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业调查综合表-龙古村
- 格式:xls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7
住房城乡建设部00文化部00国家文物局00财政部00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00建村[2012]58号0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农委)、文化厅(局)、文物局、财政厅(局):00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关于“古村落的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讲话精神和加强保护工作的指示,摸清我国传统村落底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改善,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决定开展传统村落调查。
现通知如下:00一、调查目的和意义00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
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
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是认定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的重要依据,是摸清并记录我国传统文化家底的重要工作。
00二、调查对象00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村落列为调查对象:0(一)传统建筑风貌完整00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超过村庄建筑总量的1/3,较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
00(二)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00村落选址具有传统特色和地方代表性,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与维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
0 0村落格局鲜明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鲜明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且村落整体格局保存良好。
0(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00该传统村落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或地域特色鲜明,或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形式良好,至今仍以活态延续。
关于宁国古村落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摘要: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有必要探讨中国乡村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结合实际才能得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古村落发展之路。
本文通过分析宁国古村落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对其中一些古村落进行现状调研,解决当宁国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中所遇到的普遍矛盾与村民对于传统村落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之下的对村落更新的需求,探讨村落的影响因素和在公共空间、环境、建筑等方面的空间特征,提出宁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保护与更新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宁国古村落徽派建筑古村保护千年古镇胡乐镇位于宁国市的西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绩溪县相连,西与旌德县接壤,北与甲路镇毗邻。
s215、s323省道和岛鸿公路在境内鸿门村相交,皖赣铁路贯穿全境。
镇所在地胡乐司距宁国市区45公里,距黄山市8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很早以前,江西姓胡名乐一家七口人迁至如今胡乐的黄山脚下。
当时这里一片荒芜,他们以开荒种地为生,在这块土地繁衍后代。
后来其他姓氏也相继迁于此地。
由于胡氏家庭兴旺,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氏族,故把当地命名为胡乐。
随着胡乐人口集中、商业发展迅猛,胡乐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这里集市成街,商家店铺一百余家,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这里的物资通过水运直通长江、流向海外,是浙皖四县水陆交通发达的商贸重镇,是通往江苏、湖南、江西的交通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初期,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在全国36个水陆交通重镇设立了直隶中央巡检司,胡乐就是其中之一,并有巡检兵率。
巡检司的衙门阶不大、官不高,巡检司最高长官相当八、九品。
但它的职责非特殊:一是监察附近府县官员;二是稽征商贸税费;三是维护地方治安。
到了清代巡检司还负有监管盐商乱贩私盐,防止食盐流往外地之责。
这就是胡乐司名称来历之所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针对胡乐村民进行走访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参与调查的男性有68.8%、女性有22,09%、还有9.31%未填写。
年龄分布如下10-30:23.81% 、30-60:44.05% 、60岁以上:28.57% 、未填写:3.57%文化程度分布如下:未填写:4.19% 、小学及以下:2.11% 初中:23.07% 、高中及以上:13.96%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可知,有96.7%的人是认为保护古村落的是十分有意义的;有69.6%的人认为保护古村落对文化的传承有影响;90.59%的人认为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保护古村落是有意义的;80.4%的人支持在古村落开发旅游;47.6%的人对于文化部门对古村落的保护宣传不是很了解;55.81%的人认为当地政府对古村落的保护不是很好;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当地村民对于古村落保护的保护热情高涨,热爱驻扎在童年记忆的古村落,但是。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目录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4)1.1闽南古厝简介: (4)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4)2.1选题背景: (4)2.1.1文化积淀 (4)2.1.2建筑遭受破坏 (6)第三部分研究思路和方向 (7)3.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7)3.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7)3.3数据分析 (8)第四部分调查过程 (9)4.2.1文献参考与问卷设计 (9)4.2.2电话访谈与记录 (9)4.2.3发布问卷与数据统计 (9)4.2.4资料集成与整理 (10)4.2.5完善调研报告 (10)第五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 (10)5.1访谈结果与分析 (10)5.1.2采访背景 (10)5.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 (10)第六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13)第七部分研究结论 (18)7.