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中医护理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86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辨证施护在孕妇保胎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11-09T06:00:21.8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9期作者:许凯[导读]雅安市石棉县中医医院在对孕妇保胎中对中医辨证施护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已有的案例进行研究,并且根据严格的制度经产妇划分成了不同的治疗组别,每个治疗组别中都有固定的数量,通过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得出了最终结果。
在完成护理工作后,不同的指数对比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治疗患者需要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提升孕妇的保胎效果对于医学事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先兆流产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复合病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外界因素,母体因素以及染色体因素等。
在出现先兆性流产的同时,孕妇自身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而且还会有小腹坠痛和阴道流血等症状,若是患者无法在开始阶段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不光会直接造成流产,而且还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需要在保胎中对中医辩证施护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逐渐提升护理方法的明显效果,为日常保胎提供良好环境,同时还能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在西医护理方法的方面来看来,需要利用不同的药物对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其中主要包含了心理护理以及胎儿的状态监护,使用药物和护理都需要进行合理指导,确保护理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环境。
在中医辨证施护方法的角度来说,主要通过中药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具体的做法为在开始阶段进行情志护理,在一般的情况下,患者对心理精神有关的情况和知识不够了解,因此自身就会出现抑郁、焦虑以及过于担忧等心理状态。
在这些状态的影响下,也会逐渐加重患者的病情,让患者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
为了合理解决此类问题,让患者得到放松,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的开始阶段首先需要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解此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法改变患者已有的不良心理,同时也能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之后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治疗,需要对气血虚情况进行确定,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孕妇在先兆流产之后自身的气血不够稳定,具体的表现为阴道出现少量出血,身体乏力舌白等情况。
中医护理在先兆流产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4-11-24T10:22:49.14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许范优赵珊[导读] 生活护理首先应保证患者病房舒适干净,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定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许范优赵珊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 22300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先兆流产中运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先兆流产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医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临床治愈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中医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治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护理运用于先兆流产患者中,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更使患者进一步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宜,保证了母婴更加健康。
【关键词】中医护理;先兆流产;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3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3-046-02先兆流产是指妊娠未满28 周前,阴道出现少量流血和(或)下腹胀痛,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也尚未排除,妊娠还有希望继续者,若未及时得到治疗或护理不当,从而造成流产的可能性还是较大[1]。
此病对孕妇及其家人的影响非常大,孕妇也易出现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忧愁、恍惚、失眠等,导致病情更为严重,甚至流产。
因此,针对此类孕妇,除及时的治疗外,适当的护理也尤为重要,故而,本文选取我院先兆流产患者80 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临床治愈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9 月~2014 年3 月期间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0 例,按数字排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40 例,年龄20~35 岁,平均年龄(28.82±3.74)岁;孕周4~20 周,平均(9.63±2.75)周;其中,初产12 例,经产28 例;阴道出血26例,下腹胀、痛14 例。
早期妊娠先兆流产早期先兆流产是指妇女妊娠12周以前出现以阴道少量出血,伴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范畴。
一、病因病机分析1. 本病中医认为病因有胎元、母体两方面。
胎元方面:因夫妻之精气不足,虽能两精相合,但很难摄精成胎,或成胎后胎元不固,甚或胎元有缺陷,胎多不能成实。
母体方面:有素体肾虚,气血不足或感受外邪两方面。
