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1品种名称:内麦9号(区试代号:内4103)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绵阳26/92R178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90天左右。
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苗叶较窄,叶色淡绿,长势较旺盛。
株高84厘米左右,植株较开张、整齐,成株叶片中等长宽、上冲。
穗近棒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较均匀,饱满。
平均亩穗数21.5万穗,穗粒数42.4粒,千粒重46.3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条锈病、白粉病免疫,中感赤霉病,高感叶锈病。
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9克/升、77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2.0%、12.8%,湿面筋含量21.8%、24.3%,沉降值28.2毫升、28.5毫升,吸水率53.5%、53.1%,稳定时间2.8分钟、5.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88E.U.、443E.U.,拉伸面积109平方厘米、94.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58.5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4.2%(极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量368.8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5.0%(极显著)。
200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9.3公斤,比对照增产1.84%。
栽培技术要点:立冬前后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5万苗,在较高肥水条件下栽培。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云南中部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2品种名称:绵麦41(区试代号:绵2000-13)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绵阳01821/90中165//贵农19-4特征特性:春性,中早熟,全生育期189天左右。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色深绿,长势旺盛。
株高82厘米左右,植株较开张、整齐,成株叶片较长、下披。
高产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临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摘要】高产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临麦9号是经过精心选育的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旱性。
本文介绍了临麦9号的选育方法和过程,包括选育技术要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同时分析了临麦9号的生长特性和对抗旱性的表现。
通过对临麦9号的研究,可以看出其在抗旱方面表现出色,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建议未来在选育和栽培工作中继续关注这一优良品种,提高其生产效益,推动该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产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临麦9号、选育、栽培技术、选育方法、选育技术、栽培技术、生长特性、抗旱性、应用前景、建议、未来工作1. 引言1.1 介绍高产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临麦9号临麦9号是一种针对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具有优异的抗旱性能和丰富的生长特性。
经过多年的选育和研究,临麦9号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小麦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发育受限的问题,为干旱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临麦9号的特点包括高产、耐旱、抗病、适应性强等优点,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种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种植选择。
通过多年的实地试验和实践证明,临麦9号在干旱条件下依然能够取得良好的产量,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2 选育目的和意义选育目的和意义:高产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临麦9号的选育旨在针对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种植环境特点,通过遗传改良和优化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高产、抗旱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新品种,以满足干旱地区农民的种植需求,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具体目的包括: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小麦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减少因干旱而导致的减产风险;提高小麦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培育新品种还可以促进我国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小麦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高产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临麦9号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省农委推荐的优质专用小麦保优生产技术(1)选用合适优质品种,规模连片种植。
