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治疗经验总结,肿瘤学论文---学术堂
- 格式:docx
- 大小:57.60 KB
- 文档页数:5
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对于多数人来说,纵隔肿瘤可能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影响人们的胸部。
研究表明,纵隔肿瘤是由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因此,它的发病率和风险主要依赖于人们是否受到过疱疹病毒感染的影响。
同时,多数纵隔肿瘤患者都是中年或老年患者。
纵隔肿瘤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治疗。
在这种治疗中,医生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医生会选择进行一种叫做“肺部分割术”的手术来治疗纵隔肿瘤。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将病变的部分或整个肺组织都切除,以治疗肿瘤。
在术后,患者还可能需要接受放射疗法或化学疗法,以消除癌细胞的其他部位。
虽然外科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但这种治疗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并发症。
首先,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胸痛和气促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此外,这种手术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以及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某些功能障碍。
一些患者还可能患有抑郁症,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后,患者需要接受积极的康复治疗。
首先,患者要坚持服用药物,这将有助于改善病情并减少并发症。
此外,患者还应加强体育锻炼,以促进机体康复和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同时,患者还应尽量不要离开家,尽量多吃营养均衡的食物,尽量在家进行放松和休息。
我的体会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曾经接触过很多纵隔肿瘤患者,治疗这种恶性肿瘤时,我们会遵循一定的标准步骤,以确保患者可以获得最有效的治疗。
首先,我们会仔细检查患者的胸部病变,确定肿瘤的体积和深度,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我们会用手术来切除病变的部分或整个肺部组织。
术后,患者还可能需要接受放射疗法或化学疗法,以消除癌细胞的其他部位。
总的来说,纵隔肿瘤的手术可能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和并发症。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积极的康复措施来缓解这些副作用。
例如服用药物,加强体育锻炼,多吃营养均衡的食物,以及避免离开家等等。
虽然我们不可能改变患者的病状,但是可以通过这些措施来缓解他们的症状,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度过难关。
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纵隔的肿瘤,它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会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纵隔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具体分类大多包括巨细胞瘤、腺囊肿、嗜铬细胞瘤等。
纵隔肿瘤在发病早期可表现为咳嗽、喉痛、呼吸困难、胸痛、血红蛋白升高等症状,这些症状可用放射性扫描技术加以确认,但也需要有切片病理诊断确认。
二、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是主要治疗纵隔肿瘤的主要方法,它包括手术、血管排斥术或放射疗法。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肿瘤,除了临床实践外,还需要预先进行病理学测试,确定肿瘤大小,病变深度,以及是否存在转移病灶。
血管排斥术是吸收血管及肿瘤而导致血管堵塞,破坏肿瘤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纵隔肿瘤的目的。
放射疗法的技术,可帮助消除肿瘤,且不会破坏正常细胞组织。
三、治疗体会治疗纵隔肿瘤需要专业的外科治疗,外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一些晚期纵隔肿瘤可能需要联合治疗,比如手术加放射疗法,或手术加化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倾听患者意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更加心平气和,顺利接受治疗。
治疗后,应定期复查,以监测患者的疗效,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复发或转移,从而确保肿瘤得到有效的控制。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四、总结纵隔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喉痛、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外科治疗是主要治疗纵隔肿瘤的主要方法,如手术、血管排斥术或放射疗法。
外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从而确保肿瘤得到有效的控制。
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纵隔肿瘤是指由纵隔粘膜细胞癌变而来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肺部、胸部和腹部等部位,在早期发病时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略,这使得诊断比较困难。
