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飞宇小说《玉米》的女性形象
- 格式:docx
- 大小:69.35 KB
- 文档页数:14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女性与权力——浅谈毕飞宇的小说《玉米》姜艳艳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摘 要:《玉米》是毕飞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通过玉米、玉秀、玉秧等多位女性的塑造,通过起伏的情节、对人生百态的展示,以及文本的完整表达,揭示出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和女性对男性权力的依附与追随,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
关键词:女性;权力;玉米[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38-02《玉米》是作家毕飞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没有属于“文革”年代的斗争,不同于我们所认知的属于那个时代的“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相反的,小说给人很多主观意识冲突和对人性、世态的拷问。
“文革”的时代大背景并没有直接给主人公性格塑造、小说情节的起伏以深刻的影响,某些程度上来说,人物和时代有一定的脱离性。
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时代的洪流中,在思想意识的指引下,走出多样人生,《玉米》中更多的是毕飞宇对女性与权力的书写。
权力的所向披靡,在小说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首先,“性占有是权力的最日常最蛮横的表现方式。
”[1]王连方的性能力就和权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村支书,在一个闭塞的村庄里,他就是王。
所有嫁过来的新媳妇,情愿与不情愿的,都一个又一个地成为他的性对象。
有一个外形邋遢的女人没有入王连方的眼,保持性关系最长的就是有庆家的。
或许有庆家的和王连方有真爱,但身为女人的性压抑、被迫的性就范,以及自我的轻贱和对好女孩的关爱,又展示了有庆家的身上的复杂人性。
其次,郭家兴的续弦,郭家兴对子女的安排。
郭家兴中年丧偶,因为有权力,他可以轻易地得到玉米的身体,快速地和这个年轻女孩结婚。
他可以给玉米安排工作,可以按照玉米的要求给玉秀安排工作,让村庄里的人见到玉秀作为城里人的风光。
他可以左右儿女的命运和前途。
再次,小唐的贴近和隐忍,就是向权力的屈服。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毕飞宇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他的《玉米》系列小说以其丰富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毕飞宇刻画得非常丰富和细腻的一部分,她们在小说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展示了不同的生存境遇和内心世界。
毕飞宇在《玉米》系列小说中,呈现了女性在农村生活中的艰辛和坚韧。
小说中的女性多数来自农村,她们负责照顾家庭、耕种田地、养育子女,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责任。
她们披荆斩棘,渐渐变得坚韧,成为家庭中的顶梁柱。
在生活中遭遇的重重困难和挫折之下,她们依然坚守初心,努力生存下去,展现出了不屈的精神。
比如在《玉米》的开篇中便有农村女性小东承受丈夫残酷待遇也未曾屈服,最终坚持离婚自立更生的精神特点。
毕飞宇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向读者展示了她们坚强的生存意志和不服输的品质。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小说中,还呈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复杂处境。
小说中的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种种责任和压力,她们需要顾家、照顾子女、承担生活的琐碎,同时还要应对来自社会的各种期待和评判。
尤其在农村这样的传统社会环境中,女性往往被束缚在家庭和传统的角色中,缺乏发展和自由的空间。
毕飞宇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婚姻、家庭和社会关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比如在《玉米》系列中的农村女性在面对旧有家庭观念或是婚姻关系时所表现出的挣扎、无奈和愤怒。
在《玉米》系列小说中,毕飞宇塑造了一些女性形象,在逆境中仍然能够勇敢地寻找自我和生活的意义。
这些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获得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比如在《玉米》系列中的小说里,有些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逐渐跳出了传统的束缚,成为了自己的独立个体。
她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开始探寻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勇气是令人钦佩的。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在不同生存境遇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她们或坚韧不拔、或处境艰难、或勇敢追求自我,但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存品质和精神力量。
毕飞宇小说玉米中女性形象剖析作者:倪康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摘要:《玉米》,收录了青年作家毕飞宇的中篇三部曲《玉米》、《玉秀》、《玉秧》。
