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第 2 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简述种子萌发的外界和内部条件2会测种子发芽率。
3会应用变量单一,设计比照实验。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
难点:探究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的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检测:1. 种子的胚具有的结构是、、、。
2.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3.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内在条件是〔〕A.适宜的温度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完整的活的胚预习检测:1、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外界条件是、、。
知识点拨:一、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完整的活胚,通过休眠期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三、实际用:1、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方式:松土、浇水、覆膜等2、测定种子萌发率: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100%发芽率在以上才可播种测一测〔1〕要确定某一因素是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2〕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和。
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此外,有些种子的萌发还受着光的影响。
〔3〕大多数农作物在春天播种,是为了满足这一萌发条件,在播种之前要松土,是为了使种子得到,如果长期不下雨,还要。
2.子叶或胚乳里贮存的营养物质,能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必需条件是〔〕A.种子含水分多B.空气枯燥C.温度适宜D.阳光充足3.种子萌发时需要空气,其根本原因是〔〕A.种子在不停地吸收水分B.种子在不停地提供养料B. C.种子在不停地进行呼吸 D.种子在不停地运送养料4.在适宜的条件下,以下种子能够萌发的是〔〕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B.虫蛀空了的水稻B.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5.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选出了1000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则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 )A.9.6% B.96% C.4% D.90.6%6.以下四项是已经测得的某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宜播种的是( )A.60% B.70% C.75% D.94%7.我国北方在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俗称地膜覆盖〕的方法来促进提早出苗的原因是 (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B.防止虫害破坏C.保温、保湿、有利萌发D.防止风沙8.大米和豆瓣在肥沃的土壤中不能长出幼苗的原因是( )A.没有种皮B.土壤肥料缺乏C.没有胚根D.没有完整的胚能力提高9.玉米种子在萌发出幼苗后变得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A.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掉B.胚根吸收掉C.胚吸收发育成幼苗D.土壤动物吃掉10.分别咀嚼几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和枯燥的小麦种子,你会发现萌发的小麦种子有甜味,这是因为〔〕A.种子中的淀粉是有甜味的糖分B.种子中的淀粉分解成有甜味的糖分C.幼苗光合作用产生了糖分D.萌发过程中制造出了糖分第二课时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体验和领悟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实验报告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实验报告引言:种子是植物的繁衍之源,而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长的起点。
然而,种子萌发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才能成功进行。
本实验旨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水、土壤、温度计、光线源、透明塑料容器、喷雾器。
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将小麦种子清洗干净并晾干,准备一定量的土壤。
b) 实验组设置:将一部分小麦种子均匀分布在湿润的土壤上,放置在透明塑料容器中,然后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设定为25摄氏度。
c) 对照组设置:将另一部分小麦种子放置在湿润的土壤上,但不放入恒温箱中。
d) 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数据。
e) 其他条件实验:在实验组中分别调整光照强度和水分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数据。
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观察:在恒温箱中,实验组的种子开始萌发,而对照组的种子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这表明温度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此外,实验组的种子萌发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说明恒温箱中的稳定温度有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速度。
2. 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实验组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较高,幼苗生长迅速。
而在光照不足或光照过强的情况下,种子的萌发率明显下降,幼苗生长受限。
3. 水分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调整实验组的水分条件,分别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适量的水分对种子的萌发至关重要。
过少的水分会导致种子无法吸收养分,而过多的水分则会导致种子腐烂。
因此,保持适宜的湿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速度。
2. 光照条件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重要影响,适宜的光照强度有助于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肥力等因素。
具体条件如下:
1、温度: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一般来说,温度较高的地方种子萌发较快,但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种子变质。
因此,需要保证种子所在的环境温度适中。
2、湿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湿度。
如果土壤过干,种子很难萌发;如果土壤过湿,种子很容易发生腐烂。
因此,需要保证土壤的湿度适中,并适时给土壤浇水。
3、光照: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光照。
但光照过强也会导致种子变质。
因此,需要保证种子所在的环境光照适中。
4、土壤肥力: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土壤肥力。
肥力较高的土壤能够为种子提供较多的养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但如果土壤肥力过高,也会导致种子生长过快,缺乏强健的根系。
因此,需要保证土壤的肥力适中。
除了上述条件外,还需要注意种子所在的盆土的选择。
一般来说,选用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
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把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建构感念,理解概念,既培养了能力,又重视了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把新课程落实到实处。
二、教材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一节典型的探究课,着重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这是在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已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又一次尝试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的探究活动。