目前,外科治疗是治疗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其中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手术和术后康复三个主要环节。
术前准备包括诊断、计划手术、复习药物使用以及病人如何处理手术后的各种情况。
诊断主要是利用CT、超声等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肿瘤、部位及其浸润等进行诊断,而计划手术则是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合理安排外科手术类型及注意事项。
复习药物使用主要是指术前常见使用的药物,包括抗凝、抗感染、镇定诱导等,以防止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术前还要考虑术后的康复问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以及个体差异,想办法适当的应对术后的疼痛问题,合理安排运动康复活动,让患者能够尽快获得术后的恢复。
术中手术由行纵隔肿瘤全膜切除,范围因病灶分布不同而异,有可能对某些淋巴结进行清扫,也可能需要进行旁淋巴结清扫。
术中,根据病情,可以考虑加有胸腔镜或有开放式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新苗受伤的可能性。
术后康复是外科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包括药物使用、护理、生活习惯和运动康复等。
药物使用包括抗凝、抗感染及镇定治疗,不仅可以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还可以减轻疼痛的程度,让患者恢复的更快。
护理上,需要对切口处进行处理,缓解疼痛,防止感染及加快愈合,避免出现并发症;还需要提醒患者关注膳食、睡眠、情绪等方面,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对运动康复,要处理病人的运动能力,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增强肺活量,逐渐恢复。
纵隔肿瘤是一种具有恶变性的肿瘤,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前准备、术中手术及术后康复是其中的三个重要的环节。
术前准备,要诊断准确、明确外科手术计划、复习药物使用及术后康复;术中手术要科学选择,加上胸腔镜或开放式手术,以减小手术创伤;术后康复则要适当使用药物、护理、饮食及运动康复,尽量使患者恢复的更快。
恶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恶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2年3月期间的46例恶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6例患者中,术后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随访1年、3年、5年,生存患者分别为38例、21例、11例,生存率分别为82.61 %、45.65%、23.91%。
结论对于恶性纵隔肿瘤患者应做好术前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选取合适的术式并加强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关键词】恶性纵隔肿瘤诊断临床分析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为较常见的胸部肿瘤。
纵隔肿瘤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中良性肿瘤占多数,有1 / 4患者为恶性肿瘤,良性纵隔肿瘤恶变患者较为少见。
而继发性肿瘤多是由纵隔以外的恶性肿瘤如:胃肠道癌、子宫颈癌、乳腺癌等纵隔转移所致[1]。
恶性纵隔肿瘤在临床上多因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等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文重点探讨原发性恶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到2012年3月期间的46例恶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所在医院2009年1月到2012年3月期间的恶性纵隔肿瘤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为57.3±5.3岁,病程在1~9个月。
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胸闷、胸痛,其他伴随症状有发热、咳嗽、气短、声嘶、吞咽困难以及上腔静脉梗阻综合症等。
病理结果分析,46例恶性纵隔肿瘤患者中,恶性胸腺瘤患者31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7例,恶性畸胎瘤患者5例,非精原性恶性生殖细胞瘤2例,恶性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诊断对患者均采取手采取X线胸片、CT胸部影像学检查,46例患者中,I期病变患者26例,Ⅱ期病变患者13例,Ⅲ期病变患者7例,肿瘤位于前纵隔18例,中纵隔15例,后纵隔13例。