在这本书中细致深刻的描绘了一个一个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不同的人生,却有着同样的悲剧结局,毕飞宇善于描写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以小见大,用细腻的文字深刻的反映了女性矛盾细腻的内心情感世界。
这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有着自己的个性也有着同样的共性,本论文旨在研究玉米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共性,对这一共性进行剖析解读。
关键词:玉米小说女性形象权利异化男权社会一.被权力异化的女性形象在玉米一书中,权力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所有人都在争夺它,却又被它控制。
它无形无状,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人身边。
人们包裹着不同的外衣来粉饰它,掩饰着自己对它的欲望。
玉米对权力很是受用,在母亲产下王红军之后,她自觉地承担了母亲的责任,成为了家里除了王连方之外最有权力的人。
玉米并没有发现自己对于权力的渴望。
生长在权力之中的人,并不知道珍惜它的可贵,只是在潜意识里想把它拽紧,可是权力却不知不觉改造了玉米。
玉米的飞行员对象长的并不好看,他却处于权力更中心的位置,这让玉米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他,而村里几个长的不错的小伙子,玉米却是看都不会看他们一眼的。
在父亲倒台和被未婚夫抛弃之后,玉米生命中两个男权支柱倒塌了,玉米的新对象和玉米的父亲差不多大,却是实实在在有权的人,玉米认清了自己对权力的渴望。
三姐妹都在追求权力,权力让她们走的更远,也让她们迷失的更深,玉秧在权力面前走的最远,她是阶级斗争的武器,这对她的两个姐姐是难以想象的殊荣。
任何事情和阶级挂上钩就会变得崇高神圣,这个曾经的傻丫头也触碰到了阶级的边缘,变得虚无神圣起来了。
三姐妹得到权力的方式也不一样,玉米是靠自己铁腕夺来的,玉秀是靠依附他人被赏赐的,玉秧是天上掉馅饼砸下来的,不管怎样得来的权力,她们都在被权力异化。
二.受害者与迫害者形象在毕飞宇的小说里,女性形象是时代的受害者,她们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在时代的洪流中漂泊无助,她们又被时代改变,打磨成一个又一个的钉子,跟着政策前进,成为最锋利矛,她们是受害者也是迫害者。
解读毕飞宇《玉米》系列中的女性形象
在《玉米》系列中,毕飞宇刻画了多位女性形象,她们大多来
自农村和下层社会,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面
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毕飞宇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勤劳朴素的农妇,她们在田
间辛勤耕作,肩负着家庭的重担。
比如,在《玉米》中,村姑常常
背着一筐筐的玉米走在路上,清一色的裹着头巾,瘦弱的身子却有
着顽强的生命力。
她们质朴的言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次,毕飞宇的女性形象中也存在着一些社会弱势群体,比如
被遗弃的女童、贫穷的乡村未婚妇女等。
在《谷》和《镇》中,毕
飞宇刻画了一位被遗弃的女童荷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挫折,但她仍旧坚韧不拔地活下去。
在《镇》中,有一位年过四十仍未嫁
的乡村女青年,她被婆婆压力重重,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
最后,毕飞宇的女性形象也充满了智慧和独立思考。
比如,在《谷》和《镇》中,毕飞宇刻画了一位文化水平很低但却充满智慧
的老妇人,她思路敏捷,语言幽默,是小说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的来说,毕飞宇在《玉米》系列中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
展现了农村女性的生命力和顽强精神,呈现出一种质朴而深刻的人
生观。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毕飞宇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他的《玉米》系列小说以其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乡村的生活,展现了普通人的生存境遇。
在这一系列小说中,毕飞宇也深刻地描绘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她们在乡村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毕飞宇在《玉米》系列小说中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乡村社会中的地位和生存境遇。
在中国农村,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时期,女性往往被束缚在传统的家庭角色中,她们被要求服从丈夫和长辈的意志,被视为家庭的贤内助。
在小说中,毕飞宇通过描写女性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她们在这种传统体制下所面临的压力和挣扎,她们的生存空间被限制在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生育任务中,缺乏独立的人格和生活意义。
毕飞宇通过塑造女性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乡村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展现了她们生存境遇的困难。
毕飞宇在《玉米》系列小说中还展现了女性在乡村生存中的坚韧和勇敢。
尽管受到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许多女性在小说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艰难的生存境遇。
她们通过劳动和智慧,克服了困难,为家庭和子女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小说中,毕飞宇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性格和命运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是在家中勤劳忍耐,或是外出打工努力奋斗,或是教育子女,或是独立经营,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丰富多样。
