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理论第1章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682.50 KB
- 文档页数:57
线性系统理论第一章概论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切实功夫须从难处做去真正学问都自苦中得来本课程的目的:•学习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及运动特性;•研究线性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研究线性系统标准形;•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与设计线性系统的反馈控制器;•了解线性系统理论研究的前沿教学要求及目的•掌握线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了解关于线性系统理论的当前科研前沿领域。
•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系统运动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线性时变系统•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与分离原理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肖建,张友刚. 线性系统.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段广仁.线性系统理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1.1概论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系统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动态系统(动力学系统),可用一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的动态系统)()()(22112211u L c u L c u c u c L +=+⎩⎨⎧齐次性可加性•系统的研究方法——经验法——理论法:依据数学理论建模(对真实系统的抽象)建立数学描述分析设计•本课程的研究范围——对象:线性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已知——工具: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研究线性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种运动规律的可能性与方法,建立和揭示系统结构、参数、行为和性能间的确定的和定量的关系。
•系统分析——系统运动规律•综合问题——改变运动规律的可能性和方法历史回顾五十年代前,古典控制理论:频域法。
传递函数处理SISO系统。
五十年代中期,多变量控制理论兴起:原因:①计算机的出现②控制系统的要求,空间技术的发展状态空间方法五十年代末期,Kalman提出状态空间理论,用LQG技术设计,得出最优状态反馈定律。
线性系统理论Linear System Theory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学时:54学分:3主讲教师:姚小兰联系电话:68912467Email : yaoxiaolan@ 讲义:《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描述5学时•第四章线性动态方程和脉冲响应矩阵8学时•第五章线性动态方程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8学时•第六章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实现6学时•第七章系统的运动稳定性8学时•第八章线性反馈系统的综合8学时•第九章状态观测器及状态观测器的设计4学时•课堂讨论6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各章所用学时会稍微有所调整。
讲授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章节进行自学及讨论。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80~90%平时10~20%参考书目[1] 陈啟宗[美],王纪文/杜正秋/毛剑琴[译].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科学出版社,1988(英文第三版1999)[2] 郑大鈡. 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段广仁. 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4] 黄琳.系统与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代数, 科学出版社,1984[5] T.凯拉斯.线性系统,科学出版社,1985[6] (日)须田信英等曹长修译.自动控制中的矩阵理论,科学出版社, 1979何谓控制科学?控制科学是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控制规律的科学,是数学与工程学的交叉科学,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理论,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通俗地说,从现代汽车到航天飞机,都离不开控制理论。
随着计算机和其他高技术的急剧发展,人类需要处理越来越复杂的动态系统,而保持技术和经济竞争优势不断地刺激着追求控制系统的精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航空航天、工业过程、生物医学,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出现了大量复杂系统控制问题,对控制科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1、系统: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