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精准培优专练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应用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6.56 KB
- 文档页数:6
专题4:无机化学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1.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判断【基础知识回顾】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表示方法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例如,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Cl2。
生成1 mo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N A,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2_mol,盐酸表现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
[提醒] 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
如:Cu2+→Cu 时,铜元素被还原,Cl-→Cl2时,氯元素被氧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①表示方法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注意事项a .箭头指向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且需注明“得到”或“失去”。
b .箭头的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c .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得到电子的总数。
(2)单线桥法 ①表示方法写出Cu 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注意事项a .箭头从失电子元素的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的原子。
b .不标“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
c .线桥只出现在反应物中。
4.近几年高考中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Mn +2(OH)2Mn +4O(OH)2Fe +3PO 4LiFe +2PO 4 K 2Fe +6O 4CuFe +2S 2-2Cu +1ClCu 2+2(OH)2Cl 2Cu +1H -1As 2+3S 3H 3As +5O 4H 3As +3O 3NaCl +1ONaCl +3O 2NaCl +5O 3Cl +4O 2N 2+1ON 2-2H 4N 2+4O 4Li N -3H 2Al N -3KC +2N -3H 2C 2+3O 4Na 2S 2+2O 3 NaB +3H 4-1K 2Cr 2+6O 7 K 2Cr +6O 4Na 2S 2+4O 5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1)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020-2021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氧化还原反应及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千余次充放电,但长时间使用后电池会失效,其中的化学试剂排放至环境中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验室模拟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Co、Ni、Li的流程如图。
已知:LiCoO2难溶于水,易溶于酸。
回答下列问题:(1)LiCoO2中Co的化合价是__。
(2)LiCoO2在浸出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3)浸出剂除了H2O2外,也可以选择Na2S2O3,比较二者的还原效率H2O2__(填“>”或“<”)Na2S2O3(还原效率:还原等物质的量的氧化剂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4)提高浸出效率的方法有__。
(5)利用Cyanex272萃取时,pH对钴、镍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图。
从图中数据可知,用Cyanex272萃取分离时,最佳pH是__。
(6)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R2=Co2++2HR,则反萃取剂的最佳选择是__。
(7)常温下,若水相中的Ni2+的质量浓度为1.18g·L-1,则pH=__时,Ni2+开始沉淀。
[K sp(Ni(OH)2=2×10-15](8)参照题中流程图的表达,结合信息设计完成从水相中分离Ni和Li的实验流程图(如图)___。
已知:提供的无机试剂:NaOH、Na2CO3、NaF。
【答案】+3 2LiCoO2+6H++H2O2=2Co2++O2↑+2Li++4H2O < 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H2SO4浓度 5.5 H2SO4 7.5 ①NaOH ②Ni(OH)2 ③NaF【解析】【分析】(1)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CoSO4,可知LiCoO2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等物质的量H2O2和Na2S2O3作为还原剂转移电子的多少进行判断;(4)提高浸出效率即提高化学反应速率;(5)分离Co2+和Ni2+时,由于Co2+进入有机相,Ni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pH范围;(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7)根据K sp(Ni(OH)2的表达式进行计算;(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和Li元素不能使Ni和Li元素同时沉淀。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否有电子转移B.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A【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得失和电子对偏移),而外部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只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无关。
2.下列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32CaCO CaO CO +↑高温B .43ΔNH Cl NH HCl ↑+↑C .()244H HC NaCl H SO Na l SO ↑++微热浓D .222KI Br =2KBr I ++【答案】D【解析】A .所有原子化合价不变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 项错误;B .所有原子化合价不变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 项错误;C .S 原子和Cl 原子化合价不变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 项错误;D .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的升降,D 项正确;答案选D 。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4区的是A .22Cl +2KBr=Br+2KClB .323222NaHCO Na CO +H O+COC .22234Fe(OH)+O +2H O=4Fe(OH)D .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答案】A【解析】A .置换反应的定义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故A 正确;B .分解反应的定义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B 属于分解反应,故B 错误;C .化和反应的定义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C 属于化和反应,故C 错误;D .该反应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参与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 错误;故答案为A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参加B .得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失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C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必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D .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答案】B【解析】A .钠和氯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没有O 元素参加,故A 错误;B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故B 正确;C .22Cl H O HCl HClO +=+中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都是Cl 元素,故C 错误;D .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中氯气被还原、氢气被氧化,故D 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
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氧化还原反应含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阳极泥处理后的沉渣中含AgCl,工业上可用Na2SO3溶液作浸取剂浸出回收。
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