淮北地区及沿淮早茬地宜选用半冬性专用品种,重点发展强筋小麦,如皖麦38、新麦9号、PH85-1-6、周麦12、优麦3号、豫麦49、济南17等,中筋品种可选用豫麦54(百农64),弱筋品种可选用皖麦18。
淮河以南地区以春性品种为主,可发展中、弱筋品种。
中筋品种主要是皖麦30,强筋品种有皖麦33、皖麦31、豫麦34、豫麦47、郑州9023等,也可以种植一部分豫麦50,宁麦9号等。
(2)科学施肥。
氮、磷、钾、硫等元素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及面筋含量有直接影响。
所以,科学安排施肥种类、施肥量及施肥时期是保优栽培的重要措施。
一般亩产450公斤左右的中强筋小麦,在整地前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以上,纯氮9千克,五氧化二磷11.5千克,氧化钾7.5千克,硫酸锌1千克,缺硼的地块施硼砂0.5千克。
追肥重点施用起身或拔节期肥,亩施纯氮9千克。
并在孕穗挑旗期和灌浆初期,叶面喷施光合微肥、磷酸二氢钾等。
弱筋小麦要求低蛋白栽培,施肥方式上可强调施足基肥,重苗肥、后期少施或不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3)灌排配套。
淮北地区重点是实行畦田化,遇旱灌溉,重点是灌好底墒拔节水。
沿淮和江淮地区,应立足防渍,做到三沟配套。
(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病、虫、草害均会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
应加强测报,防、治结合,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专用小麦重点要防治赤霉病、蚜虫和红蜘蛛。
赤霉病宜用40%多菌灵胶悬剂防治,一般喷药二次,第一次于开花初期,每亩用125克兑水均匀喷雾防治,5-7天后再喷一次。
蚜虫可用吡虫防治。
除草剂宜选用巨星、骠马等。
(5)化控。
起身期根据苗情喷施化控剂,防止倒伏。
化控剂可选用麦叶丰、多效唑、矮壮素等。
(6)及时收获,安全贮藏。
掌握在蜡熟期抢晴收割,及时脱粒晒干,避免在水泥地上烈日高温暴晒。
并注意单打单收和做好安全贮藏工作。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111)据调查,某省2006年小麦种植面积为2739万亩,比上年增加169万亩,预计总产量940万吨,比上年增加90万吨,平均单产343公斤/亩,其中预计白麦总产量558万吨,红麦总产量361万吨,还有少量花麦。
2006年某省小麦生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全省优质小麦推广面积1000万亩。
如A市优质弱筋小麦面积比去年增加39万亩,占47.5%;B市“烟农19”种植面积达到50%以上;C县优质品种达到80%以上;D市优质小麦推广面积130万亩。
E市2006年小麦播种面积554984亩,比2005年的543609亩增加11375亩,夏粮生产呈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大好局面,全市夏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1335亩,比2005年的67069亩增加4266亩,其中:大麦面积100328亩,与2005年的105020亩相比减少4692亩;元麦2417亩,比2005年的4015亩减少1598亩;二豆面积43606亩,与2005年的44965亩相比减少1359亩;油菜种植面积205201亩,比2005年的225004亩减少19803亩。
小麦与油菜面积一增一减,且都在万亩以上。
全市2006年优质弱筋小麦推广面积4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72%,其中“扬麦13号”推广面积26.3万亩,“扬麦11号”推广面积6万亩,“宁麦9号”推广面积7.7万亩。
预计全市小麦单产与去年相当,每亩268公斤,预计总产15万多亩,优质小麦产量10万吨左右,总产比去年增加近万吨,增长3%左右,预计小麦商品量能达到5万多吨。
2.1.根据预计,某省2006年小麦平均单产与2005年相比()。
A.低约2个百分点B.高约4个百分点C.低约3个百分点D.高约2个百分点2.2.2006年E市“扬麦13号”推广面积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比例是()。
A.72%B.65%C.52%D.47%2.3.下列不一定是优质小麦品种的是()。
10个专用弱筋小麦新品种(系)的比较摘要对10个专用弱筋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显示10个参试品种生育期接近,为208~209d;其中宁麦13号产量最高,为7140kg/hm2。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为筛选出适合泰兴市种植的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笔者研究因种调优配套栽培技术,以期提高专用小麦生产水平,加快泰兴市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系)扬麦13号、扬麦14号、扬麦15号、扬麦16号、宁麦13号、02G13、03G12、01 116、宁麦9号(CK1)、扬麦11号(CK2)。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泰兴市过船镇繁荣村季忠仁家承包田内进行。
试验地土质砂壤,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水稻。
1.3试验设计与管理1.3.1试验设计。
小区长4.3m,宽3.5m,面积15.05m2,行距21.5cm,共20行,各组合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
1.3.2田间管理。
2006年11月1日进行深旋耕约20cm,11月3日基肥施45%的复合肥495kg/hm2、碳铵600kg/hm2,浅旋耕,其后进行人工等行条播,每小区播种0.18kg,播量为120kg/hm2。
播后11月5日下雨,土壤湿度较大,出苗早、全、齐。
12月1日用50%的高渗异丙隆1.875kg/hm2对水900kg/hm2进行化学除草。
5月29~30日收获。
2结果与分析2.1产量参试品种中,宁麦13号产量最高,单产7140.00kg/hm2,扬麦15号产量第2,单产6871.50kg/hm2,扬麦13号产量位居第3,单产6342.00kg/hm2,第4位的是扬麦16号,单产6139.50kg/hm2,产量最低的是01 116,单产4515.00kg/hm2(表1)。
2.3生育期参试品种于11月3日播种,11月10出苗,4月6~8日始穗,4月10~13日齐穗,5月29~30日成熟。
58HENANNONGYE河南农业2016年第9期(上)NONG YE ZONG HENG农业纵横一、南乐县推广弱筋小麦的优势(一)生态优势,适宜弱筋小麦生长生态条件是种植弱筋小麦的基础。
南乐县地处黄淮之间,小麦生长时间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水土优势。
