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血液检验的抗凝剂基本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防止血液凝结或减少凝血过程。
它们在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和手术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用途。
二、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血液凝结。
它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此外,普通肝素还常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等过程中,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与普通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的抗凝剂。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因此更易于使用和控制。
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更稳定,不需要频繁的实验室监测。
四、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
它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华法林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目标范围内,避免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凝血因子,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可逆性好、剂量稳定等优点。
它们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六、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的治疗。
七、结论抗凝剂的种类繁多,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是常见的抗凝剂,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抗凝剂,可以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述——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严俊当前在临床上抗凝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常用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临床检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包括对标本、仪器等的影响。
正确及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抗凝剂已成为确保临床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抗凝剂的种类较多,如选择不当,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介绍几种生化检验常用的抗凝剂及其用途:(1)草酸钾:常用于尿素、肌酐、纤维蛋白原等测定,不能用钾、钙等测定,对LDH、丙酮酸激酶、AKP和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2)肝素:常用于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氨等测定。
抗凝剂比例为50~61u肝素/5ml血。
注意钠盐可使淀粉酶升高。
(3)氟化钠:常用氟化钠—草酸钠混合抗凝剂作血糖测定的抗凝剂,氟化钠可以抑止烯醇化酶,它可避免血细胞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延长标本的保存时间。
(4)二乙胺四乙酸钠盐(EDTA-Na2):生化常用的抗凝剂,但不能用于钙、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对淀粉酶、肌酸激酶、AKP、ALP、5’-核苷酸酶等可抑制,对丙酮酸激酶有明显升高的作用。
(5)枸橼酸钠,测定血沉用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凝血试验需用3.2%枸橼酸钠抗凝,比例为1:9。
(6)实验室使用抗凝剂种类较多,血细胞分析及红细胞比积测定宜用EDTA·K2抗凝,保证室温下6小时RBC体积不变,抗凝剂比例为1.0~2.0mg/1ml血。
在使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时,抗凝剂的选择对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影响很大。
本文就两种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肝素及草酸盐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探,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影响的比较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05根据ICSH推荐,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EDTA-K2作为抗凝剂,但价格较贵。
实验结果(1)EDTA-Na2对细胞计数几乎没有影响,与EDTA-K2结果比较,七项结果P>0.05,表明:并且试剂容易购到。
真空采血管小常识▲真空采血管(EDTA抗凝管)1.EDTA2NA、EDTA2K、EDTA3K是作为血常规管的抗凝添加剂种类,此类采血管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并适合各种血液细胞分析。
2.特点:可以保护血液的细胞成分,不影响血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使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
3.添加剂:EDTA2NA、EDTA2K、EDTA3K4.概述:以前多用EDTA2NA作抗凝添加剂来制备抗凝管,但现在厂家基本已经把这种制备方法淘汰了。
多用EDTA2K和EDTA3K来作抗凝添加剂制备,EDTA2NA基本不用。
5.使用:采血管在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实验前混匀标本。
▲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凝血管)1.作血凝试验所需的PT管是指0.109mol/L(32g/L,3.2%)枸橼酸钠缓冲液作为抗凝剂。
