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附件3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病例分类:①重症②死亡病例编号:一、患儿及及其家庭的一般情况患儿姓名:性别:①男②女年龄岁月出生日期年月日(①阴历②阳历)身高cm 体重kg分类:①散居儿童②幼托儿童③学生④其他家庭现住址市县(区)乡(镇、街办)村(小区)号(楼、号)现住地居住时间:年月户口类型:①常住人口(本地户口或居住时间≥6个月);②流动人口(居住时间小于6个月)现住地类型:①农村②城乡结合部③城区家庭同住人口数,其中14岁以下儿童数家长姓名联系电话:二、发病、就诊及治疗情况1. 发病日期:年月日2. 初次就诊日期:年月日初诊医院名称初诊医院类型:①村(个体)诊所②乡镇(社区)医院③县医院④市及以上医院初诊是否诊断手足口病:0否1是3. 诊断重症的日期:年月日诊断重症医院名称诊断重症医院类型:①村(个体)诊所②乡镇(社区)医院③县医院④市及以上医院4. 是否去村级(个体)医疗机构就诊:0否1是,就诊日期:年月日治疗时间:天是否诊断手足口病:0否1是是否给药治疗:0否1是给药途径:①口服②肌注③静点④肛门给药⑤其他是否使用退热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5. 是否去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就诊:0否1是,就诊日期:年月日治疗时间:天是否诊断手足口病:0否1是是否给药治疗:0否1是给药途径:①口服②肌注③静点④肛门给药⑤其他是否使用退热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其他药物6.是否去县级医疗机构就诊:0否1是,就诊日期:年月日;治疗时间:天是否诊断手足口病:0否1是是否给药治疗:0否1是给药途径:①口服②肌注③静点④肛门给药⑤其他是否使用退热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其他药物7.是否去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0否1是,就诊日期:年月日;治疗时间:天是否诊断手足口病:0否1是是否给药治疗:0否1是给药途径:①口服②肌注③静点④肛门给药⑤其它是否使用退热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药物具体名称其它药物8.最后入住院日期年月日入住医院类型:①村(个体)诊所②乡镇(社区)医院③县医院④市及以上医院入院时病情:①危重②重症③轻症入院后转重日期年月日是否入ICU病房:0否1是,入ICU日期:年月日住ICU时间:天是否气管插管(机械通气):0否1是,开始插管(机械通气)日期:年月日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天死亡日期:年月日死亡诊断:主要诊断其他诊断三、既往病史及其它相关信息1.出生时体重(g)孕周(如孕周不详,则是否早产0否1是)胎次:第胎第产分娩方式:①剖宫产②自然分娩2.分娩时有无并发症:0无1有(请注明)3.喂养方式:①母乳②混合③奶粉④其他4.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等先天性疾病:0否1是,疾病名称:5.是否有免疫系统缺陷性疾病:0否1是,疾病名称6.是否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0否1是,药物/食物名称7.有无疫苗接种卡(证):0无1有8.发病前一个月是否接种疫苗(如无接种卡证,则询问家长):0无1有9不详9.发病前一个月是否得过麻疹、水痘、流感、感冒、风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0否1是10.发病日期:年月日疾病名称:11.本次发病前三个月是否发热:0否1是12.是否使用过退热药物:0否1是13.是否使用以下药物(可多选):①氨基比林②安乃近③安痛定④来比林⑤激素(地塞米松等)14.孩子在家主要由谁照看:①父母②(外)祖父母③亲属④保姆⑤其他照看人受教育时间:年照看人文化程度:①文盲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中专⑤大专及以上)15.发病前经常与孩子玩耍的14岁以下的儿童是否发病:0否1是,发病人数:人16.患儿发病前3-7天是否因其他疾病等原因去过医院:0否1是,去医院日期:年月日就诊科室:就诊原因:四、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1.是否采集标本:0否1是2.标本类型:①咽拭子②粪便③肛拭子④疱疹液⑤其他3.检测结果:①EV71阳性②CoxA16阳性③其他肠道病毒阳性*与患儿关系:①父母②(外)祖父母③兄弟姐妹④叔/婶(姨/姨夫)⑤其他(填写具体关系) 五、临床症状及体征1.是否发热:0否 1是,开始发热日期:年月日发热持续时间:天2.首次测量体温:℃;就诊前最高体温:℃入院后最高体温:℃3.是否出疹:0否 1是,开始出疹日期:年月日出疹持续时间:天疹子类型:①斑疹②丘疹③泡疹④其他出疹部位:①手②足③口④臀⑤四肢⑥躯干⑦其他口部有疱疹或溃疡,其部位:①颊部②咽峡部③其他4.是否咳嗽:0否 1是5.其他症状:(填写说明:除下列症状或体征外,一律按“0无 1有”填写。
重症手足口病3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足口病好发3岁以下的患儿,占70.9%,多于发病后1至5天内出现病情恶化;主要合并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
本组36例患儿合并颅内感染5例,合并心肌炎15例,合并肺水肿2例。
所有患儿均对症采取抗病毒、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除1例死亡外,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及早干预治疗,尽可能阻止疾病向危重症方向进展,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手足口病是由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并有死亡病例报道[1]。
病毒通过口腔由人传播到人,儿童好发。
大多数病例恢复良好,然而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病情进展极快,短期内死亡[2]。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5月半,最大10岁9月,5岁2例(5.6%)。
全部于发病后1至5天内出现病情恶化。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临床诊断依据:(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异常、脑电图、磁共振、胸部线、心电图检查可有异常。