2. 本病的病机主要是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1)肾虚: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或多产房劳,或孕后不节房事,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养而致胎动不安。
(2)气血虚弱:素体气血虚弱,或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或孕后恶阻所伤,致脾气虚弱,化源不足。
孕后提摄不固,濡养不周而致胎漏、胎动不安。
(3)血热:素体阳盛,或肝经郁热,或素体阴虚内热,孕后血聚养胎,阳气偏旺助热化火,此时过食辛辣,外感热邪,七情内伤致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而致胎漏、胎动不安。
(4)外伤:孕后起居不慎,跌仆闪挫,气血逆乱;或因内伤直损冲任,内扰胎气而致胎漏、胎动不安。
二、诊断与辨证标准1.诊断标准(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少量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
(4)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体软,大小与孕周相符。
(5)超声波检查 B型超声波检查子宫大小、孕囊或胚胎(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6)基础体温测定保持黄体期水平(维持高温曲线)。
(7)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雌二醇(E2)与孕周和B超结果(孕囊大小、胚胎发育)基本相符。
(8)其他检查:甲状腺功能、血型抗体、致畸八项;对于有复发性流产病史者检测双方染色体、自身/同种抗体检测(心磷脂抗体、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等)、封闭抗体等。
三、鉴别诊断1. 异位妊娠:早孕期间有间断或持续的少量出血。
未破损时有一侧少腹隐痛等症状与本病相似,但异位妊娠妇科检查时一侧附件区多触及包快、压痛,早期血β—HCG多上升缓慢,B超示宫内未见孕囊,或/和附件区有混合性回声包快。
先兆流产中医护理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安静的房间里,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先兆流产,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入微的护理。
中医护理,讲究的是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下面就是我的想法。
一、病情评估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流产次数、原因、症状等。
2.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判断其体质和病因。
3.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评估其心理压力。
二、中医护理措施1.起居护理(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阴暗。
(3)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轻松的户外活动。
2.饮食护理(1)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3)适量饮用温性饮品,如姜茶、红糖水等。
3.情绪护理(1)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焦虑情绪。
(2)引导患者进行情绪宣泄,如倾诉、写日记等。
(3)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
4.药物护理(1)根据患者体质和病因,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
(2)煎药、服药过程中,注意药量的调整和观察患者反应。
(3)指导患者正确服用中成药,如逍遥散、固冲汤等。
5.按摩护理(1)根据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如揉、按、擦等。
(2)按摩部位以腰腹部、足三里、三阴交等为主。
(3)按摩过程中,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6.功能锻炼(1)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瑜伽、太极等。
(2)锻炼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缓慢,避免剧烈运动。
(3)鼓励患者持之以恒,增强体质。
三、护理效果观察1.观察患者面色、舌象、脉象的变化。
2.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
3.观察患者流产症状的改善情况。
4.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了解患者子宫、卵巢等器官的恢复情况。
四、护理并发症预防1.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2.观察患者有无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3.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抵抗力。
4.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这个方案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患者的希望之路。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护理方案
胎动不安是早期先兆流产的一种症状,中医护理方案包括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和健
康指导。
常见证候要点包括肾虚证、胖肾两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和肾虚血瘀证。
对于腰酸腹痛、胎动下坠,伴少量流血的症状,需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并做好记录。
若出血量多,超过正常的月经量时,则安胎无望,应观察有无胚胎组织排除体外。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溢水清洗会阴部。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需要观察腹痛、腰痛、胎动、神色、
血压、舌苔、脉象变化,以判断安胎效果。
若见流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须防流产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输液输血及刮宫手术的准备工作。
心烦少寐、便秘需要做好安慰,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保持情绪安定,以静心养胎。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包括药物治疗。
选胎元饮加减,以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气虚者,选举元煎加减。
偏血虚者,选葛根汤加成,以补血固冲安胎。
健康指导包括生活起居和饮食指导。
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劳累过度,跌倒闪控,涉水远游,孕前期3个月内严禁房事,3个月后应节制房事。
应食言有营养,县消化的食物,多食鱼、肉、张及新鲜水果、蔬菜,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及润肠通便,预防便格。
