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连续剪纸图案
- 格式:doc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2
一: [剪纸资料]剪纸艺术的资料内容意义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夸姣结果。
无论用一个或者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
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
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
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
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
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
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
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
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
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繁殖崇拜的主题。
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
《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
在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夸姣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励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用途形式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汉族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沿革先唐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5] 。
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
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
唐代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1]。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历史沿革中国剪纸先唐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北朝对马团花剪纸(左为残片,右为复原图)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4]。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5]。
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6],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
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7]。
中国剪纸唐代唐代菩萨立像30.5×19.2cm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8]。
四方纸的折叠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四方纸的折叠法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形式,通过将纸张按照特定的方式折叠,创造出各种形状、图案和结构。
这项技艺源于古代东方文化,如中国的剪纸和折纸,以及日本的折纸艺术——折鹤和折菊等。
四方纸的折叠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发展。
四方纸的折叠法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巧,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通过创造性地将纸张折叠成各种形态和造型,它可以表达出丰富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具有立体感的折叠结构使得纸张成为了可立体展现的艺术品。
同时,四方纸的折叠法也融入了数学和几何的概念与原理,其中包括对对称性、比例和角度的探索和应用。
无论是在艺术、手工制作还是教育领域,四方纸的折叠法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它可以作为一种有趣的娱乐方式,培养人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和发展空间想象力。
此外,四方纸的折叠法还在建筑设计、工程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对于未来的发展而言,四方纸的折叠法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纸张折叠的应用和设计也会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纸艺作品将会更加多样化,将继续成为艺术和设计领域的亮点。
同时,四方纸的折叠法也将进一步融入到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总而言之,四方纸的折叠法是一门兼具传统和现代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既具备了文化传承的价值,又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其起源、原理和意义的深入探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四方纸的折叠法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它将继续为我们带来创造力、美感和智慧的体验。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四方纸的折叠法:1.2.1 简介在本部分,将对四方纸的折叠法进行简要介绍。
包括四方纸折叠法是指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叠成不同形状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这种折叠法备受关注。