根据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探究活动中涉及到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和控制单一变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把它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会这种方法也为物理、化学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对照实验的设计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也重在训练学生抽样检测的方法,三、学情分析我校位于农村,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大胆、好动等占明显优势。
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较弱,所以提醒学生将本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分解为一个个的单一变量很有必要。
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体验一个科学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况的能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体验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
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展示PPT图片和习题,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自己思考,小组订正答案,不一致的进行讨论。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外界条件自主学习学生自己看书5分钟。
考虑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下萌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分析早春播种覆盖地膜的原因。
种子发芽的条件和原理
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一)充足的水分种子必须吸足水后才能萌发,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干燥的种皮不易透过空气。
种皮经过水的浸泡,结构变得松软,氧气就容易进入,从而呼吸作用得以增强,促进种子萌发。
松软的种皮,也为胚根,胚芽突破种皮创造了条件。
(2)干燥的种子细胞中的原生质含水量很少,只有在吸足水分后,各种生理活动才能正常地进行,各种酶活动能力才能增强。
从而将贮藏的养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溶解状态,运送到胚,供胚利用。
(二)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时,种子内的各种物质变化,都是在各种酶的活动作用下进行的,而酶的作用不仅需要水分,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
所以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三)足够的氧气
种子萌发时,一切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才能进行。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学习目标】1.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
2.知道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重难点】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
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学法指导】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说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学习过程】(一) 种子萌发的条件发育___________ ,完好无损内在条件已通过_________,在种子的_______之内适量的______ 相互联系外界条件充足的______ 互相制约适宜的______ 缺一不可(二) 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水分→ 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氧气→ 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温度→ 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三)测定发芽率:发芽率=( ) /〔)×100%【驰骋练兵场】一、选择题1.种子萌发的内因是〔〕A.活的胚B.蛋白质C.完整的子叶D.充足的营养2.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A.水分、空气和温度B.适当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C.土壤、空气和水D.水分、土壤、空气、阳光和适宜的温度3.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甲先发芽B.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4.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A.防止害虫破坏B.保温、保湿,有利萌发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5.测试800粒小麦种子有720粒萌发,发芽率为〔〕A.95%B.90%C.85%D.80%二、识图题1.分析下列图中的实验,并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1〕实验〔甲〕说明,种子的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2〕实验〔乙〕说明种子萌发还需要_______。
三、想一想1.早春播种时,为什么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2.冬小麦播种后,有的要将土地轧实,有的不能轧实,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轧实?原因是什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符合学生实验规则的一项为哪一项〔〕A.学生进实验室前无须进行任何准备,进实验室后一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B.学生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进实验室后一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C.学生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进实验室后自主操作、完成实验,不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D.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意外事故,尽量不要麻烦老师,要学会自行处理2.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在对光时应〔〕A.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B.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C.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D.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3.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要注意以下结构构成一直线的是〔〕A.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B.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极薄或透明的,其原因是 (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C.不宜污染物镜 D.易染色二、填空题1.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写出显微镜主要局部的名称。
【课题】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2、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重点、难点】1、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本节的基础知识并在书中作出标记。
)1、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和等外部条件,种子本身还必须具有而且以及供胚发育的。
