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港口物流

港口物流

港口物流
港口物流

1.港口分类

(1)按地理位置分为四类

海港、河口港、河港、湖港

(2)按性质和用途分为四类

商港、工业港、渔港、军港

(3)按装卸货物分为两类

综合性港口,装卸多种货物

专业性港口,装卸某单一货类

(4)按货物运输流向分为四类

内需型港口、外需型港口、中转型港口、中转加工型港口

2.现代物流港口的基本功能:

①运输、中转功能;②装卸搬运功能;③加工、包装、分拣功能;④仓储、配送功能;

⑤信息处理功能;⑥保税性质的口岸功能;⑦其他服务功能。

3.港口物流系统的构成:

一般要素:主要由劳动者,资金和物三方面构成。

功能要素:一般有采购、包装、仓储、流通加工、出入境检验检疫与通关、装卸搬运、运输、物流信息处理等。

支撑要素:体制与制度,法律和规章,行政与命令,标准化系统,国际信用手段。

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施,装备,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和管理。

4.港城关系:港口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是港口繁荣与发展的载体。依港兴城,以城促港。

港城关系的演变进程:①港城初始联系阶段;②港城相互关联阶段;③港城集聚扩散效应阶段;④城市自增长效应发展阶段。

5.港城互动发展大致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上海市,已初步进入了港口城市自增长阶段;第二类是宁波深圳,广州,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处于港城集聚效应阶段;第三类是福州,厦门,珠海,防城,日照等城市,处于港口工业型经济发展阶段。

6.港口物流对经济的贡献:

直接经济贡献:主要是指港口生产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贡献:指为直接经济活动提供劳务与产品的组织所产生的效益。

社会效益:指港口发展对促进地区繁荣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7.五大港口群

⑴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煤炭、集装箱、油品、粮食、滚装

⑵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集装箱、煤炭、矿石、钢材、石油、陆岛滚装

⑶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粮食、陆岛滚装

⑷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集装箱、干散货、铁矿石、粮食、石油

⑸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集装箱、粮食、石油

一带一路:(全称)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宁波舟山港是从哪些方面融入一带一路的?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航运业有哪些影响?

港口管理模式可以划分为四大类

1公共服务港,公共部门投资,维护,管理,直接经营。

2设备港,公共部门投资维护管理,由私人部门通过租赁设施来经营。

3地主港,让出港口经营权给私人部门,收取特许经营费和租赁费。

4私人服务港,保留规制职能,以商业目标进行经营。

地主港为什么符合经济规律?

(1)兼顾了政府和企业的利益。

(2)提高了港口效率。

(3)确立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长远的固定融资渠道。

(4)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率。

(5)减少重复投资,促进港口能力的充分利用。

(6)适应国际港口管理的发展趋势。

港口水域设施:是指港界线以内的水域面积,主要包括锚地、航道、航标、回转水域、港池、防波堤及导航助航标志。

集装箱吊具:①固定式吊具(直接吊装式吊具、可更换式吊具);②组合式吊具;③伸缩式吊具(最为广泛)。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1)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种类:

①按门架结构形式分类(A型门架、H型门架、AH型门架、门框形式)

②按前大梁结构形式分类:(俯仰式、折叠式、滑梁式)

(2)主要参数技术:

①起重量

②尺寸参数(起升高度、外伸距、內伸距、轨距、门架净空高度、基距)

③工作速度(起升速度、小车运行速度、大车运行速度)

集装箱龙门起重机:

(1)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

(2)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

影响港口装卸设备选型的主要因素:

1.货物方面:

①货物特性;②吞吐量;③货物流向;④货物始发地和目的地;⑤订解约日期与装卸准备完成日期。

2.运载工具方面:

①船舶类型;车辆类型。

3.自然条件方面:

①水位和潮汐;②地质和地形;气象条件。

4.港口建筑方面:

①岸壁形式和码头结构;②库场类型及位置;③铁路和公路与码头的相对位置。

5.运输组织方面:选择装卸机械类型

6.竞争对手方面

7.其他因素

港口生产统计指标

货物可分为三大类:件杂货、干散货、液体货。将上述三大类货物按货物属性,按相近的货物归类统计,以便于进行统计分析。

吞吐量:货物吞吐量是一年间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

吞吐量统计方法(too long,look the book of page 139 by yourself)