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困境中的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一面,展现了她们在乡村生存中的勇敢和坚韧。
毕飞宇在《玉米》系列小说中还着重描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转变及其影响。
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境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小说中,毕飞宇通过描写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新角色和新境遇,展现了她们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和权利,她们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女性也面临着新的社会压力和挑战,她们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和规则,需要面对新的社会竞争和挑战。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玉米》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作者毕飞宇通过对女性的生存境遇的描述,展现出了女性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和生存的勇气。
在这部小说中,毕飞宇刻画了多位女性角色,她们的生活境遇各异,但都展现出了坚强的一面。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赵婷婷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孩。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困,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在故事中,赵婷婷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
她在大学里勤奋学习,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职业女性。
赵婷婷的故事展现出了在困境中奋发向上的乐观品质,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证明了女性也可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刘玉兰展现了在家庭中的坚强与付出。
刘玉兰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生都在家务劳动中度过,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
尽管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她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为丈夫和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刘玉兰的故事展现了家庭妇女在默默付出中的坚韧和责任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亲的伟大。
小说中还有一位女性角色林美华,她是一个城市女性,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后回到农村生活。
尽管她经历了很多挫折,但她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林美华的故事让人感动,她展现了女性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乐观。
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通过这些女性角色的生活故事,毕飞宇向读者展示了女性在不同生存境遇下的生活状态,这些女性或坚强,或乐观,或付出,但她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展现出了不同的魅力。
通过这些描述,毕飞宇向读者呈现了女性的多彩生活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让人深受感动。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玉米》是毕飞宇的系列小说作品,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当代农村女性的生存境遇。
下面将分析该小说中女性的生存状态。
女性地位低下是《玉米》系列小说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在农村社会中,男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决策者,而女性的地位则较为弱势。
小说中的女性大多数是农民和农村家庭的妻子、母亲和女儿,她们的生活空间受限,往往只能在家务劳动中忙碌。
农村女性的生存状态主要表现在劳动和家庭生活方面。
她们承担着几乎所有的家务劳动,包括煮饭、洗衣、收拾屋子等,同时还要参与农田劳动,比如种地、浇水、施肥等。
她们每天几乎都没有休息的时间,辛勤劳动成为她们生活的主旋律。
小说中的主人公婷婷就是一个农村妇女,她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早起晚归,常常熬夜忙碌于农田和家务劳动之中。
她的生活充满了辛苦和压力,但她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和抱怨的余地。
除了劳动外,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
在《玉米》中,女性往往被要求履行传统的家庭角色,如贤妻良母的形象。
她们要照顾丈夫和子女的生活起居,维持家庭的和睦。
