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_差异量数
- 格式:ppt
- 大小:476.50 KB
- 文档页数:85
【课程讲义】第四章差异量数【教学目标】明确差异量数是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一种量数,它与集中量数一起描述数据的全貌;明确标准差是所有差异量数中代表性最好的;掌握各种差异量数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适用条件。
【学习方法】了解、理解、计算与应用。
【重点难点】差异量数的概念及适用条件;各种差异量数的计算方法;标准分数及百分等级的概念、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讲义内容】前一章讨论的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但是客观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一组数据中不是所有的数值都与一般水平相等,而是有的高些,有的低些,彼此参差不齐。
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成为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常用来衡量集中量数的代表性程度。
差异量数越大,则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越小;差异量数越小,则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越大。
差异量数分为:绝对差异量数和相对差异量数绝对差异量数:标准差,方差,四分差;相对差异量数:差异系数另外,本章还讲到相对地位量数:标准分数,百分等级。
第一节标准差一、标准差的概念及适用条件(一)概念标准差是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除以总的数据个数,再求算术平方根。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n XS2)(X-∑=(4.1)X为算术平均数,n为数据的个数。
(二)适用条件1.与算术平均数配合使用,与算术平均数的适用条件相同。
即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适合用算术平均数描述时,其离散程度宜用标准差描述;2.计算其他统计量时,如差异系数,标准分数,相关系数等,需要用到标准差;3.在推论统计中,尤其是进行方差分析时,常用方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一)未分组资料标准差的计算方法1.基本公式法用标准差的定义n XS2)(X-∑=,计算标准差。
例1 某校四年级举行数学竞赛,一班、二班分别派九名选手参加,成绩如下表。
试比较两个班的成绩。
4-1 四年级一班九名学生竞赛成绩统计表4-2 四年级二班九名学生竞赛成绩统计表解:先求年级一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第四章重点知识本章核心概念:1、差异量数分为:绝对差异量数和相对差异量数2、绝对差异量数: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除以总的数据个数,再求算术平方根。
方差:标准差是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除以总的数据个数四分差:四分差通常用符号Q来表示,指在一个次数分配中,中间50%的次数的全距之半,也就是上四分点与下四分点之差的一半。
3、相对差异量数:差异系数: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使一组数据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率。
通常用符号CV表示。
4、另外,本章还讲到相对地位量数:标准分数,百分等级。
标准分数:它是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它无实际单位。
百分等级:指任意分数在整个分数分布中所处的百分位置。
本章重点难点:差异量数的概念及适用条件;各种差异量数的计算方法;标准分数及百分等级的概念、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知识要点详情:一、标准差1、概念及计算公式方差的平方根,用s或SD表示,若用σ表示,是指总体的标准差。
方差与标准差是最常用的描述次数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
2、标准差的适用条件(1)与算术平均数配合使用,与算术平均数的适用条件相同。
即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适合(2)用算术平均数描述时,其离散程度宜用标准差描述;(3)计算其他统计量时,如差异系数,标准分数,相关系数等,需要用到标准差;(4)在推论统计中,尤其是进行方差分析时,常用方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3、标准差的计算方法(1)基本公式法(2)原始数据法(3)分组资料标准差的计算方法(4)由各部分的标准差合成总标准差的计算方法4、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的指标。
其值越大,说明离散程度大,其值小说明数据比较集中,它是统计描述与统计分析中最常应用的差异量数。
它基本具备一个良好的差异量数应具备的条件:①反应灵敏;②有一定的计算公式严密确定;③容易计算;④适合代数运算;⑤受抽样变动的影响小;⑥简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