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绘制混凝土后浇带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2
2008年04月29日星期二11:42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通常在设计中,我们是写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作法如下:后浇带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大于等于0.015%.后浇带中梁、板钢筋跨内均增加20%,后浇带应待主体结构完成60天且沉降稳定后再用较相邻砼强度等级高一级的膨胀砼浇注。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一、后浇带的定义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
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
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即后浇带是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即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
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
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在已经浇筑和凝固的基础上继续浇筑混凝土。
后浇带有着增强结构强度、增加整体稳定性和改进外观质量等多种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首先,在进行后浇带前,需要确保已经进行了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并且已经达到了设定的强度要求。
此外,还需要清理基础表面的灰尘、污垢和碎石,以确保新浇筑混凝土的牢固性和粘附性。
在开始后浇带之前,需要确定后浇带的厚度和强度等参数。
一般来说,后浇带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强度应与主体结构保持一致。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接下来,根据后浇带的尺寸和形状,在基础上进行标定和布置。
可以使用木条、细索或模板等工具来确定后浇带的准确位置和形状。
同时,需要在现有混凝土表面上打上一定间距的锚固钢筋,以增加后浇带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粘结面积。
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在搅拌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并且能够顺利运输到指定位置。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振捣不均匀等问题。
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持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使用遮阳棚、湿棉被等方式进行遮盖和保湿。
保持混凝土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可以提高材料的初凝和强度发展,并减少开裂和渗漏等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表面处理和养护。
可以使用手工或机械工具对表面进行修整和抹平,以确保后浇带的表面平整和光滑。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和时间,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以避免表面龟裂和渗漏等问题。
综上所述,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等环节。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才能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的顺利完成。
后浇带百科及施工规范(含图片及支撑)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
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后浇带post-cast strip国家标准GB50666-2011分类沉降、温度、收缩后浇带作用解决沉降差、减小温度收缩设计要求留置宽度、接缝形式定义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2.0.10条后浇带的定义是: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
[1]作用后浇带一般做法CAD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校核。
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
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1)调压力差。
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
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3)调标高差。
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减小温度收缩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2021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建筑CAD赛项 1.设置文字样式任务一创建样板文件(39分)“建筑施工图绘制”环节任务书竞赛须知1.本竞赛环节总分 646 分,竞赛时间 210分钟。
2.文件夹命名要求:每个参赛队在 A机位的D盘根目录下新建文件夹,文件夹以“赛场号组号” 命名,A机位为成果提交机位。
例如,参赛队(50102A和50102B)即赛场号为"501",组号为"02",文件夹名称为“50102”。
3.本次竞赛所有任务由参赛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份任务,文件必须保存在上述文件夹中,否则以未做任务处理。
4.文件命名要求:必须按各任务要求正确命名文件名称。
5.选手设置的文件夹名称和各竞赛任务的文件名称不符上述要求的,其内容不能作为比赛正式结果,不作为评分依据。
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即可,提前完成竞赛任务不加分。
7.为减少因突发情况造成的损失,竞赛过程中请选手注意手动保存竞赛结果,也可自行设置软件自动保存的时间。
8.遇到意外情况,应及时向裁判报告,听从裁判安排,不要自行处理。
经现场裁判及技术支持人员鉴定,非人为原因造成的电脑及软件死机,加时不超过 10 分钟。
所加时间从选手提出报告开始计时。
9.选手在提交竞赛结果前,务必检查文件夹和文件的名称是否正确,赛场提供的所有纸质材料不得带出赛场,离开赛场时不要关闭电脑。
10.不能在上交文件中明示或暗示选手身份,不得有雷同卷,否则按作弊处理。
设置两个文字样式,分别用于“汉字”和“数字和字母”的注释,所有字体均为直体字,宽度因子为 0.7。
(1)用于“汉字”的文字样式文字样式命名为“HZ”,字体名选择“仿宋”,语言为“CHINESE_GB2312”。
(2)用于“数字和字母”的文字样式文字样式命名为“XT”,字体名选择“simplex.shx”,大字体选择“HZTXT”。
2.设置尺寸标注样式尺寸标注样式名为“BZ”,其中文字样式用“XT”,其他参数请根据国标的相关要求进行设置。
后浇带施工工序及计算汇总1、后浇带的含义后浇带,一般是在施工过程会预留缝,它比正常的缝宽很多,所以称为后浇带。
后浇带在施工中是为了防止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裂缝,因此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主体结构完成后,后浇带位置用混凝土补齐,然而达到了不设置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后浇带施工工序后浇带的位置先浇筑垫层→再做后浇带防水→钢筋绑扎(一般先帮后浇带的钢筋再绑底板的钢筋)→在后浇带与底板预留伸缩缝位置放止水带,并在上部放置材料填充→再做模板→最后浇筑伸缩缝两侧混凝土具体的施工流程根据本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