小说中的女性往往没有自主的决策权,她们要随从丈夫的意愿,并为家庭的需要做出牺牲。
小说中的婷婷为了支撑丈夫出国留学的梦想,不仅自己默默地付出劳动,还要经营家庭生意,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为家庭的未来努力奋斗。
尽管农村女性的生存境遇较为艰难,但她们也展现出了坚强和顽强的生活态度。
在《玉米》中,女性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不甘心被命运束缚,努力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她们参与农田劳动,不仅是为了家庭的生计,更是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小说中的女性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逐渐摆脱了传统束缚,实现了个人的价值。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玉米》系列小说是中国作家毕飞宇所创作的一部小说系列。
从女性角度来看,这个系列小说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性生存境遇,展现了她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坚韧与勇敢。
在这个系列小说中,女性常常面临着社会地位低下的问题。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往往被压制,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
她们往往没有受过教育,只能依靠男性的养活。
在这个系列小说中,毕飞宇却展现了女性们不甘于命运的一面。
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不再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在这个系列小说中,女性们还经常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困境。
她们生活贫困,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面对着饥饿和缺乏。
这些女性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不屈不挠地与困境抗争。
她们自己动手,种植玉米、蔬菜,努力维持家庭的生计。
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争取到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展现了她们坚强的生活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面貌。
女性在这个系列小说中还面临着家庭和婚姻的压力。
在农村社会中,女性在婚姻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被迫接受父母和社会的安排。
这些女性们并没有成为被动的牺牲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她们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们的婚姻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小说中,女性们展现了她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她们抗争贫困、追求幸福的努力和坚持,成为了整个故事中的一抹亮色。
这些女性们的生存境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村妇女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她们的智慧和勇气。
这一系列小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思考并理解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保障的问题。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女性与权力——毕飞宇的小说《玉米》刍议付春霞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毕飞宇的小说《玉米》讲述了玉米、玉秀、玉秧三个女人在农村中的生活,集中反映了农村女人在男权阴影下的苦难生活和心理变化,本文将浅析《玉米》中的人物性格,集中探讨女性与权力这一深刻的话题。
关键词:女性与权力;毕飞宇小说;《玉米》作者简介:付春霞(1982-),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16-02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性与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力,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仍是对女人最大的思想禁锢,毕飞宇的小说《玉米》给予现代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并重新审视权力与女人的关系。
一、毕飞宇的小说《玉米》中的女性形象——男权阴影下的乡村女性(一)难有自我1、贞洁烈女的无情碑:男权阴影下,女人成为满足男人虚荣心的“物品”,他们被扣上贞节烈女的名号,但却没有正确的理解贞洁烈女的含义,文中的玉秀被强暴,但是其丈夫郭左却怪罪玉秀,认为其不是贞洁烈女。
2、依靠孩子获得自我认可:小说中的施桂芳显然是被孩子拴在家庭里的“生育工具”,当生下儿子后,其“自足”和“放下包袱”的心态可以看出她将生孩子视作一种对丈夫的“交代”。
3、“狐狸精”的代号:小说中的柳粉香因为长得漂亮,就被男人视作“狐狸精”,这些男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重新定义柳粉香的人性,并将所有男人的过错归咎于女人身上,显然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和侮辱。
