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吕梁山区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的综合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28.66 KB
- 文档页数:3
吕梁地区核桃树的种植技术与经济前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需要大量的有机食品。
同时,核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现代人喜欢的高营养食品之一。
在吕梁地区,由于盛产水果和坚果,核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一、种植技术1.土壤条件:吕梁地区土地肥沃,适合核桃树种植。
适宜土壤为微酸性,深厚土层,排水性良好,并且富含有机质和磷、钾等营养元素。
2.选种选苗:选用品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特殊需求来进行选择。
吕梁地区适宜种植前岭、桂花核桃、甘肃核桃等。
苗木的选择要求是树体健壮、根系发达、树冠平衡、光叶色。
3.育苗技术:核桃树的育苗有灌溉育苗和育苗板育苗两种方式。
育苗需注意保湿、通气、适度施肥等。
4.整地和固定:先对种植地进行整地,松土、翻耕,然后按照育苗时的深度埋植,培土固定,加强畦边。
5.施肥管理:育苗到上树扦插后,要进行适度施肥,可以选用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进行施肥。
6.根切管理:核桃苗树生长发育需要进行根切,促进侧生枝的生长。
7.防治管理:在栽培过程中要进行防治病虫害的管理。
喷洒有机杀虫剂,定期对土壤施加忌避剂,这些都是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二、经济前景核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吕梁地区因地制宜,种植核桃,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1.经济价值:核桃的价格比普通的果品和坚果高,且核桃可能被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如制作甜点糕点、面包、炸脆饼干、各种蛋糕,同时,核桃被称为“健脑”干果,有预防痴呆等功效。
2.生态价值:核桃树是一种长寿树种,可以为环境和生态保护做出很大的贡献。
它们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环境污染的情况。
3.社会价值:核桃的种植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之,吕梁地区核桃树的种植技术和经济前景都非常广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满足现代人对高营养食品的需求。
吕梁特优谷子新品种栽培技术【摘要】针对吕梁市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以及该地谷子甜种混杂退化严重的现象,我市以吕梁市临县安家庄化成村为例,提出选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特色优质谷子品种晋谷54号,结合认真选地、精细整地、施基肥、适期播种、出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一整套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达到了谷子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冃的。
【关键词】谷子;新品种;晋谷54号;栽培技术1吕梁优质谷子种植现状与问题吕梁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 灾害频繁;秋季凉爽,雨量集中;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一般海拔1000〜2000m,全区年平均降雨量400~550mm。
吕梁市属于西北春谷区,以春播为主,春播人多在5月中、下句,收获在9月下句到10月上旬。
谷子种植品种以山西农科院经作所培养的晋谷21号和晋谷29号为主,晋谷21号在该地区种植了15〜20年,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严重,产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质谷的广泛应用。
2栽培技术要点2. 1品种晋谷54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继晋谷21号、晋谷29号后最新选育的特色优质谷子品种,2012年3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
去皮后小米色黄、味香、黏糊,富含钙、铁、锌、硒、VB1,又名富硒香,成为“十一五”以來山西省认可的特色优质小米。