肿瘤侵犯大血管的治疗探讨黄志亮【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45)009【摘要】目的:总结在侵及大血管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血管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应用血管外科技术手术治疗10例侵犯大血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侵犯血管壁者5例,单纯血管内瘤栓或血栓者2例,同时侵犯血管壁和瘤栓者3例.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治疗,术式包括肿瘤血管粘连松解6例,血管切除直接缝合1例,人工血管补片2例,心包补片1例,人工血管置换3例,腔内瘤栓取栓3例.肿瘤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3例,完整切除率为70%,无术中死亡,围术期死亡0例.获随访10例,失访0例,随访率100%.截至2012年6月,本组病例术后生存期7年以上4例,5年以上5例,2年以上7例,半年以上10例,死亡原因多为肿瘤全身转移,疗效最好的为腹股沟淋巴结核粘连压迫股动脉.结论:肿瘤累及大血管时可以通过多种血管外科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肿瘤切除成功率和术后生存质量.【总页数】3页(P1048-1050)【作者】黄志亮【作者单位】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R730.57【相关文献】1.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的临床处置分析 [J], 连爱民;方勇;师智勇2.联合血管切除治疗伴大血管侵犯的局部进展期胰腺恶性肿瘤 [J], 叶伯根;耿小平3.侵犯气管及心脏大血管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J], 王聚全4.上颌窦肿瘤侵犯眼眶46例治疗探讨 [J], 刘群旺;张昆5.肿瘤侵犯大血管的外科治疗 [J], 舒畅;周耀东;吕新生;周晓;喻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纵膈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一、术前访视的主要内容
1.病史
①肿瘤大小以及邻近器官受压迫的临床表现
②副肿瘤综合征的全身表现
2.体格检查
①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喘鸣
②头面部和上肢水肿、声音嘶哑
③低血压
3.实验室检查
重点关注特殊肿瘤的相关标志物
4.辅助检查
①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增强CT、MRI、FEG-PET、特殊肿瘤的相关检查
②肺功能检查意义不大,流速-容量环有助于判断气道梗阻
二、纵膈肿瘤患者全身麻醉安全性分级
1.安全
成人、无症状、CT显示气道最狭窄部位直径>正常值50%
2. 不安全
①症状严重的成人或儿童
②儿童、CT显示最狭窄部位直径<正常值50%,无论有无症状
3. 不确定
①儿童、CT显示气道最狭窄部位直径>正常值50%、症状分级轻中度
②成人、CT显示气道最狭窄部位直径<正常值50%、症状分级中度
③病史不详
三、气道状况无法确定患者的麻醉处理
1.术前了解患者的舒适体位,如果有可能在清醒情况下在狭窄部位以上建立气道
2.麻醉诱导时备硬质气管镜,可熟练使用硬镜的医生及外科医生到场,术后监测气道情况
3.诱导时使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或静脉滴定丙泊酚及氯胺酮诱导
4.如可能的话保留自主呼吸
5.一旦出现气道受压,改变体位,使用硬质气管镜通过狭窄部位并通气,在气道得到保证后置入气管导
管交换器,或使用小口径硬质支气管镜外套气管导管直接插过狭窄部位
6.建立充足的静脉通路,可能存在SVC压迫着应建立下腔静脉通路
7.根据肿瘤本身及手术操作对血管的影响选择有创动脉监测,可选择双上肢、不受影响的一侧或下肢。
纵隔肿瘤术中大血管损伤的预防及外科处理体会
谢模彦;崔丰和;孙成耘;梅京松;马圣伟
【期刊名称】《医学新知杂志》
【年(卷),期】2007(017)004
【摘要】纵隔肿瘤术中发生大血管损伤往往是由于肿瘤体积大,粘连或侵犯大血管,导致肿瘤与大血管解剖关系不清而在手术分离时所致,属医源性大血管损伤。
其一旦发生,出血凶猛,如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则危及生命,死亡发生率高。
1994年2月~2006年12月我科发生16例纵隔肿瘤手术时大血管损伤,其中14例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42,244)
【作者】谢模彦;崔丰和;孙成耘;梅京松;马圣伟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荆州医院胸心外科,湖北荆州,434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荆州医院胸心外科,湖北荆州,434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荆州医院胸心外科,湖北荆州,434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荆州医院胸心外科,湖北荆州,434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荆州医院胸心外科,湖北荆
州,434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5
【相关文献】
1.胸外科手术中大血管损伤的处理 [J], 赵宝生;刘尚国;秦秀广;吕靖民;齐博;卢建国
2.巨大上纵隔肿瘤术中严重出血渗血的预防及处理 [J], 孙晓良;李汉德;等
3.老年外伤性纵隔气肿外科处理体会 [J], 王延明;高萍;李卫杰
4.患儿后纵隔巨大肿瘤全麻术中纵隔肿瘤综合征加重一例 [J], 刘馨;李星寰;左云霞
5.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胸外科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J], 王述民;许世广;童向东;刘博;李博;徐惟;王通;王阁浜;刘星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纵膈手术心得纵膈手术心得篇1纵膈肿瘤是成年人的一种较常见的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有:胸腺瘤、神经母细胞瘤、错构瘤、横纹肌瘤、畸胎瘤等。
恶性肿瘤有: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肺癌、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
以良性肿瘤为主,恶性肿瘤罕见。
纵膈肿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
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纵膈肿瘤惟一有效的方法。
