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农业生产函数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52
第二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创新的扩散是农业推行的一个核心问题。
依照罗杰斯(Rogers)的说明,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必然的时刻内,通过必然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进程。
农业创新扩散的一样规律是农业推行的大体规律。
第一节创新的概念和特性一、创新的概念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J ·A·Schumpeter),美籍奥地利人,今世西方闻名经济学家,1939年他在其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提出了闻名的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
依照熊彼得的观点,所谓创新确实是成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P=f,a,b,c,------n),也确实是说,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他将“创新”和“发明”这两个概念严格区分,他说,发明是新技术的发觉,而创新那么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
他列举了创新的五种存在形式:(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纳新技术或新生产方式;(3)开辟新市场;(4)取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应用于农业推行中的创新能够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能够是新的方式或思想转变。
通俗地讲,只若是有助于解决问题,与推行对象生产与生活有关的各类有效技术、知识与信息都能够明白得为创新。
二、创新的特性1.相对优越性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以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相对优越程度常可用经济获利性表示,但也可用社会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指标来讲明。
至于某项创新哪个方面的相对优势最重要,不仅取决于潜在采纳者的特点,而且还取决于创新本身的性质。
2.一致性一致性是指人们以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体会和潜在采纳者的需要相适应的程度。
某项创新的适应程度越高,意味着它对潜在采纳者的不确信性越小。
3.复杂性复杂性是指人们以为某项创新明白得和利用起来相对困难的程度。
第一篇农业经济学基础概论第一章概论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农业经济学: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生产关系角度:研究农业中的产权关系、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农产品市场组织、农产品价格、农业收入分配、农民的消费及扩大再生产等问题,为选择科学的农业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提供依据。
从生产力角度:研究农业生产力的内容、性质、特点;分析现代农业生产力内部结构及其功能;阐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寻求科学组织与合理利用生产要素的方法和途径。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1.起源:古希腊和罗马(1)古希腊色诺芬(Xenophen, 约430~354BC )的《经济论》;(2)古罗马加图的《农业志》,瓦罗的《论农业》和玛鲁麦拉的《论农业》;(3)西欧中世纪(5-17世纪),庄园经济兴盛,使古代农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
2.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相对独立的农业经济理论逐渐萌芽。
1770年英国经济学家阿瑟.杨出版了《农业经济论》,被视为农业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二)发展18世纪德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农业经济学家:尤斯蒂、贝克曼等。
1.泰尔,1809-1821年出版《合理农业原理》(四卷),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德国农业经济学创始人和欧洲大陆农业学界的泰斗。
2.屠能发展了他的思想,出版了《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两个基本理论:农业集约度理论和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第二章供给与需求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1)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生产周期长,弹性小。
不能及时调整产量。
生产周期短,弹性大。
可及时调整产量。
(2)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容易改变,弹性大。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不易改变,弹性小。
应用数学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作者:杨剑波来源:《中国瓜菜》2021年第11期数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当今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石,也是其他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但应用数学也是农业研究量化的重要方法,其计算方法和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数学基础》一书就详细阐述了高等数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运算,为数学应用于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该书共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了函数、极限、连续这三个数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内在联系、运用方式和比较方法,为读者学习数学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从导数与微分之间的联系出发,在介绍导数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函数、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通過阐述高阶导数和隐函数的推演原理和运算法则,引申出微分的概念。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导数的应用领域,不仅包括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而且涉及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的运用,还包括曲线的凹凸性、拐点等方面。
第四章结合微积分基本原理,针对函数的不定积分进行了深入讲解,阐明了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两种方式的运算法则。
第五章从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出发,介绍了定积分的运算法则和应用领域,明确了定积分与不定积分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第六章基于概率论视角,简单介绍了概率、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等基础知识。
第七章为数理统计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样本统计、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正交试验设计等知识。
参阅本书,数学作为研究社会科学和自然原理的基础性学科,可以借助于数学原理和论证模型来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
其中,在农业生产上,高等数学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导数与农业生产。
通常,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侵扰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但由于病虫害的侵扰周期和范围不稳定,人们很难提前预判、主动防护,只能被动地等待。
为此,高等数学中的多元函数利用瞬时变化率进行导数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出特定时间内病虫害的传播范围和扩散速度,从而为人们采取提前预防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增强防治病虫害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节省人工成本,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并且当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根据损害程度测算出农药的使用剂量,使得人们能够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保护农作物的健康成长。
第一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65年,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经济问题提出和兴起阶段。
第二阶段:1965-1977年,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停滞休眠阶段。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恢复和发展阶段。
技术的含义:狭义的技术一般泛指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技艺。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技术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中介属性。
技术的分类:第一级:四种基本技术;第二级:劳动过程的技术——八类劳动过程;第三级:产业技术分类。
技术进步的作用:①促进了经济增长;②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③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科技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①综合性;②系统性;③数量性;④比较性;⑤预测性;⑥决策性;⑦优先性。
第二章经济效果的概念: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技术效果的概念: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涵义: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①相关性;②持续性;③综合性;④多样性;⑤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
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①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②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③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④资源的再生性和相对性。
农业生产函数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农业生产函数不?这可太重要啦!农业生产函数啊,就好像是农业世界里的一把神奇钥匙。
比如说吧,咱就把农业生产看成是一场精彩的比赛,那土地、劳动力、种子、化肥等等这些因素,就是这场比赛里的一个个选手。
而农
业生产函数呢,就是那个裁判,它来衡量这些选手组合起来能打出什
么样的成绩!