适宜无霜期155d以上山旱地大面积种植。
该品种于2010年5月由山西富硒香农业有限公司一次性买断,目前正在申报品种保护。
2.1.1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为125d,与对照品种长农35号相当,根系健壮、发达, 出间生长整齐一致,生长势强。
幼苗叶色绿,叶鞘紫色。
一般年份单秆不分篥,特殊年份茎基部有2~3个分藥,主茎高158〜170cm,茎秆节数16 节,叶色绿色,叶片数16片,短刚毛;穗长23〜25cm,穗棍棒形,穗码松紧适中,主穗重28〜32g,穗粒重22〜25g,千粒重3. lg,出谷率77%;谷色白,米色黄,出米率72%,粳性。
试论吕梁山区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的综合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吕梁山区基层种子站进行的实验研究,阐述了种子田间质量控
制措施,种子扦样、分样方法和提高扦样代表性技术,简便高效的种子检测技术
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方法,从而提出了实现种子质量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关键词:种子质量管理技术研究
吕梁山区位于山西省西部,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东临汾河与晋中为邻,北
与忻州接壤,南同临汾市毗邻。
巍巍吕梁山纵横全境市名因山而得。
全市总面积21095平方公里,多山地区,平原仅占8.2%。
现辖13个县市。
近年来,随着吕
梁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林园艺、生态农业的开发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吕梁山区种
子质量管理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由于我国国内种子质量管理还基本上处于
初级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
突出表现为种子收获后“事后检验”为主,种子质量
监督检测与管理措施单一,检测手段相对落后,检测技术达不到标准化要求。
近年来,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种子质量管理得到了长足的重视。
发展生态
农业,种子是关键,是核心,只有培育和管理好种子,才是农业发展的先足条件。
因此,我们结合吕梁山区基层种子站进行的实验研究,采取种子田间质量控制措施,利用种子扦样、分样方法和提高扦样代表性技术,以及简便高效的种子检测
技术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方法,从而实现种子质量管理规范化。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1.种子生产过程田间检验技术研究
每年随机选取20 个左右小麦、玉米种子田实施田间检验,确定最佳检验时期与次数;通过对不同地块品种纯度、杂草、作物混杂程度、病虫感染程度、生育
状况、安全隔离措施等检验调查,实行常规检验与新技术相结合,创新检验技
术。
2.种子扦样技术研究
根据种子生产规模大小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在小麦、玉米种子
扦样时,科学合理确定种子批的大小和各级种子样品的分取方法;提高扦样代表
性技术,从提高种子批均匀度、采用适宜的扦样器和扦样技术、保持样品的可溯
性和原始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进行散装种子、袋装种子、小包装种子的扦样
技术研究。
3.商品种子监督检测技术研究
进行种子质量4项指标抽检与企业报检情况分析和种子室内检测技术研究;
开展种子色泽、外观、包装、计量、标兜燃喽郊觳椋卸ㄖ肿又柿俊?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种子生产过程田间检验技术
(1)田间检验的时期与次数。
共实施了小麦常规制种田和玉米杂交制种田12
个品种66个地块的田间检验。
实践证明:小麦种子田应在拔节前苗期、抽穗期
和腊熟期检验3 次。
苗期检验,可对苗期纯度和种子田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能及
早拔除杂株和杂草,既省工效果又好;抽穗至子粒形成期是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
充分、最明显的时期,是实施田间检验辨别品种真实性、一致性,搞好田间去杂
的最佳时期;腊熟期检验能最终确定田间纯度和种子田是否取舍。
玉米抽穗开花
期最能反映父母本真实性与纯度及田间授粉情况,是玉米制种田间检验的最佳时期,杂交制种田应在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搞好3次检验的基础上,增加1~2
次花期检查。
(2)田间检验内容、程序与方法。
实施田间检验,应本着科学、简便、准确、
