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治疗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976.92 KB
- 文档页数:2
甲钴胺联合尼膜同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甲钴胺与尼膜同连用对脑小血管病致认知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择70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患,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患者联用甲钴胺与尼膜同,对照组35例单纯用尼膜同,对比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
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19.24±1.27)分、(19.32±1.18)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分别为(26.97±2.24)分、(25.00±2.01)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8.57%,无显著差异,P>0.05,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
结论甲钴胺与尼膜同联合用于治疗由脑小血管病所引发的认知障碍,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提升认知水平,且不良危害较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甲钴胺;尼膜同;疗效脑小血管病是脑血管的缺血、出血性症状,由于颅内的小动脉或微动脉发生病变造成。
由于小动脉处于脑血液循环系统末端,此部位病变可致使相关的脑组织发生持续性、进展性的损伤,继而引起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执行能力减弱、认知功能减退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造成血管性痴呆症[1]。
我院使用尼膜同、甲钴胺二者联合治疗,观察二药联合使用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70例患者,均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排除认知功能障碍中度、重度患者,无其他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理由,可独立生活,有能力配合心理学检查。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对照组35例。
研究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为55~70岁,平均年龄(61.3±3.7)岁;受教育年限为7~15年,平均年限(11.0±3.0)年;其中,脑白质疏松症16例,腔隙性脑梗死14例,微出血5例。
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甲钴胺和多奈哌齐的联合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讨脑小血管病(CSVD)致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甲钴胺和多奈哌齐的联合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入住我院的CSVD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设组,每组32例。
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单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条件施加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的用药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MoCA、MMSE测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比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CSVD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合用甲钴胺与多奈哌齐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智力,并保障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甲钴胺;多奈哌齐脑小血管病(CSVD)是各种因素损害脑内微小动静脉、毛细血管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占比约为25%[1]。
CSVD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但伴随病情加重,可逐步出现尿失禁、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认知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等,对于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均有明显危害。
因此,对于已确诊的CSVD患者,争取尽早有效的治疗非常必要。
多奈哌齐、甲钴胺分别为胆碱酯酶抑制剂与活性维生素药物,二者对人体认知功能均有较好的调节及修复作用[2]。
本研究以近年我院收诊的64例CSVD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例,探讨该两药联合用于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价值,具体示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入住我院的CSVD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设组,每组32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2~78(63.48±6.58)岁;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4~79(62.97±6.64)岁。
两组间基线资料对比,显示P>0.05,可做对比。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颅脑MRI等确诊;②身体状况良好,可全程配合研究;③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3]评分<25分;④已签署知情与同意协议。
西洛他唑治疗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障碍的疗效评价吴相君;邵爱民;范爱月【摘要】目的探讨西洛他唑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西洛他唑100 mg,2次/d,尼奠地平片30 mg,3次/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治疗6月后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那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变化,以及两组有无脑梗塞复发及脑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结果治疗前两组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脑梗塞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能显著改善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且无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西洛他唑【作者】吴相君;邵爱民;范爱月【作者单位】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临海317000;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临海317000;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临海3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临床观察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是老龄人群认知障碍、痴呆及死亡风险的主要原因, 是血管性认知损害主要的、最常见亚型[1]。
CSVD易被忽视,其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不同。
西洛他唑具抗血小板等作用,对大血管和微血管均有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11年1月-2013年 1 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诊治的脑小管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8例,脑小血管病诊断标准参照我国 2013年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经颅脑MRI 检查,符合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周围血管间隙扩大等,认知功能障碍采用那蒙特利尔(MoCA) 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分,且评分均≤25分。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小血管病 (CVSD)伴发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伴发认知功能损害(CVSD)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取CVSD伴发认知功能损害患者72例(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我院就诊),以电脑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6例。
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用药尼莫地平,观察组用要阿托伐他汀,对不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治疗以后,观察组(32例,占88.89%)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23例,占63.8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阿托伐他汀对CVSD伴发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的疗效,值得推荐。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尼莫地平;CVSD;认知功能损害;临床疗效CVSD是因为患者脑深穿支动脉供血导致的脑深部脑灰质核团和白质病变,患者发病后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很多患者还会形成腔隙脑梗死或弥漫性的白质损害等,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脑血管病变[1]。
这种疾病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损害存在一定的关联,一般认为血管炎性细胞因子因过度激活,会使得患者的脑小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导致患者的脑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
一般认为脑小血管的认知功能损害早期建议通过可靠的治疗能够得到延缓,甚至可能逆转患者出现痴呆的可能。