已知:i.25o C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AgCl 1.9×10–4 g;Ag2SO3 4.6×10–4 g;Ag2SO40.84 g。
ii.25o C时,亚硫酸钠溶液酸化过中含4S+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
Ⅰ.浸出氯化银取AgCl固体,加入1 mol/L Na2SO3溶液作浸取剂,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浸出液(pH=8),2SO- [Ag(SO3)2]3– + Cl–。
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AgCl +23(1)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gCl溶解的原因是___。
Ⅱ. 酸化沉银(2)经检测,沉淀m为AgCl,则溶液m中含4S+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探究沉淀n的成分。
①甲同学认为沉淀n一定不含Ag2SO4,其依据是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沉淀n可能含Ag2SO3,进行实验验证。
i. 本实验设计的依据是:Ag2SO3具有________性。
ii. 乙同学观察到________,得出结论“沉淀n不含Ag2SO3”。
③丙同学从溶液n的成分角度再次设计实验证明沉淀n不含Ag2SO3。
i. 本实验设计的依据是:若沉淀n含Ag2SO3,则溶液n中含1Ag+微粒的总物质的量___(填“>”、“=”或“<”)Cl–物质的量。
ii. 结合实验现象简述丙同学的推理过程:____。
Ⅲ.浸取剂再生(4)溶液m经处理后可再用于浸出AgCl,请简述该处理方法____。
【答案】AgCl(s)Ag+(aq)+ Cl-(aq) ,Ag+与SO 32- 结合生成[Ag(SO3)2]3–,促进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HSO3- Ag2SO4的溶解度远大于AgCl或Ag2SO3,溶液中Ag+ 的浓度很小还原b.中清液的颜色与..,均为浅紫色溶液< 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c.相同溶液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全部沉淀,由此可知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 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10【解析】【分析】I、(1)利用平衡移动的知识答题即可;II、(2)生成沉淀m时,溶液m的pH为5,观察图像,可以得知HSO3-的物质的量分数占100%;(3)①溶液中Ag+的浓度很小,而Ag2SO4的溶解度较大,故不会形成Ag2SO4沉淀;②依据Ag2SO3的还原性答题;③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溶液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全部沉淀,由此可分析出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III、(4)m溶液中的溶质为NaHSO3,浸取剂为Na2SO3溶液,需要加入NaOH溶液将NaHSO3转化为Na2SO3。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题型专练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与应用【规律小结】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中对立统一的两组概念图2-8-1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要说剂、恰相反”。
例如:在Fe2O3+3CO2Fe+3CO2的反应中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Fe2O3具有氧化性,CO具有还原性; 是氧化产物, 是还原产物。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请标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单线桥法请标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
如:(2)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
如:(3)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物质或微粒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答案】1.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2.还原氧化氧化还原Fe2O3CO C Fe CO2Fe3.(1)(2)4.(1)Cl-SO2NO或NO2Mn2+Fe2+或Fe(2)Zn2+H+CO2Fe3+S I2(3)Fe3+Fe SO42-S O2H2O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应用典例1、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将乙醇滴入酸性K2Cr2O7溶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B.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C.将H2C2O4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D.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答案】 B【解析】2KO7+3C2H5OH+8H2SO42K2SO4+2Cr2(SO4)3+3CH3COOH+11H2O,Cr2O72-转化为Cr3+,C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有电子转移,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不符合题意;2NaOH+SO 2Na2SO3+H2O,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没有电子转移,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项符合题意;2MnO 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中Mn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C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所以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不符合题意;氯水中的盐酸使石蕊变红色,HClO又氧化有机色质使其褪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不符合题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
3.能够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4.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
2.基本概念(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2)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4)还原剂(被氧化):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高考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解析及练习题含答案(1)双线桥法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总数应相等。
(2)单线桥法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箭头方向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在“桥”上标明转移的电子总数。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4)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重要的氧化剂一般有以下几类:(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Br2、O2等。
(2)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等。
(3)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4)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等。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应用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实质及应用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实质——电子转移典例1.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A. B.C. D.2.氧化还原反应类题目的基本计算方法——得失电子守恒法典例2.12 mL浓度为0.1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被10mL浓度为0.04mol/L的K2X2O7溶液完全氧化。
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价B.+3价C.+4价D.+5价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典例3.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C2O2−4+H+→CO2↑+Mn2++,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2O2−4B.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C.配平该反应式后,H+的化学计量数是16D.该反应电子转移总数是5e−二.对点增分集训1.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A.1∶8 B.8∶1 C.1∶5 D.5∶12.把铁和氧化铁组成的某混合物放入250mL 2.0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最少是()A .400 mLB .450 mLC .500 mLD .550 mL3.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 3+2KNO 3→K 2O+5Na 2O+16N 2↑。
