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51单片机中断系统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17
51单片机中断知识总结如下:一、中断概念中断是一种特殊的事件处理机制,当单片机在执行程序时,如果发生某种突发事件(如外部中断请求、定时器溢出等),需要立即处理,这时单片机就会暂时中断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这个突发事件。
处理完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断的地方继续执行程序。
这个过程就称为中断。
二、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结构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由中断允许寄存器IE控制。
IE寄存器可以控制所有中断以及某个中断源的开放和屏蔽。
三、中断标志位中断标志位是用于标识某个事件是否发生的中断信号。
当发生某个事件时,硬件会自动置位相应的中断标志位。
四、中断响应条件中断响应条件包括两个:1)允许中断标志位为1;2)相应中断的优先级最高。
只有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单片机才会响应中断。
五、中断处理中断处理是对中断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用户需要编写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以便在发生中断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六、中断返回中断返回是指返回到主程序断点处,继续执行主程序。
这个过程由硬件自动完成。
七、外部中断外部中断是由外部设备产生的中断请求。
在51单片机中,外部中断可以通过INT0和INT1引脚输入。
外部中断的触发方式可以是下降沿触发或电平触发。
八、定时器中断定时器中断是由定时器溢出产生的中断请求。
当定时器溢出时,硬件会自动置位相应的中断请求标记,并产生中断请求。
九、串口中断串口中断是由串行口接收完一帧数据后产生的中断请求。
当串行口接收完一帧数据后,硬件会自动置位相应的中断请求标记,并产生中断请求。
以上就是关于51单片机中断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中断的概念CPU在处理某一事件A时,发生了另一事件B请求C PU迅速去处理(中断发生);CPU暂时中断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事件B(中断响应和中断服务);待C PU将事件B处理完毕后,再回到原来事件A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处理事件A(中断返回),这一过程称为中断二、中断源在51单片机中有5个中断源中断号优先级中断源中断入口地址0 1(最高)外部中断0 0003H1 2 定时器0 000BH2 3 外部中断1 0013H3 4 定时器1 0018H4 5 串口总段0023H三、中断寄存器单片机有10个寄存器主要与中断程序的书写控制有关1.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2.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 ON3.串口控制寄存器SCON4.中断优先控制寄存器IP5.定时器工作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6.定时器初值赋予寄存器(TH0/TH1,TL0/TL1)四、寄存器功能与赋值说明注:在用到中断时,必须要开总中断EA,即EA=1。
//开总中断1.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EX0(EX1):外部中断允许控制位EX0=1 外部中断0开关闭合//开外部0中断EX0=0 外部中断0开关断开ET0(ET1):定时中断允许控制位ET0=1 定时器中断0开关闭合//开内部中断0ET0=0 定时器中断0开关断开ES: 串口中断允许控制位ES=1 串口中断开关闭合//开串口中断ES=0 串口中断开关断开2.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 //控制外部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外部中断:IE0(IE1):外部中断请求标志位当INT0(INT1)引脚出现有效的请求信号,此位由单片机自动置1,cpu开始响应,处理终端,而当入中断程序后由单片机自动置0.//外部中断,即外部中断相应的引脚接入低电平或下降沿信号时,中断开始响应。
IT0(IT1):外部中断触发方式控制位//选择有效信号IT0(IT1)=1:脉冲触发方式,下降沿有效。
IT0(IT1)=0:电平触发方式,低电平有效。
简述msc-51单片机中断处理过程的步骤1.引言1.1 概述MSC-51单片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控制器,其中断处理过程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断处理指的是当外部设备或内部程序发生特定的事件时,单片机会中断正在执行的任务,转而处理这个事件。
中断处理过程的步骤是指在中断事件发生后,单片机执行的一系列操作以响应并处理这个事件。
中断处理过程的步骤包括中断请求检测和中断优先级判断。
首先,单片机会不断地检测是否发生了中断请求,这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引起的中断请求信号或内部程序的中断请求指令来实现。
一旦检测到中断请求,单片机会停止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保存当前的程序状态和现场信息。
接下来,单片机会进行中断优先级判断,确定哪个中断事件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这意味着,如果同时发生多个中断请求,单片机需要根据优先级确定要先处理哪个中断。