统计截止时间一律为统计期末最后一天的18时为截止时间

船舶停时及在港作业指标:

操作系数=操作量/装卸自然吨

装卸工时效率=与装卸工时数相对应的操作量/装卸工时数

平均船时量=船舶装卸货物吨(箱)数/船舶作业船时总和

船舶停时是指运输船自进港直到离港的时间段

港口腹地:是指有物资(或旅客)经过某港运输的地区。按运输性质分类:直接腹地和中转腹地

集装箱码头堆场管理:

(1)堆场的堆箱规则:列如210533:表示21箱区,05位,第3列,第3层箱位。

(2)堆场分区:

①按堆场的前后位置,可分为前方堆场和后方堆场。

②按进口和出口业务,可分为进口箱区和出口箱区,

③按不同的箱型可分为普通箱区、特种箱区、冷藏箱区和危险品箱区。

④按集装箱的空重,可分为空箱区和重箱区。

⑤按中转类型,可分为国际中转箱区和国内中转箱区。

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的效益体现及其原理:

(1)规模效益源泉

(2)系统协调效益(统一组织运输,进行联合运输,系统内部调剂供需)

(3)专业化效益

(4)群体效益

物流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

保税物流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保税物流:货物在进出口过程中处于保税状态,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的运输,存储、加工等物流活动。

保税物流的特点:

①物流要素扩大化(包括口岸、保税、加工、退税、海关、监管等)

②通关流程不同(一般贸易是申报、查验、征税、放行;保税是合同备案、进口货物、复运出口、核销结案)

③系统边界交叉(地理:境内;移动范围:国内物流;物流特点:国际物流;)

港口物流系统规划讲解

港口物流系统规划 ——TJ集装箱码头的物流系统规划 摘要本论文首先从港口物流系统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入手进行分析,然后介绍TJ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的现状,并根据现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制定出TJ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规划的目标。接下来本论文从装卸机械的规划配置、运输车辆的规划配置、堆场的整体规划、车辆行驶路线的规划、检查桥的规划设计、条形码技术在集装箱的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规划以及工作人员的组织安排等八个方面对TJ集装箱码头的物流系统进行规划。通过具体规划,使码头不管是在硬件设备还是技术、管理等软件方面都在现代港口物流行业中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而且经济效益和自身的发展都将得到新的改观,从而使码头成为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集装箱、信息管理技术 Abstract The papers from the first port logistics planning system with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nalysis.Then introduced the actuality of logistics system about TJ container terminal, and ba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it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market, so constitute the goals of logistics system about TJ container terminal. Get down the papers from the mechanical handling of the programming, transportation programming of the vehicle, entered the overall programming, traffic route programming, inspection bridge design, coding technology in container applications,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 staff programming the logistics system of TJ container terminals. Through specific programming, both in the terminal hardware or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oftware all will incarnate the stronger competition in the modern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 And that the benefit of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would be a new change.The dock will become a modern so that a modern container terminal. Keywords: logistics systems, programming, containers,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滨海地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摘要 近几年来,区域经济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中一种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区域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同时亦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乘数效应,扩散效应。因此,区域经济有利于集群内企业获得竞争上的优势,从而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例如,深圳、浦东作为增长极的区域发展为滨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范例。论文首先对区域经济的概念、形成原因、条件、机理和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佩鲁增长极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文中阐释了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即对非极化地区生产要素的吸引带来经济的原因主要是集群内资源的相对集中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所引起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降低了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和物流成本等。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导致生产要素包括资本、人才、知识、技术从极化地区溢出,向非极化地区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根据发展区域经济的佩鲁增长极理论,在增长极和非增长极之间发挥“经济联系通道”功能的现代物流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然后考察了港口城市中,港口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从而研究了港口物流发展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港口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型。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归纳了各种现代物流发展城市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如港口带动型、工业带动型、商业带动型和交通枢纽型模式。论文讨论了世界主要港口发展物流的经营管理模式,总结了世界主要港口发展物流的经验和发展趋势。最终论证了港口为增长极带动所在城市经济发展,以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带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型。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主要通过文献及理论研究,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归纳。并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使论文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最后给出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港口物流增长极聚集效应扩散效应

