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脚本模版
- 格式:docx
- 大小:10.06 KB
- 文档页数:2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春》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晓、春”等生字,学会书写“暖、桃”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朗读等方式,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图片、生字卡片2. 教具:彩笔、画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感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二、新课导入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课文里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绘了春天的阳光、小草、桃花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生字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2. 提问: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谁能读出来?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纠正发音。
4. 教师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指导学生书写。
四、朗读课文1.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跟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分小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
五、背诵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背诵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跟背,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六、总结全文1.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会了欣赏春天的美丽,体会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七、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彩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2. 课后,背诵课文。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微课的录制脚本设计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时间:2016-05-25 07:35:51 来源:肥城教育局作者:信息管理员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学校马静静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和修辞手法——排比。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解读排比的概念,了解排比的分类,认识排比的作用,并且知道使用排比需要注意的原则和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排比?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接二连三地说明同范围、同性质的相关事物、意象,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结构相似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强调青春易逝的同一意象,表达岁月流逝的感怀,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
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三个并列的句子用三个起来了描述了春天景物的变化过程,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脚步的到来。
了解了排比的特点和概念,我们再来看看排比的分类。
排比可分为成分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
成分排比,即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的意象的短语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这个单句中,主语是延安的歌声,宾语是三个比喻组成的一组排比,把歌声比作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和大旱的甘霖,三个短语都在表现给人带来希望的意象,在这个句子中就是宾语构成的成分排比。
再如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短语表达教师的为师之道。
单句排比是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意象的单句.例如: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都是完整的单句,用来铺排出人间仙境的意象,属于单句排比。
一、课题名称:《<课文名称>赏析与解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课文主要内容-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难点:-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做好笔记(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出课题。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和重要句子。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三)深入分析,探究学习(20分钟)1.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手法分析-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3. 情感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作业布置:1.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拓宽知识面。
2.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增强自信心。
-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作品的内涵。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想知道画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吗?2. 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讲解-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 结合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5. 情感体验-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有所提升,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2. 教学不足:-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够,需要加强关注。
3. 改进措施:- 创设更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设计脚本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生能够了解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 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并能够用它们组成简单的词语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2. 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书写方法。
3. 常见的汉字和拼音。
三、教学方法3. 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汉字和拼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汉字和拼音有何区别?为何需要学习它们?”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授(30分钟)(1)教师介绍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如何读音、如何组合、如何书写等。
(2)教师演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的书写方法,并通过让学生跟读和模仿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书写方法。
(3)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和读音规律等。
教师设计一些与汉字和拼音相关的小游戏,如拼音接龙、汉字接龙、汉字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汉字和拼音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自己总结的常见汉字和拼音的组合方式和读音规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速度等。
3. 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汉字和拼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3. 室内或室外进行的游戏活动所需的设备和器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1. 通过讨论学习和游戏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有所提高。
2. 学生在学习汉字和拼音的时候,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大量练习和反复巩固。
3. 教师在讲授和演示时,需要注意语速和表达方式,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