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914.50 KB
- 文档页数:15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定。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工具和设备,具备进行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道路勘测与设计对交通安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具体包括:1.道路勘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测量学、地形图绘制、道路中线和边线的勘测等。
2.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道路等级划分、路线设计、路基设计和路面设计等。
3.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实践操作,如实际勘测任务、设计任务和设计报告撰写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和应用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工具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道路勘测设计基础》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道路工程》、《测量学》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道路勘测与设计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道路勘测与设计所需的实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绘图板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道路勘测 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道路中线、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操作技能,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道路勘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道路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道路勘测项目中顺利开展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强调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概述:介绍道路勘测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工程勘测概述内容安排:1课时2.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讲解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内容安排:2课时3. 道路中线测量:阐述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精度要求,包括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中线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4. 道路横断面测量:介绍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横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5. 道路纵断面测量:讲解道路纵断面测量的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纵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纵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6. 道路施工图纸绘制:使学生掌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方法,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精品文档设计总说明书一、概述(一)、任务依据根据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道路桥梁专业《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标准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0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三)、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A:K0+000终点B:K0+623,全长0.623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该工程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91.00米,河谷海拔高为65.50米,总体高差在25.5米左右。
(五)、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
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二、路线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4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0.623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个) 3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1.5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 200/1平曲线占路线长(%) 52直线最大长(米) 467.439变坡点个数(个)9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 2.3最大纵坡(%) 4.15最短坡长(米/处) 20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3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2000三、本次设计项目1、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2、纸上定线3、平面定线设计4、路线纵断面设计第1章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三级公路。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
道路勘查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查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查设计中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道路勘查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勘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投身于交通事业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勘查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但对道路工程的实际应用了解较少,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查设计基本概念:介绍道路勘查设计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查设计在整个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道路勘查设计概述”2. 道路勘查设计原理:讲解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章“道路线形设计”、第三章“横断面设计”、第四章“纵断面设计”3. 道路勘查技术:介绍道路勘查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仪器设备及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材第五章“道路勘查技术”4. 道路设计规范与标准:解读我国道路设计相关规范和标准,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查设计中的法规要求。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章“道路设计规范与标准”5. 道路勘查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道路勘查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
道路工程勘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工程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勘测中的测量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道路工程勘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设备进行道路工程勘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勘测数据绘制道路工程图纸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道路工程勘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合作完成勘测任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其明白道路工程勘测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旨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工程勘测基本概念:包括勘测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发展历程。
2. 测量仪器与设备:介绍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3.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测量数据的误差理论、平差方法以及道路工程勘测数据的处理技巧。
4. 道路工程勘测方法:阐述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测绘、控制测量等勘测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道路工程图纸绘制:教授根据勘测数据绘制道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图纸的方法。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道路工程勘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二周:测量仪器与设备的学习及实践操作。
第三周: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四周:道路工程勘测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周:道路工程图纸绘制方法及实践。