(4)确诊依据是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作者单位: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魏广友)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都鹏飞、范晓晨)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夏正坤)204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魏广友 都鹏飞 范晓晨 夏正坤 [摘 要]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总结其诊断依据,探讨高危因素的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和及时阻断病情进展的有效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符合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204例患儿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 重症高危因素除手足口皮疹外主要表现为:3岁以内,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糖升高,胸片异常动态变化较快者;本组患儿及时发现高危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治疗后治愈率89.22%,病死率1.96%。
结论 对重症高危因素,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早期筛查出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及早干预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手足口病;重症高危儿;预后doi:10.3969/j .issn .1000-0399.2009.03.018 手足口病(HF MD )是一种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16(C A16)和肠道病毒71(E V71)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一周内痊愈,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
2008年4月~7月安徽省流行手足口病,已证实重症或重症高危病例是由肠道病毒E V71引起的,现将我院在此期间收治的204例重症HF MD 患儿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20日~7月31日我市共诊治HF MD 患儿2475例,我院属收治符合转院指征或重症高危患儿的定点医院,此间我院共收治住院患儿945例,重症204例。
2010年崇明县手足口病的疫情分析【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30-01【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崇明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易感人群及发病规律,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病例信息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于崇明县公安局。
结果:2010年崇明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06例。
发病年龄段主要在是1-7岁组,占发病数的92.38%,发病高峰在6-7月份,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数的47.91%,其次为幼托儿童和学生,分别占发病数的44.72%和6.39%。
结论:重点应注意幼托机构和外来流动人口集聚地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其中以ev71型和cva16型病毒为主。
婴幼儿发病占多,以2~6岁儿童高发。
全年均有发生,夏秋季为高发期。
该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随着手足口病的不断增多,已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现将2010年崇明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10年全县手足口病患者,并由崇明县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调查核实病例后确定。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2.1 疫情概况:2010年1-12月崇明县共报告手足口病606例,其中:本地407例,占67.16%;外来199例,占32.84%。
在外来儿童中发生1例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2.2 时间分布: 今年第一季度发病较少,疫情较稳定,4月份以后发病数明显增多,并有不断上升趋势,6月、7月份达到发病高峰(见图1)。
图12.3 地区分布: 1-12月手足口病发病分布在本县18个乡镇,其中发病数占前五位的乡镇依次为:城桥镇155例,长兴88例,港沿61例,陈家镇43例,堡镇40例(表1)。
长沙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发病情况。
方法:描述性调查分析。
结果:长沙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与季节、地点、人群、年龄有关联,症状以皮疹发热为主。
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与季节、地点、人群等较大关联,可以从这些线索进一步调查,为防控疾病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流行病学季节【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94-02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为国家监测传染病疾病目录丙类疾病[1],与水痘、风疹、麻疹等同为儿童人群中常见传染类疾病,一般症状较轻,只有在出现重症症状时才可能对儿童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手足口病症状较轻时,可仅见手脚部、口腔部等部位疱疹、溃疡,除少数并发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极个别患儿可因病情进展快速而发生死亡病例外,大多数病儿可获得良好预后[2]。
为更好的完成传染病防治工作,保护我市儿童健康,做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监测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病例的监测工作,意义更加重大,现将相关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
选择长沙地区2011年各级医疗机构所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病例总数目为4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各医疗机构在本次调查研究时间范围内所收治的病例,不包括其它时间内统计收集到的数据,数据来源时限有严格要求。
