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电位法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1
050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1 引言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面积不断扩大,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不同煤体结构压裂后产气效果差距非常大,随着煤矿开采,原压裂排采井在地下也被煤矿开采,研究人员对于压裂影响半径疑问越来越多。
随着煤层气开发向着低渗、低丰度更深的储层进军,储层压裂对于煤层气开发增产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压裂工艺随着全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现场工程师也认识到压裂工艺的改造对于不同煤体结构要有适合的压裂工艺,且压裂的影响半径也会变化,因此,对于煤层气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方位,延伸长度能够定性判断成为紧迫。
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在煤层气压裂中发展较快,在煤层气中也获得较多试验发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人工压裂裂缝测试手段。
为了获取压裂裂缝方位、形态、长度等相关参数,应用电位法、微地震测试方法对CS-01井3﹟煤层压裂裂缝方位进行了监测。
2 电位法压裂裂缝测试原理及成果2.1 电位法测试原理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是以传导类电法勘探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注入目的层位高电电离能量的工作液,测量工作也引起电场变化的形态,通过观察电场变化来解释目的层的裂缝方位及延伸长度等相关参数。
压裂施工中所用的压裂液是与地层导电性差距较大的液体,从测井套管供电向地层提供高稳定的电流。
施工的压裂液在地层中作为一个场源,由于此场源存在,目的层中的电阻率分布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即压裂液集中地区低阻区,压裂液少地方相对高阻。
电阻变化就会导致地面电流密度发生变化,低阻地区电流密度相对较大。
在以上原理的基础上,在压裂井的周边环形布置检测点,检测其电位变化情况。
在压裂过程中实时监测地面的电位变化情况,从而达到推断裂缝开裂方向及延伸长度等相关参数信息。
2.2 电位法测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1)测定人工裂缝方位和裂缝延伸长度,确定区块主应力方向,评价压裂施工效果;2)了解局部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井网调整及部署提供依据。
控制电位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控制电位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和化学实验方法,用于测量、控制和调节物质的电位。
在各个领域中,控制电位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通过控制物质的电位,我们可以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调节电子传递过程,改变溶液的酸碱性等。
因此,控制电位法在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控制电位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电极间施加外加电势,使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建立电势差,从而控制物质在电极表面的电位。
以金属电解质溶液为例,控制电位法可通过改变电解质的成分或施加外加电势,使金属电极的电位达到所需的数值。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监测电流和电势的变化,可以对反应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
控制电位法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金属加工工业中,控制电位法可以用于表面处理和电镀过程的控制。
通过控制电位,可实现金属表面的防腐、增加光泽和改变颜色等处理效果。
此外,控制电位法在电化学分析、电池制造和电镀工艺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控制电位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对电极和电解质的性质要求较高,需要精确地控制实验条件。
其次,它在复杂的体系中应用较为困难,例如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此外,控制电位法在工业生产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需要合理的操作和废物处理措施。
总结而言,控制电位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和工业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控制物质的电位,我们可以实现对化学反应和电子传递过程的精细控制,进而实现对物质性质的改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控制电位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新的突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2. 正文2.1 控制电位法的基本原理2.2 控制电位法在工业中的应用2.3 控制电位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控制电位法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首先,我将阐述控制电位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定义、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
电位器改变电压方法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1 概述电位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可以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压。
通过调节电位器的旋钮或滑动块的位置,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进而改变电压的大小。
电位器在电子设备以及各种电路中广泛应用,如音量控制、亮度调节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位器的基本原理以及改变电压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详细探讨电位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不同的方法来改变电位器的电压,包括旋钮电位器和滑动电位器等。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详细讲解,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有效地利用电位器来调节电压。
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电位器的工作原理和改变电压的方法,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电位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电路和电子设备中。
无论是电子工程师还是对电子技术感兴趣的人士,阅读本文都会有所收获。
接下来,我们将首先介绍电位器的基本原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电位器改变电压的方法,并总结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最后,我们将对电位器的应用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的潜在用途。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电位器有更全面的认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来满足各种电路和设备的需求。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电位器改变电压的方法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电位器的基本原理,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电位器改变电压的几种常见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依次介绍电位器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改变电压的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电位器改变电压的方法,并展望电位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电位器改变电压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电位器的作用和应用。
同时,本文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电位分析法.第三类:通过电极反应把被测物质,转变为金属或其它形式的搓化物,用重量法测定基会量。