阿托伐他汀是对患者进行血脂调节的一种药物,可以有效实现对CVSD干预[2]。
本文基于此研究将阿托伐他汀应用在CVSD伴发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中,并分析所取得的效果,具体建议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CVSD伴发认知功能损害患者72例(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我院就诊),以电脑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6例。
(1)观察组病例中,男16例,女20例,45~78岁,均(62.37±11.34)岁;(2)对照组病例中,男23例,女23例,43~79岁,均(63.16±11.27)岁。
脑小血管病与其所致的认知障碍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一系列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其中认知功能障碍尤为重要,而脑小血管病又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可见对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病理生理、影像学、治疗等都变的越来越重要,故本文就认知障碍这个热点相关的脑小血管病和脑小血管变性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标签: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病理学;影像学;治疗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和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人类年龄超过60岁的比例比其他年龄段的比例增长更快。
这种趋势的持续发展,导致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如脑小血管病(CSVD)。
有数据显示,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20%出现脑小血管病,在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有60%是由CSVD引起的,1/3的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合并CSVD,合并患有CSVD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与血管性认知损伤相关的各种症状,主要是从认知功能正常或轻微损伤到完全性痴呆过渡的各种阶段[1]。
CSVD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执行力下降、处理信息速度减慢,延迟回忆、言语流畅性下降;其行为症状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和表情淡漠[2]。
因此对于脑小血管病及脑小血管病变所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都是极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论述CSVD与其所造成的认知障碍。
1 脑小血管病的分类及各类型的病理学特征脑小血管指脑的小的穿支动脉和小动脉(直径40~200 μm)、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它们构成了脑组织血供的基本单位,对脑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脑小血管病系指脑的小的血管病变,包括颅内小动脉和小的穿支动脉病变、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2]。
1.1 遗传性和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CAA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为:淀粉样蛋白沉积于软脑膜和皮层小动脉血管壁中,有时也可影响到静脉和毛细血管,致使血管中层变薄,弹力减弱,血管扩张,最终导致微动脉瘤形成或破裂而引起出血。
此类型是年龄相关性认知损害的重要病理机制。
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
疗效
石永芳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7(028)001
【摘要】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76例CSV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接受尼莫地平和银杏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5.8%(χ2=4.659,P=0.031);两组Mo-CA与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可以有效改善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石永芳
【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商丘 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J], 姚依钵
2.尼莫地平片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J], 朱媛; 耿德勤; 程言博
3.尼莫地平片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J], 朱媛; 耿德勤; 程言博
4.高压氧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 [J], 袁秀萍
5.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片对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 董亚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要点目前国际上围绕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指南主要包括:199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学会(NINDS-AIREN)Eli、2006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院-加拿大卒中网(NINDS-CSN)、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2014年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知障碍学会(Vas-Cog)和2011年我国发布的VCI指南及2018年由全球27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制定的血管损伤认知障碍分类研究指南。
在这些指南中,脑小血管病是引起VCI的重要亚型,也是临床上导致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常见认知障碍的一种,发病率高,社会负担重,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合理诊疗至关重要。
一、定义脑小血管病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综合征。
脑小血管病常见的病因类型包括:小动脉硬化性、脑淀粉样血管病、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变、炎症和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静脉胶原病和其他小血管病等。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及视空间功能等认知域的损害。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可呈现出相似的认知减退模式,常累及注意力、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等领域,而记忆任务受损相对较轻。
二、流行病学脑小血管病是与年龄相关的高患病率疾病。
三、诊断(一)临床特点和评估1.临床特点:多数脑小血管病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无症状性脑小血管病、腔隙性卒中和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取决于病灶的部位、程度及数量等。
2.神经心理学评估:(1)总体认知功能筛查、评估: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是国内外常用的认知功能筛查量表,由于耗时短、容易操作,作为鉴别健康老年人和痴呆的初筛量表广泛应用于社区和医院。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我国广泛用于筛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脑小血管病所致轻度认知障碍应用银杏酮酯滴丸的疗效探究发布时间:2021-02-03T07:50:37.064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9期作者:王思迅[导读]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应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因脑小血管疾病而造成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 610051)【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因脑小血管疾病而造成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96例因脑小血管疾病而造成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人数各48例。
常规组口服多奈哌齐治疗,实验组口服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对比两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常规组85.4%,实验组认知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应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因脑小血管疾病而造成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银杏酮酯滴丸;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生活生活能力【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9-0206-02脑小血管病指的是脑内小血管发生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且发病率较高。
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日渐加剧,故而该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轻度认知障碍,甚至还会发展成血管性痴呆。
故而,对于因脑小血管病而导致轻度认知障碍者尽早实施治疗干预,降低与延缓其发生痴呆症状起着积极意义[1-3]。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应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因脑小血管疾病而造成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选取我院自2018年2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因脑小血管疾病而造成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