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与规律运动对中老年妇女跟骨骨密度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67.78 KB
- 文档页数:4
研究报告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36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由骨质疏松症引发的骨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中国患者大约为9000万,其中大约1/2的老年妇女和1/5的老年男性患有骨质疏松症,因此国内外医学界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骨质疏松在早期没有症状,是逐渐发展的,因此早期精确地测定骨密度,预防、运动和营养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 骨密度概况1.1 骨骼人体骨骼主要由致密而坚硬的骨密质和结构疏松、呈海绵状的骨松质构成。
椎骨、长骨干髓端和肋骨等含骨松质较多,其中椎骨中约66%~75%是骨松质。
骨矿物质指C a 、P 等元素。
C a元素是构成骨矿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体大约99%的C a 都储存在骨质中。
骨矿物含量(b o n e m in er al c o n t a n t .B M C )和骨矿物密度(b o n e mineral density.BM D)是影响骨强度的两个重要因素。
1.2 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发生退行性改变。
在骨骼中表现为钙摄取不足,骨骼中的钙自动溶解入血,以满足身体机能的需求。
其中骨钙的流失最先影响到骨松质中骨矿物质含量减少下降和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指骨骼中Ca的含量下降,骨骼变得疏松多孔、脆弱无力,且易骨折,主要症状有腰背疼痛、下肢无力、肌肉痉挛等。
特别是绝经后女性的骨C a 流失地既快又多,更易患O P,这可能与她们的雌激素分泌下降有关。
人体骨骼的强度和矿物质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30岁左右时骨矿含量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
绝经后女性或新陈代谢患者由于身体激素分泌发生较大改变使骨矿物质显著下降更易患O P。
骨质疏松为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往往发生在髋部、腰椎和前臂手腕处,这些部位含有较多的骨松质,因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最快。
运动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骨骼健康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其中,骨密度的变化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运动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手段,对于老年人骨密度的维持和改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骨密度,简单来说,就是指骨头中矿物质的含量,它反映了骨骼的强度和坚韧程度。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如激素水平的变化、营养吸收能力的下降等,骨密度往往会逐渐降低,这就增加了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那么,运动是如何影响老年人的骨密度呢?首先,运动可以通过对骨骼的直接刺激来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例如,负重运动,像快走、慢跑、爬楼梯等,当身体的重量作用于骨骼时,会刺激骨细胞的活性,促使骨骼生成更多的骨质,从而增加骨密度。
这种直接的机械刺激有助于维持和提高骨骼的强度,减少骨质的流失。
其次,运动能够增强肌肉力量。
肌肉与骨骼是相互关联的,强壮的肌肉可以对骨骼产生更好的拉力和支撑作用。
当肌肉收缩和舒张时,会对附着的骨骼产生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和重建,有助于提高骨密度。
比如,老年人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使用弹力带等,可以有效地锻炼肌肉,进而间接促进骨密度的提升。
再者,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对于老年人来说,良好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可以减少跌倒的风险,而跌倒往往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
通过进行一些如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降低因跌倒而造成骨折的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骨骼的健康,间接对骨密度的维持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有助于骨骼细胞的新陈代谢和修复。
同时,运动还可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例如促进雌激素和睾酮的分泌,这些激素对于维持骨密度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要想通过运动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骨密度,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运动的类型选择很重要。
老年人应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
身高体重与骨密度的科学探索人们常说“站得高,走得远”,但是对于身材瘦削的人来说,他们也同样可能面临骨骼健康的问题。
事实上,身高体重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它们之间相互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更容易遭受骨质疏松症以及骨折等疾病的折磨。
这篇文章将探讨身高体重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骨健康。
身高、体重和骨密度骨密度通常被定义为骨骼中的矿物质数量,即钙和磷含量的度量。
这一度量通常用骨密度测试来测量。
骨密度测试决定了骨的健康和强度,因为骨密度越高,骨头越坚固,越难断裂。
除此之外,身高和体重也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身高体重指数(BMI)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率计算。
高BMI值通常意味着体重过重,在身体压力下,骨密度会下降,可能导致骨折和其他骨骼问题。
相比之下,过瘦的人可能面临类似的健康问题。
身高、体重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尽管身高和体重通常被认为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但是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身高和体重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清晰。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身高和体重与骨密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因为骨龄和骨发育大致在同一时间内发生。
所以在生长的同时,身高和体重也会以同样的速度增加。
然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身高和体重对骨密度的贡献就不是那样重要了。
事实上,一些研究甚至表明,较重的人骨密度高于较轻的人。
这是因为在重量的负荷下,骨头会适应并变得更加坚硬。
然而,过于庞大的体重的确会让身体负担过大,从而增加骨折和其他骨骼问题的风险。
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和骨折是全球最常见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骨骼的骨量和质量下降,从而导致骨头更易断裂。
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这是因为女性在更年期后会减少雌激素的产生,而雌激素有助于保持骨密度。
