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颈内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气胸处理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4
一、引言气胸是一种危急重症,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影响呼吸功能。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的组织与职责1. 成立气胸救治小组:由呼吸内科、胸外科、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
2. 小组成员职责:(1)呼吸内科:负责气胸的初步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2)胸外科:负责气胸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管理;(3)急诊科:负责患者的紧急救治、转运及与胸外科的协调;(4)ICU:负责重症气胸患者的监护、治疗及术后康复。
三、应急预案的具体措施1. 病情发现与报告:(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呼吸音减弱等症状,应立即怀疑气胸可能;(2)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启动应急预案。
2. 紧急救治:(1)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缓解缺氧症状;(2)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3)遵医嘱给予镇痛剂,缓解胸痛;(4)根据病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排除胸腔内气体。
3. 转运与配合:(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2)与胸外科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患者安全转运;(3)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4. 手术治疗:(1)患者到达胸外科后,立即进行手术评估;(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胸腔镜手术;(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5. 术后管理:(1)加强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2)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密切观察胸腔引流液情况,预防胸腔积液、气胸复发;(4)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肺功能恢复。
6. 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气胸的预防措施,如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吸烟等;(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器,预防气胸复发。
四、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1. 定期组织气胸救治小组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2. 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查找不足,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结语气胸的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气胸的护理体会
林伟芬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07)003
【摘要】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成为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术
后导致气胸并发率高,如术后观察不到位,未能及早发现将会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预防气胸及气胸发生后及时正确地处理,成为保证术后安全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
我ICU科1997年5月—2004年6月为住院危重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152例,确诊术后气胸者6例,气胸率3.95%。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林伟芬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1例老年化疗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导致气胸的护理体会 [J], 黄琪;杨玲玲;刘小丰
2.张力性气胸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J], 杜玲
3.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病人护理体会 [J], 张艳丽
4.110例重型肝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 [J], 杨景毅; 曹立军;
冼永超; 徐茹
5.晚期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分析 [J], 郝静;孙丽美;丁娥;吉梦香;于秀翠;楚爱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锁骨下静脉穿刺是急诊医生需重点掌握的一项急救和诊疗技术,目前关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论述较多,但往往关注于进针点的选择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而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应对方法却论述较少,不利于新学者掌握,进而导致穿刺置管失败。
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步骤可概括为:①消毒铺巾、局部麻醉;②穿刺;③导丝置入;④扩皮;⑤导管置入;⑥连接并检查静脉液路通畅。
现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 穿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1.1 误入锁骨下动脉:因术者进针过深或患者过于消瘦,可误入锁骨下动脉。
因动脉压力较大,血液(多为鲜红色)可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此时如判断为动脉血应撤针,并局部压迫数分钟。
一般来说,锁骨下静脉穿刺仅穿刺针或导丝进入动脉极少引起严重出血,只需局部压迫止血即可,而无需外科手术处理。
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血肿而危及生命。
因此如条件允许可采用透视等方法,于穿刺前充分了解患者血管大体走形,估计穿刺深度及高度,尽量减少该类情况的发生。
1.2 穿刺回抽所得液体的来源判断困难:当患者因存在血容量不足、心跳停止等情况时,中心静脉压力降低甚至为零。
若于建立有外周静脉液路的患者同侧,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因外周液路流入而产生的液体压,可高于中心静脉压力。
此时回抽所得可为同侧输注液体,而非静脉血。
此时,应重点判断液体来源,考虑有无胸腔积液等情况的存在,如确定穿刺针在锁骨下静脉而非胸腔内,可尝试置入导丝并再次确定。
当穿刺完成后,需重点监测循环压力指标。
2.导丝置入困难的常见原因和处理2.1 导丝未经润滑:一般而言,导丝与穿刺针内壁和血管内壁摩擦阻力较小,不是造成导丝置入困难的主要原因。
但由于部分国产导丝制造技术欠佳,材质较硬、缺乏柔韧度,与穿刺针内壁摩擦时可明显感觉到阻力。
因此,术前使用生理盐水浸泡导丝和穿刺针,有助于操作的顺利完成。
2.2 穿刺针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此时可顺利回抽得到静脉血,但导丝置入时受阻于穿刺针斜面与血管壁交界处(图1)。
一、预案背景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急症,患者由于肺部受损,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肺部压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气胸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2. 减少气胸导致的并发症;3. 提高医护人员对气胸的应急处置水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诊所、急救站等医疗机构,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患者呼救(1)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呼救。
