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脚本模板(word格式)讲解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案例:微课拍摄 / 录制脚本教师姓名讲授内容教学类型摄录模式课程简介主要教学环节(参见表一)讲授配套课件(另行提供PPT文件)微练习(另纸附)微反思(年级)(学科)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版本)(微课名称:科目 /知识点 / 主题等)□知识讲授□解题演算□问题答疑□创意实验□学习活动□其他□拍摄式□录屏式□软件合成式□混合制作式□其他PPT 为主,还可以是其他学科工具软件(几何画板、Flash 动画等)3— 5 道典型练习或试题,有区分度,最好为在线交互练习题。
表一:教学活动环节与微课视频的时间分配表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视频时间开场白介绍微课标题内容 5 秒引入工作案例情况描述与通常的解决办法演示 2 分功能讲解邮件合并的功能和适用情境 1 分方法说明邮件合并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步骤 1 分 30 秒操作演示“准考证”案例的邮件合并操作过程演示 3 分问题处理发现问题,以及进一步的调整处理 3 分 30 秒小结获得的经验50 秒练习说明微练习的说明 1 分 30 秒结束语结束与致谢 5 秒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优课结构 教学环节 展示内容和教学过程制作工具和方法 一、片头 呈现基本信息蓝底白字字幕; ( 5 秒)(片头要求蓝底白字、字体为四号和二 楷体、时长 5 秒,显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号。
用 CS 软件标 教材版本、学段学科、 三角形的内角和题功能后期添加 年级学期、作品名称、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和编辑。
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二、导入 提出问题、激趣导入提出问题: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 使用 DV 录制, ( 1 分钟内)如何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将问题教师出镜头。
教转化为求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就是咱们 师讲解的声音在 这节课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角 片 头 字 幕 中 出形的内角和。
(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思 现。
考,激发求知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1 分钟)围绕提出的问题, 从特 1、从最常用的两种直角三角形的内角Smart notebook 殊到一般,一层层,一 和( 180 度)入手,提出一般三角形内 课件与录屏软件步步,逐步引导,逐层 角和的问题。
微课程名称微课制作脚本模板三、制作案例护眼知识与技能微课制作脚本模板第1章有理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教材的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本章教材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
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3.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尤其要使学生善于借助数轴学习、理解。
4.本章的导图是天气预报图,是引入负数的实际情景。
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导图与导入语,使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对负数有直观的认识。
三、课时安排: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2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2.1正数和负数---------------2课时§2.2数轴-------------------------2课时§2.3相反数------------------------1课时§2.4绝对值----------------------1课时§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2.6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2.7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2课时§2.9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课时§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1课时复习-----------------------------------2课时四、教学建议①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引入;②整体把握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③处理好笔算与使用计算器的尺度,避免繁、难的笔算。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草原》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教学准备:1. 微课视频制作工具。
2. 课文原文及图片资料。
3. 朗读音频。
微课脚本:开场(0:00-0:30)- 视频开始,出现草原美景的图片,配以轻柔的音乐。
- 旁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导入(0:30-1:00)- 旁白:“请大家先来看一下课文中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 展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
新课学习(1:00-5:00)- 旁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 展示课文原文,学生跟读。
- 旁白:“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正站在草原上,感受那无边的绿色和自由的风。
”- 讨论环节(1:30-2:00)- 旁白:“请同学们谈谈,你们觉得草原美在哪里?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 朗读指导(2:00-3:00)- 旁白:“现在,我们来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 想象环节(3:00-4:00)- 旁白:“如果你们有机会去草原,你们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们在草原上的活动。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 总结(4:00-4:30)- 旁白:“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了解了草原的美丽,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大自然。
”拓展延伸(4:30-5:00)- 旁白:“课后,请大家查找一些关于草原的资料,或者画一幅描绘草原的画,和同学们分享你们的发现。
一、课题名称:《<课文名称>赏析与解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课文主要内容-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难点:-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做好笔记(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出课题。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和重要句子。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三)深入分析,探究学习(20分钟)1.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手法分析-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3. 情感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作业布置:1.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拓宽知识面。
2.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微课教学设计脚本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生能够了解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 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并能够用它们组成简单的词语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2. 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书写方法。
