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条件
- 格式:ppt
- 大小:357.00 KB
- 文档页数:12
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肥力等因素。
具体条件如下:
1、温度: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一般来说,温度较高的地方种子萌发较快,但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种子变质。
因此,需要保证种子所在的环境温度适中。
2、湿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湿度。
如果土壤过干,种子很难萌发;如果土壤过湿,种子很容易发生腐烂。
因此,需要保证土壤的湿度适中,并适时给土壤浇水。
3、光照: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光照。
但光照过强也会导致种子变质。
因此,需要保证种子所在的环境光照适中。
4、土壤肥力: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土壤肥力。
肥力较高的土壤能够为种子提供较多的养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但如果土壤肥力过高,也会导致种子生长过快,缺乏强健的根系。
因此,需要保证土壤的肥力适中。
除了上述条件外,还需要注意种子所在的盆土的选择。
一般来说,选用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给大家的人教版初一生物知识点:被子植物的一生就到这里了,愿大家在生物课上都能有新的突破。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2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①种子和胚是完整的②胚是活的(在寿命期内)③种子不在休眠期。
保存种子、不让其萌发需要控制环境条件是:降低温度、环境干燥、减少氧气。
3、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种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胀②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发育成根④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⑤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根尖的结构和功能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种子萌发的条件-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知识目标
1.重点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理解种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种子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热身
通过一个视频介绍种子萌发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种子萌发产生兴趣。
2. 教师讲解
详细讲解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水分种子吸收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不仅要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还要注意水的温度和纯度。
•适宜温度种子对生长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因种子类型不同适合生长的温度也不同。
•氧气种子的萌发需要大量的氧气,缺氧会影响种子贮藏物质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合成。
•光照光照对于种子萌发有机会影响,它不仅能促进萌发,而且对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探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与表现。
4. 实验操作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配制不同环境下的萌发液,并将植物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液体混合,观察不同环境对种子的影响。
5. 总结小结
结合教学实际,对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总结,梳理重要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
五、教学评估
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对种子萌发条件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在为期一个星期的时间中每天观察和记录一些受不同环境条件影响的植物,之后进行总结分析。
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
生产上往往以幼苗出土为结束。
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具有生活力,解除了休眠,部分植物的种子还需完成后熟过程。
种子萌发的条件: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部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多数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温度为35℃一40℃,最适温度为25℃~30℃。
(2)一定的水分: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利用。
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会引起种子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导致种子腐烂。
(3)充分的空气:种子萌发时吸入氧气,把细胞内储存的大量营养物质逐渐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应种子萌发时生理活动的需要。
2.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具有完整的胚。
(2)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时子叶大都出土,因此播种时要浅一些;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可种的深一海,由于种子萌发时所需养料来自种子自身,所以同样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士壤中和贫瘠的土壤中,只要外界条件具备,都一样能萌发。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点: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实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培养兴趣和能力。
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
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出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推荐器材:罐头瓶、吸水纸、标签、水、绿豆种子。
设计实验: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对照实验。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成熟、干燥的种子,在没有取得一定外界条件时,是处在休眠状态下的,这时,种子里的胚几乎完全停止生长,一旦休眠的种子解除了休眠,并获得合适的环境条件时,处在休眠状态下的胚就转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一过程称为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
