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 罗默
- 格式:ppt
- 大小:59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类皮奥拉-基尔霍夫应力
《高级宏观经济学》是一本关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经济学著作,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保罗·罗默。
该书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有很高的声誉,是一份详细阐述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全面指南。
新凯恩斯主义是一种对凯恩斯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认为在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才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新凯恩斯主义主张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控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
它的理论关注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促进贸易,而这也体现了罗默等学者对政府干预市场的积极支持。
总之,通过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可以更好地了解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的作用。
罗默经济增长模型公式
罗默经济增长模型公式是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旨在解释为什么某些经济体能够持续增长,而其他经济体则无法实现持续增长。
罗默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根据罗默经济增长模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投入生产中的创新。
创
新可以通过增加知识和技术的产生来实现,而这些又可以通过研究、开发和教育等途径来推动。
因此,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提升以及研发和创新的支持都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这一模型可以由以下公式进行表示:Y = A * F(K, H, N, L),其中Y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DP),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TFP),K表示资本存量,H表示人力资
本的投资,N表示科技创新的投资,L表示劳动力。
公式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可以理解为技术进步的测度,即在给定的资本、劳动力和科技创新投资情况下,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产量。
罗默经济增长模型的关键观点是,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通过提
高技术创新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水平,一个国家可以实现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这也意味着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教育、研发和创新的投资,以推动技术进步并提高生产效率。
总的来说,罗默经济增长模型公式是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
增长的重要性。
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于人力资本和创新,一个国家能够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一、单选题1、经济增长一般用()指标表示。
A.平均工资B.GDP或人均GDPC.平均预期寿命D.财政收入正确答案:B2、Yt表示t时期的总产出,Yt-1表示(t-1)时期的总产出,则t-1期到t期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表示为()。
A.Yt / Yt-1B.(Yt - Yt-1)/ YtC.(Yt - Yt-1)/ Yt-1D.Yt - Yt-1正确答案:C3、根据关于经济增长计算的70法则,若人均实际GDP年增长率为1%,则初始的GDP值翻一番的时间大约为()。
A.70年B.50年C.100年D.35年正确答案:A4、在总量生产函数Y=AF(K,L)中,A表示()。
A.资本B.劳动C.技术进步D.劳动力正确答案:C5、根据人均资本生产函数图,随着人均资本水平提高,人均GDP水平将()。
A.随之提高B.随之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A6、影响产出变化的实物资本不包括()。
A.机器B.设备C.厂房D.人才正确答案:D7、在总生产函数中,技术进步因素包括()。
A.管理流程的改善B.产品质量提高C.企业结构升级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8、在每名工人的人力资本与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单位的实物资本,带来的产出增长数量()。
A.递增B.递减C.保持不变D.先递减后递增正确答案:B9、除了劳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外,()也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A.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B.政治制度C.地理位置D.国土面积正确答案:A10、在同样的人均资本水平上,()是推动人均产出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
A.自然资源禀赋B.技术进步C.人口总数D.国土面积正确答案:B1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重要的结论为:()是长期人均实际GDP增长的关键。
A.生产率增长B.国土面积C.人口总数D.自然资源禀赋正确答案:A12、相对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于技术的理解是()。
A.技术水平是不变的B.技术是内生的C.技术是外生的D.没有考虑技术因素正确答案:C13、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保罗.罗默可以作为()的创始人,他认为技术变革速度是受市场体系内在运行决定的,知识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增长。
这些模型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推动因素以及对经济体整体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
一、古典增长模型古典增长模型又称为劳动增长模型,是最早的一种增长模型。
该模型假设经济增长主要由人口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增加所驱动。
其核心假设是,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产出也会相应增加。
这一模型最早由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提出,并在其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得到详细阐述。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对古典增长模型的改进和扩展。
该模型引入了资本积累的概念,认为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解释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该模型中,资本积累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由罗伯特·索洛等经济学家提出。
三、内生增长模型与古典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不同,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而不是外部因素。
该模型将创新、研发和教育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的考虑范畴。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通过增加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经济体可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这一模型由保罗·罗默和罗默共同开发提出。
