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层花正骨手法之体会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12
银杏叶滴丸结合龙氏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观察赵宁;舒国健;张丽华;王锡三;王化高【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滴丸结合龙氏整脊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采用银杏叶滴丸结合龙氏整脊手法;手法组采用龙氏整脊手法及颈牵引;药物组口服银杏叶滴丸.结果联合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速度及舒张末期流速度及临床疗效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手法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叶滴丸结合龙氏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有效,对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积极作用.【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3(034)002【总页数】2页(P172-173)【关键词】银杏叶滴丸;龙氏整脊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作者】赵宁;舒国健;张丽华;王锡三;王化高【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深圳518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3;R244.1;R681.55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CSA)的临床症状以眩晕、视物旋转、耳鸣、头颈部疼痛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
本课题组自2009-05-2012-07用银杏叶滴丸配合龙氏整脊整复法治疗CSA,探讨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对象共60例,年龄30~55岁,平均52岁。
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15年,平均11.5年。
诊断标准:⑴、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⑵、旋颈试验阳性;⑶、X线片显示颈椎节段不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以及颈椎生理曲度变直);⑷、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1.2 治疗方法(1)分组60名患者按1:1:1随机分为联合组、手法组及药物组,每组20名。
治疗时间:按方案确定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为一个评价周期,所有试验病例均不允许使用影响本病疗效评价的中西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桂枝加天麻汤结合龙氏三维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观察蒋华忠【摘要】目的探讨桂枝加天麻汤结合龙氏三维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及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服用止痛药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VAS、ROM评分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为(1.09±0.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0.52)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ROM为(0.43±0.1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3±0.22)分(P< 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3.17±0.54)次/周]、持续时间[(19.36士3.56)min]及服用止痛药次数[(0.45±0.13)次/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为8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桂枝加天麻汤结合龙氏三维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4(011)012【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桂枝加天麻汤;龙氏三维正骨手法;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作者】蒋华忠【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韶关5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是指颈椎的椎间盘、骨关节、椎旁软组织退行性病变或者遭受损伤所致,其使得交感神经、颈脊神经根、椎管外血管等遭受直接或者间接的刺激,压迫,从而引起头颈的疼痛[1-2]。
中医骨伤科学心得嘿,咱来说说中医骨伤科学这一块儿啊!你想想,咱的骨头就跟那房子的大梁似的,要是不小心伤着了,那可不得了。
中医骨伤科学啊,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就好比咱走路,有时候不小心崴了脚,这时候中医的办法可就多了去了。
推拿按摩一下,嘿,那疼痛可能就减轻了不少呢!这就像给受伤的地方来了一场舒服的按摩派对。
再说说接骨吧,那简直就是一门神奇的手艺。
医生就像个神奇的建筑师,把断了的骨头精心拼凑起来,让它们重新连接在一起。
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呀,得有真功夫!还有啊,中医的那些草药也特别有意思。