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生成42.0LN 2(标准状况)B .有0.250molKNO 3被氧化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25molD .被氧化的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4.把碎纸片b 补充到a 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高考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类重要反应类型。
它涉及电子的转移,是化学能量转化的基础。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氧化还原反应经常出现,并且占有相当比重。
本文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应用举例以及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简称红ox反,是指物质中原子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从而使电荷数发生变化。
氧化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电荷数增加;还原指的是物质获得电子,电荷数减少。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对一对地进行的,即存在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类型主要包括五种: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考查的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举例1. 燃烧反应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最为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例如,燃烧烃烃类物质时,烃类物质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如甲烷燃烧反应:CH4 + 2O2 -> CO2 + 2H2O。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Cl + NaOH -> NaCl + H2O。
3. 金属的腐蚀反应金属的腐蚀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现。
例如,铁的腐蚀是指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
反应方程式为:4Fe + 3O2 -> 2Fe2O3。
三、高考化学中的解题技巧1. 确定反应类型在遇到化学题目时,首先需要确定所给反应是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根据反应物的氧化态变化可以判断。
2. 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
通过观察反应物的氧化态的变化,可以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
3. 平衡方程式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根据所给的反应写出平衡的方程式。
平衡方程式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反应中的摩尔比例关系。
4. 计算电荷数通过计算氧化态的变化,可以求得电子的转移数量。
2020-2021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氧化还原反应含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一般是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 3。
但碘添加量也不能过多,过多会导致甲亢等。
国家标准GB14880-1994中规定每千克食盐中碘的含量(以碘原子计)应为20-60mg/kg 。
实验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碘含量是否合格,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3242224KIO + KI + H SO I + H O + K SO →(方程式未配平)。
试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检测原理中,氧化剂为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
请在下面配平该方程式,同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____3KIO +____ KI+____24H SO —____2I + ____ 2H O +____ 24K SO(2)取10g 加碘盐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 溶液(H 2SO 4和KI 都稍过量),充分反应后,将反应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一定量的CCl 4,振荡,静置,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分液,即得到I 2的CCl 4溶液。
(3)查阅资料,CCl 4的沸点为78℃,I 2的升华温度约为120~130℃。
实验小组拟采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将CCl 4和I 2的混合溶液分离。
该分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a ”或“b ”)。
(4)上述实验结束,用电子天平称量出圆底烧瓶中I 2的质量为1.5 mg ,由此计算出该加碘盐中碘的含量为__________mg/kg ,该加碘盐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5)KIO 3虽稳定性较好,但在高温下也可分解为KI 等物质,所以在使用加碘盐时最佳的添加时间是菜肴快出锅时。
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其相应结论一定正确的是【答案】D【详解】A.实验结论错误,I-和Fe2+都可以被Cl2氧化,分别生成I2和Fe3+,I2和Fe3+都可以使溶液显黄色,该实验不能证明被氧化的离子是哪一种,故A错误;B.实验结论错误,能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可能发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SO2与溴水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了还原性;也有可能发生其他反应,例如向溴水中通入氨气,氨气溶于水使溶液显碱性,溴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发生歧化反应,溴水褪色,便是氨气没有表现还原性,故B错误;C.实验操作错误,硝酸银溶液不可过量,应该向盛有2mL 0.1mol·L-1AgNO3的试管中滴加0.1mol·L-1NaCl 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慢慢转化为黄色沉淀,才可以得结论K SP(AgCl)>K SP(AgI),故C错误;D.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因此非金属性:C>Si,故选D。
2.(2019·新课标Ⅱ卷)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D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滴KSCN溶液【答案】A【详解】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D.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应用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实质——电子转移典例1.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A. B.C. D.2.氧化还原反应类题目的基本计算方法——得失电子守恒法典例2.12 mL浓度为0.1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被10mL浓度为0.04mol/L的K2X2O7溶液完全氧化。
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价B.+3价C.+4价D.+5价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典例3.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C2O2−4+H+CO2+Mn2++,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2O2−4B.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C.配平该反应式后,H+的化学计量数是16D.该反应电子转移总数是5e−1.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A.1∶8 B.8∶1 C.1∶5 D.5∶12.把铁和氧化铁组成的某混合物放入250mL 2.0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最少是()A.400 mL B.450 mL C.500 mL D.550 mL3.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