沿江圩区地下水位高,利于小麦根系生长;部分土壤沙性较强,保肥保水能力差,小麦后期易脱力早衰;中后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黏重、透气性偏差,影响小麦根系发育,加之群众不习惯于小麦后期追肥,植株体内氮素含量低,且小麦生长后期多雨寡照、温度偏低、昼夜温差偏小,故此南乐县生长的小麦一般表现为籽粒蛋白质积累少、弱面筋含量高。
因此,南乐县是生产优势弱筋小麦的理想地区。
其优势既是北方麦区不具备的,又是南方麦区不可比拟的。
(二)市场优势,货源紧缺,推广种植可替代进口根据国内市场调查,目前我国年消费小麦1 200亿kg ,其中,中筋小麦占90%,强筋小麦占3%,弱筋小麦占5%。
弱筋小麦的年需求量为600万t ,我国自给率仅占5%,货源紧缺,主要依赖进口。
尽管进口小麦在产麦国的售价并不高,但由于运费及关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到达面粉厂的价格仍高于国内小麦。
根据对广东、山东等地面粉厂的调查,他们从美国进口的小麦到厂价为1 800元/t ,而我国生产的优质弱筋专用小麦价格远低于此。
国内面粉厂迫切希望购买国产优质专用小麦替代进口,以降低成本。
(三)政策优势,扶持弱筋小麦生产种植2003年农业部编制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选择了包括专用小麦在内的11种优先发展的优势产品,并明确专用小麦的“抓两头(强筋和弱筋)、带中间(中筋)”的发展思路,确定淮河以南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丘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优质弱筋小麦产业带的龙头。
河南省的弱筋小麦已被省政府列入“十五”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饼干、糕点类弱筋小麦生产基地,满足国内市场对优质弱筋小麦的需求。
江苏红粒小麦品种改良进展马鸿翔;姚金保;姚国才;张旭;张平平;张鹏;杨学明【摘要】江苏淮南麦区是中国红粒小麦的主产区,可分为软红麦与硬红麦2种类型.为了促进江苏省小麦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带动该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以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时期江苏红粒小麦育成品种的性状变化.自1981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红粒小麦品种有53个,随育种进程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产量构成要素中千粒重增加最多,软红麦的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硬红麦的质量达不到国家强筋麦指标;赤霉病抗性改良较明显,白粉病改良有较好进展.育种技术中,常规育种仍然是品种选育的主体,常规育种中形成了滚动回交、协调选择等一系列育种理论,细胞工程及分子技术已经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30年来的品种培育对小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South of Huaihe river of Jiangsu province is the main area to produce red soft and red hard wheat in China. Since 1981, 53 red wheat cultivars have been released in this area. The changes in yield,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red wheat cultivars released in different periods were surveyed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data of cultivar' s regional trials. In general, the yield of red wheat cultivar increased from 5 025 kg/ hm2 to 6 825 kg/hm2 during last 30 years, and the thousand kernel weight increased obviously. The quality of red soft wheat cultivars in this area meets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weak gluten wheat, whereas the quality of red hard wheat cultivars does not 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strong gluten wheat. The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resistance to powder mildew has been fairly improved during last 30 years.Conventional breeding is the major measure in wheat breeding, and its theories including rolling backcross and comprehensive selection have been established. Cell engineering and molecular breed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lso applied in wheat breeding. The achievements in red wheat breeding prompted the wheat industry in this area.【期刊名称】《江苏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7)006【总页数】7页(P1394-1400)【关键词】小麦;品种;产量;品质;育种技术【作者】马鸿翔;姚金保;姚国才;张旭;张平平;张鹏;杨学明【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03江苏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2×106hm2,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南北分界,北部种植白粒小麦,南部种植红粒小麦(约1.07×106hm2),是中国红粒小麦的主要产区,约占全国红粒小麦种植面积的1/3[1]。
宁麦9号小麦的高产栽培
朱平义;龚宝梅;王明友
【期刊名称】《当代农业》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宁麦9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小麦品种。
该品种
株高82~85厘米,比扬麦158矮10~12厘米。