按抗凝剂与血样体积比为1 ︰ 9设定的真空采血管,它主要用于凝血机制等检查。
2.特点:不影响凝血因子,对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也极其微小,适用于凝血试验,NCCLS推荐的血凝测定要求的抗凝剂浓度时3.2%或3.8%,相当于0.109或0.129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1 ︰ 9。
3.添加剂:3.2%枸橼酸钠4.使用:采血管在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实验前混匀标本。
▲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凝血沉管)1.该管是指0.109mol/L(32g/L,3.2%)枸橼酸钠缓冲液作为抗凝剂。
按抗凝剂与血样体积比为1 ︰ 4设定的真空采血管,专用于韦氏血沉法进行血细胞沉降速率测定时血样的采集和抗凝。
2.添加剂:3.2%枸橼酸钠3.使用:采血管在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实验前混匀标本。
▲真空采血管(普通)特点:普通真空采血管里面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普通真空采血管的分类只是按照采血量的多少来区分的。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1、分离胶促凝管广泛应用于血液化学检查,也用于血液免疫学检查。
具有提高血清液面,防止血细胞与血清的物质交换,保障血清长时间内生化性质及化学构成不发生显著变化,毋需使用专用工具转移血清等优点。
抗凝剂的应用
在临床检验中,实验室常用到的抗凝剂一般有肝素、枸橼酸钠、EDTA等等,他们可以阻止血液凝固,保护血液内的一些细胞因子或某些成分,从而保障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对于抗凝剂而言,从它们与血液反应的机理、种类到临床应用都是近年来在事业单位考试或者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那么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常见抗凝剂的应用:
握这些抗凝剂的使用方式,避免做题失误从而提高正确率,接下来我们可以用一道真题来检验我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配伍题】
1.止凝血试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2.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抗凝剂是:
3.生化检查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A.EDTA盐
B.枸橼酸钠
C.草酸钠
D.双草酸盐
E.肝素
1.【答案】B。
解析: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
2.【答案】A。
解析: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如血细胞分析仪。
3.【答案】E。
解析: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临床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目前我科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盐)、枸橼酸盐、氟化钠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绿色头试管)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其抗凝机理主要是与抗凝血酶Ⅱ(AT-Ⅱ)一起,在低浓度能抑制因子Ⅸa、Ⅷ和PF3之间的作用,并能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还有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Ⅹ的作用,在高浓度时可阻断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的反应,并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抗凝作用。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凝血试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计数。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紫色头试管)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
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
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一、抗凝剂的原理抗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或阻止凝血过程的物质,主要通过作用于血液凝血系统的关键环节,实现抗血凝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原理: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抗凝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抗凝:①与抗凝剂III结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②与抗凝酶结合,促进抗凝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凝血因子。
–肝素的应用范围:常用于血栓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肝素的副作用:肝素可引起出血、低血压、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2.华法林类抗凝剂: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降低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华法林的应用范围: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房颤动等疾病。
–华法林的副作用:华法林容易引起出血,且需要定期检测凝血时间。
3.阿司匹林类抗凝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降低血液的凝结能力。