各种各样的草药,就像是一群小精灵,能帮着我们的骨头快快恢复健康。
咱平常要是伤到了筋骨,敷上一些特制的草药,那感觉就像是给受伤的地方盖了一层温暖的小被子。
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可不是光盯着受伤的地方看。
它会考虑到你整个身体的状况,就像一个细心的管家,照顾着你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你骨头受伤了,可能身体其他地方也会受到影响,中医就能全面地去调理。
你说中医骨伤科学是不是特别神奇?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利用。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中医骨伤科学,那我们受伤了该咋办呢?难道只能干等着自己慢慢好起来吗?那可不行!中医骨伤科学给了我们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而且啊,中医骨伤科学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呢!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医骨伤科学也在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变得越来越厉害。
反正我觉得啊,中医骨伤科学就是咱的健康好帮手。
咱可得好好珍惜它,让它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以后要是不小心伤到了,别忘了找中医骨伤科学来帮忙哦!。
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马文慧;周钰;牛相来;景福权【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s of Long's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joint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 in treating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All 86 patients were separated into 42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who accepted routine needling,and 44 cas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who received Long's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and small needle knife.Clinical effects and CASCS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two courses. Results: CASCS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66.3 ±7.8) points, higher than (42.7 ±5.4)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ign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otal effective rate,and the difference showed statistical meaning (P<0.05).Conclusion:Curative effects of Long's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joint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 are superior to these of conventional moxibustion method in treating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针灸疗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CASCS评分为(66.3±7.8)分,高于对照组的(42.7±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方法.【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龙氏正骨手法;小针刀【作者】马文慧;周钰;牛相来;景福权【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新疆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新疆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新疆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新疆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椎间隙变窄、颈椎肥大性改变或颈椎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基底动脉,导致动脉管壁狭窄,血液运行不畅,引起脑供血不足[1-3]。
中医骨伤经典心得中医骨伤经典心得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骨伤”,包含了外伤、内伤、寒湿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如骨折、脱位、关节僵硬、间歇性跛行等。
中医骨伤学旨在探究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养生、防病、治疗,是中医常常强调的理念。
如何通过中医骨伤学来养生、防病、治疗呢?陈希孟是明朝时期著名医家,他有一部著作《千金要方》,其中就包含有许多中医骨伤治疗方法。
以下就是我从中医骨伤治疗中学到的经典心得。
一、治疗骨折骨折是中医骨伤学中常见的疾病。
据《千金要方》记载,骨折的治疗需要求“三从”,即“从上求下、从内求外、从远处治疗病变”。
具体来说,就是将断骨处的肌肉松弛后,插入银针或拌以艾叶,在病骨上方穿刺入肌肉,使针尖到达骨髓腔,再拔针,骨折得以愈合。
二、拔罐疗法拔罐在中医骨伤学中被广泛应用。
它能刺激经络,使气血流通,改善局部微循环,有效地缓解骨伤疼痛。