在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根据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进行手术范围的选择。
良性肿瘤手术仅限于肿瘤所在部位,而恶性肿瘤的手术范围较大,包括病变胸腔内所有健康的肺组织、纵膈组织和胸壁组织。
纵膈肿瘤的手术死亡率低,但复发率较高。
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对于晚期病例,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纵膈手术心得篇2纵膈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大血管、食道、肺等纵膈疾病的手术。
这种手术通常需要在胸部打开切口,分离肌肉和组织,进入纵膈腔,然后进行手术。
下面是一份纵膈手术心得:1.手术过程:纵膈手术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手术过程因病情而异。
一般来说,手术需要在胸部打开切口,分离肌肉和组织,进入纵膈腔,然后进行手术。
手术时间因病情和手术难度而异,通常需要几个小时。
2.术后恢复:手术后,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
然后,患者需要在恢复室中等待,直到可以安全离开。
术后恢复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和活动。
3.并发症:纵膈手术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肺不张等。
如果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
4.手术效果:纵膈手术的效果因病情而异。
一般来说,手术可以治愈疾病,恢复患者的健康。
5.个人体验:进行纵膈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
此外,手术需要在胸部打开切口,这可能会引起疼痛和不适。
但是,手术效果很好,可以治愈疾病,恢复健康。
总之,纵膈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果您需要进行这种手术,请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和活动。
侵犯主气道的上纵隔恶性肿瘤2例救治体会
王丹丹;皇甫辉;王斌全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年(卷),期】2012(4)1
【摘要】@@ 当上纵隔肿瘤压迫或侵犯主气道时,无论在心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还是麻醉科治疗均存在较大难度及风险,常常需多科室联合诊治.本科2010年收治2例上纵隔恶性肿瘤主气道侵犯引起严重呼吸困难患者,经组织多科室协作,均成功救治.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王丹丹;皇甫辉;王斌全
【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5
【相关文献】
1.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的外科治疗 [J], 葛俊恒;赵瑞利;胡俊兰;周维安
2.支架置入术救治主气道狭窄1例 [J], 杨秀芬;孙武装;杨国明
3.颈部晚期恶性肿瘤累及上纵隔的手术体会 [J], 林彬;王挥戈;林心强
4.颈部晚期恶性肿瘤累及上纵隔的手术体会 [J], 林彬;王挥戈;林心强
5.肿瘤切除同期上腔静脉重建治疗胸腺瘤广泛侵犯上纵隔静脉系统与周围器官一例[J], 杨守国;郑佳予;王帆顺;孙晓宁;张红强;陆树洋;王春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治疗经验总结,肿瘤学论文---
学术堂
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治疗经验总结
时间:2014-08-15 来源:学术堂
临床上对纵隔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切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纵隔肿瘤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纵膈肿瘤一旦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会大大增加手术切除的难度,为了探讨对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的外科治疗方法,笔者回顾性总结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 17 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04 年 5 月~2008 年 6 月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 17 例(男 10 例,女 7 例),年龄 21~70 岁,平均年龄(56.0±19.4)岁。
所有患者入院前临床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头晕、胸痛以及上
肢麻木感,其中有5 例患者临床体征为静脉怒张和上肢水肿现象,有8 例出现气管移位现象,另有4 例有紫绀和端坐呼吸表现。
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资料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随访调查与统计。
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确诊为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
所有17例患者均行颈、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另有11 例行MRI检查,有 6 例行血管造影检查。
1.2 治疗方法有 14 例患者选择器官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进行术前麻醉,其中有3 例患者麻醉过程中发现气管受压迫同时伴随严重的上腔静脉梗阻现象,这 3 例患者选择体外循环并行股静脉-股动脉转流、颈静脉麻醉,另外3 例患者因气管受压存在严重缺氧现象,故先行局麻下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并行股静脉-股动脉转流。