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18)7.1.1闽南古厝的现状 (18)7.1.2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外部优势 (18)7.1.3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不足 (19)7.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20)7.2.1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 (20)7.2.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 (20)7.3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20)第八部分我们的建议 (21)8.1保护是前提,保护比申遗重要 (21)8.2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很有必要性 (22)8.3保护的同时开发闽南古厝 (22)参考文献 (23)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1.1闽南古厝简介:“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
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
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
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
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古村落留存状况调查报告古村落古村落留存状况调查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背景古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历史村落。
我国古村落数量众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
它不仅拥有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精粹和各个民族的“DNA博物馆”,也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然而,随着现代化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国古村落生存状况日益艰难,特别是在经济大潮中,古村落地域人口的分流,以及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不足,使得这些遗存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
意义保护古村落的意义首先在于能够留下传统文化的样本,对重新发现传统文化价值大有裨益。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与分割的文化遗迹不同,往往有整套的建筑风格、生活配套以及文化习俗。
虽然不一定能完全保存过去的生态,但能让人们对传统的想象不只是停留在纸上,而是有实在的物理的对照。
人们到古村落不仅仅只是怀念乡愁或者猎奇,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祖先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乃至人生信条在古村落里往往都留有痕迹。
任何现代化转型的国家都不能回避他们的传统,直面传统、审视传统并与传统对接,在当下中国颇为必要。
其次。
古村落具有特定的建筑遗产价值。
古村落是一个很好的民居民俗博物馆,建筑科研工作者可以在这里研究民居民俗建筑、木雕、石雕、砖雕、楹联宗祠等。
无论是木构造、砖木构造、竹木构造、土木构造还是石木构造的古村落民居,它们在采光、通风、隔热、防寒、防潮、防水、防震、防风、防虫、防盗等方面各有独到的设计。
村寨布局、道路设置、建筑机制中更是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营造理论、设计方法。
是各类建筑设计,研究人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和研究基础。
二.基本情况通过走访两个古村落,我们了解到,忠烈路的古村落由于电路老化,已烧成一片废墟,还有的正在拆除,基本是一幅残破的景象。
古村文化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近年来,古村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探究古村文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众对古村文化的认知和态度,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本报告旨在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调查问卷共包括三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对古村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对古村文化旅游的需求和期望。
我们总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收回了45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
依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起首,对古村文化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在受访者中,有60%的人对古村文化的了解程度只有一般或很少。
这说明在古村文化的传承和宣扬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宣扬工作。
其次,大部分受访者对古村文化持乐观态度。
有70%的受访者认为古村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有80%的受访者认为古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保卫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另外,对于古村文化旅游,大部分受访者表达了深厚的爱好和需求。
有90%的受访者表示允诺参观古村,其中70%的人认为古村文化旅游有助于增加对古村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同时,有60%的受访者期望在古村旅游中能够参与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例如手工艺制作、传统舞蹈等。
这表明古村文化旅游的进步潜力巨大,可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力。
最后,依据受访者的建议,我们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一是加强古村文化的宣扬和推广工作,提高大众对古村文化的认知度;二是加强古村旅游的服务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三是重视古村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创新古村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对大众对古村文化的认知和态度有了更深度的了解。
古村文化的传承和进步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信任,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古村文化将会得到更好地保卫和传承,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村基本情况调查(填写须知:请据实填写以下内容,有ABC选择项的或者有括号的可以画“√”选择。
)1、本村的总户数为户,总人口为人,其中常住人口为人,暂住人口为人,外出打工人口为人。
本村劳动力资源数人。
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农业从业人员人,工业从业人员人,其他从业人员人。
