、药用部位的生长特点、成熟程度、采收的难易和产量等,以决定每种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
(一)植物药类?1.根及根茎类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以及春初发芽前采收。
此时为植物生长停止或休眠期,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如大黄等。
部分中药由于植株生长周期较短,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可在夏季采收,如半夏、太子参等。
2.茎、木类茎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落叶后或春初萌芽前采收,如大血藤等;若与叶同用的药材,则宜在植物的花前期或盛花期采收,如忍冬藤等。
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降香等。
3.皮类皮类药材一般在清明至夏至之间采收。
因为此时皮内养料丰富,浆汁充足,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剥离后的伤口较易愈合,有利于药材的再生长,如杜仲等。
根皮则以秋末冬初采收为宜,并趁鲜抽去木心,如牡丹皮等。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质量管理 (1)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第二节技术规程与标准 (2)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3)第四章设施、设备与工具 (4)第五章生产基地 (6)第一节选址技术规程 (6)第二节生产基地管理 (6)第六章种子种苗与其它繁殖材料 (7)第一节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要求 (7)第二节种子种苗与其它繁殖材料管理 (8)第七章种植与养殖 (9)第一节种植技术规程 (9)第二节种植管理 (11)第三节养殖技术规程 (12)第四节养殖管理 (14)第八章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15)第一节技术规程 (15)第二节采收管理 (16)第三节产地初加工管理 (17)第九章包装、放行与储运 (18)第一节技术规程 (18)第二节包装管理 (19)第三节放行与储运管理 (19)第十章文件 (20)第十一章质量检验 (22)第十二章自检 (23)第十三章投诉与召回 (23)第十四章附则 (2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是优质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采用种植、养殖方式生产中药材的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发展理念)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组织中药材生产,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诚信原则)企业应当坚持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五条(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当根据中药材生产特点,明确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开展质量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预防措施。
第六条(六统一)企业应当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或者其它繁殖材料,统一供应化肥、农药或者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统一种植或者养殖技术规程,统一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藏技术规程。
附件1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通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提高生态种植中药材质量,保障林草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是指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清洁化生产、绿色防控等生态培育措施种植药用植物,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中药材生态培育模式。
第三条本通则规定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基本原则、种植模式、种植区选择、品种选择、关键技术、产品采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基地建设等基本要求。
除符合本通则基本要求外,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应当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GAP)的相关要求。
第四条本通则适用于人工干预形成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中药用植物的生态种植作业和管理。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五条保护优先,尊重自然。
在保护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稳定,适度规模开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
第六条适地适药,绿色种植。
利用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特有的环境条件,选择优良适生品种,坚持绿色清洁化种植。
第七条提升品质,保障安全。
采用科学高效的现代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中药材质量,实行化学肥料和有毒农药零投入管理,从源头上保障产品安全。
第三章种植模式第八条根据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种植区环境特点,采用不同的生态种植模式培育中药材。
主要包括林下种植、草地混植、单一种植、间套作种植、轮替种植和生态景观种植等模式。
鼓励集成创新其他生态种植模式。
第九条林下种植。
依托森林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充分利用林分营养和空间层次的协调互补关系,对中药材品种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在林内开展的种植活动。
第十条草地混植。
在不对草原原生植被造成破坏和外来生物侵害的前提下,选择利用和采收地上部位的中药材品种,在人工草地适生区适度播种,形成中药材与原生植物共生的混植群体,收获时不造成地表裸露,达到药草兼容和生态保护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