1.2.2 历史背景这一部分将介绍四方纸的折叠法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生活中的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天凝中学陆瑶琴教材分析本课时浙美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延续上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课下利用小组整理四方连续的古今应用,感受其传达出的自身的节奏和韵律美以及美化生活传递出的装饰美感。
通过分析探究学习四方连续单位纹样、骨式等内容,学生设计四方连续能根据功能的不同自主设计,增强学生设计意识。
充分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源于生活、艺术设计服务于生活”的真正内涵,引导学生对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情分析我校农村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美术基础也不尽相同,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浓厚。
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上节课二方连续设计应用的学习,学生对四方连续“单位纹样”、“骨式”这样的专业术语已不再陌生,通过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更好的帮助学生对四方连续知识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四方连续的基本特征,借助古今中外的具体实例认识四方连续应用的广泛性,纹样骨式的丰富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逐渐形成四方连续纹样设计与应用意识。
能完成简单的四方连续的设计与应用,并能结合纹样和骨式等设计要点对自己或他人作品进行评价与反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外收集四方连续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多媒体实物投影示范拼摆、小组拼摆等方式探究、分析、学习四方连续的基本特征及纹样与排列形式的丰富性,并完成简单的作品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四方连续单位纹样及丰富的摆放形式所形成生动而秩序的美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透过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认识优秀的四方连续设计与应用时任重而道远的学习过程,触碰四方连续背后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四方连续单位纹样及摆放形式的丰富性,学习四方连续两种骨式的不同特征,学会其设计与应用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拼摆四方连续,了解四方连续单位纹样摆放形式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能合理运用四方连续纹样与骨式,完成富有新意的设计。
剪纸的分类单色剪纸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
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
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
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
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一、折叠剪纸折叠剪纸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制作表现方法。
所谓折叠剪纸即经过不同方式折叠剪制而成的剪纸。
最早的“对马”“对猴”等团花就是经折叠剪出的。
折叠剪纸折法简明,制作简便,省工省时,造型概括而有一定变形,尤其适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对称的图式,如人、蛙、蝶、龟、倒影、对鱼等,几何纹、花卉、景物、器具等题材都能适应,而且展开极为对称,又能变化出多种适合形,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这是它能长久得以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折叠剪纸对中国的剪纸普及和工艺图案造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剪影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通过外轮廓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于受轮廓造型的局限,一般以表现人物或其他物体的侧面为好。
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纸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纸,在表现人物侧影时,一般是边看对象边剪。
剪影很适合表现透光效果,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剪纸类型。
三、撕纸撕纸是由传统的民间剪纸变形出的新类型。
其方法是利用不同类型的纸,采用手撕的方法去撕裂造型,以手代剪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不适合去表现巧工细琢的效果,但正是这种局限,又恰恰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个性,有一种古拙雅朴、豪放雄健的格调。
在撕纸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随意性,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12] 。
彩色剪纸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
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对称剪纸步骤步骤/方法1、准备:取四张色纸.分两份.从中间对叠一次.用书钉订好。
2、描图:找出图中两幅剪纸图样上下对称的对称线.用尺子把它画出来.把订好纸的折叠线边对准图样中的对称线.只画原图样一半即可.3、剪制: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的剪法是相同的。
关键是如何处理连接边。
在剪制时.要留意连接边的取舍.什么部位应保留.取决于所要剪的主题内容。
如前边讲的左右对称图中剪掉部分较多.而这里讲的上下对称图形中.对称线连接处保留部分则比较多.这是因所反映的是水面图景形成的倒影.保留连接线可以让人联想到水面。