1.2研究方法。
使用卫生部统一确定的手足口病患儿个案调查表对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儿进行调查,对所有患儿在发病时出现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数据、发病时间、病程等数据尽可能详细调查。
收集完数据后,使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果。
2结果2.1发病概括。
长沙地区2010年内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病例4521例,重症病例34例,死亡病例无。
所有手足口病发病例数占全区观察对象比例为129.3/10万,重症发生率占发病例率的0.752%。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4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常见并发症,为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并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7例患儿中,出现精神症状45例,惊跳41例,高热29例,呼吸及心率加快23例,呕吐15例,血糖明显升高12例,高血压11例,末梢循环不良6例。
47例患儿均出现皮疹,典型皮疹32例,非典型皮疹15例。
所有患儿出现的并发症有神经系统并发症36例,呼吸系统并发症33例,心律失常29例等。
结论:精神改变、惊跳、持续高热是手足口病进展为重症的重要临床特征,并发症以脑炎、支气管肺炎及心律失常较常见,应早期识别诊断并及时治疗,以改善预后。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并发症2007年以来,中国多次发生手足口病(hfmd)疫情的全国流行。
该病大多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而导致死亡。
本研究总结4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常见并发症,以期早期识别诊断并及时治疗,以而改善该病的预后。
资料与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7例,男30例,女17例。
其中<1岁8例,1~3岁29例,3~5岁9例,>5岁1例。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的诊断标准,凡hfmd患儿伴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即可临床诊断为重症hfmd:①持续高热不退;②精神萎靡、嗜睡、呕吐、易惊、谵妄、头痛、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及惊厥,查体示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呼吸频率及心率增快;④盗汗、末梢循环不良;⑤高血压;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15×109/l)或明显降低(<2×109/l);⑦血糖明显升高。
所有重症病例需经医院hfmd诊疗专家小组审定。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危重病例:①频繁抽搐、昏迷及脑疝;②呼吸困难、发绀、血性泡沫痰及肺部啰音等;③循环功能不全表现,如休克等。
手足口病三例死亡病例报告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手足口病;死亡病例2021年7~11月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同老乡、黎明乡、新安镇等部分乡镇爆发小儿手足口病流行,发病800余例,其中我院共接收470例入院治疗,死亡3例,其余全部治愈。
为总结经验教训,现对3例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病例介绍1.病例1 患儿谭某,男,2岁3个月,家住百色市平果县太平镇太平村。
患儿于2021年7月31日无明显诱因下发热,最高体温39.8℃,伴易惊、纳差、呕吐,8月1日上午发现手、足、口有数颗疱疹,即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拟诊“手足口病”住院予抗感染、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无好转,高热不退。
为更好治疗,当日下午2时20分转入我院。
入院检查:体重12 kg,T 38.9℃,P 140次/分,R 28次/分,神清,颈无抵抗,两肺呼吸音粗,心率140次/分,律齐,肝脾肋下未触及。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专科情况:舌红,咽充血,口腔、手掌、足底足背均见散在数颗疱疹,米粒至黄豆大,周围绕以红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晕,无破溃、渗出。
实验室检查:WBC 10.41×109/L,中性粒细胞5.36×109/L,淋巴细胞 3.78×109/L,血糖 6.78 mmol/L。
胸片显示:左肺见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以中下肺明显,心外形轻度向两侧增大。
血pH值7.440, PCO2 17 mmHg, PO2 97 mmHg,SaO2 97%。
入院后给予抗病毒药、抗生素静滴,静滴丙种球蛋白1 g/kg和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d),但病情进展迅速,高热仍不退。
下午5时40分患儿出冷汗、烦躁、呼之不应、神志模糊。
查体: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肢端湿冷,呼吸急促(80次/分),心率180次/分,颈抵抗,上肢肌张力增高,双下肢巴彬斯基征(+)。
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分析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2例手足口病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儿入院时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最为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易惊和肢体抖动,临床体征最常见的是高热、呼吸频率增加、肌力下降和血压升高,患者的血常规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血糖升高,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平均水平升高,入院后20例(91%)收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但是患儿病情进展快,死亡距离入院的中位时间仅有1d。