(2)医护人员接到呼救后,应迅速到达现场。
2. 初步判断(1)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2)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是否有气胸相关疾病。
3. 紧急处置(1)给予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根据病情,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胸腔闭式引流:a. 在患者的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进行胸膜穿刺、放气,排气时不宜过多、过快,一般首次排气不宜超过800ml。
b. 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 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
4. 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跳、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2)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监测胸腔引流液的颜色、量等。
5. 后续处理(1)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新。
(2)注意用氧安全,指导患者勿擅自调节氧流量。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适量镇咳剂。
(4)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勿高于穿刺点,引流管勿脱出等注意事项。
(5)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告知气体一般2~4周内可吸收。
五、注意事项1. 医护人员应熟悉气胸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确保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完好,防止患者感染。
3. 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5.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气胸的认识和救治水平。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对气胸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院内、外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针对自发性气胸、创伤性气胸、医源性气胸等不同类型的气胸进行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院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应急预案的落实,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监督应急物资的储备。
3.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气胸患者的救治工作,包括诊断、治疗和护理。
4. 护理小组: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5. 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供应和调配。
6. 通讯联络小组:负责应急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气胸患者后,立即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给予氧气吸入,通知其他医护人员。
2. 医疗救治小组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病史、症状、体征,初步判断气胸的类型。
3. 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简易放气:a. 在患者的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进行胸膜穿刺,穿刺针头与皮肤成30°~45°角。
b. 首次放气不宜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800ml。
4. 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5. 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缓解患者疼痛。
6. 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7. 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新,注意用氧安全。
8. 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勿高于穿刺点,引流管勿脱出。
9.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告知气体一般2~4周内可吸收。
10. 对患者进行后续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安慰以及健康教育等。
五、应急物资储备1. 氧气瓶、氧气面罩、吸氧设备。
2. 胸膜穿刺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3. 镇咳剂、镇痛剂、抗生素等药物。
4. 心电图机、血压计、呼吸频率计等监护设备。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应急预案【1】气胸:吸02、密切观察R、HR、BP、 SP02-→报告上级医师-→摄X线胸片、血气分析-→请胸外科医师会诊肺压缩<30%-→密切观察R、HR、BP 、SP02-→穿刺抽气(肺压缩>30%-→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血胸:1、维护呼吸。
2、非进行性出血的血胸可采用胸腔穿刺抽血。
3、如积血量较多,则可行闭式引流。
4、进行性血胸,伴有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准备开胸探查,手术止血,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请会诊转院)。
心包填塞:1、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监测,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2、给予高流量吸氧,案医嘱给予升压药。
必要时进行交叉配血。
3、联系彩超室并准备心包穿刺用品和化验标本所用试管。
4、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放液,解除心包填塞症状,改善血流力学。
5 、穿刺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7、认真做好记录,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处理后的结果。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加强监护-→面罩吸氧-→镇静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率误穿动脉:及时发现、及时退针,局部压迫5~10min,如已置血管鞘或输液管,不宜直接拔除,可保留导管2~3周,待动脉与皮下组织建立窦道后再拔除置入的导管,局部压迫20~30min往往可以止血,而不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深静脉导管感染: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输液,对重新置管困难,又必须使用股静脉置管者,除全身使用抗生素外,还可使用抗生素局部封管治疗。
导管堵塞:导管留置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和导管肝素化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关键,导管堵塞早期可以使用肝素生理盐水或尿激酶冲洗如果导管完全堵塞,拔除堵塞的导管,重新置管。
空气栓塞:立即夹住静脉通路→头低左侧卧位→通知医生→吸氧或高压氧→药物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原因及抢救过程→继续观察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局部感染:1、用医用汽油棉块擦去周围胶布痕迹(询问有无汽油过敏史),再用清水纱布擦去汽油。
深静脉置管意外紧急处理预案一、深静脉留置导管意外脱出的应急预案:(一)如出现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出,先观察中心静脉是否完全脱出。