上下对称形式的.剪线题材不多.大都和水有关.如《鸳鸯戏水》等。
注意:上下对称图形的剪纸.具有活泼、生动的效果.趣昧盎然。
剪时注意图形左右的大小适当.否则展开后大的一面更大.而小的一面显得更小.造成不均衡的后果。
剪纸介绍一、折叠剪纸折叠剪纸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制作表现方法。
所谓折叠剪纸即经过不同方式折叠剪制而成的剪纸。
最早的“对马”“对猴”等团花就是经折叠剪出的。
折叠剪纸折法简明,制作简便,省工省时,造型概括而有一定变形,尤其适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对称的图式,如人、蛙、蝶、龟、倒影、对鱼等,几何纹、花卉、景物、器具等题材都能适应,而且展开极为对称,又能变化出多种适合形,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这是它能长久得以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折叠剪纸对中国的剪纸普及和工艺图案造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剪影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通过外轮廓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于受轮廓造型的局限,一般以表现人物或其他物体的侧面为好。
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纸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纸,在表现人物侧影时,一般是边看对象边剪。
剪影很适合表现透光效果,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剪纸类型。
三、撕纸撕纸是由传统的民间剪纸变形出的新类型。
其方法是利用不同类型的纸,采用手撕的方法去撕裂造型,以手代剪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不适合去表现巧工细琢的效果,但正是这种局限,又恰恰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个性,有一种古拙雅朴、豪放雄健的格调。
傣族剪纸纹样的艺术分析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1芒市傣族剪纸图案的构成形式 (2)1.1单独式 (2)1.2适合式 (2)1.3连续式 (3)2芒市傣族剪纸的内容题材 (4)2.1植物纹 (4)2.2 动物纹 (5)2.3人物纹 (6)2.4几何纹 (7)2.5建筑纹 (7)2.6 民间传说和佛经故事类 (7)3芒市傣族剪纸图案的艺术特色 (8)3.1芒市傣族剪纸图案艺术的原理与法则 (8)3.2芒市傣族剪纸图案艺术的造型 (9)3.3芒市傣族剪纸图案艺术的平视体和立视体装饰构图 (9)3.4芒市傣族剪纸图案艺术的色彩装饰风格 (9)4芒市傣族剪纸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10)4.1 芒市傣族剪纸图案的构图运用 (11)4.2 芒市傣族剪纸图案的色彩运用 (11)4.3芒市傣族剪纸图案的造型运用 (12)小结 (13)1芒市傣族剪纸图案的构成形式图案是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
芒市傣族剪纸图案类型丰富,它的构成形式多样,可分为单独式纹样、适合式纹样、连续式纹样和综合式纹样,每种形式又都有着各自的结构和组织规律。
1.1单独式单独式纹样是指图案具有独立性,它是一种与周围没有连续的装饰主体。
同时,单独纹样也是图案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组成其它图案的基本元素,如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纹样等造型的基础。
作为图案的最基本形式,单独纹样从布局上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形式。
均齐又称“对称式”,是指以一条线为中轴线,在其上下或左右配置形状、色彩、大小完全相同的形象。
表现形式又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两种。
剪纸图案与其它工艺相比,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可以折叠起来制作,折叠可以将纸的横向和纵向都对折起来,也可以横向或纵向只对折其一,或者是对角的折叠。
剪纸花(图3-1)、蝴蝶、佛塔(图3-2),以中轴线对称起来剪,使左右两边产生对完全的称的效果,并采用连续式的纹样贯穿其中。
图案采用中轴对称式,显现出一种分量上的平衡稳定,给人感到一种平和稳重,这样的纹样造型显得气韵生动、较为生动,产生一种平衡和节奏感。
剪纸的分类单色剪纸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
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
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
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
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一、折叠剪纸折叠剪纸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制作表现方法。
所谓折叠剪纸即经过不同方式折叠剪制而成的剪纸。
最早的“对马”“对猴”等团花就是经折叠剪出的。
折叠剪纸折法简明,制作简便,省工省时,造型概括而有一定变形,尤其适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对称的图式,如人、蛙、蝶、龟、倒影、对鱼等,几何纹、花卉、景物、器具等题材都能适应,而且展开极为对称,又能变化出多种适合形,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这是它能长久得以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折叠剪纸对中国的剪纸普及和工艺图案造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剪影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通过外轮廓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于受轮廓造型的局限,一般以表现人物或其他物体的侧面为好。
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纸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纸,在表现人物侧影时,一般是边看对象边剪。
剪影很适合表现透光效果,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剪纸类型。
三、撕纸撕纸是由传统的民间剪纸变形出的新类型。
