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1
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赏析(优秀9篇)赏析篇一《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是一篇令人不禁喜爱的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十分乐观。
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后失败,欧阳修被株连被贬,此文就是被贬滁州时创作的。
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文中写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无足怪的。
因为既是写亭,自当写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当写出命名之意,这些全属必要的烘托。
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
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线。
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
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体会到的,着还不足为奇。
等写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
以下从两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的这和平生活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色,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首先本文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
最突出的是,在本文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
其次“《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金荧润畅。
再次《醉翁亭记》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全文几乎用“也”结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28.《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原文: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
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山之间者,酿泉也。
酿泉之上,其下平坦,可以容舟,舟遥见山,苍山如海,空蒙蒙,如烟云之将合也。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远远望去,郁郁葱葱,深邃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水流从两座山之间流出,这就是酿泉。
酿泉的上方,下面平坦,可以容纳船只,船只远远地看到山,青色的山峦如同大海,雾蒙蒙的,就像烟云即将融合在一起。
注释:1. 滁州:北宋时期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
2. 琅琊:山名,位于滁州西南,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主要描写对象。
3. 林壑:树林和山谷。
4. 蔚然:茂盛的样子。
5. 深秀:深邃秀丽。
6. 山行:沿着山路行走。
7. 潺潺:形容水声。
8. 泻出:流出。
9. 酿泉:泉水名,位于滁州琅琊山。
10. 容舟:容纳船只。
11. 苍山:青色的山。
12. 空蒙蒙:雾蒙蒙的样子。
13. 烟云:烟雾和云彩。
以下为《醉翁亭记》中其他部分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原文: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翻译:弯腰曲背,往来不断的人,是滁州人的游览。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美,用酿泉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
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面前,这是太守的宴会。
注释:1. 伛偻提携:弯腰曲背,扶持着行走。
2. 滁人:滁州的人。
3. 游:游览。
4. 临溪:靠近溪水。
5. 渔:钓鱼。
6. 肥:肥美。
7. 酿泉:泉水名,用于酿酒。
8. 冽:清澈。
9. 山肴野蔌:山中的野味野菜。
10. 杂然而前陈:杂乱地摆放在面前。
11. 太守: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州长。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过对滁州山水和太守宴会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是宋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高耸于、屹立于。
5、【太守自谓也】太守自称。
6、【意】心思、情感。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美,能够感动人的心灵,而把这种美妙融入到酒里。
8、【___开】森林中雾气缭绕,若隐若现。
霏,雾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归山谷,岩洞逐渐变暗。
暝,变暗。
10、【晦明变化】早晚、昼夜的变化。
11、【___发而幽香】野花绽放,芬芳扑鼻。
12、【佳木秀而繁阴】优美的树木茂密地遮荫。
秀,优美;阴,遮荫。
13、【风霜高洁】经受风霜的洗礼,高尚纯洁。
14、【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弯腰驮着东西。
提携,携带。
17、【洌】清澈。
18、【山肴野蔌】山中的和野菜。
蔌,野菜。
19、【___】摆放、陈列。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上的音乐,不是丝竹乐器演奏的。
酣,喝醉。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杯觥和筹码相互交错。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计策、棋子。
23、【苍颜】苍老的面容。
24、【颓然乎其间】颓废疲惫地坐在其中。
颓然,颓废疲惫的样子。
25、【阴翳】阴暗的影子。
翳,阴影。
26、【鸣声上下】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
27、【乐其乐】欣赏别人的快乐。
29、【谓】说、称。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的时候能够与大家一起欢乐,清醒时能够用文言文来描述这种欢乐。
二、重点句子翻译:1、琅琊山的西南部山峰,山林和山谷非常美丽,远远望去非常壮观,这就是琅琊山。
2、走了六七里山路,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3、山峰回环曲折,路也跟着转弯。
在这样的山路上,有一座亭子高高地矗立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4、谁给这座亭子取的名字呢?是太守自己取的。
5、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喝酒,他们只喝了一点点就喝醉了。
因为太守年龄最大,所以自称醉翁。
6、太守之所以喜欢来这里,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为了欣赏山水之美。
醉翁亭记文言文原文翻译醉翁亭记文言文原文翻译《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下面小编收集了醉翁亭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可供大家欣赏。
醉翁亭记原文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XXX《醉翁亭记》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XXX。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XXX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XXX发而幽香】。
XXX。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XXX】。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3、【苍颜】。
24、【颓然乎其间】。
颓然。
27、【乐其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5、【阴翳】。
翳。
29、【谓】。
26、【鸣声上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酒徒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酒徒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XXX而XXX开,云归而山洞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来往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古文注释及诗意(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醉翁亭记古文注释及诗意《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于庆历五年被贬官至滁州。
醉翁亭记文言文原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醉翁亭记文言文原文醉翁亭记文言文原文_全文赏析醉翁亭记的此文学习,具体的记载描写了有关于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林霏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野芳发而幽香】。
芳。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3、【苍颜】。
24、【颓然乎其间】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9、【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5、《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6、《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林霏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野芳发而幽香】。
芳。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3、【苍颜】。
24、【颓然乎其间】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9、【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醉翁亭纪文言文翻译和原文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与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十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见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与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与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干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九上文言文字词批注译文知识点完全归纳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翻译和原文(5篇)醉翁亭记翻译和原文(5篇)醉翁亭记翻译和原文范文第1篇《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叉,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殊的美丽。
看上去树木茂密、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慢慢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名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来宾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名叫“醉翁”。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悟在心里,寄予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分散,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文言文注释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
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好的树木。
40.秀:植物开花、结实。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洌:清醇。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
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列。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
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
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
63.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3]。
64.苍颜: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已而:不久。
67.阴翳: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
68.翳:遮蔽。
69.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0.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
乐②: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为,是。
7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
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虚词注解用法:①而:表并列②而:表顺接③之:结构助词,的④而:表递进⑤而:表递进⑥而:表顺接⑦而:表顺接⑧而:表顺接⑨而:表修饰⑩而:【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而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而表修饰而:表并列而:表并列而:表修饰而:表顺接而:表顺接而:表转折而:表转折而:表修饰而:表转折以:意为“用”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酿泉为酒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4.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
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醉翁亭记创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
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7]醉翁亭记作品鉴赏内容赏析《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
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
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9]全文共四段,条理清楚,构思极为精巧。
此文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分五步突出醉翁亭。
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
作者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
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
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
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
“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
然后写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出醉翁亭座落在山清水秀的最佳位置上。
为下文的活动安排了一个优美独特的背景。
作者接着转向叙事抒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愚之酒也”。
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
这段层与层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
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印象。
[8]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