另外,骨密度可能会受到室内锻炼、饮食和药物的影响。
如何保持骨健康虽然身高、体重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但有几种方法可以减少骨骼问题的风险。
进行体育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它可以增加骨骼负荷,增加骨密度。
运动和营养复合干预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运动与营养复合干预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教育卫生系统的100名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参照组给予单纯运动干预,实验组给予运动与营养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显示,实验组骨密度增加,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好转,比参照组存在显著优势,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中老年女性中,对其进行运动及营养干预,可以增加骨密度,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运动;营养;骨质疏松;骨密度目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流行疾病,发生率非常高,且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这与其绝经期到来、年龄增长有关,会累及脊柱、髋部、股骨颈、骨密度,若不有效防治,给其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1],临床主要有营养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等,只有选择符合中老年女性的方式,才能发挥效果。
本文以中老年女性为例,分析运动和营养干预对其骨密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0月开展此次研究,抽取此阶段教育卫生系统的中老年女性1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名;实验组中,最大年龄值为65岁,最小年龄值为51岁,平均年龄值为(58.62±0.34)岁;参照组中,最大年龄值为64岁,最小年龄值为52岁,平均年龄值为(58.68±0.31)岁;数据计算,统计学无意义(p>0.05)。
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
所有女性均以坐位工作为主,平时不参加体育运动,排除骨质疏松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者。
1.1.研究方法两组均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补充安慰剂与维生素D。
参照组以运动方式进行干预,项目为太极推手与健身操,循序渐进的进行运动。
前10周每天锻炼3次,具体方法如下:第1周,每次运动15分钟,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00次;第2周,每次运动18分钟,心率频次同第1周;第3-6周,每次运动21分钟,心率为每分钟110-120次;第7周-10周,每次运动22分钟,心率为每分钟120-130次;第8-10周,每次运动25分钟,心率为每分钟130-140次;第11-12周,每次运动半小时,每周4次,心率为每分钟140-150次;12周以后,按照第12周的运动强度以及频率继续运动[3];实验组以此为基础,加行营养干预,每天补充钙与维生素等,早餐与晚餐均引用300毫升鲜牛奶,若饮用后出现腹痛或腹泻的情况[2],则以递增量的形式饮用,指导机体产生乳糖酶,然后再摄入300毫升牛奶,对于其他营养元素不加以控制;指导患者食用谷物粗粮,增加磷的摄入量;多吃含有微量元素的动物内脏、花生、核桃等;对于中老年人,嘱咐其多饮用豆浆等豆制品,补充植物营养素。
老年人骨密度与体育锻炼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骨密度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明确体育锻炼对老年人骨骼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方法选取16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体育锻炼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骨密度、体成分,并利用对比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体育锻炼组的骨密度和超声速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去脂体重、肌肉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人骨密度与体育锻炼呈显著正相关(r=0.658,P=0.019)。
结论开展科学、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人骨密度下降,降低老年人体脂含量,促进身体成分的合理构成。
〔关键词〕骨密度;体育锻炼;体成分骨密度是衡量和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老年人随着身体功能的衰退〔1,2〕,骨密度会随之下降,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并且发生骨折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对老年人的骨密度进行分析和调整,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有效的锻炼和饮食等调控方式,对老年人的骨密度进行调节,能够为老年人身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3〕。
体育锻炼作为对人体影响较大的方式,与老年人的骨密度和身体成分具有密切关系,调研分析老年人骨密度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引导和促进老年人开展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社会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4〕。
本研究主要分析老年人骨密度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从社区内选取16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老年人分为体育锻炼组与对照组。
体育锻炼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65.31±3.29)岁。
对照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5.78±3.64)岁。
纳入标准:(1)签署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2)年龄在60周岁以上;(3)无语言表达能力障碍。
运动对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骨代谢生化指标逐渐出现不良的变化,如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等。
这些变化会导致中老年人骨骼健康问题,引发骨折、骨痛等骨骼系统疾病。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这些不良变化,提高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
一方面,适量的运动可以刺激骨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增强骨骼的韧性与稳定性。
例如,有氧运动会刺激骨细胞分泌IgF1,
这是一种促进骨细胞分化与增殖的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量的增加,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另外,有氧运动也能促进骨骼系统中的血液循环,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提高骨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也能清除骨骼中的废物和代谢产物,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另一方面,适度的运动也能提高中老年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包括生长激素、睾酮等。