所有17 例资料均选择半量肝素化、鼓泡式氧合器和中度血液稀释。
其中有 10 例患者手术切口取胸骨正中部位劈开切口,有 5 例取胸部后外侧切开,剩余 2 例取横断胸骨双侧开胸切口。
按照手术方式:有 4 例行上腔静脉重建,4 例行上腔静脉成形,3 例行左无名静脉成形手术,2 例行右无名静脉成形手术,2 例行左颈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手术,2 例行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手术。
1.3 统计指标统计患者手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后统计术中死亡者,统计手术完成情况和术后感染情况,另在手术完成后5 年时间内进行随访调查,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并计算生存率(失访者与死亡者均计入死亡率的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选择χ2检验,理论计数N≤5 时进行矫正的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 17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者),术后并发症:胸腔积液者 4 例,胸内发生出血现象者 2 例(需二次开胸手术),伤口感染者 5 例,喉返神经损伤者 2 例,另有 3 例出现肺部水肿现象。
5 年时间内随访结果:3 例失访,11 例生存至今,3 例死亡,患者5 年内死亡率为 35.3%。
影像学检查结果: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肿瘤位于左上纵膈者 5 例,右上纵膈者 8 例,双上纵膈者 4 例。
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畸胎瘤 4 例,浸润性胸腺瘤 5 例,纤维肉瘤 4 例,恶性淋巴瘤2 例,脂肪肉瘤 1 例,绒毛膜上皮癌 1 例(见表 1)。
3、讨论
对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的手术难度较大,治疗方法比较复杂,涉及到特殊的麻醉方法(例如体外循环辅助麻醉等)和治疗方法(例如血管成形手术和血管重建手术等),需要医师对术中所见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及时调整麻醉和治疗方法。
对于需要进行体外循环辅助和麻醉诱导的患者,其治疗指征为患者气道严重受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缺氧现象,如果此时继续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插管和麻醉诱导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本研究资料中有3 例患者选择体外循环并行股静脉-股动脉转流、颈静脉麻醉:经患者股静脉插入导管(导管尖端部分到达右心房),以保证患者腔静脉血的充分引流,经过转流5 min左右,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消失,可以将患者平卧,帮助其平稳度过麻醉的诱导阶段。
一直到手术对肿瘤切除完成后,解除肿瘤对气管的压迫(患者能够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完成血氧结合),则终止体外循环辅助麻醉。
值得一提的是,在体外循环辅助麻醉时应该注意控制灌注流量和静脉回流量,保持鼻温为33℃左右。
最后在肿瘤切除手术后应该注意:由于肿瘤切除面较大,因此可能会出现较多的渗出液,一旦出现感染现象很可能会腐蚀血管引发胸腔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本例术后1 例出现此情况,需要再次开胸手术进行止血),因此手术结束后要严格止血,同时通过引流管进行充分引流,防止纵膈积液而引发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崔永平,杨文超,等.巨大纵隔肿瘤切除并血管置换术1 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4):382-383.
[2] Bieliauskas S,Reyes Trocchia A,Krasan GP,et al.Hodgkin lymphomapresenting as multiple cavitary pulmonary nodules
with associatedmediastinal adenopathy and neck mass[J].Journal of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2009,31(10):730-733.
[3] 李小玉,姚红霞,马兆萍,等.老年纵隔血管外皮肉瘤术后伴全身广泛转移 1 例报道[J].新疆医学,2009,39(4):104-105.
[4] 刘玉金,张孝军,宋鹏,等.纵隔肿瘤血管造影及栓塞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916-920.
[5] 李恒艳,艾仕文,刘俊业,等.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肿瘤累及纵隔大血管的诊断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1(6):481-482.
[6] 马跃峰,孔冉冉,周斌,等.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微创治疗纵隔肿瘤22例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1):2479-2481.
[7] 曹强,王启,许瑞彬,等.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9):814-816,823.
[8] 李小兵,沈立,谢业伟,等.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6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