往意饮食卫生,预功因腹两而诱发或加重強關,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西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2016 年版)(一)适用对象1、符合下述诊断者;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騙码:BFR04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 )。
2、能接受住院治疗者(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疾病分期早期先兆流产:妊娠小于12周。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至28周。
3、证候诊断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肾虚血瘀证(三)标准治疗时间为w 28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Q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 )。
2.疾病分期属于早期先兆流产。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生殖系统畸形引起的先兆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血HCG E2、P测定(3)B超检查胚胎情况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妇科检查、白带常规、BV佥查、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TCT宫颈分泌物培养+药敏、空腹血糖、血型抗体、心电图等、TORCH甲状腺功能、乙肝、HIV、肝功能、肾功能、腹部B超。
(七)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足够的营养支持,保持情绪稳定,对于精神紧张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2、黄体功能不足者可给予:黄体酮胶囊100mg 2 /日,口服;或黄体酮注射液20mg 1/日,肌注;或地屈孕酮片,首次40mg口服,之后10mg,每8小时一次,以上药物至少持续至症状消失为止;或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素3000U,隔日肌肉注射一次,也可给予维生素E口服辅助治疗;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补肾益气安胎。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肾虚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血热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3.气血虚弱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血瘀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1.临床症状妊娠期间,先感胎动不安,腰酸下坠,阴道下血,继而有轻微的腰痛、腹痛,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心烦少寐。
2.症候护理(1)肾气不足滑胎者,应卧床休息。
(2)妊娠期外伤后,观察有无阴道出血、腹痛等情况,不可随意服用治伤药,以免破血动胎。
(3)滑胎者,应坚持药物治疗。
(4)阴道若有组织物排出,应保留排出物,遵医嘱送病理检查,并做好刮宫的准备。
小产或行刮宫术后,应注意观察腹痛及阴道出血等情况。
3.常规护理(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绝对卧床休息,出血停止3-5日后,可适当下床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再次伤胎。
(3)严禁房事,防止损伤肾气;避免阴道检查及灌肠,以防加重出血。
(4)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
4.病情观察护理(1)腹痛、腰痛、胎动、阴道出血等情况,以及神色、血压、脉象的变化。
(2)随时观察阴道流血的量、色、质以及腹痛的部位、性质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
2.穴位注射。
3.艾灸。
4.推拿疗法。
5.耳穴贴压(二)护理1.起居护理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以免加重病情,随四时的变化增减衣被。
注意休息,防止过劳。
2.饮食护理(1)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食鱼、肉、蛋、动物内脏及蔬菜、水果等,以补充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个案护理所属专科:中医妇科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室:妇科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XX -------- --------------- 提交日期:XXXX∙7必-----------------------一、学习目的 (3)二、先兆流产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 3-4三、病例介绍........................................................ 4-四、病例分析及中医辨证 (5)五、住院护理措施 (5)六、预后及预防 (5)七、饮食指导........................................................ 5-6八、出院健康指导 (6)九、总结与评价................................................... ..7十、参考文献..................................................... ..7一、学习目的1、检索先兆流产的相关文献,了解先兆流产的病因病理、临床诊断(分类)2、进一步了解先兆流产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3、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加强对先兆流产的护理4、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生活二、先兆流产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继而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检查宫口未开,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
如症状加重,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
(一)先兆流产的病因1.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是流产的主要原因。
染色体异常包括数量异常及结构异常两大类。
曾有研究显示,在早期自然流产中有50%〜60%的妊娠物有染色体异常。
先兆流产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或下腹痛等,经保胎治疗妊娠有可能继续者,称为先兆流产。
中医学称为“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
其发生原因多因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或血分有热。
【诊断】1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轻微下腹部胀痛、腰酸等症状。