结论手足口重症病例早期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出现心肺功能受累,预后差。
标签: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临床分析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最近10余年来在亚洲地区多次爆发流行,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患儿大多数病情较轻,预后好,但部分重症病例可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甚至出现死亡个例。
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2例手足口病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化验和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住院治疗的568例临床诊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352例(62%),女216例(38%),年龄2个月~13.6岁,平均月龄为(25.3±19.6)个月,其中≤3岁者486例,占85.6%,死亡22例(3.9%),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3例(0.5%)。
568例患者均有发热和皮疹,部分患儿伴有咳嗽、咽痛、食欲差、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并伴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肢体抖动,肌阵挛、共济失调、甚至昏迷。
1.2方法1.2.1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1],心肺功能受累的表现为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加快;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1.2.2研究内容:收集死亡病例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主要化验结果和治疗情况。
2结果2.1临床特征22例患儿男性15例(68.2%),女性7例(31.8%),月龄6~59个月,中位数为17.5(IQR 12~27.5)个月,入院时均有皮疹及发热,皮疹多出现在发热2d后,发热最高体温平均(39.3±0.7)℃。
其它最常见的症状是易惊、口腔溃疡、肢体抖动、嗜睡、腹泻、频繁抽搐和昏迷,见表1。
2.2患者入院时体征,最常见的体征是高热、肌力下降和心率、呼吸增快,其它包括血压升高,紫绀等,见表2。
2.3患者入院时主要化验结果,患者的血常规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血糖升高,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平均水平升高,见表3。
2.4入院后治疗情况,20例患儿入ICU抢救治疗,22例患儿全部给予激素治疗,73%的患儿接受了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于有颅内高压症状的给予甘露醇脱水,存在心率加快的酌情给予米力农治疗。
其中13例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30min~1250h,中位数3h,使用PEEP中位数为9cmH2O。
患儿死亡距离发病时间中位数仅有5d,入院后生存时间中位数仅为1d,见表4。
3讨论手足口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以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最为常见。
与其它病毒感染相比,EV71 感染的患者病情更重,入住ICU 比例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2]。
EV71是一种高度嗜神经性病毒,可以导致感染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相关的综合征,而少数患儿因心肺功能受累而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
22例患儿在入院时均有发热和皮疹,且咽拭子核酸检测为EV71阳性,患儿入院时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易惊、肢体抖动和嗜睡。
入院检查中,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升高,血糖升高,与以往学者报道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手足口病患儿化验结果一致[3]。
从本组死亡病例资料来看,手足口病患儿危重病例起病急,入院时发病中位数为3d,大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就收入院,且91%的患者入院后收住ICU进一步治疗,即使这样患儿病情仍然快速进展,患儿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仅为1d,说明大部分患儿尽管早期入院,给予密切监护和积极治疗,病情仍然快速进展并最终恶化死亡。
手足口病危重患者主要死因是神经源性肺水肿,其发病机制被认为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有关,因此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发病机制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组22例患儿的平均IL-6和IL-10是水平升高,提示存在免疫炎症反应亢进。
Lin等研究发现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存在高细胞因子血症,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也明显升高,正是由于存在上述大量炎症因子,才导致了相关症状[4]。
我院既往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组,手足口病危重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和重症组,患者的IL-2、IL-4、IL-6、IL-8、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均有升高[5]。
由于炎症因子在病程中的重要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在理论上可以控制病情,人免疫球蛋白具有中和病毒和抑制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作用,在以往手足口病爆发流行期间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显示可以改善预后[6]。
