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常用导入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作者:尹洋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29期【摘; ;要】新课导入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师在新课导入时的手段多样化,设置的新课导入情景具有趣味性、启发性,那么,上课质量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作者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6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物理学是探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基础科学。
物理学科在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尤其是对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上课铃响了后,很多学生虽然人进了教室,但注意力却不能快速从课外活动中转移到课堂上来。
这时,需要教师设置一个比较有趣的课堂导入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来,为上好本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此,就高中物理课堂中比较适用的导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1.实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因此,教师把相关物理实验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一个演示实验进行新课导入,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尽可能多找学生上台辅助演示,这样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动量变化与冲量的关系之前,可以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教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泡沫垫,再拿一个鸡蛋从泡沫垫上方距离泡沫垫一定高度处静止释放,鸡蛋落到泡沫垫上被反弹起来,但鸡蛋完好无损。
紧接着,教师用刚才的鸡蛋在一个瓷碗边轻轻一敲,鸡蛋就破了。
学生看到这种现象时十分疑惑,为什么刚才鸡蛋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没有破碎,而在碗边轻轻一敲就破了,他们也非常想知道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很积极,教师就能顺利展开下面的新课教学。
高中物理功的导入部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物理功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功的方法和公式;
3. 能够应用功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二、导入活动:
1. 通过实验展示:老师在教室里放置了一个笔筒,学生们围绕着笔筒做圆周运动。
老师请一名学生站在原地,另一名学生继续做圆周运动。
观察两名学生所做的工作,引导学生分析两名学生所做的工作有何不同。
2. 引导思考: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站在原地的学生没有做功,而绕着笔筒做圆周运动的学生却做了功?
3. 讨论解决: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介绍功的概念和特点。
4. 引入课题:通过上述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功的概念和特点,为后续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广州市第八十三中学物理科组林秀连 2008-6-21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科学的教学设计、及时反馈、合理的评价等。
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本文结合高中教材,介绍了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导入教学方法激发兴趣随着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强调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二期课改精神,同时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的作用: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物理课题和有关的条件,本着导入环节的目的性、针对性、直观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
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引入法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教师对新内容有关的知识,精心设计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
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
高中物理的课堂导入技巧摘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导入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为我们开启一道精彩的课堂教学之门,因此,教师一定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工作。
在本文中,作者简单阐述了实验导入、实例导入、激趣导入、复习导入四种高中物理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实验导入实例导入激趣导入复习导入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又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恰当的导入有利于为高中物理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认识。
一、实验导入高中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龄,这就决定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物理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
物理教师可以紧抓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进行课堂导入。
通过新鲜有趣的物理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对物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感觉到物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增强物理教学的效果。
比如学习《圆周运动》时,教师先做一个水流星试验的杂技,使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一开始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实验过程是:在试验小桶中注入水,然后把它转动起来,学生会发现水到达最高点时,却没有流下来。
引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来做,然后找学生说说试验成功的关键,由此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之中。
然后教师结合学生之前的经验,教会学生联合运动的相互关联性,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受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实例导入中学生活泼好动,如果教师的课堂导入墨守成规,毫无新意,一开始就给出物理概念,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受到压抑,学习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也无法调动起来。
导入技能教案高中物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导入技能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一些常用的导入技能,如问题导入、实验导入、图表导入等。
3. 能够运用导入技能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导入技能
2. 常用的导入技能及其应用方法
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入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二、导入技能介绍
1. 通过讲解什么是导入技能,为学生建立起相关概念。
2. 分别介绍一些常用的导入技能,如问题导入、实验导入、图表导入等。
三、案例分析
1. 展示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能够观察到导入技能的实际运用效果。
2. 让学生思考这些导入技能为什么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四、实践演练
1. 分组让学生练习运用导入技能,引导他们自己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
2. 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导入环节,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五、总结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导入技能,强化他们的理解。
2. 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多运用导入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导入技能教学,学生对于导入技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注重导入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面是几种可以用于物理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1. 提问引入法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前置知识,然后逐步引入新课。
在教学运动力学中的力平衡定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力?有哪些力的类型?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前置知识,然后才进入力平衡的概念。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和认识。
在教学光学的反射定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反射现象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3. 实验观察法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去实践,并从实验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入新课内容。
在教学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4. 器材展示法将与新课相关的实物器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和感受,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力学中的力和力矩时,可以展示一把杠杆和不同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规律。
5. 故事引导法通过讲述一个与新课相关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新知识。
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新知识。
在教学空气压力时,可以通过讲述飞行员高空呼吸困难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导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堂环境和课程内容。
重要的是要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物理高中知识运用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物理学习中常见的运用技巧;
2.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物理学习中常见的运用技巧;
2.如何正确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如何进行物理推理和分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步:讲解
详细讲解物理学习中常见的运用技巧和方法,例如物理定律的运用、物理公式的推导等。
第四步:实践
让学生尝试解决几个物理问题,要求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分析和推理。
第五步: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需要在平时多加练习和思考,提高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物理知识的运用技巧,能够独立解决物理问题,同
时也能够较好地理解物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多设置一些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往往都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一个好的导入马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谈谈常用的物理导入方法:
(一)激情问题设疑法问题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有激情的疑问或矛盾,引起学生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引入新课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者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若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一般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二)激情实验法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
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
”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
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直观、实验、实例、计算、分步、小结等方法来导入新课。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离开针对性、铺垫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努力做到自然得体,水到渠成,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情提问启示法提问启示法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新课题的导入方法。
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设计法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得好:“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这种导入类型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使师生之间产生共振。
(五)温故知新法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旧知识复习过程中很自然地学到新知识的方法,即温故知新法(原知识导入法),这是在导入技能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利用新原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即原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知识的发展与延伸,从而找出新原知识联结的交点,由原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
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
”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导入、练习导入、类比旧知识导入等均可归入原知识导入。
这种导入类型也是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六)类比分析法类比是指通过相似性建立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
分几个方面:首先,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得到新发现的重比的作用归纳为三个要途径;其次,类比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模式;最后,类比还是一种对猜测进行检验的方法, 即对于两个类比猜测来说,如果其中一个猜测得到证明,则另一个猜测就变得更加可靠。
类比分析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导入新课也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
(七)物理学史导入法简述物理学史或介绍物理学家导入新课。
物理学的研究历史是人类在黑暗中不断探索、一点点接近物理规律的历史,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人类那种跌宕起伏的探索经历,丝毫不亚于引人入胜的悬疑电视剧。
用物理学研究历史一导入新课,还原人类艰辛的、有趣的探索历程,能让学生在物理学家的带领下,一点点的接近物理规律。
这种方法不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果人类对一个物理知识的探索经历了曲折复杂的科学过程,这个探索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当初的迷茫、探索、猜测、实验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更能启发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用自己国
家的史实资料导入新课的效果最好。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不仅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成果,而且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家。
那么用物理学史导入新课,或许是一种最好的课堂导入方式。
(八)游戏导入。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用游戏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九)故事导入。
在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时,就一可以这样一个故事导入:在某次空战时,一名空军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一抓,吃惊发现原来是一颗子弹。
以故事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再辅助以问题:为什么这名飞行员有这么大的本事呢?请结合课本中你学到的内容加以解释?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十)新闻导入法。
就是教学内容与用刚刚发生的事儿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讲时间与时刻联系飞船的发射和返回过程所对应的时间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