拔罐时选择穴位,要以患处周围经络为主,配以腰部、肋骨等相应穴位。
常见的拔罐方式有火罐、气罐、水罐等。
要注意的是,在拔罐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排除患者有关禁忌症。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骨伤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它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缓解疼痛等症状。
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很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将其应用于骨折、脱位等疾病的治疗中。
四、药膳食疗法中医骨伤学不仅注重治疗,更注重预防。
药膳食疗法在其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肉骨茶、鱼头汤等清热祛湿、软化骨节的食谱,对于防治骨关节炎等疾病有着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学是保护骨骼健康、防止骨伤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骨伤治疗时,要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方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防止骨伤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是注意日常生活的健康、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地护住自己的健康。
推拿刺络拔罐加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40例[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治疗;推拿;刺络拔罐;手法[中图分类号] r2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颈源性头痛是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
笔者临床运用推拿、刺络拔罐加龙氏正骨手法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0例,源于2007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30-67岁,病程最短2d-5a。
根据患者就治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1.1 临床症状均以头痛为主症。
右侧痛56例,左侧痛24例,其中双侧31例。
伴有头晕52例,颈肩臂疼痛且活动受限68例,心慌、胸闷22例,耳鸣16例。
影像学资料:经ct、mri检查确诊c2~3、c3-4椎间盘突出症40例;经dr颈椎正侧位片提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弓者48例;经dr颈椎左右斜位片显示c2-c4椎间孔变窄者18例,环齿侧间隙及寰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者6例。
1.1.2 诊断标准[2] 根据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①单侧头痛(包括枕部、顶部、颞部、额部、眶部的钝痛或酸痛),同时伴有上颈部不适(如疼痛、僵紧、活动受限)。
②以下情况会使头痛症状加重:a.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于非常规体位时;b.在头痛侧的上颈段或枕部压迫时。
③排除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排除颈椎结核、肿瘤者。
1.1.3 诊断要点有头痛、枕部及枕下部不适,以及颈椎病表现。
颈椎触诊1-4颈椎横突不对称,2-4颈椎棘突偏歪、压痛,颈枕部疼痛。
沿紧张斜角肌向上摸到横突附着处,可有条索感,或是一个硬结,此为该处钩椎关节错位的症状。
触诊的⽅法及要点⼀、触诊的⽅法系⽤⼿触摸患处,体会⼿下的感觉。
有时为了进⾏⽐较、鉴别,也要触摸周围的健康组织(包括对称的部位)。
根据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部位或深浅,采⽤的⽅法和⼒度也不⼀样。
浅表病变在触摸时不要过于⽤⼒,肌⾁深层的病变必须⽤中等的⼒量才能找到痛点,近⾻膜处损伤或关节微⼩移位往往⽤⼒较重才能发现。
其触诊法主要有如下⼏种:1.⼿指触诊法最常⽤的⽅法。
检查局限性病变时,⼀般⽤拇指或⾷指指腹触诊;病变范围微⼩或病变在⾻突的侧⽅(如棘突的侧⽅)时,还可以⽤拇指指腹的两侧按压寻找。
由于指腹的感觉灵敏,因此可辨别或感觉组织的厚度、硬度、柔韧度及弹性等,还能准确地给患部适当的压⼒刺激,以诱发病变部位的疼痛。
⼿指触诊法在触摸脊柱时,⼜分为三指、双拇指和单拇指触诊法:(1)三指(⾷、中、⽆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驾在棘突顶上,⾷、⽆名⼆指分别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动,以觉察⽣理曲线是否存在,或消失、反张、成⾓、后凸、内凹、畸形等。
再查棘上胸韧带有⽆变化、棘突有⽆偏歪等。
(2)双拇指触诊法(也称“⼋”字触诊法):双⼿四指微屈,拇指轻度背伸外展,呈外“⼋”字式,⽤双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韧带等)⾛⾏⽅向,或与脊柱纵轴⽅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纤维断离、钝厚、变硬、挛缩、弹性变差等,同时查棘突位置和棘间隙⼤⼩的变化等。
(3)单拇指触诊法:⽤⼀⼿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韧带等)⾛⾏⽅向⼀致,或与脊柱纵轴⽅向垂直,按次序依次左右分拨、按、摸,检查有⽆软组织损伤和解剖位置的异常。
图2-8 单拇指触诊法2.⼿背触诊法主要⽤于测定⽪肤的温度。
3.双⼿触诊法主要⽤于检查关节。
即⽤⼀⼿操纵关节远端的⾻骼,另⼀⼿放在受检查的关节作触诊。
例如,要寻找关节间隙或了解是否有错位,以操纵关节远端⾻骼的⼿运动远端,则关节间的相对运动容易被另⼀⼿探知。
4.肘压触诊法对于深部的病变,需⽤较⼤的⼒量才能刺激或触到病变部位。