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生成42.0LN 2(标准状况)B .有0.250molKNO 3被氧化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25molD .被氧化的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4.把碎纸片b 补充到a 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微粒是S 、SO 2−3、OH -B .该反应可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C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D .每生成2个S 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5.次磷酸(H 3PO 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NaH 2PO 2为正盐,可将溶液中的Ag +还原为Ag ,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利用NaH 2PO 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的化学式为()A .H 3PO 4B .Na 3PO 4C .AgD .Na 2HPO 26.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氯气:①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②KClO 3+6HCl(浓)==KCl +3Cl 2↑+3H 2O③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氯气,①②③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A .6∶5∶6B .1∶3∶5C .15∶5∶3D .1∶6∶10 7.(1)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 2FeO 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粒子:Fe(OH)3、ClO −、OH −、FeO 2−4、Cl −、H 2O 。
①湿法制备高铁酸钾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每生成1mol FeO 2−4转移____mol 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 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__mol 。
(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单质溴可采用如下方法:①向海水中通入Cl 2将海水中溴化物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混合液中吹入热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将②所得溶液用H2SO4酸化,使NaBr、NaBrO3中的溴转化为单质溴,再用有机溶剂提取溴后,还可得到副产品Na2SO4。
这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8.氧化还原反应综合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C2O2-4+____MnO-4+____H+===____CO2↑+____Mn2++____H2O (2)称取6.0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
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滴加0.25mol·L-1 NaOH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A.KMnO4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作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该滴定过程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滴至16 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
B.若在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C.若在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所得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KHC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实质及应用典例1.【答案】B【解析】A. KClO3中Cl显+5价,转变成-1价,化合价降低6价,根据方程式,2molKClO3中含有2molCl原子,即此反应共转移2mol×6e-=12mole-,故A错误;B. Mg由0价→+2价,失去2mole-,此反应中有2molMg参与反应,共转移2mol×2e-,故B正确; C. 根据反应方程式,Cu的化合价由+2价→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C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故C错误;D.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得失电子数目守恒,该选项中得失电子不守恒,故D错误;答案选B。
典例2.【答案】B【解析】n(Na2SO3)=0.1mol/L×0.012L=0.0012mol,n(K2X2O7)=0.04mol/L×0.01L=0.0004 mol,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所以在反应中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则K2X2O7具有氧化性,所以在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根据得失电子相等,则0.0012mol×(6−4)=0.0004mol×2×(6−a),得3=(6−a),所以a=+3,故答案选B。
典例3.【答案】C【解析】A.该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所以高锰酸根离子作氧化剂,故A错误;B.根据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可知,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H2O,故B错误;C.配平该反应可得:2MnO−4+5C2O2−4+16H+=10CO2+2Mn2++8H2O,所以氢离子系数是16,故C正确;D.配平该反应可得:2MnO−4+5C2O2−4+16H+=10CO2+2Mn2++8H2O,转移电子总数是10e−,故D错误。
二、对点增分集训1.【答案】C【解析】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是元素是盐酸中的氯元素,所以盐酸是还原剂,16mol的盐酸中只有10mol做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锰元素,所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1∶5,故C正确。
2.【答案】B【解析】当所加入的NaOH恰好使铁元素沉淀,此时溶液为硝酸钠溶液,根据N元素守恒:n(NaOH)=n(NO−3)=n(HNO3)-n(NO)=0.25L×2mol/L−=0.45mol,所以V(NaOH)==0.45L=450mL,B项正确,答案选B。
3.【答案】D【解析】10NaN3+2KNO3=K2O+5Na2O+16N2↑中N元素化合价由1/3、+5价变为0价,所以NaN3是还原剂、KNO3是氧化剂,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剂,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每当生成16molN2,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0mol,有2mol KNO3被还原,现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生成2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
A.生成2mol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故A错误;B.由反应可以知道,NaN3发生氧化反应,KNO3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的硝酸钾的物质的量为2mol×=0.25mol,故B错误;C.结合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KNO3的物质的量=2mol×2/16=0.25mol,中N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故转移电子为0.25mol×5=1.25mol,故C错误;D.转移10mol电子被氧化的N原子为30mol,则转移1.25mol电子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故D正确。
4.【答案】C【解析】A.由S元素的化合价知反应物微粒为S、OH-,生成物微粒为S2-、SO2−3和H2O,故A错误;B.反应物微粒为S、OH-,说明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B错误;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OH-=2S2-+SO2−3+3H2O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S,其中化合价降低的氧化剂为2S,化合价升高的还原剂为1S,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故C正确;D.在反应3S+6OH-=2S2-+SO2−3+3H2O中,S的化合价从0价降为-2价,则每生成2个S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故D错误;故答案为C。
5. 【答案】A【解析】NaH2PO2为正盐,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Ag元素的化合价降低,P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设氧化产物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及电子守恒可知,4×(1-0)=1×(x-1),解得x=+5,由H3PO2+4Ag++2H2O=H3PO4+4Ag+4H+,H2PO−2 +4Ag++2H2O=H3PO4+4Ag+3H+,则NaH2PO2对应的氧化产物为H3PO4,故A正确。
故选A。
6.【答案】A【解析】制取的氯气质量相等,则制取的氯气物质的量相等,假设制取的氯气都是1mol;①中生成1mol氯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1mol×2×[0-(-1)]=2mol;②中生成1mol氯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1mol=mol;③中生成1mol氯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1mol=2mol;则三个方程式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之比=2mol∶mol∶2mol=6∶5∶6,故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