糖皮质激素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促进肺水肿吸收,也可以减轻脑水肿。
国内治疗经验显示,手足口合并神经系统损坏时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益[7]。
有学者研究证实静脉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后合并肺水肿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8]。
这可能是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危重患者的机制之一。
但是本组病例中,尽管患儿全部应用甲泼尼龙2~5mg/kg·d体重治疗,73%的患者在早期使用了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但是未能改变患儿预后,分析原因可能与患儿炎症反应过重有关,如果加大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剂量是否有利于改善预后需要更多样本病例分析。
其它处理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经验中,我国学者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症病例中,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是导致患者病情危重因素之一,采用血浆置换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后改善了患者预后[9]。
为治疗病毒感染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危重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这种方法在包括手足口病的其它病毒感染中是否同样有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手足口危重患者一旦进入心肺功能衰竭期,预后极差,需尽早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本组病例中,9例患者因病情进展迅速,行气管插管前已经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13例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呼吸机使用的中位时间仅3h,说明大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呼吸机的介入未能改变预后,而死亡病例中大部分曾经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提示肺水肿的存在,因此有学者建议在心肺功能衰竭早期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尽量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控制肺水肿,其效果需要更多对照研究来证实。
有研究发现在出现心肺功能受累前,临床观察存在脑干损害时候就给予气管插管,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减少肺出血、肺水肿的比例[10]。
总之,尽管手足口病患儿中,极少数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在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识别困难,一旦发生心肺功能受累,患者病情危重,进展快,死亡率高。
而现有的诊疗方案即使在早期给予积极治疗,对于预后的改善仍不乐观,需要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诊疗措施。
参考文献:[1]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 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2]段忠辉,李侗曾,杜晓菲,等.399 例重症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2012,6(6):541-544.[3]李志奇,徐国成,韩明锋,等,阜阳市重症手足口病致神经源性肺水肿23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 24(18):1403-1405.[4]Lin TY, Hsia SH, Huang YC, et al.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reactions in enterovirus 71 infecti 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lin Infect Dis,2003,36( 3): 269-274.[5]王爽,赵艳,张欣,等.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分析[J]. 北京医学,2012,34(3):185-188.[6]Ooi MH, Wong SC, Podin Y, et al. Human enterovirus 71 disease in Sarawak, Malaysia: a prospective clinical, virological,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tudy[J].Clin Infect Dis, 2007, 44(5): 646-656.[7]杨善志,都鹏飞.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2):168-169.[8]Wang SM, Lei HY, Huang MC,et al. Modulation of cytokine production by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atients with enterovirus 71-associated brainstem encephalitis[J].Clin. Virol , 2006,37(1):47-52.[9]Chen Y, Liang W, Yang S, et al.Human infections with the emerging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from wet market poultry: clinical analy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viral genome[J]. Lancet, 2013,381(9881):1916-1925.[10]李黎,徐丽琼,罗华清,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5例机械通气治疗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654-1656.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