(二)心理扭曲1、嫉妒:小说中玉米和玉秀针锋相对,总想一争高下,所以在玉秀被强奸后,玉米竟然假装无意的向玉秀的丈夫郭左透露消息,让玉秀被众人耻笑,因妒生恨使得小说中的女性心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2、虚荣:小说女主人公玉米就是虚荣的典型代表,作为村支书的女儿,从而耳濡目染,有着极强的权力欲,后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1]。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小说描绘了一个乡村社会的生活,其中女性生存的境遇尤为令人注目。
虽然这个社会有着明显的性别分工,男人负责外出工作、赚钱养家,女人则负责家务、照顾孩子,但相比之下,女人的生存环境更加艰难。
首先,女性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普遍比男性低下。
男人往往会以自己的“男子汉气概”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而女人则被赋予了传统的女性角色,被视作柔弱、依赖于男人,甚至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
小说中的女性几乎都无法接受教育,而且很少有机会离开自己的社区,也不会有人聆听她们的声音。
她们的需要和愿望通常被忽视,在家务劳动和孩子抚养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状态都被忽略了。
其次,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经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歧视。
女性的婚姻通常由家长或中介包办,她们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伴侣和未来,而且很少能享受到完整的婚姻权利。
她们经常被视为男性的财产和附庸,无法自主决定是否要生孩子,也没有自主控制自己的婚姻。
此外,妇女还经常受到丈夫和亲戚的暴力、压迫和侵害,这在小说中经常被描写。
发生性侵犯、婚姻纠纷、暴力事件和孩子父母死亡等状况,都使女性的生活更加艰难。
最后,女性在小说中也展现出了坚持、奋斗和抵抗的精神。
毕飞宇的女性形象虽然常常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弱势,但她们也有自己的意志和反抗。
有些女性选择在持久的困境中努力挣扎和生存,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来维持家庭,支撑孩子的生活;有些女性则积极发声,拒绝受到歧视和压迫;还有些女性则选择远走他乡,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
她们面对眼前的无力和无望,仍能发扬自己的精神力量,走出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
总的来说,毕飞宇在《玉米》系列小说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社会压迫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和思考。
虽然女性在这个乡村社会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她们不屈不挠、顽强生存,这种精神也给了读者很多启示和鼓舞。
毕飞宇《玉米》小说集中女性的悲剧命运简析摘要毕宇飞,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不同于女作家创作视角所看到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毕宇飞视角里的女性大多处于弱势群体。
通过小说集《玉米》,进一步了解毕飞宇笔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目前学界对于小说集《玉米》女性悲剧命运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种,即“特殊时代背景下”、“自身渴望得到权力下”和“男权制阴影下”,但分析其原因后,讨论作品女性悲剧命运的启示并不多。
因而本文以《玉米》创作背景为基础,探讨三姐妹不同的性格特征及相似的悲剧命运;进而思考作品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对现代女性的文化启示。
关键词:《玉米》;女性;悲剧命运;AbstractBi Yufei, known as "the best male writer who writes about female psychology", whose perspective of cre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female images in literary works . The women in Bi Yufei's perspective are mostly in the disadvantaged group. Through the novel collection<Cor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tragic fate of Bi Feiyu's women.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in the novel <Corn>, namely, "under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under their own desire for power" and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patriarchal system". However, after analyzing the reasons, there are not many inspirations to discuss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in the novel. Therefore, based on the writing background of<Cor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the three sisters and their similar tragic fates. Then thinking about the tragic fate of the characters of the works to the