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nymy(借喻)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33
Metonymy借代1. 定义:它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或其本身的某些属性来称代。
2. 借代关系1)a container for its content以容器代内容The kettle is boiling. (kettle 代替壶中的水)壶开了。
Sorry, my pocket can’t afford such a pair of shoes. (pocket 代替衣袋里的钱) 对不起,我的钱不够,买不起这双鞋。
2) a place for the people以处所代人The minute Presley took the stage, the museum hall burst into cheers. (museum hall 指代大厅中的观众)普雷斯利一登台,整个音乐厅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The whole town attended the funeral.( town 代替镇民)所有镇民都去送葬了。
3) a location for the institution or organization以所在地代机构、组织Downing Street----the British government唐宁街----英国政府The White House----the US government白宫----美国政府The Pentagon----the US military establishment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Foggy Bottom----the US State Department雾谷----美国国务院(雾谷,美国华盛顿特区一沼泽地名,是美国国务院所在地)4) an instrument for its user以工具代工具使用者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笔比剑更有力。
(pen指代写文章的人,即文人;sword指代使用刀剑动武的人,即军人)5) a striking feature for the person or thing以特征代特征所有者A bald slipped out through the back door. 一个秃头从后门溜了出去。
英文比喻句的四种模式
英文比喻句的四种模式分别是明喻,暗喻,提喻以及借喻。
明喻(Simile):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
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通过明喻,作者能够通过读者熟悉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不熟悉的对象,从而表达出作者的特定情感或者态度(mood or attitude)。
暗喻(Metaphor):暗喻与明喻非常类似,也是讲具有某个共同特征的两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不用as,as…as,as if,like,seem等的比喻词。
与明喻相似,隐喻能把描述的对象更形象的呈现给读者。
因为不使用比喻词,所以通常我们会更加关注与隐喻背后的引申义,而不是仅仅是它的字面义。
借喻(Metonymy):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提喻(Synecdoche):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转喻[浅谈转喻的英汉互译]转喻(Metonymy)最早是作为一种修辞格名称提出的。
《韦氏新世界词典》(第3版)是这样定义的:转喻是一种修辞格,其实质在于使用一种事物的名称替代另一种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名称。
转喻又称换喻,借喻或借代: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也有学者把转喻称为隐性隐喻,并分为三级。
认知语言学家们对于转喻的研究则更加层层深入。
从转喻的认知特点来分析,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中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不然翻译就无法完成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
翻译转喻最根本的要求是要保留本体,即转喻所表达的含义。
能否保留喻体形象,则要视文化与语言的差异而定。
本文试图以英汉两种语言中转喻的互译为例说明,转喻的翻译要根据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的认知结构的同异程度决定其法和度,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1、保留喻体的直接译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尽管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存在着一些差异,却更多的是令人惊讶的相通。
当两种语言中某种转喻的运用和人们的认知模式相同或相通时,转喻的翻译就可以采用保留喻体(用于指代另一事物的事物)的直接译法。
例1: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在这句话中,用“pen”(钢笔)这个喻体转喻语言(language),而用“sword”(宝剑)这个喻体转喻武力(military force)。
具体的指代链如下:Pen→any writing tool(part for whole)→article(tool for result or production)→language(part for whole)Sword→any fighting tool(part for whole)→military force(part for whole)恰好,在汉语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指代链,或者说这种对应的指代链完全可以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
假借义(Metonymy)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用一个相关的词或概念来代替另一个词或概念,使得句子更简洁、更具表现力或更易于理解。
这种修辞手法建立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或相关性上,因此当人们听到被用作代替的词时,会自然地联想到原词的含义。
假借义和隐喻(Metaphor)有些相似,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在假借义中,用于代替的词与原词之间存在某种具体的关系,比如因果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空间位置关系等。
而隐喻则是将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它们之间的联系可能是通过类比或想象来建立的,不像假借义那样有直接的实际关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假借义例子:1. "白领" 代指"职业人士":这里用"白领" 这个词代替了从事各种职业的工作者,这是因为许多职业人士通常在工作时会着正式的白色衬衫。
2. "利剑" 代指"军队":这里用"利剑" 这个词代替了军队,暗示军队在战争中能像锋利的剑一样,具有强大的攻击力。
3. "银幕" 代指"电影":这里用"银幕" 这个词代替了电影,因为在过去,电影是在银幕上展示的。