四、扩散增长模型扩散增长模型强调技术进步的传播和扩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该模型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技术进步可以通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员流动等途径进行传递和扩散,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
扩散增长模型主要由保罗·罗默等经济学家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五、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展。
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传统模型所能解释的范畴。
新增长理论强调创新、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促进经济增长。
保罗·罗默在1986年《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了自己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知识和技术研发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罗默的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人力资本后的内生增长模型。
在模型中,他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研究部门,中间品生产部门和最终生产部门。
罗默的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突出了研究与开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其实际价值,这与事实相符。
但是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没有研究初始的人力资本状况和对人力资本总量的不变的假定。
罗默模型的主要内容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是在新古典主义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特点是:从技术内生化开始,始终强调以创意或知识品为基础来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制.根据罗默的内生增长思想,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重要的是具备一种使新设计或创意能产生和使用的机制,这就要求政府政策的制定必须重视教育发展和科技投入、激励和保护创新。
罗默的模型中,除了列入资本和劳动这两个生产要素以外,还有另外两个要素,它们是:人力资本、技术水平。
模型中所列入的劳动是指非熟练劳动,而人力资本则指熟练劳动,人力资本用正式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受教育时间长度来表示,这样,就把知识或教育水平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考虑进去了。
关于模型中所列入的技术水平这个要素,罗默认为它体现于物质产品之上,如新的设备、新的原材料等,它们表示技术创新的成果。
换言之,知识的进步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的熟练程度,它在模型中用人力资本来表示;另一方面是体现于新设备、新原材料等物质产品之上的技术先进性,它在模型中用技术水平表示出来。
编辑本段罗默模型的发展罗默于1990年给出了第二个模型,其中假设有四种投入: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经济中有三种类型的部门:研究部门、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1.最终产品Y是劳动力X、物资资本L和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人力资本H的函数;2.中间产品的生产指对资本品的生产;3.研究部门的投入是人力资本H和已有的知识存量,产出是新技术。
内生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概念探析第一章前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增长思路——内生增长理论。
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概念。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只有通过社会系统、制度环境、教育、研究等多方面的投入,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增长。
本文将分别从内生增长理论的概念、内生增长理论的来源和内生增长理论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第二章内生增长理论的概念内生增长理论指出,技术进步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
传统的外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资源和外部投资等外在因素的作用推动的。
而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不仅是外生因素的作用结果,还可能是内在发展的产物。
内生增长理论以经济学中的著名模型——罗默模型为基础,强调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罗默模型认为,增加投入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不再是促进生产率提高的核心因素,而是与提高人们的知识密切相关的软件设备,如信息和样本数据库、专利、标准、运输成本更低的流通系统等,才是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这是因为,知识密集型投资具有外溢效应,会进一步提高整个经济体的生产率。
内生增长理论从关注内因和外因的区别开始,研究新技术来源、技术投入、新技术的扩散和应用等,使得技术创新成了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内部因素之一。
第三章内生增长理论的来源内生增长理论并非一开始就是完整的理论,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理论探索过程。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增长理论主要集中在拥有理性预期的调节过程、价格调节失灵的经济周期等外部因素上。
然而,这种学术研究无法解释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内部发展因素。
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罗默和洛克利等在对生产函数的研究中,发现技术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由此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
此后,内生增长理论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变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小岛经济学》是一本由保罗·罗默所著的经济学著作,它以小岛为背景,通过对小岛上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理论的探讨,引发了读者对经济学的深入思考。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哲学作品。
在书中,作者通过小岛的设定,将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得经济学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小岛上的资源有限,人口有限,这就要求小岛上的居民必须要合理利用资源,进行有效的生产和分配。
这就引发了很多关于资源配置、生产效率、市场竞争等经济学问题的讨论。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并且可以将这些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经济问题。
在书中,作者还通过小岛上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经济学的重要性。
小岛上的人们通过合作和竞争,不断地推动着小岛经济的发展。