–阿司匹林的应用范围: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二、抗凝剂的应用范围抗凝剂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范围:1.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往往具有血液易凝血的倾向,使用抗凝剂能够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血栓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长期卧床、手术后、肿瘤患者等高血栓风险人群,使用抗凝剂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3.心房颤动的治疗:心房颤动患者血液易于凝固,使用抗凝剂能够降低血栓的风险,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4.肾脏病患者的血液净化:抗凝剂可用于肾脏病患者的血液净化过程,防止血液在透析过程中的凝固,保证治疗效果。
5.血液检验和实验室研究:在某些血液检验和实验室研究中,为了避免血液凝固,需要加入抗凝剂。
三、抗凝剂的注意事项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控制用药用量:抗凝剂是一种具有明显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的药物,用药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监测结果以及临床病情进行调整,避免用药过量或过少。
⾎液抗凝剂有哪些?在采⾎管添加剂中,有着许多的种类,⽽这些添加剂加到采⾎管中后,⼀般都是根据采⾎管管帽颜⾊的不同来进⾏区分。
真空采⾎管是重要的⾎液化验设备和器具,采⾎管使⽤添加剂是影响采⾎管功能的关键因素,常⽤添加剂有抗凝剂、促凝剂、缓冲剂、保护剂、分离胶等。
⽽其中抗凝剂有哪些产品,你知道多少?抗凝剂顾名思义,就是阻⽌⾎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采⾎管常⽤抗凝剂有肝素钠、肝素锂、柠檬酸钠、草酸钾和EDTA。
肝素被认为是⾎液化学成分测定中最好的抗凝剂,在临床⾎液检验中以钠盐和锂盐为常见,具有独特的应⽤价值。
肝素主要存在于绿⾊管帽的采⾎管中,适⽤于红细胞脆性试验、⾎⽓分析、红细胞压积实验、⾎流变及急诊⽣化测定等。
肝素锂在检测⾮锂离⼦时产⽣⼲扰的可能性最⼩,⽐肝素钠具有更好的抗凝活性,⽬前在⾎液检验中,肝素锂正在逐步取代肝素钠。
柠檬酸钠⼜称:枸橼酸钠,枸橼酸盐可与⾎中钙离⼦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阻⽌⾎液凝固。
⼀般⽤于凝⾎和⾎细胞沉积率的检查。
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于浅蓝⾊管帽的抗凝管和⿊⾊管帽的⾎沉管中。
草酸钾是⼀种溶解浓度⼤、抗凝作⽤强的抗凝剂,作⽤原理是草酸根与⾎液的钙离⼦形成草酸钙沉淀⽽组织凝⾎,常⽤于供检验⽤⾎液样品的抗凝。
草酸钾常与氟化钠混合使⽤,存在于灰⾊盖抗凝采⾎管中。
EDTA是临检⼯作中最常⽤和最重要的抗凝剂和试剂之⼀。
EDTA能与⾎液中钙离⼦结合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作⽤,从⽽阻⽌⾎液凝固,适⽤于多项⾎液学检查,常⽤的EDTA 抗凝剂有EDTA-2K。
EDTA紫⾊管帽抗凝采⾎管适⽤于全⾎、⾎浆检测,是⾎常规、糖化⾎红蛋⽩、⾎型检查⾸选试管。
经过上述了解到,抗凝剂在采⾎管中发挥了⾄关重要的作⽤,不过采⾎管添加剂中除了抗凝剂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采⾎管添加剂。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
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抗凝管中抗凝剂成分抗凝管是用于采集血液样本或保存血液样本的一种管子,其中含有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
下面将对抗凝管中的抗凝剂成分进行介绍。
抗凝管中常用的抗凝剂包括乙二酰丙酸钠盐、肝素、柠檬酸盐、EDTA (乙二胺四乙酸)和草酸盐等。
这些抗凝剂作用的方式不同,下面将对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乙二酰丙酸钠盐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常用于采集常规血常规等检查中。
乙二酰丙酸钠盐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液中的凝血酶的形成而实现抗凝的效果。
凝血酶是促进血液凝固的关键酶,在乙二酰丙酸钠盐的作用下它不能被形成从而达到抗凝作用的目的。
肝素是一种天然的抗凝剂,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
肝素作用的方式是通过结合并激活血浆中的抗凝酶,抑制凝血酶的形成,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肝素的抗凝作用非常强,常用于采集血浆、血小板制备以及临床抗凝治疗等。
柠檬酸盐作为一种抗凝剂,主要用于采集血气分析样本和血清学检验。
柠檬酸盐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实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钙离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物质,柠檬酸盐的作用是通过结合这些离子,把它们从血液中排出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EDTA(乙二胺四乙酸)作为一种抗凝剂,常用于血液生化检验中。
EDTA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钙离子结合,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草酸盐作为一种强抗凝剂,主要用于采集血浆以及血小板等制备。
草酸盐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结合钙离子,抑制凝血酶的形成,达到强抗凝的作用。
草酸盐的抗凝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但有时也会对血液学指标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抗凝管中的抗凝剂成分多种多样,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血液采集及检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抗凝管,以确保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
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 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抗凝剂种类很多,性质各异,必须根据检验止的适当选择,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现将实验常用抗凝剂及其使用方法简述如下: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EDTA有二钠、二钾和三钾盐。