港口物流发展

港口物流发展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是多种物资、交通运输、服务资源的集合,或者说,港口物流是货流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地,是各种物流作业的集中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服务功能的集合。港口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多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从横向看,港口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和带动效应。 (一)港口物流发展个例 一、深圳港 根据最新资料统计,2003年深圳海港五大集装箱码头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已取代上海成为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航空货运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深圳机场货邮行吞吐量累计数仍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至7月末,机场货邮行吞吐量累计20.7万吨,同比增长15.77%。深圳港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和国际港航界的奇迹,并紧紧带动着深圳的物流产业迈步向前发展。 深圳港口的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航线的扩展、吞吐量的增长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三个方面。 航线的不断扩展大大开阔了深圳的物流范围,紧密了深圳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从市港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了解到,目前共有31家国际著名船公司来深圳落户,开辟近远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80余条,形成了连通五大洲、覆盖世界12大航区内各主要港口的国际班轮网络,平均每月靠泊343艘次。深圳港国际航线数量、航班密度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已跻身世界大港之列。以盐田港区为例,今年前十个月仅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就超过一万三千航次,目前挂靠该港的国际环球班轮航线达到五十三条。深圳港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外国班轮公司开辟定期班轮航线的港口,也是目前我国远洋班轮航线最多的港口。 远洋物流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港口吞吐量的急速上升是深圳物流产业物流产值提增的主要来源,也是物流业对外竞争的主要力量。今年1-10月集装箱吞吐量达868.6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升39.82%。港口专业人士预测,今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标准箱。增长势头持续惊人,到2005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还将争取达到

港口物流业务流程介绍

港口物流业务流程介绍 港口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组织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越来越成为产业组织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日渐突出,使港口成为衍生高度聚集相关产业群带的巢臼,由此也在地域延伸了港口的经济辐射范围,并产生了具有高耦合度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关联度及其产业集群的边界不断扩展。本文对港口物流及其周边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港口产业链重构进行探讨,架构崭新的现代港口内外部发展格局。 一、港口区域延伸及其腹地产业集群的藕合度分析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一种位于特定地理区位的中间组织,由众多企业即集群的成员本着共同的产业目标、默识的规则建立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约定的群体。集群成员间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竞争,不断创新,建立了投入产出的经济技术联系,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垂直关系,产业与相关企业、市场中介组织及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补性,从而形成产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产业集群通常指依赖并服务于相似市场、具有主导产业的众多企业及相关产业组织和支撑服务机构间通过分工合作于特定区域内结网而成的学习型组织。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提高、无形资产提高是产业集群的优势。 传统港口禀赋其区位优势所形成的港口经济及其附着体一一临港工业,符合产业布局的基本规律,但临港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结构较为粗放,主要集中在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提供较为初级的产品,临港产业集群的形态主要表现在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产业关联度,但信息、技术和服务含量较低。 而现代港口采取完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运输中心与物流平台,主要业务范围从货物装卸、仓储和船舶靠泊服务,到货物的加工换装及与船舶有关的工商业服务,扩大到货物从码头到港口后方陆域的配送一体化服务。港口逐步成为统一的集运输与贸易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从国外港口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贸易的90%来自海上,进出货物约有50%增加值来源于港口物流产业,临港工业和港区物流机能加强,诸如流通加工、包装、仓储、配送及信息服务,并已形成炼油、化工、电子、机械、汽车、服装纺织、食品、家电及IT等产业的生产、制造、加工、装配的重要基地,而且亦成为贸易、存储、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公司等产业集聚地。 全球已步入第三代港口发展阶段,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港口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成组货和集装箱运输已成为主要运输方式,集装箱、干散货和液态散货运输船舶向大型化发展,泊位向深水化、专业化发展。跨国公司的加入,提出了及时服务、零库存等要求,围绕着运输链的起始点,港口活动的范围已大大超出了传统的港口界限。港口在组织功能上日益扩大,已成为集货物流、贸易流、信息流、资金流与人才流一体化复合型据点。成片的临港工业群带与腹地产业集群的崛起,使港口成为一个跨地区、跨国界、跨行业商业合作的媒介体。港口已成为各产业集群所需原材料、零配件、机器设备采购、产成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和枢纽,集中表现在与其腹地和境外产业集群经济的高耦合度,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 港口物流与其周边产业集群的耦合度主要表现在: 1.就港口物流功能而言,随着其规模扩大和运输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商贸活动的活跃,港口