他们发现了资源的价值,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不断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比如市场垄断、政府干预、全球化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今世界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家们需要关注的,更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的。
只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经济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小岛经济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小岛上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理论的探讨,我对经济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意识到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对经济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更多的人可以对经济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将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经济问题。
为什么应做到“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事”温建炜7102111017人才是企业的生命。
管理大师杜拉克曾经说过:“企业明天的竞争力取决与企业今天人才的竞争力。
”美国加州大学保罗.罗默创造了被西方主流经济学派认为是增长理论新基石的人力资本模型。
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率与人才资本存量成正比。
我国古代时著名军事家孙子对人才也极为重视,在他的《孙子.谋攻篇》中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陷则国必弱。
”将才对国家的富强及其人民的命运是非常重要的,更何况于对于一间公司呢?因此,将人才比喻成企业的生命对一间公司的重要性并不算过分。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
企业中的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属物的因素,人才资源属人的因素。
一般的物质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的价值是直观可见、可以计量的。
而人才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最特殊的因素,是生产力的核心。
人才资源对企业中的物质资源具有聚合作用,人才资源聚集到哪里,物质资源就会流向哪里,只有通过人才资源的最优组合,才能发挥物质资源的做大效用。
所以在企业中,人才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的竞争依赖于人才,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盘活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尊重人才、培育人才、德才兼备、人尽其才”作为我矿的人才理念,笔者认为,要想把其内涵落实到实处,就要在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和管理好人才上下功夫做文章。
电影中三位主角的性格特点鲜明:成东青是平和型——做人做事低调,能吃苦耐劳、愿意付出,没什么主见,缺乏热情——在学校当老师讲课同学们都睡觉,而他的心态一直很好。
另外成东青不是单一平和型,而是平和型+完美型的组合性格,所以他一直希望自己成长、不断学习;孟晓俊是力量型——做事雷厉风行,什么事情都应该听他的,当然他也不是单一性格,他是力量型+完美型的组合性格。
所以他在电影里面是新梦想的真正推动者,他不仅做事目标明确,而且有计划、思路很清晰;王阳是单一活跃型——在80年代上大学就开始泡妞而且泡的是洋妞,而且头发烫的很有型,做事感性,讲课深情。
保罗罗默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保罗罗默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他于1986年提出了新古典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探讨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拓展和修正。
本文将介绍保罗罗默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并探讨其主要观点和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罗默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重要。
他指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降低边际成本,并且具有非凸性的特点,即技术进步一旦发生,其效益就会迅速扩大。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罗默提出了知识的非竞争性这一重要观点。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增长必然面临资源的枯竭问题,但罗默认为知识是一种非竞争性的资源,其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权。
因此,知识的分享和创新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罗默的理论中,技术进步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他强调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而不仅仅是技术的改良或者复制。
他提出了“思维独立性”的概念,即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
为了促进创新,罗默主张应该加强教育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人们的创新活动。
新古典增长理论还强调了外部经济规模的重要性。
罗默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依赖于外部的经济规模效应。
在大规模的市场中,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分享知识、合作创新,并且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因此,罗默主张促进市场竞争、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以便充分利用外部经济规模效应。
新古典增长理论对经济政策提出了一些启示。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和研发的投资,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水平。
同时,还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励人们进行创新活动。
其次,应该鼓励市场竞争和自由贸易,提高经济的外部规模效应。
此外,政府还应该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如减税、优惠措施等,以刺激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投入。
总结起来,保罗罗默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创新、知识共享和外部经济规模效应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家对创新有着广泛的观点,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生活水平的重要驱动力。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家关于创新的主要观点:1.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熊彼特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他强调创新的破坏性影响,指出创新不仅是新产品和技术的引入,还包括新的生产方法、新市场的创造以及组织结构的变革。
他将创新比喻为"创业者"破坏旧有的经济秩序并创造新的秩序。
2. 保罗·罗默(Paul Romer)的新增长理论:-罗默提出了知识经济中的创新理论,认为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他强调技术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知识的投资,对提高生产率和创造富裕至关重要。