你想想看,同样是一块地,有的人用了合适的种子和化肥,再加上
精心的照料,就能收获满满;可有的人呢,可能就因为某个环节没做好,结果收成不太好。
这就是农业生产函数在起作用呀!
它可不是简单的加加减减哦,这里面的关系复杂着呢!就好像一个
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得恰到好处地配合,才能高效运转。
土地得
肥沃吧,劳动力得能干吧,种子得优质吧,化肥得适量吧,少了哪个
都不行。
农业生产函数还能帮我们分析,怎么才能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有
收益。
难道不是吗?我们可以通过它来看看,增加一点土地,或者多
投入一些劳动力,或者换个更好的种子,会对最终的收成产生什么样
的影响。
这就像是我们在玩一个策略游戏,要不断地调整策略,才能
赢得最后的胜利!
总之,农业生产函数就是农业领域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规律,也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所以啊,可千万别小瞧了它哟!我的观点就是,农业生产函数真的是农业的核心之一,我们必须得重视它、研究它,才能让农业发展得更好!。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存在农业生产技术活动的地方,相应地总是有经济活动,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为了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科学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了生产的重要因素。
2.农业技术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65年,是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提出和兴起阶段第二阶段:1965—1977年,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停滞休眠阶段第三阶段:1973年后,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恢复和发展阶段。
3.技术的含义与分类含义:狭义的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技艺。
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4.技术的分类第一级:四种基本技术。
技术的对象是自然界,基本作用在于改造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和状态第二级:劳动过程的技术——八类劳动过程第三级:产业技术分类5.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促进了鉉济效益的提高技术进步促拚了经济结构的变化6.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 |技术经济学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科学系统性:农业技术和经济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任何一个技术和经济问题,都必须把它们放到整个社会的技术经济大系统中去研究,考虑它们同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对其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数量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的应用科学比较性:比较是农业技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方法预测性:农业技术济学主要是对未来的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进行事先分析、计算、比较、评价和选优,所以,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项预测性的工作决策性: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科学决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选性: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多个方案比较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也就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方案。
一、农业生产函数模型1、按学科分类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就是运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农业生产过程中变量与变量的依存关系,以简化的形式再现农业生产过程。
它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交换关系的数学描述。
应用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其目的在于确定在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资源合理投入的数量比例,从而达到提高资源转化效率,获得最大赢利和高产量。
农业生产函数表示为:P=BT a LβCγ2、按数学形式分类,主要分为线性生产函数和非线性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y=a+bx;y=a+b1x1+b2x2+…+b n x n非线性生产函数:y=a+bx+cx2;y=ax b农业生产函数研究是由农业科学家、数学家发起,建立实物生产函数,再经经济学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济上的定量研究,使技术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合理性、生产可行性结合起来。
所以,这一研究领域是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结合的典型。
二、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在数量分析中的作用1、农业生产函数所描述的产品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农业生产过程的客观实际。
2、生产函数模型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技术状况和技术发展趋势,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
3、应用生产函数来研究农业技术经济问题,可以使研究对象数量化、精确化,能够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生产函数模型是建立大型模型的辅助手段。
5、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在数量分析中将会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农业生产函数选择和应用的原则1、根据研究对象所反映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
2、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
3、根据目标函数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
第二节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一、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和应用的一般步骤通过回归建立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并应用于农业技术经济分析时,其步骤如下:1、初步选定合适的生产函数模型类型2、收集整理数据资料3、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建立模型并检验4、运用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数值计算5、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制订有效的生产措施,提出建议或作出决策例1.根据黑龙江卫岗乳牛场和仙林场的实际资料,成年母牛每头年均饲料费用与成年母牛每头年均产奶量的数据如表7-1所示。
农业技术经济学1、技术技术是人类经验和科学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是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和能量传递物质变换和能量传递活动的手段或媒介,是科学和生产联系的纽带。
联系的纽带。
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的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的生产技能与技巧生产技能与技巧,在农业生产中称为农艺;,在农业生产中称为农艺;广义的技术是指凝结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中的广义的技术是指凝结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中的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以及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以及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技能和技巧技能和技巧。
2、经济经济是指节约、节省。
经济的经济是指节约、节省。
经济的本质本质是技术应用的经济有效性。
可表述为在同等是技术应用的经济有效性。
可表述为在同等劳动消耗劳动消耗下,由于技术的应用能取得尽可能多的能取得尽可能多的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或在取得同等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条件下,由于技术的应用能节约劳动消耗,减少生产费用。
