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合并对外资扩张方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62.95 KB
- 文档页数:2
两税合一对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影响(一)去年三月,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高票之下通过,这告诉我们外资企业在中国享受了20多年的所得税上的极度优势将要结束。
新的法规规定了将对国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25%的企业所得税率,而对于正在享受低税率待遇的外资老企业,将给其五年的过渡期。
同时国家为了鼓励高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将继续给高科技、环保等类型的企业以税收优惠政策。
一、两税合一的意义1.两税合一实现了四个统一。
两税合一后,将实现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同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强调产业优惠并兼顾区域优惠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四个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税制的现代化建设和完善。
2.两税合一使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对我们来说是期待已久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企业所得税在实际征缴过程中,有内紧外松的现象,可以说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是在不公平的起点上竞争。
两税合一预示着内资企业将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更趋于成熟。
两税合一后,内资企业税率的降低,会增加企业利润,增强盈利能力,提高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
3.两税合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假外资和地方政府崇洋媚外的势头。
假外资即经济学上所谓的返程投资,指国内企业携资本到国外注册一家公司,进而由这家公司返回国内投资,从而享受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外资优惠政策。
假投资虽然是内资企业求发展的无奈选择,但却有着相当的危害。
大量返程投资企业未被纳入境外投资管理体系,形成管理真空,影响了中国国际收支统计的质量。
二、两税合一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首先,两税合一会带来税收效应,有利于烫平税制改革带来可能产生的利益波动。
短期来看,两税合一可能会对税收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从发展来看,一方面降低税率会减少逃税激励,从而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带来税收收入增长;另一方面,两税合一后内资企业实际税收下降会造成贡献的税收收入减少。
两税合并对利用外资的影响一、“两税合并”的相关背景“两税合并”是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统一成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税基、税率、税收优惠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规范的标志性事件。
所谓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以纳税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税率有法定税率和优惠税率两种。
法定税率是33%;优惠税率是指对应纳税所得额在一定数额之下的企业给予低税率照顾,分为18%和27%两种。
长期以来,我国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外企业所得税法》两套税制。
从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两税合并”的呼声便此起彼伏。
早在2000年前,财政部就已经着手调研两税合一的可能性。
后来,东南亚金融危机,由于担心影响引资力度,一度停止;2001年入世后,随着关税大幅降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又被推至台前。
2004年8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将两税合并的草案提交到国务院;2005年1月12日,财政部部长在一次会议上高调呼吁:“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已经迫在眉睫,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拖了。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也高调表态,坚决支持内外企所得税制度改革。
然而,不久后便“风云突变”,外资企业对“两税合一”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54家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向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延长税收政策优惠期,对中国要搞两税合并,表示了不同意见。
除触及了切身利益的外资企业反应强烈之外,来自商务部和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官员的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两税合并进程。
他们纷纷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两税合并可能影响外资引入的担忧,两税合并的草案最终搁浅。
两税并轨对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两税并轨对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首先,我们分析了两税并轨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们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详细讨论了两税并轨对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包括投资环境、企业盈利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最后,我们总结了两税并轨对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引言中国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然而,中国的税收体系一直以来存在两税制度:营业税和增值税。
这两个税种之间的并轨一直是中国税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两税并轨的目标是简化税收结构、减轻企业税负、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在实施两税并轨的过程中,其对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却备受关注。
2. 两税并轨的背景和意义2.1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区别营业税是一种对企业销售和提供服务所得应缴的税种,税率根据行业的类型和特定情况而异。
增值税是以货物及相关服务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税率分为一般税率和专用税率。
2.2 两税并轨的背景两税并轨的推进是中国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由于营业税存在征收范围狭窄、税率较高、税收征管困难等问题,使得税收制度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逐渐显现。
2.3 两税并轨的意义两税并轨有助于实现税收的简化和透明,降低企业税负,提高税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并且有助于刺激企业投资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3.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1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进行的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投资,包括新设或增资。
3.2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庞大市场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法规,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人力资源优势等,吸引了外国投资者。
3.3 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进出口贸易平衡。
实施“两税合并”对引进外资的影响及措施(一)〔摘要〕“两税合并”是对我国外资优惠政策的一种调整,而并不是取消所有的外资优惠政策,其目的是使我国的优惠政策更加合理化,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了缓解新税法出台对部分老企业增加税负的影响,在实施合并过程中,我们采取设过渡期、加大间接优惠等措施,减少“两税合并”给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两税合并引进外资影响措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金、物质短缺,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和条件较差,只有通过实行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双轨制的政策,外商投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15%,内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33%,内资企业的税负是外资企业的两倍,这使得内资企业享受不到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反而享受超国民待遇。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民待遇原则的全面实施,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会逐步淡化。
2007年3月16日以“两税合并”为主旨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将统一为25%,这将意味着内、外资企业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展开竞争。
一、“两税合并”破茧而出1.与WTO规则对接要求政策统一WTO规则要求成员国实行非歧视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缔约双方在实施某种优惠和限制措施时,不对缔约对方实施歧视待遇,无论是让外国国民享有高于或者低于本国国民待遇的规则,都将背离WTO规则要求。
加入WTO前,我国内资企业具有市场准入的优势,外资企业拥有投资及税收的优惠政策,竞争势均力敌。
加入WTO后,特别是随着WTO 保护期的结束,市场准入限制已大幅度降低,对外资的外汇平衡、出口、当地成分等多项要求已被取消,继续实施企业所得税双轨制,已形成了对内资企业的逆向歧视,而外资企业反而享受“超国民待遇”。
身为WTO成员国的中国必须按照WTO规则规范我们的相关法规,包括企业所得税法。
“两税合并”实现了内外投资者在税收领域享有无差别的待遇,营造地位平等、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使我们的政策法规与WTO 规则对接。
---------------------------------------------------------------范文最新推荐------------------------------------------------------ 简论两税合并对外资的干涉分析内容摘要: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开始实施,内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率方面予以统一,尽管对于内资企业来说,这一政策措施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这一政策的实施究竟会给其带来何种影响,却是有争议的,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FDI的流入。
基于此,本文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对FDI流入的影响。
关键词:FDI干预模型企业所得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日***主席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意味着1994年颁布的适用于内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与1991年实施的应用于外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完成其历史使命,由《企业所得税法》统一规范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征集、管理。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都规定所得税率为33%,但由于两者在其他条款内容上的差异,尤其是优惠政策方面,使得实际的所得税率因内外资而有所差别,更确切地说总体上外资企业平均所得税负担水平要低于内资企业。
这种做法并不违反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而且恰恰因为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资的流入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
2008年1月1日新税法开始实施,其对外资的流入到底会产生何种影响,是大家普遍关注的。
玉润、张妍(2006)1 / 6认为随着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规模的增加以及各国税务当局对转移定价税收流失监管力度的加大,追求全球利润最大化逐渐成为跨国公司考虑的第一要素,单纯从避税角度的考虑已不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