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课程目标和大纲,有序推进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道路工程勘测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所涉及的测量工具、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道路勘测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需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道路勘测设计的定义、作用及发展概况-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测量工具与仪器- 常用测量工具及仪器的介绍与操作方法- 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3. 道路线形设计- 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线形设计中的平曲线、竖曲线设计- 线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4. 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横断面设计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横断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5. 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不同类型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交叉口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6. 道路勘测设计实践- 实地勘测与测量操作- 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实践操作- 团队协作完成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测量工具与仪器第三周:道路线形设计第四周: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周:交叉口设计第六周: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均与教材中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学习。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1000字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进行实际道路工程勘测设计的能力和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道路勘测设计的流程和方法3. 自然地理环境对道路勘测设计的影响4. 道路勘测测量技术、设备及其使用方法5. 道路工程绘图、CAD制图技术以及勘测成果图制作方法6.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7. 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练习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其中包括: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课、笔记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操作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操作练习,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3.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的完成,让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引言和基本概念通过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第二阶段:道路勘测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讲解道路勘测设计的流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勘测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明确设计范围和目标,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做好铺垫。
3. 第三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对道路勘测设计的影响介绍地形、土壤、水系等自然因素对道路勘测设计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环境对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性。
4. 第四阶段:道路勘测测量技术、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讲解道路勘测测量技术、设备以及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道路勘测测量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5. 第五阶段:道路工程绘图、CAD制图技术以及勘测成果图制作方法介绍道路工程绘图、CAD制图技术以及勘测成果图制作方法,让学生学会绘制道路勘测设计相关图纸。
6. 第六阶段: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讲解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让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应遵循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道路勘查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道路勘查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勘查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道路的线形设计、结构设计、交通工程设计等;了解并熟悉道路勘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勘查、环境勘查等。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工程设计和勘查工作,具备一定的实际工程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勘查设计软件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道路工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对于道路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在勘查设计过程中,注重工程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道路勘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1.道路工程:包括道路的线形设计、结构设计、交通工程设计等基本内容,涉及道路的平面、立面和纵面设计,以及道路交叉口的设计等。
2.道路勘查: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勘查、环境勘查等基本内容,涉及勘查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勘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包括CAD、Revit等设计软件的应用,以及测量仪器的使用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勘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道路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路工程的设计和勘查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主要包括《道路工程》、《道路勘查设计》等基本教材,用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参考书:包括《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道路勘查规范》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道路勘探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中的勘探要求及规范。
3. 帮助学生理解道路勘探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勘探知识进行道路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道路工程问题,提出合理勘探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道路勘探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道路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勘探设计任务。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道路勘探设计在保障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道路勘探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探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勘探设计的定义与作用- 道路工程勘探设计的基本原则2. 道路工程勘探方法与技术- 地质勘探方法(如钻探、物探等)- 土壤力学参数的测定- 勘探数据整理与分析3. 道路设计基本要素- 道路线形设计(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道路结构设计(路基、路面、排水等)- 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如桥梁、隧道、交通标志等)4. 道路勘探与设计的关系- 勘探对道路设计的影响- 设计中考虑勘探成果的应用5. 道路勘探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道路工程案例,了解勘探与设计的结合- 学习如何根据勘探数据优化设计方案6. 道路勘探设计软件应用- 介绍常用道路勘探设计软件及其功能- 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软件使用,提高设计效率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教授。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学生扎实掌握道路勘探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参考内容引言:道路勘测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定道路的位置、宽度、纵坡和横断面等基本要素。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勘测能力,使其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下面是本课程设计的相关参考内容:一、课程设计背景和意义: 1. 道路勘测的背景介绍:包括道路建设的重要性、道路勘测的作用和目的。
2. 道路勘测的意义:介绍道路勘测对于道路设计、施工和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交通运输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道路勘测的基本理论: 1. 基本概念和术语:道路横断面、纵断面、平面布法图、各种线型等基本概念和术语的介绍。