其方法是利用不同类型的纸,采用手撕的方法去撕裂造型,以手代剪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不适合去表现巧工细琢的效果,但正是这种局限,又恰恰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个性,有一种古拙雅朴、豪放雄健的格调。
在撕纸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随意性,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12]。
彩色剪纸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
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纸剪花简单方法纸剪花简单方法如下: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三次。
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喜欢的图案。
3、将图案按照画出的样子用剪刀剪下。
4、剪完后打开即可。
剪纸的介绍如下: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的分类如下:一、折叠剪纸折叠剪纸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制作表现方法。
所谓折叠剪纸即经过不同方式折叠剪制而成的剪纸。
最早的“对马”“对猴”等团花就是经折叠剪出的。
折叠剪纸折法简明,制作简便,省工省时,造型概括而有一定变形,尤其适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对称的图式,如人、蛙、蝶、龟、倒影、对鱼等。
几何纹、花卉、景物、器具等题材都能适应,而且展开极为对称,又能变化出多种适合形,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这是它能长久得以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折叠剪纸对中国的剪纸普及和工艺图案造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剪影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通过外轮廓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于受轮廓造型的局限,一般以表现人物或其他物体的侧面为好。
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纸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纸,在表现人物侧影时,一般是边看对象边剪。
剪影很适合表现透光效果,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剪纸类型。
三、撕纸撕纸是由传统的民间剪纸变形出的新类型。
其方法是利用不同类型的纸,采用手撕的方法去撕裂造型,以手代剪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不适合去表现巧工细琢的效果,但正是这种局限,又恰恰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个性,有一种古拙雅朴、豪放雄健的格调。
在撕纸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随意性,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
AI绘制出四方连续图案实例教程篇一:四方连续是图案纹样的一种四方连续是图案纹样的一种.指以某一纹样为单位,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全面扩展和延续排列,形成满地图案的方法.按照单位纹样排列的结构,可以分为方格式.菱形式.四切式等等不同的骨法.四方连续纹样产生于原始时代的编结工艺,织席.结网是最初的四方连续.后来广泛应用于丝绸.印染.壁纸.地毯等工艺美术设计中.今天与学生简单讲了四方连续的概念以后,学生边自己做开了:篇二:用AI制作纺织品上的四方连续图案用AI制作纺织品上的四方连续图案用illustrator cs3制作纺织品上图形花纹的形成设备产生花纹的大小是有限制的,一般都是小于一匹布的整个幅宽,但是我们看到布面上连绵不断的花纹线条其实是由一个小单元通过四方连续的原理循环而成,那么这个小单元如何制作的呢?怎么才能准确无误的用在纺织CAD上呢?下面我们来举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先看一下最终效果:以上效果是由以下单元在纺织CAD上满铺而成,准确地无缝拼接说明小单元做得正确:下面我们来制作这个小单元:1.打开illustrator cs3,新建画布,基于cmyk文档或基于RGB文档都无所谓,大小A4等也无关紧要,新建后首先点编辑首选项单位和显示性能,把描边和填充全部设成〝像素〞.这点很重要,否则在干完后导出就会出现条宽有大小,与画布上显示的有点不一样,这是不允许的.2.点矩形工具,在画布上左键点住拉出一矩形,同时发现上面〝控制〞面板出现〝路径〞控制栏,在最后的W(宽度)H(高度)框内改填你想要的数值,必须是整数的,纺织品设计者还必须考虑以后铺在此色块上的组织循环数,如以后要铺五枚锻组织,那么这时要改填的数值最好是5的整数倍.3.在左边的工具栏下面左键单击填充选择你想要的颜色,再单击描边选择无.4.点〝视图〞〝智能参考线〞这样就开启了智能参考线功能,这个功能很有用,它能使鼠标所经之处显示出原有图案的路径还是锚点等信息,对对齐很有好处.继续取矩形工具,鼠标掠过已经画的那个正方形的右上角,显示〝锚点〞时停住并左键点住拉出一个矩形,改其他填色,如图:同时上面控制栏最后几个框显示你拉出的矩形的长,宽等信息:把它改成你想要的长宽,要注意的是数值仍然要整数,并符合纺织品设计的一些原则,填完后发现没对齐,可重新对齐,方法是鼠标点住新画矩形的左上锚点,拖向原正方形的右上,当显示〝锚点〞字样时放开左键.5再画一个矩形,此时这个矩形的宽与上一矩形同,高是两者之差,可以先拉一个矩形然后改填宽,高的数据,用上面方法用鼠标移过去对齐,也可以这样做:鼠标点住上面矩形的右下角锚点,向左拉出矩形,直到正方形右下角锚点显现后停止拉动放开左键,改填色即可.6全选,执行ctrl+G编组,再执行:对象变换移动,弹出对话框, 〝水平〞处填的数据注意要编组后总宽度的约数,即可以被整除, 〝垂直〞处填与正方形高度一样.点预览可以看到将要移到什么方向,如图:数据的改动很方便,应为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原来编组的宽_0p_和高45p_不会忘了数据无法作计算.7.不要点确定,点复制,出现往上梯进的单元,继续ctrl+D重复操作,弄出6,7个差不多了.8,再做一个矩形,无填充,无描边,宽和高分别是小单元的宽度和5个小单元的高度,并按照老方法拖动对齐,如图:9.用直接选择工具全选,鼠标掠过去,在刚制的矩形右上角出现锚点字样时停住并左键点住,按alt键往左移动复制,当矩形左上角的〝锚点〞字样出现时停住松开左键,这样定位复制完成.重新直接选择新复制出来的矩形(上图中的红色矩形),按delete删调(要按两次,原则是删完为止)._.