这些激素对于中老年人的骨骼健康非常重要,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细胞分裂和增殖,提高骨密度和骨强度;而睾酮则能够促进骨细胞发育和成熟,提高骨质量和骨强度。
因此,通过适宜的运动方式,可以促进这些激素的分泌和释放,提高中老年人的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善骨骼健康状况。
总之,适量的运动对中老年人的骨代谢生化指标非常重要,可以促进骨骼系统的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等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老年人应该积极参加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运动,如步行、慢跑、爬山、跳绳、游泳、瑜伽等,加强自己的骨骼健康。
建议中老年人在运动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
运动对骨密度和骨质疏松预防的影响分析运动作为一种身体锻炼方式,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骨骼健康方面,运动对于骨密度的提高和骨质疏松的预防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就运动对骨密度和骨质疏松预防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运动可以促进骨密度的提高。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骨骼组织中的骨质含量,是反映骨骼强度和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中骨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增加骨骼中的骨质含量,从而增加骨密度。
长期不运动或缺乏锻炼的人,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人,骨密度相对较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因此,合理的运动对于骨密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运动可以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骼组织中骨质的流失和骨细胞的减少导致的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负荷,刺激骨细胞进行代谢活动,促进骨质的形成和流失的平衡,从而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经过相关研究发现,经常进行负重及冲击性运动的人,如跑步、举重等,相比于久坐不动的人,骨密度降低的速度更慢。
因此,通过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出现和发展。
此外,运动类型对骨密度和骨质疏松预防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根据研究,耐力运动、弹力运动和重力负荷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较大。
耐力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通过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骼负荷,增强骨密度。
弹力运动如跳绳、篮球等可以通过快速运动和跳跃动作刺激骨骼发生应激反应,增加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质形成。
重力负荷运动如举重、慢跑等可以通过骨骼的负荷刺激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质形成。
综合来看,多种类型的运动结合起来,可以起到更好的骨密度提高和骨质疏松预防的作用。
最后,除了运动,合理的饮食也是维持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在运动的同时,均衡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瘦肉等,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综上所述,运动对骨密度和骨质疏松预防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 3 卷 第 4 期2016 年 4月Vol. 3 No. 4Apr. 2016中 国 学 校 体 育C h i n a S c h o o l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收稿时间:2016-03-07作者简介:钟惠燕,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与系统工程。
运动对老年人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钟惠燕,张国梅(潍坊学院体育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讨运动对老年人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规律性参与体育运动的老年人与不参与体育运动的老年人骨密度相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规律性参与体育运动的老年人的身体成分各指标优于不参与体育运动的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呈现多样化特征。
认为:坚持规律性体育运动可以减缓老年人骨量减少,减少体脂含量,使身体成分结构比例趋于合理;老年人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相关性的多样化特征,使得身体成分各指标不能作为评定其骨质水平的代表。
关键词:运动;老年人;骨密度;身体成分中图分类号:G 8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 7662(2016 )04- 0089-04Influence and Correlation of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Senior CitizensZHONG Hui-yan, ZHANG Guo-mei(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ifang University, Weifang 261061, Shandong China)Abstract: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reviews, experiment,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senior citizen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ne density (p < 0.01) between senior citizen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sports regularly and those who don’t. Each index of senior citizens participating the sports regularly is better than those who don't exercise; The body composition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of senior citizens are diversified. Research conclusions: do sports regularly can slow bone loss of the senior citizens, reduce body fat, balance the body composition structur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body composition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makes each index of body composition cannot be a representative factor in rating the bone level.Key words: sports; senior citizens; bone mineral density; body composition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