modern women's cultural enlightenment.Key words:<Corn>;Females; Tragic fate;目录摘要 (1)Abstract (3)绪论 (6)第一章毕飞宇《玉米》系列创作背景 (7)1.1 《玉米》系列研究现状及成果 (7)1.1.1 权力对人的异化 (7)1.1.2 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 (8)1.1.3 人性的弱点造成悲剧命运 (8)1.2 研究意义 (8)第二章《玉米》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10)2.1 玉米的冷漠无情 (10)2.1.1 对身边人的冷漠 (10)2.1.2 为权力选择无情 (10)2.2 玉秀的软弱绝望 (11)2.2.1 面对欺凌却选择逃避的软弱 (11)2.2.2 权力笼罩下的绝望 (12)2.3 玉秧的愚昧与无知 (12)2.3.1 盲从权利的愚昧 (12)2.3.2 迷失自我的无知 (13)2.4 其他女性的等级观念 (13)第三章《玉米》中女性的悲剧所带来的文化启示 (15)3.1 “女性能顶半边天” (15)3.1.1 女人和男人权利平等 (15)3.1.2 女性应享受更多的保护和关爱 (15)3.1.3 女性在权力面前不应屈服和顺从 (15)3.2 新时代杰出女性的典型特征 (15)3.2.1 追求自我 (15)3.2.2 勇于对诽谤和伤害说“不” (15)3.3 人性不同,但权力平等 (15)3.3.1 无论好女人还是坏女人,都享受平等的权力 (15)3.3.2 权利可以帮助人性解放,但绝不是唯一的力量 (16)3.4 女性应有追求幸福的权力 (16)第四章结论 (17)第五章参考文献 (18)致谢 (20)绪论《玉米》系列小说中三位女主人公的命运反映了在“文革”的背景下,女性在思想上尚未完全解放的与生俱来的悲剧因素以及男性权力和城乡现代性转型为女性带来的双重压迫。
毕飞宇玉米读后感《毕飞宇<玉米>读后感》读完毕飞宇的《玉米》,我像是经历了一场别样的人生旅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小说围绕着玉米这个农村女性展开,讲述了她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命运起伏。
玉米是家中长女,她坚强、能干,却又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
在书里,毕飞宇对玉米的描写细致入微,让我仿佛能看到她就站在我的面前。
玉米的形象是那么鲜活,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故事。
比如她在家里操持家务时的利落劲儿,面对妹妹们时的严厉和关爱,还有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的纠结与无奈。
这些细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玉米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玉米为了给家里争口气,想方设法地要嫁给有权有势的郭家兴。
她精心打扮自己,穿上最好的衣服,去见郭家兴。
那时候的玉米,心里既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恐惧。
她知道这可能不是她理想中的爱情,但为了家庭,她愿意做出牺牲。
当她走进郭家兴的办公室,那种紧张和故作镇定的样子,让我心疼不已。
她小心翼翼地回答着郭家兴的问题,眼睛里却透着一股坚定。
这个场景让我看到了玉米的坚强和无奈,她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选择。
还有玉米对待妹妹们的态度,也让我感触良多。
她对妹妹们既严厉又疼爱,总是操心着她们的生活。
当妹妹玉秀受了欺负,玉米那愤怒的样子仿佛要跟全世界拼命。
她护着妹妹,就像护着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那种姐妹之间深厚的情感,在毕飞宇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玉米》,我看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一面。
那里有琐碎的家务,有邻里之间的是非,有人们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
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像玉米这样的女性,在困境中努力生存,为了家庭付出一切。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身边的一些女性。
她们或许没有玉米那样曲折的命运,但同样在生活中承受着各种压力,却依然坚强地面对。
这让我对女性的坚韧和付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玉米》这本书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彭秀银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飞宇很多作品都以女性为主角,他认为自己并不是刻意地以女性为表现主体,而是在反映普遍的人性。
如果从时间维度细察毕飞宇书写的女性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女性生存的逼仄空间与精神困境,看到中国女性为了独立、尊严、权力、情感等目标左冲右突,这些不同时代的女性故事表征了中国女性精神流变,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小金宝:依附男性的失败者《上海往事》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故事原型,塑造了一个仰仗男权而生存的交际花形象。
故事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尔虞我诈的乱世景象,出生低微的小金宝天性善良、天资聪明,被人卖到了大上海后依靠色相过活。
凭借着年轻貌美、能歌善舞以及深谙男性心理,小金宝赢得有权有势男人的亲睐与喜爱,成了上海滩黑帮老大唐老爷的情妇,并在唐老爷的力捧下逐渐成为大上海的歌舞皇后。
虽然过着物质优渥的生活,但她在精神和情感上却是孤苦无依的,一方面摆脱不了对唐老爷的物质依附,另一方面又深陷于对宋二爷的情感依附、不能自拔。
作为上海滩呼风唤雨的黑帮老大,唐老爷拥有绝对的权势和财力,但他身材矮小、面貌丑陋,平时不刷牙、不洗脚,浑身带着一股恶臭,论年纪足可以做小金宝的爷爷。