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有些种子萌发时,光也是一个必要的因素。
(一)种子萌发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干燥的种子含水量少,一般仅占种子总重量的5—10%,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是吸收充分的水分,只有种子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以后,才能使生命活跃起来。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种子浸水后,坚硬的种皮吸水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使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之外。
其次,种子内贮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是无法被细胞利用的,细胞里的酶物质不能在干燥的条件下行使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能开始活动,把贮藏的养料进行分解,成为溶解状态向胚运送,供胚利用。
此外,胚和胚乳吸水后,增大体积,柔软的种皮在胚和胚乳的压迫下,易于破裂,为胚根、胚芽突破种皮,向外生长创造条件。
不同种子,萌发时的吸水量是不一致的,这决定于种子内贮藏养料的性质。
一般种子需要的吸水量超过种子干重的30%左右,有的甚至更多,例如水稻的籽粒吸水量为40%,小麦为56%,棉为52%,油菜为48%,落花生为40—60%,大豆为120% ,豌豆为186%,蚕豆为150% 等,以上数字,反映了含蛋白质多的种子,萌发时吸水量较大,这与蛋白质的强烈亲水性质有关,蛋白质需要吸附较多的水分子,才能被水饱和。
含脂肪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因为脂肪是疏水性的。
含淀粉的吸水量一般不大。
另外,种子也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如果大气中的湿度相当高,或竟达饱和点时,成熟的种子也能在植株上或空气中萌发,这种现象,在谷类、豆类作物中有时可以见到。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一定的外界条件。
这些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近年研究表明,很多种子的萌发对光或暗尚有一定的要求。
一、水分水分是种子萌发的第一个因素,萌发首先从吸水开始。
风干种子的含水量极低,一般只有其总重的5%~20%,禾谷类种子约为10%~12%。
干种子的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只能进行极微弱的呼吸作用。
种子吸水后,种皮变软,利于气体交换,随着水分的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干种子最初的吸水是依靠吸胀作用进行的,即依靠细胞的胶体物质进行物理过程的吸水。
因此不论是活种子还是死种子都同样能进行吸胀。
吸胀引起胶体膨胀,产生很大压力,使种皮破裂,胚根向外伸展。
种子吸胀能力的强弱,决定于种子的化学成分,种皮或果皮对水分的透性以及环境中水分的有效性,其中化学成分是最基本的。
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其吸胀能力高于淀粉含量高的种子,如豆类种子的吸胀能力大大超过禾谷类种子,前者的吸水量接近或超过本身的干重,而后者一般约占种子干重的1/2(参看表8-5)。
种子萌发时吸水的第一阶段是吸胀作用,吸胀压可达1000个大气压,这一过程的温度系数较低,表明是物理过程。
非休眠种子水分吸胀完成后,一些代谢活动已开始进行,其中包括酶的活化和重新合成。
第二阶段是吸水的停滞(滞后)期,在第二阶段中代谢过程加速进行,并进入吸水的第三阶段,出现另一个迅速吸水过程,此时正是胚根外露。
至于休眠种子或死种子却停留在第二阶段的状态,没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的合成。
水虽是种子萌发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若土壤水分过多,也妨碍种子萌发。
当土壤水分接近于田间持水量60%时,较有利于种子萌发。
二、温度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需的第二个因素,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所需温度范围不同,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会延迟种子萌发,或者降低发芽率。
最适温度是指种子在这个温度中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高发芽率;最低温和最高温是指种子仍能萌发的最低与最高温度(表8-6)。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对温度要求不同。
种子萌发的知识点总结一、种子的结构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保护胚胎的功能。
种子通常由种皮、胚乳、胚珠和胚组成。
种皮是种子外壳,起着保护和保湿的作用;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组织,为胚胎发育提供养分;胚珠则包括了胚和种皮,是胚胎的前体。
二、种子的成熟在种子成熟的过程中,植物会通过花开结果的生殖方式产生种子。
成熟的种子通常具有坚实的种皮,内部充满了储藏在胚乳中的养分。
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养分能够支持种子发芽并生长为新的植物。
三、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当种子处于适合萌发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子内的胚胎就能开始生长。
氧气则是细胞呼吸的必需气体,它能够促进种子内的酶活性,加速萌发过程。
四、种子的萌发过程1. 吸水阶段一颗干燥的种子在适宜的温湿环境下,会开始吸收水分。
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种子的渗透,即开始吸水,种子体积会扩大,胚乳内的细胞开始充实;第二步是种子吸水达到一定程度后,萌发过程就会启动。
2. 活化阶段在种子吸水后,胚胎内的细胞会重新活化,开始分裂和生长。
根部和芽部的分化也会在这个阶段开始,根部向下生长,芽部向上生长。
3. 萌发阶段一般来说,先发出根的一侧称为胚根,后发出芽的一侧称为胚芽。
萌发阶段是种子生长的关键阶段,萌发后的种子开始逐渐生长,分化出植株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五、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1. 温度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会延缓萌发速度,甚至导致种子生长失败。
高温也会对种子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种子内的胚胎死亡。
2. 水分水分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但适量的水分对种子萌发影响积极,过量的水分会导致种子窒息,也会滋生病原菌,影响种子的生长。
3. 光照光照对种子的萌发也有一定的影响,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养分。
4. 氧气氧气是种子呼吸的气体,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缺氧会导致种子内的酶活性下降,影响种子萌发。
六、种子萌发与植物生长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开始,也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