4. "白发苍苍" 代指"年老":这里用"白发苍苍" 这个词组代替年老的状态,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头发往往会变白。
5. "华尔街" 代指"美国金融业":这里用"华尔街" 这个地名代替了美国金融业,因为华尔街是美国金融业的中心地区。
假借义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经常用于文学作品、日常交流和媒体报道中,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并引发读者或听众的联想。
转喻(借代)(metonymy)提喻(synecdoche) 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
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
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
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些比较。
1.转喻的定义与用法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玉邻里攀比而负债。
(Joneses :neighbors 用“琼斯家”指代“邻里”)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 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Ford :a car whose make is Ford 用品牌名指代实物)(2)根据实物名称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 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用“钱”指代“有钱人”)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我住在飞机场附近,日夜可听到过往的飞机声。
对比借喻和比喻引言借喻(metonymy)和比喻(metaphor)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它们都可以用来传达一种意象或概念,但在使用方法和效果上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比借喻和比喻,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借喻的特点和应用借喻是指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另一个相关的事物。
借喻的关键在于暗示或指示,以达到传达特定信息的目的。
借喻的特点如下:1. 简洁直接:借喻通过一个相关的代指物来传达信息。
因此,它可以在几个字或词语中表达出复杂的意思,达到简洁直接的效果。
简洁直接:借喻通过一个相关的代指物来传达信息。
因此,它可以在几个字或词语中表达出复杂的意思,达到简洁直接的效果。
2. 常见应用:借喻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例如,用“白发”代表老年人,用“鼓励”代表支持等等。
这种应用使得借喻易于理解和接受。
常见应用:借喻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例如,用“白发”代表老年人,用“鼓励”代表支持等等。
这种应用使得借喻易于理解和接受。
3. 意象感强:借喻可以通过与代指物的联系,增加读者或听众的联想和感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意象感强:借喻可以通过与代指物的联系,增加读者或听众的联想和感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借喻通常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在文章或演讲中,通过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整个概念。
- 在文学作品中,用以增强描写的艺术效果。
- 在广告中,用来表达或强调产品或服务的特点。
比喻的特点和应用比喻是指通过将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传达一种共通的思想或情感。
比喻的关键在于对比和类比,以创造新的意象或理解方式。
比喻的特点如下:1. 创造性和想象力:比喻需要创造性地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产生新的视角和认识。
它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创造性和想象力:比喻需要创造性地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产生新的视角和认识。
它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更加形象和感性:比喻往往以形象丰富、感性深刻的方式表达概念。
英语中的metonymy和synecdoche Metonymy 和 synecdoche 是两个发音和拼写都比较难的词语。
但是在英语语言中,它们都可以指“用一物替代另一物”的修辞手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种修辞手法。
一、英语中将借代通称为metonymy(换喻、转喻)。
它是由某一事物名称来代替与该事物有关联的另一事物的名称,简而言之,就是借用甲来表示乙,但前提条件是甲必须与乙关系密切和本质上有相似之处。
比如:“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句中用pen 表power of literature,用sword代force。
二、Synecdoche(提喻)指用一般代替特殊或以特殊代一般,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代替一般,或用原材料代表用该材料制造的东西。
提喻也称举隅法,举隅指举一反三之意,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能。
它往往因微见著,在提到某人或某物时,不直呼其名,而用与其密不可分的东西来代替。
比如以hands代persons,以Solomon代表a wise man,以the smiling year代the spring。
★应用举例★一、metonymy1、The overlapping or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sometimes exists in semantic extension.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延伸中有时会交叉或相互作用。
2、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metonymy and synecdoche in the first part. 本论文将在第一部分对转喻和提喻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3、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process, metonymy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may be closely related. 因此在认知过程研究的基础上,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进行关联研究。
比较借喻和转喻介绍在修辞学中,借喻和转喻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们通过运用类比来传达特定的意义和观点。
本文将比较借喻和转喻的特点和用途。
