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原文化和大学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76.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原经济发展下的文化支撑定稿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中原经济发展下的文化支撑——打造品牌文化,提高大众文化品位,让文化成为“中原崛起”的新动力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媒介已成为连接经济与文化的重要纽带,如何让大众文化在品牌文化的引领之下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中原崛起”是我们当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中原经济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品牌文化大众文化媒介中原崛起一、何谓中原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
广义中原指河南及其周边省份交汇之处,地跨黄河中游和下游的一段,具体指西临华山,北至太行山——漳河一线,南界沔水——淮河一线,东达泰山——泗水一线的地理区域。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行政区划所属之地。
二、中原经济发展现状中原经济发展现状即为河南经济发展现状。
从资本投入看,河南省2005 年在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绝对就业量高达万人可耕地面积高达万亩,这些庞大的生产要素确保了第一产业的高产值。
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过大这稀释了人均固定资本量。
同时,农业的投入回报率较低,这就使得本来人均资本量很低的产出更低,成农业人均产值的低水平。
2004 年,河南省在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者数量高达万人。
第二产业的投入回报率较高,这使得人均资本的作用非常关键,但河南省在第二产业中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占有量比较低,例如2004 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占有量仅有8967 元,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这就直接造成了第二产业人均产出的低水平。
河南省2005 年第三产业产值为亿元,位居全国第八位。
从三产结构看,河南省三产产值比率是::,三产劳动业比率是::,因此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
从资本投入看,河南省2004 年在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 ,在全国排名中居于中游水平;从劳动投入看,绝对就业额达万人,比山东、江苏、广东等人口大省的就业量要低一点,第三产业就业比率低于全国水平的%。
论中原民间文学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作用摘要:中原民间文学中的亮点是中原神话,是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应该合理利用神话资源,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建设。
在利用神话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神话资源只可利用,不可创新。
标签:中原;民间文学;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千百年来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并广泛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形式,是人民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是关于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民众信仰的一种载体。
中原民间文学蕴藏量极其丰厚,它以其在群众中流传的广泛性和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当今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原民间文学中的亮点是中原神话,其集群式分布的特点,是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在民间文学的类别中,神话因其流传久远,承载的文化信息量最大,又因其“神”性在民众中根深蒂固,所以,其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也就最大。
中原是中国神话产生和流传的典型地区之一。
中原神话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已有记载,至今仍流传在河南等地的著名神话,是汉族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近30年来神话学界科学考察的重要发现之一。
中原民间神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事象,特别是中原文艺民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所蕴涵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保留了一份丰厚的遗产”,作为文学艺术的“母体”或称“源头文化”的神话,它所给人类的启迪是其他民俗事象所无法替代的。
正因为此,中原神话特别现在仍流传在民间的“活体神话”,便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创制文明,从夸父追日探求大自然奥秘到大禹治水安定社稷,无不显示出中原神话之丰富多彩和“原始聚落”式的集群分布的特点。
著名的中原神话群主要有泌阳桐柏盘古神话群,淮阳西华伏羲女娲神话群,沁阳神农山神话群,新郑、新密、灵宝黄帝神话群,内黄濮阳颛顼帝喾神话群,三门峡淮源大禹神话群。
中原神话保存之完整,流传之广泛,被著名学者钟敬文称为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浅谈中原文化一、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原文化,比如思想文化、汉字文化、饮食文化、姓氏文化等。
1、思想文化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儒家大师孔子为今河南夏邑人,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对中国文化思想始终发挥着强大深刻悠久的影响,它的根是在中原。
道家鼻祖老子,为今河南鹿邑人,他是道家的创始人,在河南灵宝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五千言经典,其理论学说和学术思想都是在中原的河洛地区形成。
《道德经》传于后世,对中国人影响也是极大的。
到战国时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一个强大的学术派别,世称老庄学派或道家学派。
老庄学派与儒家思想并行,影响中国几千年。
道家学派的根在中原。
墨家学派鼻祖墨子是河南鲁山人。
墨子主张“兼爱”,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任用贤人治理天下,节省民力,反对厚葬,身体力行,劳己仁民。
其文章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对中国人民思想及学术界影响都很大。
墨子被毛泽东称为平民圣人。
墨家学派的根在中原。
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都是河南人,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是韩国(今河南新郑)人。
上述几大著名学派,根都在中原。
在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原地区又涌现出“红旗渠”精神,中原人民勇于挑战自然,改变自然在巍巍太行山上修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汉字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文字文化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极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中原大地上。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总第117期)J删l瑚l of t I l e P姐y Sc h∞l of C Pc功engz hou M uI l i c i pal C伽而t tee N o.3,2012(S啪,117)市情省情研究浅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洪卫中(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河南许昌461000)摘要: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栽体和平台,是河南省在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今天,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而要以全局的思维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点核心来建设。
关键词:河南省;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A8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一670l(2012)03一0090—03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全局战略决策,也是河南省在坚持传统和创新中改变自身、发展自身、迅速崛起、探索全新区域发展模式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因而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要在经济上走出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还要在管理、创新发展思维和理念上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目前“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把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今后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
这就要求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在重点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以经济带动文化、以文化支撑经济,从而走出一条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路子。