港口物流考试内容参考

1.信息化对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港口是物流运动的重要汇接点,是地区和国家间物资交换的枢纽,因此,信息对于港口具有重要的作用。 1、港口是信息的汇集地。据估算,每一笔实物交易产生十次以上的信息交换,由此可知,港口也是信息汇集的口岸。 2、港口对物流信息的通畅与否起到关键作用。庞大的货物集散运动带来密集的信息流量,对信息流的处理方式和效率会影响港口的运作效率、货物的在港周转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 3、港口的信息处理环节多。信息要在这众多的部门和企业中交换,任何一处的信息处理延迟,都会影响外贸货物的进出港速度,进而影响各方的经济利益。 4、港口信息系统是社会物流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来说,港口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平台,而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技术支撑。可以说,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就无从谈起。因此,港口的信息系统也就是社会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港口的信息具有经济晴雨表的作用。通过对港口货种结构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地区或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通过对单位重量货物价值信息的深入挖掘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等等。这些信息不仅对工业企业和宏观调控有作用,对于港口发现新市场,制定经营方向和战略,调整港口功能布局和建设规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港口商务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看书P148-P166) 3.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及趋势(P200-P206) 3.1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销售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修、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行为,不含加工贸易企业生产链上的物流和传统的口岸通关物流。 3.2保税物流的发展是随着保税区的改革和发展而发展的,目前中国的保税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传统的保税区阶段和保税区区港联动阶段,相应的,保税物流也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保税物流阶段和区港联动后的保税物流阶段(现代保税物流阶段)。传统保税物流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2年,现代保税物流阶段是从2002年至今。 3.3保税物流的发展趋势 海关将稳步推进保税物流监管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构建以保税港、保税物流园区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A、B型)为枢纽,以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为星罗棋布网点的多元化保税物流监管体系;推进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改革,实现全国范围内多层次、完整的保税物流网络;创新保税货物更便利流转机制,实现保税物流监管区域、场所、网点间的联动发展;优化保税物流监管程序流程,强化风险分析监控作用,加强实际监管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保税物流企业申报制度、保税物流税收担保机制和企业分类管理机制,推进企业自律和综合治理。总之,未来的保税物流在监管方式上将更加灵活、高效;在功能服务上将逐步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外向性经济快速发展对保税物流发展的需求。 4. 港口发展与港口经济腹地的关系 4.1港口不仅为腹地提供运输服务,更重要的是对腹地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港口利用腹地能够通过陆上交通网络,吸纳和集聚陆向经济能量,又可以通过海上大通道,更容易超越地理的空间界限,大跨度地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在世界范围内吸纳和集聚生产力各要素。腹地利用港口运输的优势,可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贸易,促进腹地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使腹地经济更具生命力。因此,港口与腹地区域之间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是密不可分、不可或缺的。按照“海陆一体化”的开发