均可与钙离子结全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EDTA盐经1000C烘干,抗凝作用不变,通常配成15g/L水溶液,每瓶0.4ml,干燥后可抗凝5ml血液。
EDTA 盐对红、白细胞形态影响很小,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公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 standard of hematology ,ICSH)1993年文件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二钾作抗凝剂,用量为EDTA-K2。
2H2O1.5-2.2MG (4.45±0.85μmol)/ml血液。
EDTA-NA与EDTA-K2对血细胞计数影响均较小,但二钠溶解度明显低于二钾,有时影响抗凝效果,其他抗凝剂不适合于血细胞计数。
表1-1是几种抗凝剂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EDTA影响小板聚集,不适合于作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2.枸椽酸钠(trisodium citrate)枸椽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枸椽钠对凝血因子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其活性减低缓,故常用于凝血象的检查,也用于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因毒性小,是输积压保养中的成分之一。
由于枸椽酸钠溶液是按体积肥比例加入血液内达到抗凝目的的,而抗凝剂主要是作用于积压浆成分,通常所谓的1:9比例抗凝的概念是提1份体积的抗凝剂作用9份红细胞比积正常血液内的血浆成分而言。
所以台果对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液仍按1:9的比例加入抗凝剂时,就会发生抗凝剂足或相对过多,这将明显地影响凝象检查结果。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有文献报道应根据抗凝剂用量(ml)=0.00185×血量×(100—病人红细胞比积%)这一公式,来计算抗凝剂的用量。
3.草酸钠(sodium oxalate)草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临床检验基础考点常用抗凝剂和使用方法常用抗凝剂和使用方法:
(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常用有钠盐或钾盐,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
EDTA盐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适用于血液学检查,尤其是血小板计数。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建议,CBC抗凝剂用EDTA-K2•2H2O,量为1.5~2.2 mg/ml血液。
不适于凝血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
(2)草酸盐:常用有草酸钠、草酸钾、草酸铵,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离子能与样本中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
草酸盐不适于凝血检查。
双草酸盐抗凝剂:草酸钾可使红细胞体积缩小,草酸铵则可使红细胞胀大,两者按适当比例混合,恰好不影响红细胞形态和体积,可用于血细胞比容、CBC、网织红细胞计数等项目检查。
双草酸盐抗凝剂可使血小板聚集、影响白细胞形态,不适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3)肝素: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肝素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
但肝素可引起白细胞聚集,瑞氏染色后产生蓝色背景,不适于CBC、细胞形态学检查。
(4)枸橼酸盐:常用有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1:9或1:4。
适用于红细胞沉降率、凝血检查,是输血保养液的成分。
抗凝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知道的几点抗凝剂是一种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
一般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
虽然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抗凝剂,但它们的根本性能还是一样的作为血液促凝使用,所以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几点:一.用抗凝采血管采血后,要怎么放置,最长可以放置多久我们在血液内科,检验科常用到抗凝管,抗凝管顾名思义就是添加了抗凝剂的采血管,它主要是用来保存血液,防止血液凝固的。
一般来说抗凝管能保存血液多久,主要是根据抗凝管中的抗凝物质来决定的,抗凝物质主要包括肝素和液体。
另外检测项目不同,保存时间也不一样。
如果是血液常规等形态学方面检查,在2到8度可以保存7天,如果是生化检测的话,一般不超过12小时。
如果是血糖检测,在不冷藏和加入其它试剂的情况下则2小时后结果就不准确了。
二.影响抗凝效果的几个因素:(1)血流不畅,造成未和抗凝剂混匀就已凝固。
(2)抗凝剂量不够或失效。
(3)血样和抗凝剂没有完全混合好(尤其是固体抗凝剂,如血常规)或因工作人员失误忘记混合。
(4)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加速凝血反应。
不易发现的微凝集会导致不正常结果的发生,比如微凝集对血常规、凝血系列的检测的影响。
(5)正确使用抗凝剂。
通常情况下临床化验多采用血清作标本,不需要抗凝,但一些特殊检验项目需使用抗凝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
防止标本凝血或红细胞形态改变。
特别注意含有K盐Na盐的抗凝剂不能用于测定K+、Na+的标本,含有EDTA、草酸盐的不能用于测定Ca++的标本,因为Ca++可与它们形成不溶性物质。
草酸盐、氟化物不能用于测定酶和用酶法测定的标本,因为它们有激活或抑制某些酶活性的作用,如草酸盐可抑制淀粉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
氟化物则有激活尿素酶,淀粉酶的作用。
德晟是采血管添加剂的老牌生厂商,在采血管添加剂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的生产研发能力。