(二)如脱出,观察出血量判断脱出时间及有无液体渗入组织中。
(三)护士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给予处置。
1.如为部分脱出,且中心静脉仍在血管中,则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点,检查导管回血是否通畅。
(1)如回血通畅,则对脱出部分导管和局部皮肤进行充分消毒,并将导管送入至适当深度,进行有效固定。
(2)如回血不通畅,则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点,立即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并压迫止血和防止发现空气栓塞。
2.如为部分脱出,但中心静脉已经脱出到血管外,则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点,立即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并压迫止血和防止发现空气栓塞。
3.如完全脱出者,立即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点压迫止血和防止发现空气栓塞。
4.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必要时需行胸片检查有无导管残留或并发症出现。
5.中心静脉导管拔出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建立中心静脉通道。
6.对于清醒患者,应给予心理支持及安抚,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7.对于躁动患者,需要加强约束,以防止中心静脉导管再次脱出。
8.管床护士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生命体征、渗血、管路通畅及体温等情况变化。
9.如脱管后仍需要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压,则在成功建立新的中心静脉前,备好抢救药品,必要时在外周建立临时静脉通道。
10.如脱管后有部分液体漏入组织中,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11.病情稳定后补记抢救记录,整理用物及床单位。
二、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患者免疫缺陷、抵抗力下降、皮肤或鼻腔带菌、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操作频率较多等极易发生感染。
(二)局部感染的表现及处理1.表现:导管出中处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
2.处理:(1)用医用汽油棉块擦去周围的胶布痕迹(询问有无汽油过敏吏),再用清水纱布擦去汽油。
(2)插管切口及缝线处严格消毒,如有血痂用安尔碘或碘伏棉块湿敷半小时后剥去血痂。
针灸时发生气胸应急预案针刺不妥所致气胸,在物理性损伤中,它发生率占首位。
气胸如损伤较重或处理不妥,常常会引发严重后果。
损伤原因一、穴位原因:依据解剖学,在背部第十胸椎以上,侧胸第九肋以上,前胸第七肋以上,和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穴位,均可因针刺不妥而造成气胸。
公开报道已发生过气胸穴位有:天突、定喘、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膈关、膏肓、肩贞、幽门、神藏、神封、云门、中府、大包、缺盆、期门、颈臂、肩井、曲垣、魂门、辄筋等。
二、病理原因:肺脏处于病变状态,关键是在发生肺气肿时,肺脏体积增大,肺泡张力增高,不仅易于造成气胸,后果也往往严重。
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一)、包含穴位增多:肺气肿病人,肺脏过分膨胀,乃至肺下界下移,容积增加可达正常两倍,横膈下降。
此时,针刺胆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和上腹部之鸠尾、不容、承满等,亦可造成气胸。
(二)、刺道变短:肺气肿病人,胸部肌肉萎缩,并形成桶状胸,致使刺道变短,即使按常规尺寸针刺,往往也会伤肺。
(三)、裂口不易愈合:这类病人,肺泡内压力大,肺组织弹性差,一旦刺破不能立即愈合,裂口形成活瓣,呼气时裂口张开,吸气时裂口关闭,空气只能进入胸膜腔而无法排出,造成胸膜腔压力逐步增高,患侧肺脏逐步压缩乃至完全萎陷。
(四)、代偿功效差:肺部有病变者,因代偿功效差,可加重气胸证候。
据观察,因为原发病已形成肺心功效障碍者,往往在肺被压缩10~20%时,即可发生生命危险。
三、操作原因这是最关键原因,关键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针刺过深:凡在背部第十胸椎、侧胸在第九肋骨、前胸部在第七肋骨以上、和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穴位(包含肩井),假如针刺过深或方向不正确,就有刺伤肺脏可能。
其次,未能掌握好进针方向也是是气胸原因之一。
胸背部穴位通常以斜刺或平刺为宜。
为了取得满意针感和疗效,直剌多难以控制合适深度。
最终,进针时使用押手,肌肉层因受压变薄,刺道对应变短。
另外,胸背部施用温针,也可能因针上加艾炷,熟练程度不够,只注意指端用力,而忽略这一动作也可带动针体刺向深部,造成气胸。
一、预案目的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性气胸事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诊所、社区等医疗机构在发生突发性气胸事件时的应急处理。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突发性气胸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突发性气胸事件的处理工作。
2.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救治组:负责现场患者的急救和转运。
(2)信息报告组:负责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突发性气胸事件。
(3)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医疗物资、设备的调配和供应。
(4)心理疏导组:负责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和安慰。
四、应急处理流程1. 现场发现患者出现突发性气胸症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救治组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缓解呼吸困难。
(2)用无菌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穿入胸膜腔,简易放气。
首次放气不要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800ml。
(3)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4)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
3. 信息报告组立即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突发性气胸事件,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等。
4. 后勤保障组根据现场需求,调配医疗物资、设备,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5. 心理疏导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6. 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转运,送往具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五、应急处理要求1. 医护人员应熟悉突发性气胸的急救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突发性气胸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3.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实战能力。
4. 加强医疗物资、设备的储备,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5. 加强与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高效有序。
六、预案的修订与实施1. 本预案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修订。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一、背景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穿刺困难、穿刺失败、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各类患者静脉穿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三、应急预案1. 穿刺困难(1)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穿刺工具。