港口物流的现状及发展——上海港

摘要 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而物流在不仅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国家港口发展战略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正是运用AHP分析方法以及SWOT 分析方法对我国港口的物流建设进行分析,明确其优势和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上海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海港物流中心 AHP分析法 SWOT分析法综合竞争力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分类.. (1) 一、港口的定义与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 (1) 二、港口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1) 1.2.1地主型港口物流中心 (1) 1.2.2合资型港口物流中心 (2) 1.2.3独立型港口物流中心 (2) 1.2.4联合型港口物流中心 (3) 第二章我国港口现状 (4) 一、AHP 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4) 二、上海港的SWOT分析 (6) 2.2.1优势(strengh) (6) 2 .2.2劣势(weakness) (7) 2.2.3机会(opportunity) (7) 2.2.4威胁(threat) (8) 2.2.5 上海港物流建设SWOT 战略分析 (9) 第三章改善上海港现状的措施 (10) 3.2.1 加强上海市在陆上运输上配套设施的建设 (10) 3.2.2 强化国际物流方面的政策规范和引导 (10) 3.2.3 完善上海市国际物流管理运行机制 (11) 参考文献 (12)

港口物流绩效定量评价理论及应用

文章编号:1000-8462(2009)12-2034-05 港口物流绩效定量评价理论及应用 焦新龙1,2,刘雪莲1,3 ,马天山1 (1.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陕西西安710064;2.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学院,中国浙江宁波315211; 3.宁波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中国浙江宁波315016) 摘要:港口发展日渐成为经济发展所关注的焦点,推行港口物流综合评价是提升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 一。运用Delphi 法和AHP 法建立了港口物流层次分析模型, 构建了物流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差动”原理的赋权法———G l 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绩效综合评价。采用平均加权法对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到港口物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对宁波港港口物流绩效进行了实际验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其绩效状况;对青岛港、大连港、宁波港和上海港港口物流绩效作了比较性评价, 评价结果与这几个港口实际发展情况基本吻合。为这些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港口物流;FCE-AHP ;数学模型;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 F224.0;F252文献标识码:A 港口作为水陆空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物流中发挥着战略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加、现代物流理念的普及以及现代物流实践的要求,促使港口抛弃以往单一的运输中转节点的定位,转而向集运输、工贸、金融、信息和多式联运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的方向发展。港口物流是港口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因而对其进行评价是港口物流系统工程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糊(Fuzzy )数学方法是19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Zadeh L A 创立的。模糊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而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1]。在港口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中,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比较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提出主观与客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港口物流绩效综合评价方法。 1FCE —AHP 数学模型的建立 1.1层次分析法的不足 层次分析法[2-3](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T .L .Saaty 教授于19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通过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五个步骤计算各层次构成 要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对于层次分析法来说,其关键环节是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AHP 的效果。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层次分析法有一定的缺陷[4]: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难度大。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需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 ax ,看λm ax 是否同判断矩阵的阶数n 相等。若λm ax =n ,则具有一致性。当阶数n 较大时,精确计算λm ax 的工作量非常大;当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时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使其具有一致性。这不排除要经过若干次调整、检验、再调整、再检验的过程才能使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这个过程往往不太可能在实际中实现和应用。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引进了模糊矩阵的概念。 1.2FCE —AHP 数学模型以及评价因素集的建立为了能更好地分析问题,首先有必要简要地介绍模糊矩阵的定义和性质。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中,通过因素间的两两比较判断,采用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来定量表示,则有: 定义:设矩阵A =(a ij )n ×n 若满足:0≤a ij ≤l , 收稿时间:2009-09-18;修回时间:2009-10-22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编号:Y200805300)、宁波市青年(博士)基金项目(编号:2005A620029)及2008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08-AY04)联合资助。 第29卷第12期经济地理Vol.29,No.122009年12月ECONOM IC GEOGRAPHY Dec.,2009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班级:MBA00B 姓名:开心 学号:613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港口的基本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港口的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港口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 2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案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区域港口一体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是区域经济参与

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依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首先,港口是交通的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大量的货物聚集在这里,拉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港口周边地区又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它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资源在全球共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些都要靠海运来支撑,因为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在港口周围就变成了资源配置的枢纽。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对于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贸易基础理论、港口生长点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等,并通过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为例,来阐述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一、引言 港口是连接水域和陆域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对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且能带动周围地区也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下面,来对港口的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了解。 1.1港口的基本概念 2003年6月28日通过,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对“港口”的概念作了以下描述: 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

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195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121814686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1952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