小金宝虽然内心深处憎恶唐老爷,却不敢言说,而是极力扮演好情妇角色,靠着对男性的依附与谄媚在乱世谋得一份生机。
另一位男性宋二爷看似温文尔雅,他身上的香皂气味和口腔里头呼出的爽朗牙膏气息代表着教养与体面,与唐老爷身上的恶臭形成了强烈反差。
然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小金宝发现宋二爷不过是利用她刺探唐老爷的行踪进行暗杀。
小金宝明白自己自始至终只是男人们把玩的一颗棋子,宋二爷通过她的身体满足男人的征服欲与权力欲,唐老爷利用她做诱饵铲除异己,稳固老大的地位。
小说中有一个细节,唐老爷将小金宝诱骗到一个小镇软禁起来,当她成功逃脱重获自由后,又返回了小镇,因*本文系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毕飞宇小说中英文本对比研究”(项目编号:KYLX16_1369)和2018年江苏省社科应有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毕飞宇小说对外传播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18SWB-27)阶段性成果。
《玉米》女性形象分析作者:高吟梅来源:《文学教育》2018年第01期内容摘要:《玉米》是毕飞宇的一篇短篇小说,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玉米》主要讲述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展现了文革时期的女性地位以及农村风貌。
玉米像是大地上成片的作物,而玉秀则是正在生长着的玉米,玉秧则是一棵幼小的秧苗。
作者通过描写几位女性,体现出农村女性意识不高,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女性意识人物形象玉米小说的叙述采用了全知视角,正因为如此,作者毕飞宇在评价文中的主角玉米时,对她变的只有怕。
毕飞宇曾公开说:“我爱玉米吗?我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我怕她。
”他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冷眼旁观着玉米的人生走向,对她爱不起来,只有恭敬的对待。
一.玉米人物形象分析玉米从小就不像一个农村小姑娘,她没有同龄人的天真烂漫,也没有农村人的淳朴气质。
在她小的时候,她就对管家权有着深深的渴望,从帮助母亲做事,到未出嫁就掌管家业,折射出她对权利的追求。
我想这与她出生在村官家庭有关,她看着父亲以权谋色,村里人敢怒不敢言,对他们一家都保持着敬畏,因此熏陶了她的野心。
当她去刁难村里面父亲的情妇时,面对其他人的步步退让,她却愈发步步紧逼,心里面充满着得意。
她不像自己的母亲施桂芳,因为生不出儿子,即使是村长夫人也在全村人面前挺不起腰杆。
施桂芳代表了一批农村女性,尽管新中国已经解放很多年,他们还是抛不开封建时代传宗接代的观点,他们的婚姻仅仅是用来繁衍后代,她的女性意识可以说一点没有。
当她面对丈夫无休止的索取时,只有低眉顺眼的服从;当她的丈夫在外面风流时,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她终于生下了小八子,王家的男孩时,她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人生使命,腰杆也可以挺起来了。
之后她把家务完全放手给了玉米,在家里遭遇变故之后她也只是木讷的反应,施桂芳更像是一颗没有生命的杂草,依附在农村的土壤上,而且像她一样的杂草,还有成千上万。
那么玉米呢,她替母亲出头,不声不响地报复父亲,可以说她的女性意识觉醒了么?其实还很难说。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
《玉米》是毕飞宇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生活在中国西南的贵州省的农村女性的生活故事。
小说结合了社会现实与女性主义思想,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挣扎求生、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心路历程。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生活在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她们的生存境遇非常艰难。
贞节观念的压迫和恶劣的经济条件使得女性们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忙碌,她们的生活充满了辛苦和疲惫。
同时,伴随着对传统社会束缚的不满,她们也渴望自由和平等。
在小说中,女性们勇敢地抵抗了恶劣的生存环境。
比如,像治疗近视的神医胡大妈,鲁宝芝等女性都有着坚韧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艰难环境下为自己和家人争取生存空间。
然而,小说中女性的自由和平等却常常受到传统婚姻制度和男性的压迫。
比如,张英的未婚生子、张三妈的卖淫丑闻等,这些事件暴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传统婚姻制度限制了女性的选择权,让女性无法真正地实现自由和平等的生存状态。
毕飞宇在《玉米》中对女性主义思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小说中有很多女性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表现了她们独自承担着生计,她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无法享有自由的生活,体现了女性的弱势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毕飞宇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其女性主义的思想。
综上所述,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小说中呈现了贵州农村女性的艰辛生存状况,也展现了她们在困难环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通过小说中丰富的女性形象,它向读者揭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表达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