(2)充分准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穿刺困难。
(3)若患者血管条件差,可考虑使用静脉留置针或动脉穿刺。
2. 穿刺失败(1)立即停止穿刺,局部按压止血,防止出血。
(2)重新评估患者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穿刺工具。
(3)如再次穿刺失败,可请上级医师协助,必要时进行静脉切开术。
3. 出血(1)局部按压止血,保持按压时间不少于5分钟。
(2)如出血不止,可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3)如患者出血量大,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输血等支持治疗。
4. 感染(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感染。
(2)穿刺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3)如确诊为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拔除穿刺针。
5. 误穿动脉(1)立即停止穿刺,局部按压止血,防止出血。
(2)如出血不止,可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3)如患者出血量大,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输血等支持治疗。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与培训1. 全体护理人员应熟悉本预案,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操作及应急预案。
五、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本预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背景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受压、肺容积减少的一种疾病。
气胸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为保障气胸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诊疗小组:由呼吸科医生、护士、ICU医生、护士、影像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等组成。
2. 抢救小组:由护士、ICU医生、护士、呼吸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等组成。
3. 后勤保障组:负责氧气、呼吸机、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等设备的供应与维护。
三、应急预案1. 早期发现与报告(1)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气胸的警惕性,对疑似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发现气胸患者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
(2)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立即进行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 早期救治(1)患者出现气胸症状时,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医生在患者的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进行胸膜穿刺、放气,排气时不宜过多、过快,一般首次排气不宜超过800ml。
(3)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4)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
3. 病情观察与治疗(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跳、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
(2)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血压的变化。
(3)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营养支持等治疗。
4. 胸腔闭式引流术(1)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保持引流管通畅。
(3)根据引流液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5. 后续护理(1)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新,避免感冒。
(2)心理安慰: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消除恐惧心理。
(3)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气胸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咳嗽、翻身等。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气胸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患者发现、报告、救治、观察、护理等环节。
3. 通过演练,发现并改进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气胸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预案概述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受压,影响呼吸功能的一种疾病。
为了确保气胸患者的及时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气胸救治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
2.救治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呼吸科专家、影像科专家、心理医生等。
三、救治流程1.发现患者出现气胸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立即报告救治小组。
2.救治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给予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
(3)对患者进行紧急体检,评估病情。
3.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以下救治措施:(1)胸膜腔穿刺放气:在患者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进行胸膜穿刺,首次放气不宜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800ml。
(2)胸腔闭式引流: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将气体排出,减轻肺组织受压。
(3)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镇咳剂、镇痛剂等药物,缓解患者症状。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心跳、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以下护理:(1)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2)心理安慰:关心患者情绪,做好心理疏导。
(3)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后期处理1.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针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气胸的诊疗水平。
五、应急预案的修订本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进行修订,以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由气胸救治小组负责解释。
3.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救治小组另行制定补充规定。
一、背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有时会导致气胸等并发症。
