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之选材与立意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5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立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选材方法3. 记叙文的立意技巧4. 优秀记叙文案例分析5.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优秀记叙文案例。
3. 准备写作实践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6.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类型,如: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丰富记叙文的内容。
3. 分析不同类型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素材和立意,相互借鉴和学习。
2. 设计写作任务:根据课堂所学,让学生完成一篇短篇记叙文。
3. 学生互评:相互评价对方的作文,给出建议和意见。
八、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课堂表现、写作实践和互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品质和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3. 反馈与建议: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九、教学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技巧。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选材和立意的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更有深度和吸引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2. 记叙文的选材策略3. 记叙文的立意方法4. 记叙文写作的注意事项5. 课堂练习和讨论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选材策略和立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练习选材和立意,互相交流分享。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课堂练习作品的质量,包括选材、立意和表达等方面。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写作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和案例。
2. 范文:收集一批优秀记叙文范文,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学生的练习作品。
4. 课堂练习纸: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的重要性。
2. 讲解选材策略:详细讲解记叙文选材的策略,包括选择有趣、有情感、有启发性的素材。
3. 讲解立意方法:介绍记叙文立意的方法,如以小见大、情感共鸣、引人深思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练习选材和立意,互相交流分享。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练习,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选材和立意的讨论。
2.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点评,强调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选材和立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选材的方法和技巧3. 立意的方法和技巧4. 记叙文写作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写作练习的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写作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 优秀作品:收集一批优秀记叙文作品,用于实例分析。
3. 写作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方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和完善课后写作练习。
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教学目标:1、明白立意与选材的要求;2、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课时:二课时(1.要求;2.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大家觉得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老师归纳:①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②事件详略得当、一波三折③有细致生动的描写④语言流畅,富有文采⑤立意新颖深刻)在这五个基本条件中,立意是写作文、写好作文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我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散文),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零乱,毫无组织纪律性)。
”就是说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立意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可见立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有没有方法能帮我们立意、立好意。
教师引导:我们学生最感头痛的就是写作文。
是啊,写作难,写一篇好的记叙文更难。
大家挖心搜胆,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写出一篇,老师却说同学们的文章“立意不高”,“偏题了”,“材料与中心不符”等。
同学们急,老师更急。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
二、立意与选材的含义及关系1、何谓立意?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一“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白“为什么要写”的问题。
2、何谓选材?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也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
3、两者关系立意,是记叙文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
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那么,立意与选材有哪些要求呢?请同学们读下列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叙事类记叙文】人生难免有离别。
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
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立意与选材示例:第一组: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选材与立意—、写作知识问题化下面是一则作文材料,阅读后请思考后面的问题。
你写这篇文章的立意及选择的材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发生的事情往往折射出社会的风貌、时代的特色。
在你的家庭生活中,肯定发生过很多事情,请你围绕自己的家庭生活,以“家事写真"为题目进行立意与选材练习。
注意体现真情实感。
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材:二.点石成金容易出现的问题「立意方面表现家庭的和谐;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包容等。
选材方面局限于家庭琐事或用俗了的事例,如父亲背我上医院,母亲拖着病体给我做饭等。
解决问题的方法:1、审读材料。
提示语要求通过家庭生活“折射出社会的风貌、时代的特色”。
2、拓展思维。
家庭生活可以是发生在家里的悲欢离合,也可以将家庭放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家庭的精神生活,如踏青,健身,参与比赛等。
尽量选取“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材料。
三、链接高考高考真题2006年上海地区高考作文题:“想握住你的手”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我想握住你的手真情莫过共握手!一题记虚掩的房门“咯吱”一声开了一道缝隙,爸探进半个脑袋向里张望。
天刚亮,同房的病友可能正在梦乡。
我刚醒,缩着身子用被角半掩着脸。
没错,是爸!红的,一大束康乃馨,我惊呆了。
那天,爸依旧是穿着那身泛白的工作服,头发很凌乱,或许外面风大。
清早的雾水打湿了他的发尖,脸上似乎还带着风的痕迹,看起来比以前沧桑了许多。
然而,我禁不住想笑,爸的样子笨拙而滑稽,他那一身装扮与他胸前—大束康乃馨极不相称。
我总以为,鲜花该是有着某种浪漫和情调。
爸朝我这边走来,我咧着嘴躲在被角里偷偷地笑。
“哦,醒了。
”爸惊诧的表情让我知道我是多么爱睡懒觉。
“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
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怎么写好呀,下面我将分步骤为您讲解如何写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一、理解题目仔细阅读作文题目或给定的主题,确保完全明白其含义和要求。
这是后续选材立意的基础。
示例假如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那么关键在于“难忘”这个词,要思考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人难以忘怀。
二、发散思维在理解题目后,开始进行思维的发散。
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科学知识等多个方面去思考可能的素材和立意方向。
示例对于“难忘的一件事”,可以想到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一次比赛的胜利、一次与朋友的误会和解;也可以想到社会上的一些感人事件,如志愿者在灾难中的奉献;还可以想到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如某位伟人的关键决策等。
三、筛选素材从众多想到的素材中,筛选出那些与题目相关性强、有独特性、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并且自己能够驾驭的素材。
示例如果自己的旅行经历中,有在偏远山区帮助贫困儿童的经历,这个素材不仅独特,而且能体现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与“难忘”相契合,就可以作为重点考虑。
四、确定立意根据筛选出的素材,确定文章的立意。
立意要积极向上,能够传达出一定的价值观或情感。
示例基于上述帮助贫困儿童的经历,立意可以是“爱心的传递能够带来难忘的回忆和成长”,或者“在付出中收获人生的珍贵体验”。
五、多角度思考为了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广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立意。
比如从个人成长、社会影响、人性的光辉等角度进行拓展。
示例对于同一个素材,不仅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写自己在帮助他人过程中的心灵触动和自我提升,还可以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探讨这种爱心行为对贫困地区儿童的积极作用,以及对社会正能量传播的意义。
六、创新立意尝试打破常规,提出新颖独特的立意观点,让文章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示例对于“难忘的一件事”,不局限于常见的亲情、友情、励志等立意,而是从“挫折也是一种难忘的财富”或者“一次意外的失败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等创新的角度出发。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选择合适材料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立意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3. 记叙文立意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记叙文,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记叙文及原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
2. 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明确记叙文的基本概念。
接着讲解记叙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例如选材要真实、典型、有趣等。
讲解记叙文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如立意要新颖、富有创意等。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题材,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记叙文的选材和立意。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成果。
4.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所学选材和立意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相关记叙文范文。
2. 写作素材库。
3. 教学PPT。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选材原则和立意方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选材和立意成果。
3. 点评法: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给予改进建议。
八、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选材原则和立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九、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记叙文范文。
2. 整理写作素材库。
3. 制作教学PPT。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比赛,展示优秀作品。
2. 邀请作文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多阅读优秀记叙文,开阔视野。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创作一篇记叙文。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记叙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