一般而言,不同的中断请求会有不同的优先级,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会中断低优先级的中断请求。
一旦确定了中断优先级,单片机会保存当前的执行现场,并跳转到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是为了处理特定中断事件而编写的程序代码,它会执行一系列的操作,完成中断事件的处理。
处理完成后,单片机会从中断服务程序返回到中断发生时的位置,并恢复之前保存的程序状态和现场信息。
总之,MSC-51单片机中断处理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中断请求检测、中断优先级判断以及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
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响应和处理外部设备或内部程序的中断请求,提高单片机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整体架构和章节安排。
以下是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MSC-51单片机中断处理过程的重要性和背景,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主要包含两个章节。
第一个章节是MSC-51单片机中断处理过程的概述,详细介绍了中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1单片机中断系统结构的理解
在51单片机中,中断系统结构是实现中断处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中断是通过外部事件触发的,可以打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执行一个预定义的中断服务程序。
这种机制使得单片机能够实现多任务处理,增强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响应能力。
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结构包括中断向量表、中断控制寄存器和中断
服务程序。
中断向量表是一个固定的内存区域,存放了每个中断向量的入口地址。
当发生中断时,单片机会根据中断号查找中断向量表,获取相应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中断控制寄存器用于控制中断的使能和优先级设置。
通过设置中断控制寄存器,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某个中断,并设置中断的优先级,以确保系统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顺序处理中断请求。
中断服务程序是中断事件发生时需要执行的代码块。
中断服务程序一般比较短小精悍,以尽快完成对中断事件的响应。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通常需要保存现场(保存CPU寄存器的值),执行中断处理代码,最
后恢复现场。
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完毕后,程序会回到中断发生前的状态,继续执行原有的程序。
在51单片机中,中断系统结构的设计和实现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
求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中断源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以确
保高优先级的中断能够及时得到处理;还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模拟多级中断系统,实现更复杂的任务调度和处理。
总之,51单片机中断系统结构的合理设计和使用,可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使得单片机在应对各种外部事件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和处理。
51单片机中断原理
单片机中断原理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外部信号的触发,中断当前的执行流程,转而去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中断源、中断控制器和中断服务程序三个部分。
1. 中断源:中断源是指能够产生中断信号的外部设备或事件。
常见的中断源包括定时器溢出中断、外部中断、串口接收中断等。
当中断源发生中断事件时,会向中断控制器发送中断请求。
2. 中断控制器:中断控制器是用来管理和响应中断请求的硬件电路。
当中断请求到达时,中断控制器首先会检查当前的中断优先级,然后决定是否响应中断请求。
如果响应中断请求,中断控制器会将中断信号发送给单片机核心,告知其发生了中断事件。
3. 中断服务程序:当单片机核心接收到中断信号时,会中断当前的执行流程,转而去执行与中断源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是为了处理中断事件而编写的特定功能的程序代码。
执行完中断服务程序后,单片机核心会返回到中断发生时的原始执行位置,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通过中断的方式,单片机可以在进行其他任务的同时,及时响应重要的中断事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时性。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可以实现对中断事件的处理,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同时,通过合理设置中断优先级,可以确保重要的中断得到及时处理。