龙氏正骨——三步定位诊断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
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
第三步:X线颈椎照片定位诊断。
部分患者在牵引治疗时,症状加重,引发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主要原因是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纵向性骨性损害,不但不能矫正旋转式错位或混合式错位,反而加重扭伤该部的椎周软组织,使扭转状态的血管受牵张,加重了血流障碍而引发眩晕。
而对于前后滑脱式错位者,牵引能使椎间韧带伸张,部分达到牵引复位的目的。
正骨推拿法,是在明确关节错位方向的情况下,进行轻巧的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椎管、椎间孔、血管通道、椎间关节间的横向骨性损害的治疗。
病因分型是主治法的选用依据。
1.“骨关节损变型”:即现行的标准,其病理变化是椎间盘变性、膨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皱折,其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定位诊断相一致的,属纵向压迫源。
主治法是“牵引疗法”。
2.“关节功能紊乱型”:是椎间关节错位,包括前后滑脱式错位、侧弯侧摆式错位、左右旋转式错位、倾位仰位式错位、混合式错位等五型,均属横向压迫源。
主治法是“正骨推拿疗法”。
3.“软组织损变型”:是指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由椎旁软组织直接引起,而并无上述两型的脊椎病理性体征。
主治法以局部软伤治疗为主,如“小针刀、水针疗法、浮针疗法、软伤手法、理疗等”。
4.“混合型”:是由“骨关节损变型”合并“关节功能紊乱型”者,就是椎间盘变性的失稳期(尚未形成骨桥前),在该椎间发生关节错位者,属于既有纵向压迫源,又有横向压迫源。
主治法,颈椎是“牵引下正骨法”,胸腰骶椎是“牵抖冲压法”。
软组织损伤、变性是脊椎病的基础病理,无论是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者老年性退行性变导致的脊椎病,其椎周软组织必定有新的或陈旧性的损伤(占100%),故脊椎病的病因分型中,无论哪一型,其病椎周围都可检出软组织劳损体征。
辅助诊断一、颈椎病的异常X线表现颈椎曲度改变:侧位片显示为变直、反张或成角。
椎间隙变窄。
骨质增生:包括椎体前缘、后缘骨质增生,以及关节突关节和勾椎关节的增生。
伤科正骨心得(优秀5篇)伤科正骨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伤科正骨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伤科正骨心得(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伤科正骨心得篇1伤科正骨心得: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之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和损伤也日益增多。
伤科正骨作为一门涉及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分享作者从新手到专家伤科正骨的心得,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一、背景介绍作为一名伤科正骨领域的初学者,首先需要对该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正骨是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手法包括摸、捏、搬、按等,旨在纠正骨关节的微小错位,缓解疼痛。
而伤科正骨不仅仅局限于中医骨伤科,还包括西医骨科、康复科等多个领域。
因此,在学习伤科正骨时,需要具备广泛的视野和综合的知识储备。
二、学习过程在学习伤科正骨的过程中,作者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作者只是机械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并没有真正理解正骨的原理和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开始逐渐领悟到正骨的核心内容,包括人体骨骼结构、肌肉力量分布、关节运动轨迹等。
在这个阶段,作者开始尝试自主进行正骨操作,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支持,作者多次犯错,甚至导致患者疼痛加重。
然而,作者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深入地学习伤科正骨的相关知识。
在接下来的阶段,作者开始接触更加专业的正骨技术,如关节置换、关节镜手术等。
这些技术需要更高的技能水平和更严格的操作规范,但同时也为伤科正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同时,作者还积极参与到各种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实践经验在学习伤科正骨的过程中,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掌握了各种正骨技巧和操作方法。
同时,作者还注重与其他专家和医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伤科正骨问题。
为什么真正的正骨大师都在强调“正骨窍要,全在摸法”?现在流行的养生保健手法有很多,以调理疼痛为主导的当属中医正骨,然而,大家对于正骨普遍存在一定误解,说到正骨,很多人纠结于正骨手法,而忽略了摸骨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试问,摸骨不清晰,又何谈正骨?真正的正骨大师不会建议你把正骨手法放在首位,而一直在强调“正骨窍要,全在摸法”。
何为“正骨窍要,全在摸法”?一、正骨之精妙:因势利导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曰: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意思是说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要顺着趋势从有利的方面去引导它,正骨亦是如此。
正骨的精妙之道在于顺其势,其妙在动则活,静则死,动则有隙可生,贵在动中求正,顺其势轻轻一推,则正矣,若是硬手硬推,虽可复正,但非精妙之道,若手法不精,无经验支撑,则易出差错。