2 .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子宫口未开,小便妊娠试验阳性(妊娠3个月以内)。
3 .如出血量增多,腹痛较剧,子宫口已开或胎膜破裂,羊水流出,则已难免流产。
4 .如出血持续不止,或出血虽已停止,而子宫小于妊娠月份,或胎动消失,尿HCG 试验转为阴性的,应考虑为死胎。
5 .注意与葡萄胎、宫外孕等相鉴别。
葡萄胎:停经后常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有时可排出水泡状组织,妊娠反应常较重,子宫异常增大、变软,血B-HCG超过IOOk1U〃1,B超检查可确诊。
宫外孕:停经后除不规则阴道出血外,还可突发一侧剧烈腹痛,若腹腔内出血增多,可发生休克。
阴道检查:子宫颈摇摆痛,子宫正常大小或稍大,子宫一侧可扪及肿大之输卵管或包块,有明显触痛。
内出血多时,子宫呈浮球感。
【治疗】一、辨证论治先兆流产,进行保胎治疗。
治法以益气养血、固肾安胎、清热等法为主,还需审因论治,佐以健脾和胃之品。
1气血两虚妊娠早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小腹坠痛;或中期妊娠,胎动不安,阴道流血,面色萎黄或眺白,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昏,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益气养血,摄血安胎。
方药举例:举元煎合胶艾汤加减。
党参10g,黄芭15g,白术10g,炙甘草3g,升麻3g,阿胶10g,艾叶15g,当归10g,白芍10g,地黄10g,芝麻根30g。
加减:兼见纳差、便滤等脾虚证者,去阿胶、地黄、归身;加砂仁(后下)3~5g,木香3g,炮姜15g。
2 .肾虚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腰腿酸软,身体瘦弱,头晕,耳鸣,舌苔淡薄,脉沉弱。
治法:固肾安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味。
杜仲IOg,续断10g,山药10g,阿胶10g,菟丝子10g,桑寄生IOgo3 .血热妊娠阴道少量流血、色鲜,腰酸腹痛坠胀,面红唇赤,口干,心烦,手心发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虚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黯淡、质薄、小腹坠病、腰酸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二)胖肾两虚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緩略滑。
(三)肾虚血热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浑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舌质红、芥黄或苔薄、脉滑数。
(四)气血虚弱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五)肾虚血瘀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舌暗红、苷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酸腹痛、胎动下坠,伴阴道少量流血。
1、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出血的颜色、量、血块大小,以及血块中有否胚胎组织等,并做好记录,若出血量多,超过正常的月经量时,则安胎无望,应观察有无胚胎组织排除体外。
2、观察腹痛、腰痛、胎动、神色、血压、舌苔、脉象变化,以判断安胎效果,若见阴道流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须防流产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输液输血及刮宫手术的准备工作。
3、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溢水清洗会阴部。
(二)心烦少寐、便秘1、做好安慰,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保持情绪安定,以静心养胎,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通风良好,阳光充足。
2、多吃粗纤维食物,若大便秘结,可每日早晚服蜂蜜2匙,以利润肠通便,以减少排便时復压增加而加重出血的机会,禁食多气多刺激食物。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选胎元饮加减,以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气虚者,选举元煎加减:偏血虚者,选葛根汤加成,以补血固冲安胎。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但不能对于贪睡,以免导致会滞,注意保暖,适时添加农服,井少去公共场所,防止医感受外邪等而损伤胎气。
2、平时不宜穿高银鞋,避免劳累过度,跌倒闪控,涉水远游,孕前期3个月内严禁房事,3个月后应节制房事。
以免提伤胎元。
3、在医生指导下服药,禁用或镇用有损于胎儿的药物,若安胎失败,则应避孕6个月后再孕。
先兆流产的中医护理方案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和)下腹痛,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尚未排出,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
妊娠12周内出现上述症状体征时,称早期先兆流产。
临床上多数为早期先兆流产,此病的发生给病人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就其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早期先兆流产属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范畴,中医学认为此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等导致冲任失调而发病[1]。
2 辨证施护2.1 生活起居①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开窗换气。
室温控制在18 ℃~22 ℃,湿度为50%~60%,室内禁止吸烟。
②慎起居,避风寒,预防感冒,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尽量减少探视,保证睡眠。
③大便应保持通畅,大便时不要过于用力,以防因腹压增高而加重病情。
④禁房事,保持外阴清洁卫生。
⑤阴道出血或下腹痛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阴道出血或下腹痛停止后,可适当下床活动,但应避免疲劳。
2.2 病情观察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面色等变化,评估有无贫血及休克征象;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病人阴道流血的持续时间、流血量、颜色、有无组织物排出和下腹痛的发生时间、部位、程度、是否阵发性腹痛。
若发现下腹痛加剧、阴道流血量显著增多及有组织物排出,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清宫术前准备。
2.3 情志护理过激的情感活动不仅导致气机紊乱,并可损害五脏正常的生理机能,因此可以导致先兆流产的发生和加重先兆流产病人的病情。