2、本村村域面积亩,建设用地面积为亩;耕地面积为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亩;园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
3本村粮食总产量吨,干鲜果品产量吨,油料总产量吨,棉花总产量——吨;该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A种粮食B种蔬菜C果树(苹果、梨、桃);年农业总产值为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万元,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为元;本村(有、无)养殖业,以养殖猪、鸡为主,请填写下表:5、6、本村(有、无)敬老院,占地面积为㎡。
村委会占地面积为㎡,本村村民参加各种保险的人数占本村人口的%,其中参加医保人,人,意外保险人,财产保险人。
7、本村幼儿园,中小学情况请填写下表备注:请分别写出年级个数和每个班级的班数。
8、本村(有、无)无文化站(室),面积约为㎡。
(有、无)健身设施集中点,位于,占地约㎡。
9、本村的卫生所(诊所)有个,分别位于面积为㎡,床位为8 个。
本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户。
10、本村有商店家,药店家,粮油店家,饭店家,信用社家,邮政储蓄所家。
11、本村有无定期集会?若有请写出集会的日期、人流量、商品交易额、主要人流来源?12、本村(有、无)品果站活蔬菜收购站个,面积约为㎡13、本村用水方式为,有供水井眼,水塔座,地下水埋深一般为米,管道埋深一般为米,做大管径寸。
14、本村居民生活污水怎么处理。
本村雨水主要走向,汇集于。
15、本村主要生活燃料是,液化气普及率为%,利用沼气作为主要燃料的大约户,政府一次性补贴元。
(有、无}意向安装同意安装煤气管道,管道接口处在。
16、本村电源主要来自于供给,村庄内部有台变压器,变压器容量为,位于;村域内台变压器,容量为,总容量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单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单范文【1】调查时间:xx年6月14日调查地点:尚乐村调查课题:综合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小组成员:xxx目的地基本信息: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西南侧,靠近河北省。
面积9、67平方公里,总人口大约2300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800人,560户。
调查前,我们事先做好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并请当地学校的同学作为我们的向导帮助我们完成调查。
在当地,我们分别采访了村委会领导和许多当地村民。
组员们用自己礼貌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令村民对我们敞开了心扉。
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采访工作结束后,我们却得到了两种完全不用的信息。
一方面,是代表官方的村委会领导发表的说辞,另一方面,是来自广大基层群众反馈的信息。
首先我们前往的是该村的村委会,这栋二层小楼与周边还比较落后的景象相比格外惹眼,宽敞的办公会议室和不斐的红木家具让我们不禁感叹这还只是一个村级政府。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职务类似助理的工作人员,他向我们介绍到:北尚乐村从xx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
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以矿山开采和矿石深加工为支柱产业,农作物种植为第二产业以及少量第三产业为辅的经济结构。
北尚乐村背靠塔山,矿石开采以大理石,汉白玉,红砂岩为主,在就地加工后可制成各种石雕,板材,玻璃,胶水等,成品在销往北京市区、河北省等地的同时还出口到中国台湾和日本。
农业作为第二产业,种植作物有玉米和小麦两种,并有少量果树。
第三产业是一些企业,有月饼厂,箱包厂,福利纸箱厂,为全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有一定创收。
村里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流动人口较少,并且贫富差距不大,人均年收入5600元上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在谈到北尚乐村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时,村为会领导告诉我们,xx年5月市政府出资已经修好了一条贯通全村的水泥路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今后将继续加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除旧建新,即以村委会出面的形式,由投资商出资为村民推除旧房每户建起一座二层别墅,将村民住宅集中,空出的宅基地用于建设企业厂房,发展如物业公司的第三产业经济,以解决住房问题,增加就业机会。
关于龙车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模板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
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
“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
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盼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
在生活上,“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有冲突的占41%。
其中常常发生冲突的占20%。
在学习上,5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
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侮。
在回答“平常父母不在身边,你最希望什么,最担忧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希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忧父母的健康和平安;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存在的问题(一)自由散漫,不服管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训练对人格的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家庭训练的突然断裂或缺位,很多“留守儿童”消失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擅长与人沟通,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
(二)成果偏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老师告知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峻,成果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三)不会理财。
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爸妈给的零花钱不知道怎么正确支配以至于造成铺张铺张的不良现象(四)应有不均衡。
由于父母不在家,许多孩子的生活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比如说不能吃到新奇的水果,荤素搭配不协调等等状况。
(五)心里问题严峻。
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
“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便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解决方法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索并实行肯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峻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