2. 勘测测量仪器和设备: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常用勘测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的介绍。
3. 勘测基本原理:包括平面控制点的布设、纵断面和横断面的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等基本原理的介绍。
三、道路勘测的实际操作: 1. 勘测数据处理:包括实地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数据的测量精度分析等内容。
2. 平面布法图的制作:包括平面控制线的测量和布设、平面控制线的插值和外推等内容。
3. 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测量:包括道路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测量方法、关键点的测量和插值等内容。
四、综合设计项目:设计一个道路勘测实例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实地勘测和数据处理,完成一个道路横断面和纵断面的制作,并给出相应的报告。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项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评估。
五、课程设计的评价与总结: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报告的撰写质量、数据处理的准确性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结语: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任务的完成,学生还能够培养其综合分析和综合设计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业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江淮a16600:200辆;黄海dd680:420辆;北京bj30:200辆;Ep140:580辆;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11n r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r —年平均增长率;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0N =2300+x*200+ x*420+ x*200+ x*580+ x*310=xxxx 辆 (小客车折算系数1,中型车折算系数1.5,大型车折算系数2,拖挂车折算系数3,车型资料我这没有 给的太旧了,你在网上找找有没有给的资料,不行就随便填几个,然后0N 代入下式就行,远景设计年限没给出,用n 表示就行。
)d N =0N ×(1+0.07)n-1=xxxx (1+0.07)n-12 平面设计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
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
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
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
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
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
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
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
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工程素养。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掌握道路线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的基本方法;(3)熟悉道路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编制;(4)了解道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管理。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2)能够阅读和分析道路工程图纸;(3)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和招投标能力;(4)能够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道路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4)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原理与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 内容:道路工程基本概念、勘测设计流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2. 道路线形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线形设计- 内容: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组合设计。
3. 路基与路面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 路基设计;第四章 路面设计- 内容:路基结构、路基稳定性分析、路面结构、路面材料设计。
4. 道路工程图纸阅读与编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工程图纸- 内容:图纸基本知识、图纸阅读方法、图纸编制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5)3.3曲线设计 (6)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7)四、纵断面设计 (10)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10)4.2纵坡及坡长设计 (10)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1)4.4竖曲线设计 (11)五、横断面设计 (15)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15)5.2路肩设计 (15)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5)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7)六、总结 (18)参考文献 (18)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
4.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道路勘测设计;5.具备道路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6.具备道路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交通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道路工程概述:道路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组成;道路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道路勘测设计原理: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道路设计的依据和原则;道路线形设计、路基设计和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3.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我国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的主要内容;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应用实例。
4.道路工程项目实践:道路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道路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要点;道路工程项目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道路工程项目,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设计的具体应用;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道路勘测设计的实践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道路勘测设计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学术论文等参考资料;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课件,以便于讲解和演示;4.实验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工具,如测量仪器、计算机等。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学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道路与桥梁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1道路平面设计................................................... 11.1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11。
2线形设计....................................................21.3路线方案确定..............................................21。
3.1 选线步骤与方法.............................................21.3.2路线的方案比选..............................31。
3.3 路线方案的试算.......................................3 1。
3。
4方案比选.......................................51.4被选方案精确计算........................................5 1。
4.1 方位角的计算............................................... 5 1。
4.2平曲线要素计算....................................61.4.3 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71。
4。
4 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8 2纵断面设计..。
..........................................10 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彭仪普时间:2015年9月设计总说明书一、概述(一)、任务根据、根据中南大学土木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