借喻(Metaphor)借喻是一种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借喻,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易于理解的形象来描述一个抽象或复杂的概念。
借喻常用的形式包括直接比喻、暗喻和拟人化。
- 直接比喻:直接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进行类比,例如:“他是一只狮子,勇敢而强大。
”- 暗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事物的共同点来传达含义,例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明亮。
”- 拟人化:赋予非人类事物或抽象概念人类的特点和行为,例如:“时间在无情地流逝。
”借喻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得文本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
它常用于文学作品、诗歌和修辞辞典中,用于传达情感、观点和主题。
转喻(Metonymy)转喻是一种通过代替或替换一个事物或概念的名称来传达特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与直接比较不同,转喻是通过在语境中建立关联来传递意义。
转喻常用的形式包括部分和整体关系、原因和结果关系,以及代表和被代表关系。
- 部分和整体关系:用一个事物的一部分代表整体,例如:“我需要一杯咖啡”中的“一杯咖啡”代表整体的“饮料”。
- 原因和结果关系:用一个事物的原因或结果代表整体,例如:“他的刀锋无情”中的“刀锋”代表整体的“剑”。
- 代表和被代表关系:用一个事物代表与其相关的另一个事物,例如:“我喜欢听贝多芬”中的“贝多芬”代表他的音乐。
转喻常用于修辞抒情、修辞说明、政治演讲等领域,能够简洁而有效地传递特定的含义和观点。
比较借喻和转喻都是通过类比来传达特定意义和观点的修辞手法,但它们在表达方式和使用场景上有所不同。
- 表达方式:借喻直接通过比喻来建立类比,而转喻则通过在语境中替代或代表事物来传递意义。
- 使用场景:借喻常用于文学作品、诗歌等需要生动描写和情感传达的场景。
转喻常用于修辞说明、政治演讲等需要简洁而有效地传递特定观点和含义的场景。
专四专八英语中19种修辞及例句专四专八英语中19种修辞及例句引导语:专四专八英语中的19中修辞及其例句,由应届毕业生培训网整理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谢谢您的阅读。
一、Metonymy 借喻,转喻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二、Simile 明喻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标志词常用 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 等.例如: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三、Metaphor 隐喻,暗喻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例如: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四、Oxymoron 反意法,逆喻这也是一种矛盾修辞法,用两种不相调和的特征形容一个事物,以不协调的搭配使读者领悟句中微妙的含义.例如:1.No light, but rather darkness visible.没有光亮,黑暗却清晰可见2.The state of this house is cheerless welcome.五、Climax 渐进法,层进法这种修辞是将一系列词语按照意念的大小.轻重.深浅.高低等逐层渐进,最后达到顶点.可以增强语势,逐渐加深读者印象.例如:1.I am sorry, I am so sorry, I am so extremely sorry.2.Eye had not seen nor ear heard, and nothing had touched his heart of stone.六、Anticlimax 渐降法与climax相反的一种修辞法,将一系列词语由大到小,由强到弱地排列.例如:1.On his breast he wears his decorations, at his side a sword, on his feet a pair of boots.2.The duties of a soldier are to protect his country and peel potatoes.七、Hyperbole 夸张夸张是以言过其实的说法表达强调的目的.它可以加强语势,增加表达效果..例如:1.I beg a thousand pardons.2.Love you. You are the whole world to me,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3.When she heard the bad news, a river of tears poured out.八、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这种修辞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例如:1.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2.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 and yours, to the la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r brother, the wor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separately.九、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婉辞法指用委婉,文雅的方法表达粗恶,避讳的话.例如:1.He is out visiting the necessary. 他出去方便一下.2.His relation with his wife has not been fortunate. 他与妻子关系不融洽.3.Deng Xiaoping passed away in 1997. (去世)十、.Allegory 讽喻,比方(原意“寓言”)建立在假借过去或别处的事例与对象之上,传达暗示,影射或者讥讽现世各种现象的含义。
Metonymy是一种修辞手法,其构词法主要是通过借代的方式,用一个事物的名称
来代替与该事物有关联的另一事物的名称。
这种构词法基于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和本质相似性,使得借用的事物名称可以有效地代替被关联的事物名称,从而达到简洁、生动的表达效果。
在英语中,Metonymy的构词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以部分代整体:例如,“arm”代替“armchair”(椅子),因为椅子的扶手类似于人
的手臂。
2.以整体代部分:例如,“I ordered a set of books”中的“set”指的是“book set”(书籍
套装),因为套装是由多个书籍组成的整体。
3.以特征代事物:例如,“white wine”中的“white”指的是葡萄酒的颜色,而不是葡萄
酒的种类。
4.以工具代使用者:例如,“pen”代替“writer”(作家),因为作家使用笔进行写作。
5.以地名代事物:例如,“French fries”中的“French”指的是薯条的起源地法国,而不
是薯条本身。
总的来说,Metonymy的构词法是通过借用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将一个事物的名称
用于代替另一个事物的名称,从而达到简化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