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 格式:pptx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0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幼儿的记忆与想象习题一、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画家善于形象记忆,数学家善于逻辑记忆。
3、表象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概括性。
4、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6、回忆哟眼良种不同水平再现和再认。
再现比再认水平要高。
7、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提取信息。
8、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语言是有效的途径。
9、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形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
10、小学儿童识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有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11、以前感知过事物在脑海中留下的形象叫记忆表象,根据文字描叙在脑海中出现事物的想象叫想象表象。
二、选择题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A)记忆。
A 瞬时B 短时C 长时D 运动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C)会发生变化。
A 量B 质C 量和质D 不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A)性遗忘。
A 暂时B 永久C 一般D 特殊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A)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A 积极B 消极C 熟悉D 情绪81 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D)想象的形象.A 有意B 无意C 再造D 创造6、想象是人脑对己有的(D)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A、经验 B 、知识 C、客体 D、表象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B)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8、小学生“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A)的发展大案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9、记忆过程包括(D)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0、所为“潜移默化”是通过(A)A、无意识记而接受B、有意识记而接受的C、无意回忆而接受的D、有意回忆而接受的11、“触景生情”是(B)A、有意回忆B、无意回忆C、间接回忆D、机械回忆12、幻想是(C)的一种特殊形式。
小班幼儿智力发展的基本特点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在目的性上,由于神经系统还不够发达,儿童往往会随心所欲的观察,易受无关事物和细节影响,极有可能被自己所喜欢的、感兴趣的物品所吸引。
3-4岁儿童一般会在观察过程之中忘掉观察任务,4-6岁儿童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
(2)在持续时间上,受儿童对观察物品喜爱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年龄增加,稍有改善;在一实验里,三四岁的幼儿观察图片的时间只有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
(3)在系统性上,儿童不善于将观察的对象整体与局部间、局部与局部间联系,只能得到所看见的单一部分;幼儿的观察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的知觉过程。
(4)在概括性上,小班儿童不善于从整个事物中发现内在联系,即系统性较差,但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所增长。
(5)在独立性上,儿童观察时容易受同伴和老师的影响,缺乏独立性,有时所表达内容自己都无法理解,会盲目的跟随他人的观点,盲目重复。
扩展资料(1)学龄前儿童的特征: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4,学龄前儿童的育儿教育非常重要。
(2)学龄前儿童,在心理护理上应注意心理特征。
此时的儿童抽象思维已经产生,能够对抽象的数概念有所认识;创造想象也已出现。
因此,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儿童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真善美的陶治,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使其心理在一种健康、向上、友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3)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甚至无法补偿,比如口语就是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龄前儿童百度学术——加强方法指导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孩子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目的性不强,持续时间短,系统性差,概括性低。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动机。
1.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2.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1.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3.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
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6.文化比较法。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差异性4.不平衡性(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2).表象活跃(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
无意性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支配。
认识过程的无意性主要在幼儿的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张晓红表现出来。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
(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已近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幼儿已经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的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2)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幼儿园的记忆力思维培养案例分析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大脑发展的黄金期。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幼儿园的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所涉及的幼儿园位于城市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教育团队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该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案例分析:1. 情景教学法在该幼儿园,老师们经常利用情景教学法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通过创设各种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参与活动。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将幼儿带入一个音乐森林的场景,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学习。
这种情景教学法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 多感官体验该幼儿园非常注重让幼儿通过多感官的方式来学习。
他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教具,让幼儿亲自触摸、闻味、听声、观察,从而加深记忆。
例如,在教授水果知识时,幼儿园会给每个幼儿发放各种水果,让他们亲自品尝、触摸和观察。
这样的多感官体验能够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3. 游戏化学习该幼儿园将游戏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他们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玩耍中获得知识和思维训练。
例如,通过搭积木游戏,幼儿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拼图游戏,幼儿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游戏化学习不仅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4. 艺术教育的结合该幼儿园将艺术教育融入到记忆力和思维培养中。
通过音乐、舞蹈、创意绘画等形式,幼儿不仅能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动物知识时,幼儿园会利用音乐和舞蹈来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从而提高他们对动物的记忆和理解力。
案例效果:通过以上的措施,该幼儿园在记忆力和思维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记忆与想象识记记忆: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象就是对表象进行主观加工和改造,从而产生出新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外界没有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形象。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则有一定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觉主动的进行的想象。