为了提高针灸师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定义针灸气胸是指在针灸过程中,由于针刺不当,导致胸膜受损,气体进入胸膜腔,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三、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针灸师在操作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穴位定位等,确保操作安全。
(2)严格按照针灸操作规范,正确掌握针刺深度、角度和力度。
(3)对于有肺部疾病、胸膜疾病等易发生气胸的患者,应谨慎操作。
2. 症状识别(1)患者出现突然的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
(2)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3)胸部X光片显示气胸表现。
3. 应急处理(1)立即停止针灸操作,安抚患者情绪,保持呼吸道通畅。
(2)立即报告上级医生,并通知相关科室。
(3)根据患者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予吸痰、镇静等对症处理。
(4)协助医生进行胸膜腔穿刺放气,首次放气不宜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800ml。
(5)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必要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6)遵医嘱给予镇咳剂、镇痛剂等药物治疗。
(7)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8)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气胸的成因、治疗过程及预后。
4. 后期处理(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加强患者病情监测,预防并发症。
(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气胸的认识。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总结针灸气胸应急预案旨在提高针灸师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针灸气胸的发生率。
在实际操作中,针灸师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一、背景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危急重症,指患者因气胸导致肺部膨胀受限,进而引起呼吸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为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抢救小组,由医院领导、呼吸科、ICU、护理、药剂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 设立抢救现场指挥官,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三、应急预案1. 病情评估与初步处理(1)患者入院后,立即评估病情,了解患者病史、体征,判断是否为气胸合并呼吸衰竭。
(2)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
2. 确定治疗方案(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胸腔闭式引流、呼吸支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2)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抢救措施(1)胸腔闭式引流:在患者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进行穿刺,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胸腔内气体,减轻肺压缩。
(2)呼吸支持:根据患者呼吸衰竭程度,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4)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维持患者营养状态。
4. 严密观察病情(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观察胸腔引流液颜色、量,判断胸腔内气体排出情况。
(3)评估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护理(1)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2)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用药等。
(2)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四、应急预案实施与总结1. 抢救小组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抢救水平。
2. 抢救过程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 对抢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锁骨下颈内深静脉穿刺置
管术并发气胸处理预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应急预案
气胸:
吸02、密切观察R、HR、BP、 SP02-→报告上级医师-→摄X线胸片、血气分析
-→请胸外科医师会诊肺压缩<30%-→密切观察R、HR、BP 、SP02-→穿刺抽气 (肺压缩>30%-→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
血胸:
1、维护呼吸。
2、非进行性出血的血胸可采用胸腔穿刺抽血。
3、如积血量较多,则可行闭式引流。
4、进行性血胸,伴有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准备开胸探查,手术止
血,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请会诊转院)。
心包填塞:
1、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监测,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2、给予高流量吸氧,案医嘱给予升压药。
必要时进行交叉配血。
3、联系彩超室并准备心包穿刺用品和化验标本所用试管。
4、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放液,解除心包填塞症状,改善血流力学。
5 、穿刺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7、认真做好记录,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处理后的结果。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加强监护-→面罩吸氧-→镇静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率
误穿动脉:及时发现、及时退针,局部压迫5~10min,如已置血管鞘或输液管,不宜直接拔除,可保留导管2~3周,待动脉与皮下组织建立窦道后再拔除置入的导管,局部压迫20~30min往往可以止血,而不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深静脉导管感染: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输液,对重新置管困难,又必须使用
股静脉置管者,除全身使用抗生素外,还可使用抗生素局部封管治疗。
导管堵塞:导管留置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和导管肝素化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
栓发生的关键,导管堵塞早期可以使用肝素生理盐水或尿激酶冲洗如果导管完全堵塞,拔除堵塞的导管,重新置管。
空气栓塞:立即夹住静脉通路→头低左侧卧位→通知医生→吸氧或高压氧→药物治疗→观察
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原因及抢救过程→继续观察
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
局部感染:
1、用医用汽油棉块擦去周围胶布痕迹(询问有无汽油过敏史),再用清水纱布擦去汽油。
2、插管切口及逢线处严格消毒(注意逢线处消毒不可用碘酒,因其腐蚀性比较大),
如有血痂用碘伏棉块湿敷半小时后剥去血痂。
3、消毒后在切口及缝线处放一注满庆大霉素的棉块或局部涂泰利必妥、环丙
沙星软膏等,用无菌纱布包扎。
4、每日按上述方法消毒处理一次。
5、选用适宜抗生素治疗两周,若出现全身感染的征兆,白细胞增多或体温超过38℃
或从导管流出脓性分泌物,感染持续存在,及最初抗生素治疗后再次感染,都必须拔管。
全身感染:
1、留取血培养做细菌学检查及药敏。
2、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相应的抗菌素治疗,全身抗感染治疗至少两周。
3、透析结束后用抗生素及纯肝素封管,根据管腔容积各占50%,摇晃均匀后正压封管。
4、如果感染不能控制应拔掉深静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