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本身也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包括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等层面的内容。港口有很多新的理念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也是港口发展的一个新理念。现代服务业趋势是将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我国各大港口非常重视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流技术将港口、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的信息系统互连,为制造业、贸易、物流企业和船代、货代、报关等中介机构提供贸易、采购、物流、仓储、电子通关等“一条龙”服务。 从这几年的经营业绩来看,码头上市公司净利润尽管保持增长,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持续下滑。随着港口行业建设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未来我国港口发展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一方面,港口绿色发展以及港城一体化将是长期趋势;另一方面港口行业也在尝试着向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产业以及围绕码头业务相关领域进行延伸。 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对我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港口物流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港口物流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港口物流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1鹿特丹港模式,基于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 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

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 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2安特卫普港模式,实现信息服务现代化 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北海约80km 处,是欧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吞吐量的一半为转口贸易,是欧洲汽车、纸张、新鲜水果等产品的分拨中心,运输量几乎100%是国际运输。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完善的交通网络。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2)良好的硬件设施。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张、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 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EDI信息控

现代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现代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竞争全球化的发展,运输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必须在利润率降低的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客户提 供更多的服务种类。因此,各种运输主体,如航运企业、港口企业、仓储企业、货 运代理企业等纷纷以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港 口作为运输系统中的重要节点,承担着水陆运输方式转换的重要职能,同时又是 进行仓储和流通加工的最佳位置,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港口 在整个国际贸易链中的重要地位导致了港口物流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港口物流服务包括仓储、货运代理、拆装箱、装卸搬运、包装、加工、内陆 运输、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的服务。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综述,然后列出了港 口物流发展战略相关研究内容,最后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概括 介绍了现代港口与现代物流的一些基本情况。 首先给出了港口的基本概念、港口的基本分类和基本特征,介绍了现代港口 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和主要趋势。第 三章对现代港口物流战略建立了一个基本架构。首先介绍了港口物流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对港口物流战略进行目标定位,对港口企业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 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港口物流发展的几种战略,并提出战略选择的方案。 第四章研究了现代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包括管理、经营、组织模式三个环节。 第五章以镇江港的物流发展为案例来进行具体分析,分析了镇江港的具 体情况,指出了镇江港物流发展战略方案和模式选择。第六章是结论部分。 现代港口物流已成为一个行业,对于中国来讲,港口物流既是国内地区间物质流 通的必要环节,也是国际物质流通的重要渠道。港口物流不仅是一个实业,对它的 发展战略和模式的理论研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上海港口现状

一、上海港物流的发展现状 上海港作为中国港口的代表和领头羊在综合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运输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散地,聚集内陆运输,水路等大量的货物;同时它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汇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和服务信息。从上海港及周边港口发展的趋势来看,进出口货物约有50%的增加值来源于其物流产业。港口周边已成为包括炼油、化工、电子、机械汽车、服装纺织、食品、家电乃至IT 等产品的制造、加工、装配的重要基地。 1、上海港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 从层次上看,上海港的直接腹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中国经济最达的地区,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港的第一间接腹地是长江流域(不包括长江三角洲),它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及重庆直辖市,以及江苏、浙江的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生成的集装箱进出口大多会经上海港中转。上海港的第二间接腹地(或潜在腹地)是其他沿海省份,包括北面山东省的青岛、江苏的连云港(其腹地要大于江苏省),南面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港的进出的远洋集装箱。腹地总人口超过4亿,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港口都无法比拟的。 2、上海港设施齐全,集装箱运输业基础较好 至2007 年,上海港拥有各类装卸机械3084 台,其中集装箱桥吊170 台,运输船舶7 艘,各类港作船舶338 艘,上海共有集装箱中转站、堆场59 个,总面积169 万平方米,能满足集装箱集散、拆并及其他增值服务的需要。上海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202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1 个,码头线总延长为91.6 公里,吞吐能力25352 万吨,集装箱专用泊位42个,码头线延长91600 米,07 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615 万标准箱。上海内河港口拥有各类码头泊位2100 多个,最大设计靠泊能力为2000 吨级。 3、上海港集疏运条件优越,航运市场发达上海港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是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中转货物运输最为便捷、总运输成本最低的港口。铁路有京沪、沪杭两条干线连接全国各地,公路有沪宁、沪杭两条高速公路,20 4、312、318、320 四条国道,沪嘉、萃松高速公路和城市外环公路连通全国公路网,水运有长江和大运河等内河通道。 2.上海港口物流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1、上海港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不足。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上海港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有的方面甚至还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但就上海港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而言,与发达国家港口相比仍有相 当差距。一是通海航道水深有所改善,但仍不适应大型船舶进出港口的需要。在建设洋山深水港口以前,上海港90%以上的港口泊位位于黄浦江和长江南岸,可航水域的最深水深仅有-8.5 米,按长江疏深计划,到2005 年长江航道水深也就保持在-12.5 米左右,难以满足国际航线上大型化船舶的需要。 二是上海港整体规模较小。上海港沿着长江和黄浦江分布的众多老港区曾经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但硬件设施落后,不能满足上海当前航运市场发展的需要。外高桥和洋山深水港的硬件设施虽然比较先进,但由于进出口岸货物量急剧上涨,港口整体吞吐能力仍然严重不足。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为例,上海港原有16 个集装箱专用泊位,核定年吞吐能力为290 万TUE。在洋山港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上海港年吞吐量仍超负荷达5%左右。三是港区后方堆场功能单一,上海港目前的堆场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以运输和堆存为主,在现代化仓库的管理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不能全方面适应物流的开展。 2、制度建设相对落后。一是港区的自由化、国际化较差,各项管理制度和整体服务质量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港口的需求,物流管理和开发还处于较低水平。二是行业管理有待规范,行