常用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在医学领域,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延长血液凝固时间,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凝剂,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2. 肝素•原理:肝素是一种多糖类抗凝剂,通过与抗凝血酶、补体C1酯酶抑制剂等多种凝血因子结合,干扰凝血因子的功能,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肝素广泛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需要迅速抗凝的临床情况。
此外,肝素还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栓塞症。
3. 华法林•原理: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循环再生,减少维生素K对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常用于长期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复发,如心房颤动患者。
此外,华法林还用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和预防。
4. 磺达肝癸钠•原理:磺达肝癸钠是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的抗凝剂,通过与凝血酶结合,阻止凝血酶催化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磺达肝癸钠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特别适用于手术后、肿瘤患者和长途旅行者。
此外,磺达肝癸钠还可用于心肌梗死后的栓塞的治疗。
5. 小分子肝素•原理:小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低分子量衍生物,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可预测的抗凝作用。
它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干扰凝血因子的功能,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小分子肝素常用于手术后、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诱导排卵等需要迅速抗凝的情况。
此外,小分子肝素还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如高危术后患者。
6. 新型口服抗凝剂•原理:新型口服抗凝剂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类抗凝剂,与传统的华法林不同,它们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或凝血因子Xa,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新型口服抗凝剂逐渐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特别适用于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
其优点包括方便口服、快速有效和不需要常规的凝血监测。
7. 总结常用抗凝剂包括肝素、华法林、磺达肝癸钠、小分子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剂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液凝固,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类血栓形成的临床情况。
真空采血管中血液抗凝剂注意事项真空采血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用于采集血液样本的装置,它具有方便快捷、无菌可靠等优点,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质量,常常需要在真空采血管中添加抗凝剂。
以下是真空采血管中血液抗凝剂注意事项。
首先,了解不同的抗凝剂及其作用。
在真空采血管中常用的抗凝剂有:EDTA,抗凝血液中的钠离子,并且与血液中的细胞膜结合,使其不能发生凝聚;柠檬酸盐,可使凝血酶失活,防止血液凝固;肝素钠,与抗凝血液中的凝血酶结合,阻止凝血过程;草酸盐,抑制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防止血液凝聚等。
在使用不同的抗凝剂时,需要了解其作用机制和使用要求。
其次,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添加抗凝剂。
根据抗凝剂的不同种类和采血管的规格,需要在采血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添加抗凝剂。
过量或不足的抗凝剂可能导致血液凝聚或溶血,影响样本质量。
因此,在添加抗凝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认所需的抗凝剂种类和添加量,并确保准确无误地进行添加。
再次,遵守采血管的使用期限。
采血管通常都有使用期限,过期的采血管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抗凝剂失效、内壁容易发生凝血等。
因此,在使用采血管之前,需要仔细查看包装上的使用期限,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此外,注意采集血液样本的顺序。
一般情况下,采血时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采集不同类型的血液样本,避免不同抗凝剂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在采血过程中先采集需要添加EDTA的血液样本,再采集需要添加柠檬酸盐的血液样本。
遵循正确的采血顺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各个血液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最后,准确记录采血信息。
在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时,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采血时间、抗凝剂种类和使用量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是病史回顾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总之,真空采血管中血液抗凝剂的正确使用是保证血液样本质量和临床诊断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使用前需了解不同抗凝剂的作用和使用要求,严格按比例添加抗凝剂,遵守采血管的使用期限,注意采集血液样本的顺序,并准确记录采血相关信息。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