51单片机中断系统程序实例(STC89C52RC)51单片机有了中断,在程序设计中就可以做到,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停下来先去响应中断,做别的事情,做好别的事情再继续原来的事情。
中断优先级是可以给要做的事情排序。
单片机的学习不难,只要掌握学习方法,学起来并不难。
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一定要掌握二个要点:1. 要知道寄存器的英文全拼,比如IE = interrupt中断不知道全拼,要去猜,去查。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是这个名称,理解了以后就不用记忆了。
2. 每个知识点要有形像的出处比如看到TF0,脑子里马上要形像地定位到TCON寄存器的某位看到ET0, 马上要形像地定位到IE寄存器的第2位hi.baidu./tuenhai/独家揭秘:形像是记忆的最大技巧。
当人眼看到某个图时,是把视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转化成人能理解的形像。
当我们回忆形像时,就是在重新检索原先那个视觉信号,并放大。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练习检索、放大信号,我们的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写程序代码时,也要把尽量把每行代码形像化。
51单片机中断源8051有五个中断源,有两个优先级。
与中断系统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有IE(中断允许寄存器)、IP(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中断源控制寄存器(如TCON、SCON的有关位)。
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结构如下图(注意,IF0应为TF0):8052有6个中断源,它比8051多一个定时器/计数器T2中断源。
8051五个中断源分别是:(1)51单片机外部中断源8051有两个外部中断源,分别是INT0和INT1,分别从P3.2和P3.3两个引脚引入中断请求信号,两个中断源的中断触发允许由TCON的低4位控制,TCON的高4位控制运行和溢出标志。
INT0也就是Interrupt 0。
在这里应该看一下你的51单片机开发板的电路原理图。
离开形像的记忆是没有意义的。
读到上面这句,你应该回忆起原理图上的连接。
任何记忆都转化为形像,这是学习的根本原理,我们通过学习单片机要学会这种学习方法,会让你一辈子受益无穷。
51单片机中断系统详解51 单片机中断系统详解(定时器、计数器)51 单片机中断级别中断源INT0---外部中断0/P3.2 T0---定时器/计数器0 中断/P3.4 INT1---外部中断1/P3.3 T1----定时器/计数器1 中断/P3.5 TX/RX---串行口中断T2---定时器/计数器 2 中断第5 最低4 5 默认中断级别最高第2 第3 第4 序号(C 语言用) 0 1 2 3 intrrupt 0中断允许寄存器IE位序号符号位EA/0 ------ET2/1 ES ET1 EX1 ET0 EX0 DB7 DB6 DB5 DB4 DB3 DB2 DB1 DB0 EA---全局中允许位。
EA=1,打开全局中断控制,在此条件下,由各个中断控制位确定相应中断的打开或关闭。
EA=0,关闭全部中断。
-------,无效位。
ET2---定时器/计数器2 中断允许位。
ET2=1, 打开T2 中断。
ET2=0,关闭T2 中断。
关,。
ES---串行口中断允许位。
关,。
ES=1,打开串行口中断。
关,。
ES=0,关闭串行口中断。
关,。
ET1---定时器/计数器1 中断允许位。
关,。
ET1=1,打开T1 中断。
ET1=0,关闭T1 中断。
EX1---外部中断1 中断允许位。
EX1=1,打开外部中断1 中断。
EX1=0,关闭外部中断1 中断。
ET0---定时器/计数器0 中断允许位。
ET0=1,打开T0 中断。
EA 总中断开关,置1 为开;EX0 为外部中断0 (INT0) 开关,。
ET0 为定时器/计数器0(T0)开EX1 为外部中断1(INT1)开ET1 为定时器/计数器1(T1)开ES 为串行口(TX/RX)中断开ET2 为定时器/计数器2(T2)开ET0=0,关闭T0 中断。
EX0---外部中断0 中断允许位。
EX0=1,打开外部中断0 中断。
EX0=0,关闭外部中断0 中断。
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位序号位地址------PS/0 PT1/0 PX1/0 PT0/0 PX0/0 DB7 DB6 DB5 DB4 DB3 DB2 DB1 DB0 -------,无效位。
51单片机中断系统学习和实验丁炳亮通过几个实验代码来学习和理解教科书上关于中断的讲解,因为中断在单片机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代码实现都要使用到中断。
之前在使用外部中断中遇到外部下降沿触发方式如果用按键触发会发生两次中断,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的通但是想的过程中就冒出了很多新问题,下面就是针对自己的理解分析这些问题的。
实验一:测试在没有开启外部中断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有外部低电平或下降沿触发,外部中断标志位是否会置位实验现象:电平触发模式没有开中断时,只有低电平存在才会置位IE0标志位,当电平变高后IE0标志位自动清零。
下降沿触发模式没有开中断时,触发一次就使IE0标志位一直置位,不会自动清零。
如果下降沿触发开中断而没有中断函数结果和没开中断一样,只有开中断且又有中断函数IE0被置位马上就被清零(串口持续输出IE0=0)。
结论及解释:首先了解下外部触发的两种方式的区别。
当IT0=0 时,INT0为电平触发方式。
CPU 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 取样INT0引脚电平,当取样到低电平时,置IE0=1表示INT0向CPU 请求中断;取样到高电平时,将IE0 清0。
必须注意,在电平触发方式下,CPU 响应中断时,不能自动清除IE0 标志。
也就是说,IE0 状态完全由INT0状态决定。