港口物流复习和答案

名次解释 1、港口物流:以港口为中心的货流、信息流、资金流、各种物流作业和多种物 流设施和服务功能的集合。 2、保税物流:是指货物在进口过程中处于保税状态,在海关监管下的特定区域 进行的运输、存储、加工等物流活动。 3、物流质押监管业务:指拟融资的企业所质押商品存储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 然后凭借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授信,银行根据质押商品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授信额度,并委托物流企业代为监管质押物。 4、港口横向一体化物流:一般指港口企业通过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与其他 港口企业组建覆盖面广的物流联盟,利用广泛的网络、规模效应来构建竞争优势。 5、离岸金融: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联系,且不受该国家金融 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6、港口纵向一体化物流:指港口企业通过合资、联营、合作等方式与货主及其 他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一体化合作关系,以便提供向港口两端延伸的物流服务。 7.物流代收货款:指的是货物买卖双方之间不直接进行货款结算,而是由港口物 流企业在货物到达时向货物买方代为收取,然后经由港口物流企业返还给货主的行为。 8.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 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单项选择题 1、地主型港口物流中心运作模式是由下列哪个港口最先创造和发展起来? ( C ) A、新加坡港性 B、香港港 C、鹿特丹港 D、以上均不是 2、下列不属于港口对物流服务定价依据基本方法是( D ) A、成本导向定价法 B、竞争导向定价法 C、需求导向定价法 D、产品设计定价法 3、由一个海关统一进行监管的特殊区域是( A ) A、保税港区 B、保税区 C、出口加工区 D、保税物流园区 4、通过境内陆路运输的货物是( A ) A、过境货物 B、转运货物 C、通运货物 D、以上都不是 5、物流企业直接为客户提供基础性融资服务是( A )。 A、物流直接融资服务 B、物流间接融资服务 C、物流信用服务 D、以上都不是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黄静康 物流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儿港口物流作为链接水路运输的核心枢纽更是举足轻重。港口五六十水运模式下的现代物流集成系统,是物流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实现了供应链物资流通整体系统中基础的物流支持和附加的增值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对我国贸易发展及经济发展都十分必要,而发展现代物流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现代化物流业,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服务业,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全球物流市场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在这个世界物流大市场日益融合的国际环境中,我国港口承担着越来越多国内和国际的物流业务,加快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竞争力、影响力,如何打造现代化的物流港口,让物流服务也成为企业挖掘利润的新的源泉,同时也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国与国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技术、资金、人力资本、管理思想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或传播,也因为有了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我国的港口物流发展一度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其他航海国家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港口物流水平。港口物流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理念的引进使得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迅速。根据物流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国际化要求,依托我国港口的天然优势,各地纷纷建设起了一批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上海港提出“大通关”工程,加快外高桥物流基地的建设,改善港口软硬件服务环境,积极开发货物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新的服务领域,使港区的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浙江省将“围绕发展港口物流,全面推进三大建设”定位为2010年浙江交通转型发展重点之一,并要求全省交通运输(港航)部门争取将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发展港口物流为龙头,建设港航强省,认真落实部、省共同促进浙江交通物流发展协议,打造全国重要的物