3. 常见的汉字和拼音。
三、教学方法3. 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汉字和拼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汉字和拼音有何区别?为何需要学习它们?”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授(30分钟)(1)教师介绍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如何读音、如何组合、如何书写等。
(2)教师演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的书写方法,并通过让学生跟读和模仿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书写方法。
(3)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和读音规律等。
教师设计一些与汉字和拼音相关的小游戏,如拼音接龙、汉字接龙、汉字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汉字和拼音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自己总结的常见汉字和拼音的组合方式和读音规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速度等。
3. 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汉字和拼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3. 室内或室外进行的游戏活动所需的设备和器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1. 通过讨论学习和游戏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有所提高。
2. 学生在学习汉字和拼音的时候,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大量练习和反复巩固。
3. 教师在讲授和演示时,需要注意语速和表达方式,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左雷学科语文教龄16 微课名称讲解病句修改视频长度6分34秒录制时间2014年5月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
知识点描述让初二学生了解病句类型,进一步判断语句是否存在语病。
预备知识修改一些带有语病的句子
教学类型
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
适用对象八年级学生
针对学生对病句修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病句的类型,提高学生解
题的能力,我设计了这个微课。
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出示教学目标,指出病句设计思路
的类型,然后让学生区别判断,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对
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一、片头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病句的类型与病句修改的方法与符号、,
90 秒以内( 30 秒以内)能初步判断一句话是否是病句。
第一部分内容:典型例题60 秒
第二部分内容: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
二、正文讲解
搭配不当
( 8 分钟左右)240 秒
成分残缺
重复累赘
前后矛盾
第三部分内容:
60 秒
病句练习。
三、结尾
授课完毕,谢谢聆听!30 秒以内( 30 秒以内)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
在上面的教学过
程中,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认识入手,让学生找出“病
自我教学反思
句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辨别,能修改一些常见的病句。
需要学生在练
习中反复操练,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检测(1)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重点词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吗?3. 课文分析(1)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课堂讨论(1)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修辞手法。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2. 课文朗读音频3. 课文分析资料4. 课堂讨论问题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授课年级: [年级]授课科目: [科目]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知识点1];- 让学生了解[知识点2];- 让学生熟悉[知识点3]。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能力1];- 提高学生的[能力2];- 锻炼学生的[能力3]。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情感目标]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 教学课件;3. 相关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4. 学生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导入: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讲解[知识点1]:-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知识点1]的概念、特点、应用等。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1]。
2. 讲解[知识点2]:- 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讲解[知识点2]与[知识点1]的区别与联系。
-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讲解[知识点3]:-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知识点3]的运用方法。
- 通过互动问答,巩固学生对[知识点3]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基本练习: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提出思考: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作业: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培训微课程文字脚本写作范例课程名称:解决问题的教学课程对象: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形式:微型教学视频课例(格式:MPEG,WMV)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演示时间:约15分钟课程流程:开场白:现场的小学数学教师,大家好!我是培训教师。
在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衡量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也主要通过解决问题的水平来评价。
现在我们就从如何进行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作一定的探讨。
视频案例演示:(截取片段的主要情节)这是一件真人真事。
有一次,某位数学教师同教三年级数学的另外一位老师谈起解决问题教学问题。
三年级的老师说,学生笨得像石头一样,解决问题讲了好几遍还是不会做,就连简单应用题都不会做。
他请三年级老师把认为最“笨”的“石头”请来。
这位小朋友来了,战战兢兢地站在他的面前,他掏出2角钱,请这个孩子帮忙去买两本练习本和两支铅笔。
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跑了出去,一会儿,他把练习本、铅笔和找回的4分钱放在他手里。
他故意说“怎么找我4分钱,应该找5分钱,你算错了吧?”这位小朋友急得满面通红,连忙争辩说:“练习本5分钱一本,两本一角钱,铅笔3分钱一支,两支6分钱,一共用去1角6分,你给我两角线,不是找回4分钱吗?!”我向他道歉并拉着他的手笑着说:“我算错了,还是你算对。
”他高高兴兴地走了。
他转过身来问三年级老师:“你这块“笨石头”,刚才做了一道几步应用题?”这位三年级老师沉思了一下,惊讶地说“刚才的问题,不是一道四步应用题吗!”列成算式:20-(5×2+3×2)。
简评:上面这件事,值得我们深思,至少可以使我们明白两个道理。
一个是学生做不出解决问题并不是他们的脑子笨,而是我们教学不甚得法;一个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理解题意,为什么“笨石头”能做实际生活中的四步应用题,而不会课本的一步解决问题呢,原因就在于课本上的题目是书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