高效的原则,做到调查、取样、检验、计算、报告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
一
是详细调查基地情况。
对种子田基本情况以及影响制种产量质量的因素如种子来源、前茬、隔离条件、栽培管理、生长状况、污染源等都作调查记录。
二是标准
化取样。
根据品种特性和种子基础情况,制定取样方案。
按照总样本大小与种子
田作物类别要求相联系,并符合4N原则,确定样区大小和频率,使样本随机分布,并履盖整个繁种区。
2.种子扦样标准化技术
(1)标准化扦样、分样方法。
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了种子批
的扦样、分样程序和样品保存的要求。
根据《规程》要求和现阶段种子企业较多,生产经营规模差别较大,种子基地不集中的实际情况,对种子批的构成和确定遵
循了既合理又合法的原则,使之符合同来源、同年度和同时期的要求。
在扦样时,采取了以品种和产地为单位,以其他方面如生产年度、收获时期和种子质量一致
性等为依据的种子批取样方法。
(2)提高扦样代表性技术。
为提高种子批的均匀度,使种子批的种子质量一致,提高扦样代表性,在扦样过程中,认真做到3点:一是根据种子的包装形式采取
相应的扦样机械和扦样方法,尤其注意扦样的随机性、小样质量的一致性和种子
批异质性的测定,确保所扦样品能够代表种子批的质量状况。
二是扦取经过精选
和加工包装的种子,禁止新、陈种子混合,使种子批的均匀度尽可能一致,从而
提高扦样代表性。
三是搞好异质性测定。
当扦取初次样品时,各小样间质量有显
著差异,按照附录A多容器种子批异质性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3.商品种子监督检测技术
(1)种子质量4项指标抽检与报检情况。
项目实施期间,种子管理站每年1、4
季度对全市种子企业生产经营的杂交玉米种进行种子质量4项指标抽检,抽检的76个种子样品主要送省种子质检中心检测。
同时,组织30多家种子企业对自检
的玉米、小麦种子4项质量指标分别于每年5月底和10月底进行报检。
在种子
质量检测技术方面,除开展4项指标常规检测外,还探讨了盐溶蛋白电泳法快速
测定玉米种子纯度技术,初步总结出了一套电泳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方
法。
(2)种子外观与包装标识检验。
在实施种子企业种子质量抽检的同时,对种子
零售网点主要通过组织全市种子市场检查和巡查等方式,依据GB20464-2006《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和农业部《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等规定,实行种子外观、包装标识和进货渠道等方面识别检查,间接检验种子质量。
三、结果与分析
1.种子质量管理由单纯的质量检验上升到质量监测,初步形成了种子质量检
测综合技术
一是通过对小麦、玉米种子生产过程田间检验时期、次数和方法研究,种子
基地种子质量控制措施探讨,商品种子监督检测技术研究等,初步形成了种子遗
传质量与物理质量监控相结合的《小麦大田用种生产基地全程质量监控管理规程》和适用型《杂交玉米制种田间检验方法》,在小麦大田用种生产基地全程质量监
控管理方面有所创新。
二是结合目前全面推行种子精小包装和种子企业较多的实际,总结了散装种子、袋装种子和小包装种子不同的扦样技术;采取了以品种和产地为单位,其他
方面如生产年度、收获时期、种子质量一致性和以100㎏基本单位等为依据的小
包装种子批扦样方法;依据种子批定义和原理,采取禁止新陈种子混合、扦取加工精选均匀度高的种子、搞好异质性鉴定等措施,从而提高了扦样代表性。
三是通过商品种子监督检测技术研究,强化了种子质量抽检与种子企业报检的力度,总结了盐溶蛋白电泳法快速测定玉米种子纯度技术,找到了利用种子外观和包装标识快速鉴别真假种子的方法,创新了种子检测标准化综合技术,提高了种子质量监控力度和水平,全面提高了种子质量。
2.完成了项目计划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玉米杂交种质量抽检率达到100%,优质专用小麦常规种子达到82%,杂交玉米和小麦种子纯度与前3年相比,分别提高2.7%和4.4%。
据测算,被检种子应用于生产后平均667m2增产26kg(其中玉米24.6kg,小麦27.8kg),增幅4.8%。
综上所述,随着基层种子质量管理技术的提高,吕梁山区的种子培育和管理技术逐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
特别是各市县种子培育呈上升趋势,表现在吕梁市平川四个市县数量增高,种子培育和管理率教高。
关键在于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户农业收入,调动农户耕种的主动性,全方位地推广科学种田技术,鼓励和扶持发展种植规模经营;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以效益推动了种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尤考诗抓种植管理促农业发展.广西农技推广,2013,26,(2),78。
[2]王家桨推广种植业发展、提高种子培育和管理技术.山西农业科学,201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