2019年推进XX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推进XX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城市荷兰鹿特丹整合为目标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近年来,XX依托其深水良港的区位优势和宁波—舟山港的快速发展,临港物流产业发展迅速。然而,综观国外港城一体化的国际港、拥有完善交通网络和良好硬件设施的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新加坡港等现代港口物流业高度发展的港口城市,XX 如何充分依托港口优势,整合有利资源,加快推进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仍然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 XX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 1、港口发展现状。宁波港域是中国大陆重点开发与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XX港是宁波港域的核心区域,境内设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161座(我局管辖的泊位29座)。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以XX港口为龙头的宁波港域XX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84亿吨,同比增长6.07%;集装箱吞吐量1042.3万标箱,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 2、港口集疏运网络发展。以疏港公路、大工程项目配套道路为

重点,构筑高速、便捷的集疏运网络,主要体现在集装箱货运二通道、太河路至春晓公路一期、梅山跨海大桥、穿山疏港高速的建设与开通。 3、道路运输业发展现状。截至XX年9月26日,我区共有货运经营户3878家,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户109家;全区共拥有营运货运机动车9924辆(不含农用货车、拖拉机)。其中集装箱运输企业237家,车辆3983辆,分别比去年年底新增91家、1591辆;厢式货车1055辆,比去年年底新增174辆。今年初以来,我区集装箱输道路运输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今年5月到8月,每个月都有200辆以上车辆增加,其中7月新增集装箱运输车辆数达到331辆,创历史月度增长量新高。 4、水路运输业发展现状。截至XX年9月底,我区有航运企业17家,各类营运船舶39艘,总运力达到79.29万载重吨,其中万吨级船舶22艘,万吨级船舶运力占到了总运力的93%,普通货船单船平均吨位2.8万吨,船舶平均船龄12.7年。 二、XX港口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托深水良港优势、雄厚的产业背景以及更加便利的交通网络,我区的港口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对照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我区的物流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五个方面:(一)物流布局零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由于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区域航运业,集装箱道路运输和堆场业务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港口和城市规划的局限,港区后方未能集中规划足够陆域空间,布置配套港口物流服务设施,区内部

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港口物流活动是随着港口经济的发展,依托贸易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形成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运输市场一体化的形成,越来越多的港口正在改变传统单一的货物装卸运输功能,逐渐向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方向发展(张丽君,2005)。港口物流是也是现代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港口作为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在现代综合物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汪长江,2007)。 港口物流是指以港口作为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平台,以建设全程运输服务中心和商贸后勤基地为重点,利用港口集货、存货、配货、多式联运的特长,以区域性经济为中心,发挥其对港口周边区域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活动(程言清,2007)。 任兴洲(2010)在《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一文中指出港口物流服务不仅几乎涉及到港口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与港口周边甚至更大围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港口物流可以说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行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和带动效应。而衡量港口物流对城市发展的核心指标主要为对就业和GDP的贡献,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和诱发贡献;直接贡献包括码头作业、码头建设、港口管理、转运物资的仓储业、代理业、直接运输业、船舶维修等。间接贡献主要包括相关金融保险业,物资供应商和港口用户等。诱发贡献是指港口直接和间接贡献的波及效应(贾大山,2006)。 1 国内研究现状 1.1港口物流对经济的价值研究 国内对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关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对这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张树艳(2007)在《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硕士论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港口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增加,不仅体现在港口本身,而且体现在对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港口物流在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国际贸易、国民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