(二)、设计标准1、根据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时速为30km/h,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三)、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A:K0+000(32000,26000),终点B:K1+801.330(31967.256,26945.463),全长1.801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该工程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456.28米,最高海拔为415.96米,总体高差在40.32米左右。
二、路线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4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三、本次设计项目1、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2、纸上定线3、平面定线设计4、路线纵断面设计第1章设计说明1.1 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三级公路。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
路段主线长1.801km(起讫桩号为K0+000—K1+801.33),路基宽8.5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1.2 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1.2.1 公路技术等级设计路段公路等级为三级,适应于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1.2.2 技术标准(1)控制要素:<1> 服务水平:三级<2> 设计车速:40km/h(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1> 圆曲线最小半径:①一般值:100m②极限值:60m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600m④最大半径:10000m<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5m<3>、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240m)为宜,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80m)为宜。
<4>、平曲线最小长度:50m(3)、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1>、最大纵坡度:7%<2>、最小坡长:100m<3>、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纵坡坡度与最大坡长表1-1<4>、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表1-2<5>(4)、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1>、行车道宽度:2×3.5m<2>、土路肩宽度:2×0.75m<3>、路基总宽度:8.5m<4>、视距保证:①停车视距:40m②会车视距:60m③超车视距:200m<5>、双车道路面加宽值:设计路段采用第3类加宽值,不同圆曲线半径下的路基全加宽值如下表:3%。
<7>、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圆曲线半径与超高表1-3第2章平面选线及定线2.1平面选线2.1.1平面选线的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3)、选线应能满足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保证路线能够加强居民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注意同农田等基本建设相配合,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可多的拆迁工程。
(4)、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2.1.2选线过程(1)、控制点的选定:在任务书中已经给出路线中各个交点的转角和交点间距,故各控制点基本已经确定。
(2)、加密控制点:在前面定出的路线大致走向的基础上,本着山岭重丘区公路应尽可能的克服高差,尽量使路线按平均自然坡度顺着等高线走,以为以后的纵断面设计留有余地的原则,选定路线上、下坡转折点和越岭标高,并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加密控制点。
第3章线路平面设计3.1 确定平面设计所需数据3.1.1 交点坐标任务书中已经给出各个交点处转角以及交点间距,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以计算出各个交点的坐标,现列表如3-1交点坐标表 表3-13.2 平面设计计算3.2.1 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 (1)曲线要素计算:(2) 平面曲线要素组合计算:22432240242688()tan 22()sec 22s ss sy s y s L L q R L L p R R T R p qL R L L L L E R p RJ T Lααα=-=-=++=-=+=+-=-<1> S 型曲线:S 型曲线为反向圆曲线间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其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1A 与2A 宜相等。
如果采用不同的参数时,1A 与2A 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
在两个回旋线间的插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l 应符合式3-14:<2>、C 型曲线:C 型曲线为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
其计算要求与方法同S 形曲线。
(4) 逐桩坐标计算:<1>、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设交点坐标为) , (Y X JD ,交点相邻两直线方位角分别为21 fw fw 和, 则: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 ,ZH ,HZ 为曲线起点、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为: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为: <2>、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横距为:式中:—缓和曲线长度。
—)点的曲线长;(或—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到—s L ZH HZ l①、第一缓和曲线(HY ZH -)上任意点坐标:)180sin()180(T cos X X ZH 0101ZH ++=++=fw T Y YHZ fw HZ点坐标:点坐标:)180sin()()180(cos )(X X 0101+-++=+-++=fw L ZH T Y Y fw L ZH T 前前22sin )(cos )(X X fw HZ L T Y Y fw HZ L T -++=-++=后后22540sL R l l x -=21221230 cos 30cos 30 sin 30cos ZH s s ZH s s x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ππξππ⎫⎛⎫=+⋅+⎪ ⎪⎛⎫⎝⎭⎪ ⎪⎪⎝⎭⎪⎬⎛⎫⎪=+⋅+ ⎪⎪⎛⎫⎝⎭⎪ ⎪⎪⎝⎭⎭式中: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②、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YH HY -):()()1190902 sin cos 90902 sin sin s HY s HY l L l X X R fw R R l L l Y Y R fw R R ξππξππ⎫+⎡⎤⎛⎫=+⋅+⎪⎢⎥ ⎪⎝⎭⎣⎦⎪⎬+⎡⎤⎛⎫⎪=+⋅+⎢⎥ ⎪⎪⎝⎭⎣⎦⎭式中:l ——圆曲线上任意点至HY 点的曲线长; 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③、第二缓和曲线(YH HZ -)内任意点坐标:22222230 cos 180 30cos 30 sin 18030cos HZs s HZ s sx 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ππξππ⎫⎛⎫=+⋅+-⎪ ⎪⎛⎫⎝⎭⎪ ⎪⎪⎝⎭⎪⎬⎛⎫⎪=+⋅+- ⎪⎪⎛⎫⎝⎭⎪⎪⎪⎝⎭⎭式中:l ——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 点的曲线长。
3.2.2 平面设计计算过程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①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② 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地选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当公路转角过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以而设置了小于 7 度的转角时,必须设置足够长的平曲线。
③ 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短直线相连,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条单曲线或复曲线,也可以运用回旋线组合成卵形、C 形、复合形曲线等④两反向曲线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
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S 形平曲线。
⑤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
⑥应避免连续急转弯的线形。
2. 曲线要素计算计算数据均由纬地软件计算提供:交点1综上所述:各交点处所取曲线均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交点1与交点2采用C型曲线,交点2与交点3为基本型曲线,交点3与交点4为C型曲线,交点4与交点5为基本型曲线,交点5与交点6位S型曲线。
3.3 平面设计成果3.3.1 编制相关表格(1)根据纬地程序计算所得结果绘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见附表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根据纬地程序计算结果绘制逐桩坐标表,见附表二《逐桩坐标表》。
3.3.2 绘制平面图根据《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逐桩坐标表》在地形图绘制线路平面图,见附图一。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4.1 准备工作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
然后在纬地软件上按横向1:2000,纵向1:200的比例尺绘制地面线,并打上方格网。
按相应比例以及里程画出平曲线示意图。
纵断面数据:4.2 纵断面拉坡(1)、标注控制点: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越岭垭口,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控制点。
(2)、试坡: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结合地面线的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即当竖曲线和平曲线重合时,应设法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
由此试定出若干坡线。
(3)、调整并核对: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
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