罗默认为,通过鼓励创新和知识的积累,社会可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3.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市场竞争观点:-弗里德曼主张市场竞争是激发创新的有效机制。
他认为,在自由市场中,企业为了生存和获利,将不断地寻求创新,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他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和适应性,是促使创新的重要因素。
4. 迪伦·诺曼(William D. Nordhaus)的经济学与气候变化观点:-诺曼斯关注创新在解决全球挑战方面的作用,尤其关注创新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他提出了"技术动力模型",强调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应对气候问题,例如发展更清洁的能源技术。
总体而言,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创新不仅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还改变了商业模式、提高了效率,并有望解决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小岛经济学》是一本由保罗•罗默所著的经济学著作,书中探讨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个小岛的故事来阐述这些原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通过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传达了经济学的知识。
在阅读完《小岛经济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书中通过小岛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小岛上的居民面临着资源有限的问题,他们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选择。
这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是一样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选择。
这让我意识到了资源的宝贵性,以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
其次,书中还讲述了贸易的重要性。
小岛上的居民通过贸易来获得所需的资源,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活水平。
这让我明白了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贸易,不同地区的资源得以互通互补,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小岛上的居民通过创新,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经济的增长。
这让我认识到了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政府的作用。
小岛上的居民通过政府的干预,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让我认识到了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来引导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通过阅读《小岛经济学》,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白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通过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传达了经济学的知识。
我相信,《小岛经济学》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际分工的经典书籍
以下是关于国际分工的一些经典书籍:
1.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亚当·斯密(Adam Smith)
这本经典著作是关于经济学的基石之一,详细阐述了国际分工的原理和影响。
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自己特有的产业来实现经济增长。
2. 《全球经济的国家》(Stat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彼得·埃文斯(Peter Evans)
这本书通过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关系,探讨了国际经济关系如何塑造和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作者深入研究了一系列国家案例,解释了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和影响。
3.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和莫里斯·奥布斯费尔德(Maurice Obstfeld)这本教材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详细解释了国际分工的理论和实践。
书中涵盖了国际贸易、汇率、国际投资等重要主题,让读者深入了解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
4. 《国际分工和经济增长》(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鲍尔·罗默(Paul Romer)
这本书探讨了国际分工是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
罗默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旨在解释技术进步是如何通过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并提供了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
这些经典著作涵盖了国际分工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答案“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之“要素变化”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是对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的延伸和发展,是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综合考虑的成果,主要研究的是长期比较优势变化的决定因素及其福利的影响。
国外现有的关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基于要素变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基于技术进步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基于其他因素变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这里的“要素变化”包括两方面含义,即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和某类产品的要素密集度的变化。
H—O—S理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理论)、S—S理论和罗伯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是在H—O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个重要的研究成果。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则提出“反向贸易效应”,进一步放松假定,考察了要素可以跨国流动情形的效应,证明了要素的跨国流动会改变各国的要素存量和相对要素价格,进而改变其贸易结构。
此后,日本学者鬼城两人(Oniki)和宇泽(Uzawa)、美国学者罗纳德·芬德雷(Ronald Findlay)、J.巴格沃蒂(Jagdish Bhagawati)和陈志奇(Zhiqi Chen)等人都先后从不同角度对长期比较优势变化的决定因素和结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动态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许多学者还对以人力资本为主的其他要素对贸易模式动态变化的影响展开了各类研究。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检验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模式的决定因素,认为国家之间出口结构的差异是由于各国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禀赋共同导致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结构的升级将随着禀赋结构的改善而不断提高。