3、后浇带的构造后浇带有三种构造,第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HJD构造;第二种后浇带HJD下抗水压垫层构造;第三种后浇带HJD超前止水构造,超前止水后浇带一般用于基础底板、外墙的后浇带,适用于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高层建筑或主体施工时间较长的基础后浇带工程等。
4、2018云计量软件后浇带能处理哪些构件?软件目前可以设置后浇带的构件有筏板(桩承台)后浇带、现浇板后浇带、外墙后浇带、内墙后浇带、梁后浇带、基础梁后浇带,具体如下图:5、其他构件遇到后浇带的计算方法图集有两种做法贯通流筋和100%搭接留筋,但目前在软件中筏板,现浇板,墙,梁钢筋遇后浇带是按连续通过计算的。
6、云计量软件后浇带钢筋的计算(1)筏板/板后浇带钢筋①底部加强筋的长度:净长+设定锚固+设定锚固根数:净长-起步(2*S)除以间距,向上取整+1备注板后浇带计算方法相同(2)梁/基础梁后浇带处理思如图:①梁后浇带侧面筋:净长+锚固+锚固②箍筋根数:净长-起步*2除以间距,向上取整+1备注:梁计算箍筋根数扣减后浇带宽度范围,备注:基础梁计算方法同梁(3)后浇带体积,模板计算软件中后浇带按构件分别计算体积和模板后浇带的计算式里面只包括矩形部分,下沉后浇带的工程量计算到筏板的工程量里面,筏板在加下沉后浇带工程量的时候会先扣减矩形后浇带的工程量。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后浇带、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1、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 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后浇带的做法后浇带是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
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 的,缝宽取800mm;大于200mm 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 ,小于1500mm时,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 时,缝宽取1200mm即可。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 mm (但不超过600mm) 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 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钢筋断开贯通与否,在于后浇带(缝) 的类型。
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
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后出现在规定部位以外的裂缝,从而降低了结构抗拉承载的能力。
根据规范对钢筋的接头容许断面百分率,要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同时,后浇带宜设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
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灌实。
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的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按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选择不同的浇灌时间。
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
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而定,一般为浇注施工后60d 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灌,在工期要求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应少于30d。
后浇带的做法后浇带是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
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 的,缝宽取800mm;大于200mm 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 ,小于1500mm时,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 时,缝宽取1200mm即可。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 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 mm (但不超过600mm) 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 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钢筋断开贯通与否,在于后浇带(缝) 的类型。
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
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后出现在规定部位以外的裂缝,从而降低了结构抗拉承载的能力。
根据规范对钢筋的接头容许断面百分率,要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同时,后浇带宜设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
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灌实。
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的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按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选择不同的浇灌时间。
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
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而定,一般为浇注施工后60d 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灌,在工期要求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应少于30d。
2008年04月29日星期二11:42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通常在设计中,我们是写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作法如下:后浇带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大于等于0.015%.后浇带中梁、板钢筋跨内均增加20%,后浇带应待主体结构完成60天且沉降稳定后再用较相邻砼强度等级高一级的膨胀砼浇注。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一、后浇带的定义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
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
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即后浇带是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即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
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
CAD绘制混凝土结构后浇带
1 后浇带
英文名称:post-cast strip。
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后浇带平面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
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
2 CAD绘制后浇带
后浇带CAD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