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 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综述——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严俊当前在临床上抗凝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常用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临床检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包括对标本、仪器等的影响。
正确及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抗凝剂已成为确保临床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抗凝剂的种类较多,如选择不当,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介绍几种生化检验常用的抗凝剂及其用途:(1)草酸钾:常用于尿素、肌酐、纤维蛋白原等测定,不能用钾、钙等测定,对LDH、丙酮酸激酶、AKP和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2)肝素:常用于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氨等测定。
抗凝剂比例为50~61u肝素/5ml血。
注意钠盐可使淀粉酶升高。
(3)氟化钠:常用氟化钠—草酸钠混合抗凝剂作血糖测定的抗凝剂,氟化钠可以抑止烯醇化酶,它可避免血细胞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延长标本的保存时间。
(4)二乙胺四乙酸钠盐(EDTA-Na2):生化常用的抗凝剂,但不能用于钙、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对淀粉酶、肌酸激酶、AKP、ALP、5’-核苷酸酶等可抑制,对丙酮酸激酶有明显升高的作用。
(5)枸橼酸钠,测定血沉用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凝血试验需用3.2%枸橼酸钠抗凝,比例为1:9。
(6)实验室使用抗凝剂种类较多,血细胞分析及红细胞比积测定宜用EDTA·K2抗凝,保证室温下6小时RBC体积不变,抗凝剂比例为1.0~2.0mg/1ml血。
在使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时,抗凝剂的选择对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影响很大。
本文就两种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肝素及草酸盐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探,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影响的比较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05根据ICSH推荐,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EDTA-K2作为抗凝剂,但价格较贵。
实验结果(1)EDTA-Na2对细胞计数几乎没有影响,与EDTA-K2结果比较,七项结果P>0.05,表明:并且试剂容易购到。
几种常用抗凝剂的合理使用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
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抗凝剂的种类很多,性质各异。
因此,必须根据检验目的恰当选择,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现将我院临床检验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简介如下。
一、枸橼酸钠:枸橼酸钠可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常用于临床检验中凝血象的检查,其使用浓度为109mmol/l,例如我实验室APTT、PT的检查,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
也用于血沉的测定,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EDTA的二钠、二钾和三钾盐,均可与血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通常配成15g/l水溶液,用于实验室使用。
EDTA盐对血小板形态和血细胞形态影响很小,因此适用于血液常规检查,特别是血小板计数,但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吞噬功能,故不适于做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此外,此抗凝剂特别适用于红细胞比积测定,室温放置48小时红细胞体积不变。
因此,我实验室EDTA—K2抗凝的全血用于血常规检查。
三、肝素:肝素与抗凝血酶Ⅱ一起,低浓度时抑制凝血因子IXa5、PF3之间的作用,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Ⅹ的作用。
因此,肝素具有抗凝能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不易溶血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抗凝剂。
可用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积测定和多种生化分析,也是抗血栓药物之一。
但过量肝素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故不适用于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凝血象检查。
由于肝素抗凝时间短,久置易失效,价格昂贵,所以凡能使用普通抗凝剂者,一般不用肝素。
如用肝素抗凝的血液,就应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
我实验室血流变检测和血气分析用肝素作为抗凝剂。
四、草酸钠:草酸钠可与血中钙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用于血液检验的抗凝剂基本常识
很多人初学血液检验的医护人员,不是很清楚用于血液检验的常用抗凝的类别、作用原理以及适用范围。
同时很多医疗器械和医药行业的销售、生产等岗位的从业者也不是很清楚用于血液检验的抗凝剂的类别以及作用原理,还有适用范围。
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红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