分蘖力较强,冬发较好,春发较弱。
丰产性较好,每穗实粒数38~42粒,千粒重32~35克,比扬麦158低3~5克。
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易感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重于扬麦158。
抗寒性一般,受冻后恢复能力较强。
【总页数】1页(P10)
【作者】朱平义;龚宝梅;王明友
【作者单位】大路镇农技推广站;丹徒县农技推广中心,2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国审小麦新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及高产栽培技术 [J], 李生荣;杜小英;任勇;周强;雷加容;李太军;何员江
2.轮台县杏麦间作小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J], 李军如
3.冬小麦新品种"诚麦1号"高产栽培技术 [J], 李翠芳;赵振海
4.小麦品种中麦8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J], 刘富启;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王德梅;王艳杰;刘希伟
5.高产高效广适小麦新品种濮麦11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探讨 [J], 程星;秦海英;谢文芳;王丹;岳云霞;司晓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5, 41(12): 1828 1835/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15.01828弱筋小麦宁麦9号及其衍生系的蛋白质含量遗传多样性及关联分析姜朋张平平张旭陈小霖姚金保马鸿翔*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14摘要: 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宁麦9号是江苏淮南麦区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 以其为亲本已育成15个新品种。
研究宁麦9号遗传信息的传递特点及蛋白质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 对进一步利用其进行优质弱筋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以宁麦9号及其117个衍生品种(系)为材料, 利用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185对SSR引物对其进行基因组扫描, 解析宁麦9号遗传信息在其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特点, 同时于2009—2010、2010—2011连续2个生长季测定宁麦9号及其衍生品种(系)的籽粒及面粉蛋白质含量, 应用全基因组关联作图发掘与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位点。
结果显示,宁麦9号与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88; 在Neighbor-Joining聚类图中, 大部分衍生一代品种首先与宁麦9号聚类, 其次是衍生二代, 衍生一代品种扬辐麦4号最后聚类。
宁麦9号与其衍生一代和衍生二代相同等位变异频率分别为75.60%和67.81%。
籽粒及面粉蛋白含量在宁麦9号衍生品种(系)中均呈现较大变异, 变异系数为5.07%~7.28%。
共检测到6个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联的标记位点, 其中3个连续两年均检测到; 面粉蛋白质含量共有5个关联位点, 其中2个连续两年检测到, 包括1个同时与籽粒和面粉蛋白质含量关联。
在这4个稳定的关联位点中,Xgwm539、Xwmc397和Xwmc468对籽粒及面粉蛋白质含量起负向调控作用, 可以降低籽粒或面粉蛋白质含量。
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
宁麦9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稳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弱筋专用小麦品种。
1997年10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作为优质饼干、糕点专用小麦进行示范开发。
1、品质优良。
经南京经济学院粮油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分析,宁麦9号容重785g/l,水分11.4%,粗蛋白含量10.6%,湿面筋含量19.3%,干面筋含量6.3%,沉降值26ml,降落值323s,面团吸水率53.3%、形成时间1.5min、稳定时间1.5min、断裂时间2.2min,粉质评价值30,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指标(GB/T17893-1999),是一个优质的饼干、糕点专用小麦品种,可以与从美国、澳大利亚进口的优质弱筋小麦――软红冬小麦(面粉厂称之为“黄麦”)相媲美。
2、丰产性好。
宁麦9号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较扬麦158高10~15%,每穗结粒数较多,一般每穗结45粒左右,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1995~1997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居第一位,较对照扬麦158平均增产10.7%。
1996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38%。
3、抗逆性强。
宁麦9号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和纹枯病。
同时宁麦9号耐湿性好,可减轻本地小麦生育后期因多雨带来的湿害。
4、栽培技术要点。
一是适期早播,我市播期以10月25日至10月底为宜。
二是适度密植,每亩基本苗以15万左右为宜,越冬苗50~60万,高峰苗控制在70~80万,最后成穗30万左右。
三是科学施肥,每亩施纯氮以12~15kg为宜,氮、磷、钾的比例为1:0.5:0.5。
肥料运筹上掌握前期足肥促早发,后期控制氮肥保品质的原则。
氮肥中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7:3。
追肥中分蘖肥占15%,拔节孕穗肥占15%。
四是防病治虫确保高产稳产,播种前用纹霉净拌种以减少纹枯病发病基数,拔节期喷施井岗霉素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视田间病虫情况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和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