所以,在中断返回前必须撤除INT0引脚的低电平。
当IT0=1 时,INT0为边沿触发方式(下降沿有效)。
CPU 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 取样INT0引脚电平,如果在连续的两个机器周期检测到INT0引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即第一个周期取样到INT0=1,第二个周期取样到INT0=0,则置IE0=1,产生中断请求。
在边沿触发方式下,CPU 响应中断时,能由硬件自动清除IE0 标志。
注意,为保证CPU 能检测到负跳变,INT0的高、低电平时间至少应保持1 个机器周期。
硬件必须在CPU响应中断后才自动清零IE0标志,CPU响应中断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解析在单片机的世界里,中断系统就像是一位高效的调度员,能够让单片机在处理主要任务的同时,及时响应并处理那些紧急或重要的事件。
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就是这样一个强大而实用的功能模块,它为单片机的应用开发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要理解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中断。
简单来说,中断就是单片机在正常执行主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内部或外部的事件触发,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去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处理完中断事件后再返回原来被中断的地方继续执行主程序。
51 单片机的中断源共有 5 个,分别是外部中断 0(INT0)、外部中断 1(INT1)、定时器/计数器 0 溢出中断(TF0)、定时器/计数器 1溢出中断(TF1)和串行口中断(RI 或 TI)。
外部中断 0 和 1 是由单片机外部引脚的电平变化引起的。
当外部中断引脚(P32 对应 INT0,P33 对应 INT1)上的电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发生变化时,就会触发相应的中断。
这在需要实时响应外部事件的场合非常有用,比如按键检测、外部信号的捕捉等。
定时器/计数器 0 和 1 溢出中断则是基于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满溢出而产生的。
通过设置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初值,可以实现精确的定时或计数功能。
当计数器达到设定的值时,就会产生溢出中断,从而可以执行相应的定时处理任务,比如定时采样、定时控制等。
串行口中断是在串行通信过程中产生的。
当串行口接收完一帧数据或者发送完一帧数据时,就会触发相应的中断,以便及时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或者准备发送下一组数据。
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有两级控制,分别是总中断允许控制位 EA 和各中断源的允许控制位。
总中断允许控制位 EA 就像是一个总开关,只有当 EA 置 1 时,整个中断系统才有可能响应中断。
而各中断源的允许控制位则分别控制着相应中断源的开关,只有当对应的允许控制位也置 1 时,该中断源才能被响应。
51单片机中断代码解释一、引言51单片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中断功能。
中断是单片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需要暂停当前的任务,转而处理更为紧急的事件。
处理完该事件后,再返回到之前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
本文将对51单片机的中断代码进行详细解释,包括中断概念、中断源、中断寄存器和寄存器功能与赋值说明等方面。
二、中断概念中断是一种计算机系统中处理优先级更高任务的方式。
当某个事件发生时,CPU会暂时停止当前任务的执行,转而处理该事件。
处理完该事件后,CPU会返回到之前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
三、中断源51单片机有多种中断源,包括外部中断0、外部中断1、定时器0、定时器1等。
每个中断源都可以独立地开启或关闭,并且可以设置优先级。
四、中断寄存器51单片机与中断相关的寄存器主要有:1.ICON(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用于控制中断的开启和关闭。
可以通过设置ICON寄存器的相关位来启用或禁用某个中断。
2.INT0/INT1(外部中断0/1控制寄存器):用于控制外部中断0和外部中断1的触发方式、触发边沿和触发方式等。
3.TMOD(定时器模式控制寄存器):用于设置定时器的模式和工作方式。
4.TH0/TH1(定时器0/1计数器高8位寄存器):用于存储定时器的计数值。
5.TL0/TL1(定时器0/1计数器低8位寄存器):用于存储定时器的计数值。
五、寄存器功能与赋值说明1.ICON寄存器:o EA:全局中断允许位,设置为1时允许所有中断,设置为0时禁止所有中断。
o ET0:定时器0中断允许位,设置为1时允许定时器0中断,设置为0时禁止定时器0中断。
o ET1:定时器1中断允许位,设置为1时允许定时器1中断,设置为0时禁止定时器1中断。
o EX0:外部中断0允许位,设置为1时允许外部中断0,设置为0时禁止外部中断0。
o EX1:外部中断1允许位,设置为1时允许外部中断1,设置为0时禁止外部中断1。
2.INT0/INT1寄存器:o IT0/IT1:外部中断0/1触发方式选择位,设置为0时选择下降沿触发,设置为1时选择低电平触发。
51单片机中断系统在单片机的世界里,中断系统就像是一位高效的调度员,能够让单片机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有条不紊,实现高效、实时的响应。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51 单片机中断系统这个重要的概念。