大多数先兆流产病人都有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全面观察、了解、分析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主动与病人及家属讲解先兆流产的相关知识,帮助病人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鼓励病人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减轻心理压力,保持精神愉快,增强保胎信心,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其次护理人员与病人交流和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语言应和蔼,目视病人,身体微倾,动作亲柔,熟练准确。
先兆流产是指在怀孕前20周出现阴道流血、下腹痛等症状,但胎盘、羊水膜尚未破裂,子宫口尚未开放,胎儿尚未排出的情况。
先兆流产的发生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护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先兆流产的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先兆流产的护理问题1.1 孕妇的心理问题孕妇发生先兆流产后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沮丧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抑郁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孕妇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1.2 孕妇的生理问题先兆流产常常伴随着阴道出血、下腹痛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孕妇的生理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1.3 胎儿的健康问题先兆流产对胎儿的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异常并采取措施。
1.4 家庭的心理问题孕妇家属往往也会陷入焦虑和恐惧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家属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理解孕妇的病情,保持乐观的态度,为孕妇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先兆流产的护理目标2.1 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帮助孕妇树立信心,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利于孕妇的康复和胎儿的健康发育。
2.2 观察和处理孕妇的生理变化密切观察孕妇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证孕妇在发生先兆流产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
2.3 关注胎儿的健康通过B超等检查手段,及时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胎儿的健康。
2.4 做好家庭的护理工作通过与家属的交流,解答疑惑,帮助家属理解病情,加强家庭护理,为孕妇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孕妇的康复创造条件。
对于先兆流产的护理问题及护理目标,护理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孕妇的心理、生理和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全面、全心、全力地进行护理工作,帮助孕妇度过难关,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中药疗效观察及应用指南先兆流产是指妊娠期早期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腹股沟疼痛等现象,但胎儿尚未脱落。
这种情况往往让孕妇非常恐慌,因此及时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先兆流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保护胎儿健康。
本文将观察中药在治疗先兆流产中的疗效,并提供一份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应用指南。
一、中药对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1. 防止胎儿脱落中药中常用的补肾、补血、养胃、安胎的药物成分,如当归、女贞子、川芎、桂枝等,可以滋养子宫内膜、增加胎盘的支持力,降低胎儿脱落的风险。
通过观察一定数量的先兆流产患者,发现中药能够提高胎儿的存活率,降低胎儿脱落的概率。
2. 缓解腹痛和阴道出血先兆流产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是腹痛和阴道出血。
中药中的川芎、红花、茯苓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腹痛和阴道出血的程度。
观察表明,中药在这方面的应用,能够并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感。
3. 调理身体平衡中药的另一重要作用是调理身体平衡。
通过使用具有平肝解郁、健脾益气的中药成分,如白芍、熟地、山药等,可以有效地调理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帮助她们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减少病情的波动。
观察研究表明,中药的调理作用有助于稳定先兆流产的情况,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应用指南1.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好发时间等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关键是因人而异,要因势利导,因病施治。
2. 中西医并重中西医药的结合是治疗先兆流产的重要方式。
合理运用中药来调理身体平衡,同时结合现代西医的先进技术和药物,尽可能缩小先兆流产的风险。
如有需要,可以选择西医手术治疗,并结合中药进行术后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术后的不适。
3. 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二)证候诊断1.肾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症: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4.气血虚弱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症: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症: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主症“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症1项、次症1项,或兼有次症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二、治疗方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推荐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味。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川断、苎麻根、杜仲。
中成药:保胎灵等。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推荐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