术的应用能节约劳动消耗,减少生产费用。
3、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1) 技术与经济是人类进行技术与经济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物质生产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2)2) 从生产的角度看,技术是从生产的角度看,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力,是改造自然、变革自然的,是改造自然、变革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手段和方法;3)3) 经济是节约、节省,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是节约、节省,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经济目标和满足一定的和满足一定的需要需要,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而任何技术的社会实践都必须消耗技术的社会实践都必须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人力、物力、财力,要讲求节约。
,要讲求节约。
4、技术进步的含义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在实现一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在实现一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进化与革命。
5、技术进步的分类(1)按技术进步的)按技术进步的本质变化本质变化分类:①技术革命;②技术进化;分类:①技术革命;②技术进化;(2)按技术)按技术创新动力源泉创新动力源泉分类①内生性技术进步;②外生性技术进步;分类①内生性技术进步;②外生性技术进步; (3)按技术进步)按技术进步是否体现是否体现分类①体现型技术进步;②非体现型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x=min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生产函数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生产活动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种数学函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不同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产函数,其中一个常见的形式是x=min 函数。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生产函数x=min展开讨论,并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产函数x=min:介绍该类型生产函数的理论背景、定义与解释以及其特点与应用。
正文:主要论述具体话题下的三个要点。
结论:总结概括全文,并对生产函数x=min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生产函数x=min并阐明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该类型生产函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不同因素对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这种特殊类型生产函数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生产函数x=min:2.1 理论背景:在经济学和生产理论中,生产函数是一种表示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它描述了如何将投入转化为产出。
常见的生产函数包括线性生产函数、凹凸生产函数等。
而“生产函数x=mi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产函数。
2.2 定义与解释:“生产函数x=min”是指当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存在时,输出或产量取决于最不充分要素的数量。
简单地说,这个函数表示了一个企业或经济体的绩效受制于其最低限度的资源。
这个特殊类型的生产函数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Y = min(X1, X2, ..., Xn)其中Y是输出或总产量,X1, X2, ..., Xn代表不同的输入或要素。
这里通过比较各个要素,选择数量最少的那个作为决定总产量的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明,“生产函数x=min”的应用场景:假设某工厂需要两种原材料A和B来进行产品制造,根据配比规定,每制造一个单位产品需要3单位的A 和5单位的B。
2011年山东青岛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农产品商品率
2、农业生产函数
3、农业劳动的自然生产率
4、农产品流通渠道
5、无机农业
6、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和()三个阶段。
2、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3、农业中的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速水与拉坦在对农业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分类、评述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将农业增长动态化的模型,即()该模型将将农业发展描述为投入要素的()过程。
5、农业新技术的特性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
易于扩散的新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6、农产品流通的四大环节是∶()()()()
7、农业宏观调控中的主要经济杠杆包括∶()()()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简述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及其影响。
2、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哪几种类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共同之处?
3、简述农业生产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简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
5、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分析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四、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54分)
1、论述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2、结合我国现实,论述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
3、论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PaulH.Douglas)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是以美国数学家C.W.柯布和经济学家保罗.H.道格拉斯的名字命名的,是在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上作出的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这一因素。
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
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生产函数形式,它在数理经济学与经济计量学的研究与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介保罗·道格拉斯柯布和道格拉斯研究的是1899年至1922年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函数。
他们指出,制造业的投资分为,以机器和建筑物为主要形式的固定资本投资和以原料、半成品和仓库里的成品为主要形式的流动资本投资,同时还包括对土地的投资。
在他们看来,在商品生产中起作用的资本,是不包括流动资本的。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流动资本属于制造过程的结果,而非原因。
同时,他们还排除了对土地的投资。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部分投资受土地价值的异常增值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他们的生产函数中,资本这一要素只包括对机器、工具、设备和工厂建筑的投资。
而对劳动这一要素的度量,他们选用的是制造业的雇佣工人数。
但是,不幸地是,由于当时对这些生产要素的统计工作既不是每年连续的,也不是恰好按他们的分析需要来分类统计的。
因而,他们不得不尽可能地利用有的一些其它数据,来估计出他们打算使用的数据的数值。
比如,用生铁、钢、钢材、木材、焦炭、水泥、砖和铜等用于生产机器和建筑物的原料的数量变化来估计机器和建筑物的数量的变化;用美国一两个州的雇佣工人数的变化来代表整个美国的雇佣工人数的变化等等。
经过一番处理,他们得到关于1899年至1922年间,产出量P、资本C和劳动L的相对变化的数据(以1899年为基准)。
令人佩服的是,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里,他们从这些数据中,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公式:P=1.01L3/4C1/4柯布(C.W.Cobb)这一结果虽然与现代计算机统计软件的计算结果不同,但两者无本质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