2、电化学电池2.1 原电池能自发的将本身的化学能变成电能,这种化学电池称为原电池。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锌电极、负极(阳极):e 2Z Z 2n n +→+氧化反应铜电极、正极(阴极):u 2uC e 2C →++还原反应2.2 电解池实现某种电化学反应的能量由外电源供给则这种化学电池称为电解池仍以铜电极和锌电极为例。
锌电极、负极(阴极):n 2nZ e 2Z →++ 还原反应铜电极、正极(阳极):e 2C C 2u u +→+氧化反应应注意:阳极、阴极是对实际发生的反应而言,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负极是对电荷的流向而言,电子流出为负极,电子流入为正极。
2.3 电池的表示方法Zn ZnSO 4(a 1) CuSO 4( a 2)Cu E 电池=E 右-E 左规定:⒈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阳极)写在左边,发生还原反应的写在右边。
⒉电池组成的每一个接界面用单竖线“∣”隔开,两种溶液通过盐桥连接,用双竖线“‖”表示。
⒊电解质溶液位于两电极之间,并应注明浓度,如有气体应注明压力、温度电池电动势左右电池-=E E E3、电位分析法概述电位分析法(potentiometry):是基于测量浸入被测液中两电极间的电动势或电动势变化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根据分析应用的方式又可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直接电位法(direct potentiometry) :是将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构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电动势与被测离子活度间的函数关系直接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
电位滴定法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是借助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再根据反应计量关系进行定量的方法。
电位分析法的实质是通过在零电流条件下测定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即所构成原电他的电动势) 进行分析测定。
2.2 电位2.2.1静电场的无旋性在静电场中,研究试验电荷t q 沿某一路径l 从P 点向Q 点移动,电场力作的功。
t q 受到的电场力E F t q =,移动微小距离d l ,电场所作的元功l E l F d d d ⋅=⋅=t q W总的作功⎰⋅=QP t q Wl E d(2.2.1)如果电场E 是由点电荷q 产生的,上式可写成)11(π4d π4d π402020Q Pt R R t Q PRt R R εq q R Rεq q Rεq q W Q P-==⋅=⎰⎰l e其中,P R 、Q R 分别是P 点和Q 点到点电荷q 的距离。
计算结果表明电场力对移动t q 作的功只与起、止两端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移动时所走的路径无关。
根据叠加原理,在由多个点电荷或连续分布的电荷所建立的静电场中,上面的结论仍然成立,这反映了静电场中()r E 的线积分与路径无关这个重要性质。
设l 是一条闭合回路,移动t q 从P 点经过Q 点又回到P 点,则静电场作的功0)11(π4d π4d 020=-==⋅=⎰⎰P Pt R R t l t R R εq q RRεqq q W P Pl E于是有⎰=⋅l 0d l E (2.2.2)即电场强度的环量为零,称为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它表明:在静电场中电荷沿任意闭合PP回路移动一周,电场所作的功恒为零。
或者说,电荷沿任意闭合回路运动,功、能守恒,静电场是守恒场。
反映了静电场的基本特性。
根据斯托克斯定理有()⎰⎰=⋅⨯∇=⋅l S 0d d S E l E其微分形式0=⨯∇E (2.2.3)说明静电场是无旋场。
2.2.2 电位及其物理意义通过矢量积分直接计算电场强度是比较复杂的。
是否可用标量积分来做呢? 由矢量恒等式 ()0=∇⨯∇f ,静电场是无旋场,可以定义出一个标量函数()()r r E ϕ-∇= (2.2.4)称ϕ(r )为标量电位,它的单位为V (伏)。
式中“负”号表明沿电场强度的方向电位有最大的减少率。
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的原理1. 什么是电位法?电位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测量电压来确定溶液的 pH 值。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慢慢来,解释得清楚明了。
1.1 电位法的基本概念电位法是利用电极的电位变化来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酸碱度,也就是我们说的 pH 值,实际上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电位法就是通过测量电极上的电压变化来推测这些氢离子的浓度,从而得到 pH 值。
1.2 电极的作用电极在电位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你可以把电极想象成一位“电量探测器”,它能感觉到溶液中的电压变化。
最常见的就是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
玻璃电极用来感应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而参比电极则保持一个稳定的电位作为对比。
2. 如何测量 pH 值?测量 pH 值的过程其实蛮简单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 准备电极首先,要保证你的电极状态良好。
电极像是精密仪器,需要清洗干净,保持在正确的存储液中。
这样,它才能准确测量溶液中的 pH 值。
用过的电极一定要用纯水冲洗,不然会影响测量结果哦。
2.2 测量步骤然后,把电极放进待测溶液中,待它的电位稳定后,仪器会显示出pH 值。
这时候,我们可以记录下这个值了。
一般来说,仪器会给出一个电压值,仪器内部会把这个电压值转换成 pH 值展示出来。
3. 为什么电位法这么重要?电位法测 pH 值有很多优点,比如准确、快捷,适合各种实验室使用。
我们可以在很多领域中见到它的身影,比如化学分析、环境监测以及制药工业。
3.1 实验室中的应用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精确地知道溶液的 pH 值。
电位法能够迅速给出准确的结果,帮我们节省大量时间,让实验更高效。
比如说,当我们需要调节一个溶液的酸碱度时,电位法能让我们快速知道调节的效果如何。
3.2 其他领域的应用此外,环境监测中,电位法也常常派上用场。
我们可以用它来检测水体的酸碱度,这对保护环境非常重要。
而在制药工业中,确保药品的 pH 值在合适的范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效果。
with 2 v constant potential method -回复2 v恒定电位法简介及其应用引言:在科技与电子领域中,电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测量与调节电流和电荷运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v恒定电位法(2 v constant potential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本文将详细介绍2 v恒定电位法的原理、实验步骤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2 v恒定电位法的原理1. 电势的定义:电势是测量电荷在电场中沿某个路径所具有的电位能。
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力乘以移动距离,即为电位能。
通常用伏特(V)作为电势的单位。
2. 2 v恒定电位法的原理:2 v恒定电位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电路节点间的电势差来测量电路中电流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使用一台电压源,并通过调节该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使得被测电路两个特定节点之间的电势差始终保持在2伏特(2 V)的恒定值。
第二部分:2 v恒定电位法的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 一台可调电压源- 两个测量探头(一负一正)- 两根导线- 被测电路2. 连接实验电路:- 将负探头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正探头连接至电源的正极。
- 将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至被测电路的一个特定节点。
- 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至电源的负极,另一端连接至被测电路的另一个特定节点。
3.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 以适当的初始电压启动电源。
-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得被测电路两个特定节点之间的电势差保持在2伏特的恒定值。
4. 测量电流:- 使用电流表或示波器等仪器,测量通过被测电路的电流。
第三部分:2 v恒定电位法的应用1. 电路测试和故障排查:2 v恒定电位法可用于测试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和连接点,以确保它们正常运行。
当发现电路中存在故障或异常时,可以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来排查问题,并在需要时进行修复或更换元件。
2. 电流调节和控制:2 v恒定电位法还可以用于调节和控制电路中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