内生增长的起源保罗·罗默(经济展望杂志,1994年冬季刊)“内生增长”一词,体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各种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
这些研究通过强调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内生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冲击的结果,与新古典增长理论区别开来。
基于这一原因,这些理论研究不再借用技术的外生变化,来解释产业革命以来人均收入的巨大增加;经验分析也不再满足于对不同国家不同增长率的增长核算剩余的测量,而是试图去揭示引起各国剩余增长率不同的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行为。
正如新古典增长理论一样,内生增长也集中研究一个经济作为整体的行为。
这些研究补充了、但不同于在产业或厂商水平上对R&D或生产率的研究。
本文详细论述关于研究内生增长的起源的两种版本。
第一种版本涉及的是所谓的“收敛争论”;第二种版本涉及在总量水平的理论中,构建完全竞争的可行替代物的争论。
一、版本之一:关于收敛的争论在目前对增长的研究中,引起最多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不同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否趋于收敛?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一个关键促进因素,是关于许多国家长期人均收入等数据库的创建(麦迪逊1982,“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赫斯顿和萨默斯1991)。
鲍莫尔(1986)在对麦迪逊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在1870至1979年间,日本和意大利等落后国家基本消除了同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人均收入上的差距。
对于鲍莫尔的分析,立即出现了两种反对意见:第一,在麦迪逊的数据集中,收敛只是发生在二战以来的时期。
在1870和1950年间,人均收入趋向于发散(阿布拉莫维茨1986)。
第二,麦迪逊的数据集仅仅包括了那些在样本结束时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了的国家,这意味着在有利于收敛的大部分证据中存在样本选择偏误(德龙1988)。
结果,人们转向了赫斯顿—萨默斯数据集中包含更多国家的样本。
正如图1所示,在这个包含更多国家的样本中,显然不存在收敛现象。
在图中,1960年的人均收入标在横轴上,1960~1985年间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标在纵轴上。
研究宏观经济增长的书研究宏观经济增长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济学领域内经典和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它们深入探讨了宏观经济增长的原理、模型和实证研究:1.《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作者:罗伯特·J·巴罗•这本书是经济学家罗伯特·J·巴罗关于宏观经济增长的经典之作,对增长理论、政策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2.《经济增长:短期决定与长期动力》(Economic Growth: Short-Run Determinants and Long-Run Dynamics)作者:戴维·威廉姆斯•该书深入研究了宏观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和短期决定因素,介绍了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Democracy)作者:约瑟夫·熊彼特•熊彼特在这本书中讨论了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经济增长、创新和社会动力。
书中还包括了对“创新理论”和“创业精神”的独特见解。
4.《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曼昆的经济学教科书覆盖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对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的讨论。
5.《长期经济学》(Long-Term Economic Growth)作者:斯图尔特·布雷耶•该书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的角度探讨了长期经济增长的模式,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制度变迁和资本积累等方面。
6.《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作者:保罗·罗默•这是一本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教科书,作者保罗·罗默是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书中涵盖了宏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深入理解,但请注意,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发展,新的著作可能涵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累积过程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累积过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累积过程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基恩·阿罗和保罗·罗默等人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
该理论主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的发展不是一种静态的均衡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累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物质资本的增长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着经济体逐步发展。
累积过程理论的实践意义累积过程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发展转型期,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推动技术创新在累积过程理论的框架下,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需要加强开放合作,推进技术创新,构建“双创”生态。
这样才能促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加强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样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创新、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人力资本水平。
此外,也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海外留学人才的吸引和创新创业的支持,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 突破物质资本瓶颈物质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物质资本的积累也面临着一定的瓶颈,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因此,如何在保障资本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有助于破解物质资本瓶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累积过程理论的启示总体来说,累积过程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努力突破物质资本的瓶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还需要积极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流与合作,加强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