咱们先来理解一下啥是中断。
想象一下,单片机正在专心致志地执行一个任务,比如说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这时候,突然有个更紧急、更重要的事情发生了,比如外部设备传来了一个急需处理的数据。
这时候,单片机就得暂时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先去处理这个紧急任务,处理完之后再回来继续之前的工作。
这个过程,就是中断。
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呢,有 5 个中断源。
这 5 个中断源就像是 5 个不同的紧急信号通道,分别是外部中断 0、外部中断 1、定时器/计数器0 溢出中断、定时器/计数器 1 溢出中断和串行口中断。
外部中断 0 和外部中断 1 通常是由外部的信号触发的。
比如说,你可以通过连接一个按钮到单片机的引脚,当你按下按钮时,就会产生一个外部中断信号,让单片机暂停当前的工作,去执行与这个按钮相关的处理程序。
定时器/计数器 0 溢出中断和定时器/计数器 1 溢出中断则是跟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计数器有关。
你可以设定定时器/计数器的值,当它计数到满或者定时时间到了,就会产生中断。
这在很多需要定时操作的场景中非常有用,比如定时发送数据、定时控制电机转动等。
串行口中断则是在单片机进行串行通信时发挥作用。
当串行口接收到数据或者发送完数据时,就会产生中断,通知单片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那单片机是怎么知道有中断发生的呢?这就得提到中断标志位了。
每个中断源都有一个对应的中断标志位,当中断发生时,这个标志位就会被置位。
单片机会定期检查这些标志位,一旦发现有标志位被置位了,就知道有相应的中断发生了。
但是,单片机也不能一有中断就马上跑去处理呀,万一首先正在执行的任务很重要不能中断呢?所以,51 单片机还有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和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
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就像是一个总开关,你可以通过设置它来决定是否允许某个中断源产生中断。
单片机中断系统详细教程单片机中断系统是一种用来处理外部事件的机制,它可以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外部事件的发生而立即打断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处理完毕后再回到原来的程序代码继续执行。
在微控制器中,中断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外部事件的处理,包括定时器中断、外部中断、串口中断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中断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中断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单片机中,中断系统由中断源、中断向量和中断服务程序三部分组成。
中断源是指引发中断的外部事件,例如定时器计数溢出、外部输入电平变化等。
中断向量是一个特殊的地址,用于存储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中断服务程序是一段用于处理中断事件的程序代码,它会在中断发生时被自动调用执行。
当单片机在运行程序的过程中发生中断事件时,会首先保存当前的程序状态,包括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等,然后跳转至中断向量中存储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开始执行。
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后,会恢复之前保存的程序状态,返回到原来的程序代码继续执行。
这样的机制可以有效地处理外部事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二、中断系统的使用方法使用中断系统需要具备以下步骤:1.初始化中断系统:根据需要选择中断源,并设置中断控制寄存器的相应位,使能或禁止中断。
2.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根据中断源的不同,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例如,对于定时器中断,可以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进行定时事件的处理。
3.设置中断向量表:中断向量是一个特殊的表格,存储着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需要将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写入中断向量表的相应位置。
4.在主程序中启用中断:在主程序中,需要将中断使能位设置为1,从而使得中断能够被触发并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5.在主程序中处理中断事件:根据需要,在主程序中处理中断事件。
可以通过判断特定的中断标志位来确定中断源,然后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
三、中断系统注意事项在使用中断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中断服务程序需要尽量简短,避免过多的延时或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否则会影响主程序的执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