理解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与回忆。
幼儿记忆的特点:(一)以无意识记为主导。
(二)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
(三)记忆的恢复现象。
(四)回忆的发展1.杰出的再认能力。
2.回忆水平的提高。
3.长时记忆的发展。
幼儿想象的特点:(一)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二)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四)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记忆的分类及其应用(无):1.按内容的不同将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2.从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想象的分类及其应用(无):(一)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二)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幼儿记忆的培养:(一)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二)丰富生活经验(三)培养有意记忆(四)教授记忆策略1.复述2.组织3.选择性注意。
幼儿想象的培养:(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主动性。
(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三)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四)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想象力。
(五)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六)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
试述小班幼儿在记忆想象或者语音方面的特点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对于小班的幼儿语言发展比较快,从开始的语言,表达不清楚,慢慢的会越来越清晰。
有的小孩很会吐字不清,使老师听不懂孩子的语言。
但是很快的就会越来越清楚,并且还会唱一些简单的儿歌。
3~4岁的幼儿动作已经比较自由,能掌握各种大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喜欢接触外界环境,他们已经能够自然的走、跑、跳等。
喜欢自己穿脱衣服、穿鞋、叠被子,尽管他们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要求十分强烈。
同时他们也乐于助人、喜欢运动,有很好的记忆力,会说简单的儿歌。
第四章幼儿记忆与想象一、选择题:1、打电话时翻电话本找号码,打完后电话号码也就忘记了,这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永久记忆2、游览西湖后,对其形象的记忆--------------------------------------------()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3、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A、有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综合想象4、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A.记得快忘得也快B.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5、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幼儿最晚出现的是:------------------------------()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记忆6、某幼儿替小鸟画上衣物、饰物,这说明:--------------------------------()A、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B、想象主题容易变化C、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D、想象带有夸张性和虚构性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子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幼儿园小朋友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浮现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生动形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9、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幼儿一会儿把它想象成山峰,一会儿把它想象成飞驰的骏马,幼儿的这种想象属于:-------------------------------------------------()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10、“触景生情”属于:----------------------------------------------------()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11、3岁前的儿童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概括大小班幼儿在记记忆想象语言的特点(一)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幼儿期儿童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自己的预定目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象活动。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如在绘画时,如果幼儿随便涂画,画出的某些线条与飞机相似,就会引起他们头脑中出现飞机的形象,于是他们会惊喜地欢呼:“飞机。
”一会儿,他们再无意涂画几笔,画纸上的线条又变成另一种形式,这又会引起他们头脑中出现另一新的形象。
3.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
4.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
如小朋友在纸上先画了一个“眼镜”,又画“螃蟹”,先画了“海军”,然后又画了一把“牙刷”显然是一串无系统的自由联想。
5.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
如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一样,直到把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最后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自己口中念念有词,得到心里满足。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在幼儿期,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想象的内容基本上重现一些生活中的经验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从内容上可以将想象分为4种类型:1.经验性想象: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开展想象活动;2.情境性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是由画面的整个情境引起的;3.愿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动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4.拟人化想象:把客观物体想象成人,用人的生活、思想、情感、语言等去描述。
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的记忆发展是指从幼儿时期起,经过不断的成长和学习,逐渐形成有效的记忆能力。
在幼儿记忆发展的不同阶段,幼儿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方式,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信息。
本文将介绍幼儿记忆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如何促进幼儿的记忆发展。
幼儿记忆发展的三个阶段幼儿记忆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感性记忆阶段、意象记忆阶段和符号记忆阶段。
感性记忆阶段感性记忆阶段大约是从孩子的出生到2岁期间。
在这个阶段,幼儿会产生比较简单的记忆模式。
例如,幼儿可以通过房间的布置来记住房间的位置和东西的位置,他们可以通过声音或手势等方式来识别家庭成员。
意象记忆阶段意象记忆阶段大约是从2岁到7岁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会逐渐产生意象记忆。
幼儿开始能记住简单的图片和单词,并学会了将它们拼合在一起。
符号记忆阶段符号记忆阶段大约是在7岁之后。
在这个阶段,幼儿可以通过文字、数字以及符号等来记忆。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符号和记忆符号,例如,他们可以理解字母与单词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阅读和写作。
如何促进幼儿记忆发展为了促进幼儿的记忆发展,家长和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安静、充满爱意和不干扰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专注于学习并加强自己的记忆能力。
给幼儿提供足够的重复机会在幼儿记忆发展的早期阶段,频繁重复同样的信息可以促进孩子的记忆发展。
给幼儿提供足够的重复机会可以加强信息的留存。
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学习内容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会促进幼儿记忆能力的提高。
例如,给孩子介绍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的电灯泡时,可以让他们自己制作电灯泡,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真正理解电灯泡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记忆相关的信息。
建立记忆趣味性游戏、音乐、绘画和互动等可以促进幼儿的记忆能力,这些活动使幼儿在学习中保持快乐和乐观的心态。
随着幼儿成长和学习,记忆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在幼儿记忆发展的不同阶段,幼儿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