理筋亦是如此,动则筋聚,静则筋散,随其情顺其势而动,或挑或理或拔,筋易平复。
二、正骨之道在理通心中理不通,则下手茫茫然,心中理通,则应手奏效。
理通则手中疗效自生,不过手巧手笨而已,多练多用自能生巧,所谓勤能补拙,只要勤加练习,手法自然变得精益,关窍还是在于理通不通。
同一手法,心中理明一层,则手法疗效增进一层,因此,疗效在心不在形。
心不通,多揣摩,理不通,访高手。
手中须臾之功,全在平素之日积月累。
王道无近功,正骨亦然。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骨之道虽以理法为先,手法亦是不可缺的。
手法即利器,利器在手,自能事半而功倍。
理通而手法精妙者正骨之效绝非仅理通者所能望其项背也。
若已理通,或勤于钻研,或拜访高手,掌握手法之妙,就会明白正骨手法,简而妙,正如“大巧若拙”。
四、任他说法千万,不外筋出槽骨错缝六字正骨真言:筋出槽,骨错缝。
熟记以下口诀,正骨不出错。
筋连骨,骨连筋。
筋出槽,骨错缝。
骨错缝,筋出槽。
摸其筋,求其骨。
摸其骨,求其筋。
上病之病不在上,下病之病不在下。
查其症,寻其根,复其平,求其正。
五、大道至简至易,正骨也一样所谓:大象无形,大道至简。
真正的正骨技术非常简单,而且做起来不会觉得费力。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龙氏治脊疗法总论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包括几方面:1 主治法: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主要是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其目的为放松颈后肌群、止痛;水针疗法:(针剌、电针、埋线)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1??概述及治疗范围整理:章瑛审定:龙层花概述: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治脊疗法。
治脊疗法包括三方面 01 主治法: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
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
其目的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可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
目的放松颈后肌群起止痛作用。
水针疗法可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及内固定作用。
3 预防复发:练保健功、太极拳、气功等。
使用保健枕、硬板床及纠正不良生活姿势,防止外伤、受凉、勿过疲劳等。
(水针疗法及练保健功可治疗脊椎失稳。
保健枕及防止外伤可预防复发。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2??治脊疗法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要领、口诀脊椎病因学基本理论1 三步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定位诊断)。
2 熟练掌握颈椎小关节shu2 lian4 zhang3 wo4 jing4 zhui1 xiao3 guan1 jie1错位类型。
03 颈椎病临床、病因分型及分期治法。
4 熟练掌握正骨推拿法。
手法外治与保健正骨整脊大师龙层花在手法外治方面,中国古代医术就有,推拿按摩,膏药,针灸等,手法有正骨和推拿按摩,出奇效的是正骨手法,一样是密而不传的,推拿按摩次之,在高手里是为正骨效劳的,若是单用推拿按摩手法,它的成效就差了.只是那时舒畅一会,时刻略微长了又和原先一样,古代人没有现代人的科学知识和庞大信息量,对人自身的说明也很模糊,因其中医正骨只是医治疼痛病,如冯天友教师的师傅罗出名老人,确实是正骨,医治一些闪腰岔气等骨伤病,冯天友教师又通过再学习变成了中式整脊大师,同时显现两个人,南龙北冯(龙层花教师,冯天友教师),中国才走进了真正的整脊.由于起步晚,手法和理论都不完善,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理论有美式整脊和日式股关节矫正术(包括日式骨盆矫正术)的理论.在那个领域里,理论是最重要的,有人说手法占五,理论加临床是九十五,,我看也是.做手法是手到心到,必需有预见性,只能做好决不能做坏.就需要理论和临床体会的支持.此刻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整脊,更不明白整脊理论,有好多朋友只明白躺着进去走着出来的医治手腕,它确实是整脊.,就因它的病因论准确无误,若是遇巧了确实是几秒钟就能够够弄定,(一个手法解决问题),也有长时刻做的,(因为病史太长),正骨和整脊是有区别的,要紧在理论上,实际手法相通,但不系列,而重四肢,理论不系统,整脊是从生物力学和解剖学,周围神经学为理论基础,它的病因是很准确的,而且是内因论.手法是依据理论和临床体会去做,医治到位.有时在病症没出来,整脊就能够够轻易解决,是未病而治的好方式,又起了保健的作用. 整脊不但医治骨科疼痛病,还能够医治心-脑及其它内脏病。
离开骨科成立新的医学-----整脊医学。
龙层花龙层花,闻名脊椎病专家、教授。
主编及参编高作包括:《脊椎病因医治学》《龙层花颈椎病防治》等。
目录个人简介龙层花,闻名脊椎病专家、教授。
广州医学院毕业,从医50连年,曾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主治医师,现任中国广州脊椎相关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香港骨伤学会终身会长,中华推拿学会、中国脊椎相关疾病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颈椎病研究会研究员,首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大会名誉主席;创建有“脊椎病因学说”和“龙氏治脊正骨推拿疗法”,发明了微机操纵治脊床、颈椎牵引椅、龙牌保健枕,有龙氏脊椎牵引枕等4项国家专利,获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杯奖4次,军队科技二、三、四等奖6项,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讲学,举行龙氏治脊推拿培训班200多期,为全世界培训了2万多名龙氏治脊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