而在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其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尤为不可忽视。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河南省的省情决定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建设。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即为人类繁衍生活的栖息之地,更是后来中国古代诸多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解读中原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我们要实现中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开发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要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
所以省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这两个跨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把这两大跨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
The culture and rise of central plainsInterpreting the culture of Central Plains,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the reason that Henan could be the 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for a long time in history and become the highland in the rise of China is inseparable with its well-established and prosperous culture. When the history wheeled into 21st century,one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rise of Central Plains is to exploit,develop and innovate our culture, to transform our abundant cultural resource into the strong cultural force, thus promote sound and fast development and the Central Plains rising. Therefore,in the 8th CPC Provincial Congress,the aim is specifically pointed out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a large economic province to a strong economic province,from a large culture resource province to a strong culture province, which complement each other. Especially, with the coming of the time of culture-oriented economy, economy-oriented culture and the economy-culture integration,we could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central plains rising only by combining the two transition organically.这次我们举办“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的魅力,发挥中原文化的潜力、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力。
中国经贸导刊○责任编辑○张振建设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思考文苗洁摘要:构建中原经济区是立足长远、着眼全局的重要规划,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结合中原经济区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提出了五项战略任务,对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战略任务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拓展和深化,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①。
2011年初,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努力把中原经济区加快建成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坚持走“三化”协调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珠三角、长三角还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普遍是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的,因而出现了耕地减少、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问题。
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原经济区的责任所在;作为内陆地区开放开发、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基地,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是中原崛起的必由之路。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显然不能再走牺牲粮食和农业的老路,必须通过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实现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形成以城带乡、以农兴工、以工促农、产城融合的新格局。
一是要破除阻碍农村、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包括健全对农业的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等。
二是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市场和行政社会管理,积极探索通过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加快“三化”协调的新途径。
三是以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中原传统文化开发与利用作者:刘骏飞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1期[摘要] 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能够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推动中原的崛起,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对中原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关键是与新兴文化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新兴文化的优势使中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得到展示与宣传,进而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中原传统文化;新兴文化;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提升经济区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发展的必然途径。
中原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
因此,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中原经济区域的综合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开发与利用,更需要明确到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融合。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中原经济区在战略上定位是: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农业基地与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示范区域,明确来说就是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域,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平衡支点,是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更是中原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
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助于探索不以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之路,为国家提供最安全的粮食保障,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好示范榜样,积累更多的优秀经验;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更好的落实,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中原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明确河南省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的优势,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更加完善,对中原地区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与整合,能将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拓宽,逐渐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的良好形势,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有助于中原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增加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我国中原文化繁荣复兴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