把步骤8中做的矩形放到最底层,方法是打开层面板,找到矩形子层,点住直拖到底:这个层很好找,其他都是〝编组〞,只有这个是〝路径〞,这样就可以把它拖入色板面板使用了,或者执行〝编辑〞〝定义图案…〞弹出新建色板对话框确定即可,在色板中就可以找到他了.下面是在椭圆中的使用:在星形中的使用:篇三:四方连续纹样美术案例四方连续纹样一. 教材分析(1)背景:平面图案里有写实的〝自然形〞和抽象的〝几何形纹样〞,两种图案的构成形式又分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本节课的四方连续是在前面讲求的二方连续与适合纹样为基础的,以自然形为主的连续纹样.(2)学生分析:在前面学生已接触了二方连续,花头纹样等概念,能用对称和均衡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纹样,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图案绘制方法.四方连续是在此基础上推进新的图案概念,以巩固和加强对图案的认识,制作时,以不同外框范围,如它的〝基本骨格〞有十字格,米字格,交叉格等,组织四方连续形在一定前提下,构成形式上,按照〝均齐平衡〞的法则进行,有端正,庄重的表现力,又有自由灵活格式,纹样生动,活动.(3)作业完成:1.课前师生都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如装饰地毯,瓷砖,窗花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与前面的二方连续的比较中区别中找出感受,找出四方连续的特征.2.学生作业时,绘制材料可以拓宽笔,荧光笔等,让学表现力,可以不局限画来表现,拓宽思路,实物拼贴等均可尝二.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认识什么是四方连续,了解四方连续到油画棒,彩色铅笔,油性生大胆发挥,感受图案的于仅用绘彩纸剪贴,试.的种类及构成特点,掌握四方连续的纹样设计方法.(2)操作领域:学会除了用颜色绘制,还可以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泥于格式.(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能发现四方连续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三. 教学过程(一)前期准备:1. 抓特征,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用品2.引导学生创作①通过内在的变化,感受造型② 想象之后观察,观察之后再现③再现和表现的创作方法(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二方连续.适合纹样吗?能否请大家稍作讨论后,回答什么叫二方连续.适合纹样吗[生]: 讨论.交流[师提示]: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生回答]:①单独纹样作为一个整体基本形,通过横向或竖向的方式使得形重复连续的出现②适合纹样是不同外框范围如:方形,三角形,圆形,菱形,多角形内,先在形体内划定中轴线或中心点,内部构成形式按均齐平衡的方法来表现2. 演示(如图)(二方连续)① 再次来欣赏一下适合纹样,二方连续,找出它们的特征.(a)( 适合纹样) (b)②出示另外几幅图案,与前面几幅图案有着什么区别?(三)板书:四方连续纹样(新授)① 谈谈四方连续的概念②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应用了四方连续(师提示)比如在地砖上,瓷砖上,地毯上,壁挂上等③ 设计纹样步骤:步骤1:以井字格为基本格,形状的选择.设计,内部构成的选择.设计,与二方连续相同,在横向或竖向里同一整体形连续的发生重复.选准一个花头或动植物形,在横向里和竖向里连续的重复.(基本形)粗线框是定义图案需要的大小,细线框是小单元的[提示]:单一的形体,不是一件物,可以是多个形体的组合步骤2:观察后,以字格为基本格,在斜向格内有次序的表现物体的形,四个为一个组合,这样的形体与前面的摆放技法不同.[提示]:单一整体在斜向格内连续组合,里(简化),外(装饰)(四)学生实践:学生通过观察,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积累了多种经验,学生的作品设计时才比较新颖,把各种喜欢的卡通形,花头形,动植物形,设计成漂亮的装饰形,体现出比较严谨的式样.在实践过程中,把创作需要的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供学生参考: 变化能力,推陈出新抽象,敏感性,接受能力,活动性,有意义的组合,综合分析.训练方案:①奇异的草和花②动物的形式③老城市的风景图片四. 教学反思:1. 学生个人的创作艺术——审美表达.对此,具体可以反思,学生尝试里一些方法以表达他们的个人的经验,学生们以与他们的审美艺术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他们的激情和智慧,他们的创作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他们的敏感而不是功用的构图,他们的创作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表明,他们对画面效果的认识,他们的创作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他们对点.线.面.空间和色彩等基本构图要素的运用能力,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多大程度上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 学生对艺术创作活动的参与.对此,具体可以反思,在多大范围内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表达了他们的个人意愿,在多大程度上学生在为他们的创作选择材料时表现了他们的判断力,在多大程度上他们能够愿意在课堂中准备,在多大程度上他们能够和其他人分享并谈他们的创作观点.。
关于剪纸资料历史沿革先唐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
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
唐代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
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另外,在敦煌莫高窟也出土过唐代及五代的剪纸,如《双鹿塔》《群塔与鹿》《佛塔》等都属于“功德花纸”一类,主要是用来敬供佛像,装饰殿堂、道场。
其画面构图复杂,有具体的内容,外还有《菩萨立像》《持幡菩萨立像》等水墨画镂空剪纸,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作品。
宋代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
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
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