2、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首先后,体积膨大,涨破。
(2)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3)胚根首先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以下的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5)子叶分开,露出,黄白色的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
【合作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认真组织答案,形成自己的认识)、1、实验探究题: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装置甲乙丙丁场所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温度23℃23℃23℃23℃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种子萌发数量23 0 24 0⑴根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和光照是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⑵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⑶根据实验甲和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请说明理由。
⑷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个变量。
⑸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6)能否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2、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环境条件。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初中生物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种子萌发是指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从休眠状态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幼苗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水分、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光照和氧气。
1. 水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分,因为种子在干燥环境中处于休眠状态,水分能够激活种子的生命活力,使其达到萌发的要求。
2. 适宜的温度: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
3. 适当的光照:光照是种子正常萌发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有些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而有些植物则对光照的需求较低或甚至无光照需求。
4. 氧气:种子萌发需要氧气供给,氧气是维持种子能量代谢的基本要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主要经历以下过程:吸水膨胀、种皮破裂、根发出、幼苗生长。
1. 吸水膨胀:种子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强,当满足一定条件后,种子吸收水分并膨胀,种子内部酶的活性也开始增强。
2. 种皮破裂:随着种子的吸水膨胀,种皮开始破裂,这样种子内的新生组织得以接触外部环境。
3. 根发出:种子内部的胚根开始向外生长,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根发出后,幼根将不断向下延伸并分支生长,形成植物的根系。
4. 幼苗生长:根系形成后,幼苗的茎和叶开始生长。
茎会从土壤中伸出,叶片则展开,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
随着种子的萌发,种子内部的养分被耗尽,幼苗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来维持生长。
总结起来,种子萌发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过程,其条件和过程是相互作用的,互相依赖的。
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才能顺利进行萌发,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植物。
种子萌发的过程也是大自然中生命力的展示,让我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衍过程。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班级:姓名:组号:学科组长签字: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分钟)
1、简述种子萌发的外界和内部条件。
2、会计算种子发芽率。
3、通过学习明白种子发芽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
复习检测:(2分钟)
1、种子的胚具有的结构是、、、。
2、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 (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3、大豆种子的主要部位是()
A、胚乳
B、胚
C、胚芽、胚根
D、子叶
情境导入:有的人可能非常喜欢一些小植物,但是在把种子种下去后,好长时间过去了幼苗也没长出来,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没能满足它们需要的萌发条件吗?(2分钟)
自主学习:(共10分钟,做完后小组内统一答案)
1、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内部条件是什么?(参照7页知识链完成1—3题)
2、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外界条件是、和。
3、哪三个因素是种子萌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条件?
4、什么是种子的发芽率?种子的发芽率怎样计算?(参照8页实际用)
跟踪练习:(5分钟)
1、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和。
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此外,有些种子的萌发还受着光的影响。
2、大多数农作物在春天播种,是为了满足这一萌发条件,在播种之前要松土,是为了使种子得到,如果长期不下雨,还要。
3、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选出了1000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则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 )
A.9.6% B.96% C.4% D.90.6%
合作讨论:(5分钟)
1、想一想早春播种时,为什么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结合实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说一说你在家里帮父母干过农活吗?都干过哪些?是怎么干的?(口头展示,要求:没人都说一说)
展示提升: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2组展示自主学习1、2题,3组自主学习3、4题,4组跟踪练习、5组展示讨论1题、6组展示2题、1组把所学内容总结纠错。
板书时间为5分钟、展示为5分钟(要求:组内统一答案,展示过程中本组不得互相改答案,只能由1组同学纠错,展示时做到全员参与的组可加5分)
当堂检测:
1、子叶或胚乳里贮存的营养物质,能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必需条件是()
A.种子含水分多
B.空气干燥
C.温度适宜
D.阳光充足
2、下列四项是已经测得的某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宜播种的是( )
A.60% B.70% C.75% D.94%
3、我国北方在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俗称地膜覆盖)的方法来促进提早出苗的原因是 ( )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B.防止虫害破坏C.保温、保湿、有利萌发D.防止风沙
4、种子萌发时需要空气,其根本原因是()
A.种子在不停地吸收水分
B.种子在不停地提供养料
C.种子在不停地进行呼吸
D.种子在不停地运送养料
5、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能力提高:
1、玉米种子在萌发出幼苗后变得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
A.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掉
B.胚根吸收掉
C.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土壤动物吃掉
2、大米和豆瓣在肥沃的土壤中不能长出幼苗的原因是( )
A.没有种皮
B.土壤肥料不足
C.没有胚根
D.没有完整的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