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无机化学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无机化学实验目录第一章无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节化学实验的目和要求第二节无机化学实验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第二章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一节常用仪器的洗涤及干燥第二节加热与冷却第三节试剂的取用第四节称量第五节溶液的配制第六节气体的产生、净化、干燥与收集第七节试纸的应用第八节试管反应与离子的检出第九节水的纯化与水质鉴定第十节无机合成基本操作第十一节离子交换技术第三章实验内容第一节基本操作训练实验一基本操作训练实验二酸碱滴定第二节参数及常数测定实验一气体常数R的测定实验二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实验三弱酸电离常数Ka的测定(一) pH电位法(二)半中和法(三)电导法实验四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实验五难溶强电解质溶度积常数Ksp的测定(一)离子交换法测定硫酸钙的溶度积常数(二)离子电极法测定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实验六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测定银氨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实验七分光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第三节性质实验及定性分析实验实验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 -实验二电解质溶液的多相平衡实验三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四配合物的形成及性质实验五主族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六副族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七常见无机离子的鉴别实验八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及检出实验九阴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及检出实验十阳离子Co2+、Ni2+、Fe3+的纸上色层分离第四节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及提纯实验一硝酸钾制备及其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实验二药用氯化钠制备实验三硫酸铬钾的制备实验四高锰酸钾的制备实验五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其光化学性质的研究实验六抗菌药磺胺嘧啶银的合成及性质测定实验七营养药葡萄糖酸钙的制备及性质测定第五节综合性试验第六节设计性试验- 2 -第一章无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节无机化学实验的目和要求无机化学实验是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其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无机化学的重要理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变化。
通过实验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实验获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感性认识,进一步验证、巩固和充实课堂上讲授的理论和概念,并适当的扩大知识面,从而对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1、比色时,若从比色管侧面观察颜色,为何会造成误差?
答:由朗伯比尔定律,A(吸光度)=abc,从比色管侧面观察,会造成摩尔吸光系数的改变和吸收池厚度的改变。
2、在除去硫酸根离子步骤中,为什么要先将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
答:硫酸钡难溶盐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有利于将硫酸根离子除尽,且有利于沉淀生成。
3、pH试纸的精确度?
答:广泛pH试纸精确到1,精密pH试纸精确到0.5.
4、除硫酸根离子时,需要加入氯化钡溶液。
为又快又好的完成中间检验步聚,刘同学计划操作步骤如下:先向需要纯化的母液(以烧杯盛放)中一次性加入1mL氯化钡溶液,混匀。
然后取母液2mL分至两离心管中,离心后沿其中一支离心管壁滴入3滴氯化钡溶液。
对比两支离心管,若上清液变浑,说明硫酸根未除尽。
为保证提纯的产率,将两离心管中的溶液倒回装母液的烧杯,再向其中加入上次用量一半的氯化钡溶液(即0.5mL),混匀。
重复离心检验过程。
若上清液保持清澈,则表明钡离子已除尽,将两离心管中的溶液倒回装母液的烧杯,进行后续实验。
若仍混浊,则将两离心管中的溶液倒回装母液的烧杯,再向其中加入上次用量一半的氯化钡溶液(即0.25mL),混匀,离心检验。
重复至钡离子被除尽。
试分析操作中的错误之处。
答:
5、在蒸发过程中为什么不能蒸干而只能蒸至稀糊状?
答:蒸干会使母液中的KCl析出,影响NaCl纯度。
6、在干燥时为什么先用小火烘炒?如果直接用大火烘炒有什么影响?
答:小火烘炒可以使NaCl均匀受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出来。
直接用大火烘炒可能使干燥的NaCl包裹未干燥的NaCl而结块。
7、实验中加入Na2CO3的作用是什么?Na2CO3和BaCl2加入顺序能否改变?
答:①除去过量钡离子②除去钙离子③Na2CO3显碱性,除去镁离子④钠离子为阳离子,不引入杂质;碳酸根为阴离子,易于除去。
不能改变,否则会引入钡离子成为杂质。
8、工业生产氯化钠的来源有哪些,粗食盐提纯主要是去除哪些杂质?
答:岩盐(如应盐盐矿)和海盐。
主要杂质为泥沙等不溶性物及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和钾离子等可溶性杂质。
9、固液分离有哪些方法,根据什么来选择固液分离方法?减压过滤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答:
10、杨同学在蒸发浓缩的过程中,加入盐酸,使溶液的pH值保持微酸性,随后蒸发浓缩、干燥得到提纯的氯化钠晶体。
但在最后的质量检验过程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溶于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
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怎样改进?
1.烧杯用于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烧杯容积的(B)
A.1/3 B. 2/3 C.1/2 D. 3/4
2. 加BaCl2除去食盐中SO42-和加NaCO3除去Ca2+、Mg2+,用什么方法()判断SO42-和
Ca2+、Mg2+已经被除干净
A. 测定溶液pH值
B. 观察溶液颜色
C.中间检验法
D. 辨别气味
3. 制备氯化钠实验中用到的固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有哪些主要有哪些(ABD)
A.傾滗法B. 过滤法C. 重结晶法D. 离心分离法
4、本实验中钾离子在哪一步被除去?
答:在蒸发过程中蒸至稀糊状,而不能蒸干。
KCl含量少,溶解度较大,因而保持在母液中不至析出,经抽滤去除。
5、按正常操作,大多数同学的产率在60%左右,而张同学的产率大于80%。
有同学认为是因为小张同学除杂时加入了过多的氯化钡溶液,除钡离子时又加入了较多的碳酸钠溶液。
试分析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张产率过高?
答:
6、除硫酸根离子时,需要加入氯化钡溶液。
为又快又好的完成中间检验步聚,刘同学计划操作步骤如下:先向需要纯化的母液(以烧杯盛放)中一次性加入1mL氯化钡溶液,混匀。
然后取母液2mL分至两离心管中,离心后沿其中一支离心管壁滴入3滴氯化钡溶液。
对比两支离心管,若上清液变浑,说明硫酸根未除尽。
为保证提纯的产率,将两离心管中的溶液倒回装母液的烧杯,再向其中加入上次用量一半的氯化钡溶液(即0.5mL),混匀。
重复离心检验过程。
若上清液保持清澈,则表明钡离子已除尽,将两离心管中的溶液倒回装母液的烧杯,进行后续实验。
若仍混浊,则将两离心管中的溶液倒回装母液的烧杯,再向其中加入上次用量一半的氯化钡溶液(即0.25mL),混匀,离心检验。
重复至钡离子被除尽。
试分析操作中的错误之处。
答:
7、常压过滤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8、提纯后的食盐趁热称重与冷却后称重的质量有无区别?给出你的理由。
9、杨同学在蒸发浓缩的过程中,加入盐酸,使溶液的pH值保持微酸性,随后蒸发浓缩、干燥得到提纯的氯化钠晶体。
但在最后的质量检验过程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溶于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
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怎样改进?
10、蒸发浓缩的要点?本实验在蒸发浓缩中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答:(1)当物质溶解度较大时,必须蒸发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才可停止,如果物质的溶解度较小或高温时溶解度较大而室温时溶解度较小,可不蒸发到出现晶膜就冷却。
(2)每次蒸发溶液的量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本实验不可将溶液蒸干,应蒸至稀糊状停止加热,用余温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