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 格式:pptx
- 大小:7.56 MB
- 文档页数:23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教案标题: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2. 掌握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
3. 能够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
2. 难点: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2. 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
3. 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 讲解:介绍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影响。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优势和劣势,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总结归纳:对东北地区产业分布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述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影响。
3. 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工具1. 地图和图片2. 多媒体设备3. 实例案例资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对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理解、对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的掌握、对产业分布原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 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对产业分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解决问题。
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学习⽬标·导思】1、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及分布2、了解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与主要⼯业中⼼分布【课前预习·导学】⼀、农产品⽣产基地1、东北地区⼟地资源丰富,⽓候温和湿润,农业⽣产条件较好。
历史上以盛产⼤⾖、、著称。
新中国成⽴以来,逐渐被、⽔稻、所取代。
其中⽟⽶种植主要以和。
省是中国甜菜主产区之⼀。
2、东北地区的糖料作物是,主要集中在和。
省是中国甜菜主产区之⼀。
⼆、重⼯业基地1、是东北地区的⽀柱产业。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等⼯业部门。
随着⼤庆、辽河等油⽥的开发,⼯业迅速崛起。
进⼊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产业和⼯业也有了长⾜发展。
2、主要⼯业发展(1)东北地区是中国主重要的⽯油⼯业基地,油⽥长期以来⼀直是中国最⼤的油⽥。
(2)是中国重要的动⼒机械基地。
(3)、是重型机械、冶⾦设备、矿⼭设备⽣产基地。
(4)、是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3、辽中南⼯业基地(1)发展重⼯业的优势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便利的,较好的⼯业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
(2)⼯业中⼼:是机械⼯业中⼼,和是钢铁⼯业基地,是化学⼯业和装备制造基地,是化学⼯业基地,是综合⼯业中⼼和造船⼯业基地。
4、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业基地,、、、化学⼯业等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
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公也基地的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尤其是运⽤改在传统产业。
【名师点拨】导致东北⽼⼯业基地衰退的原因:①资源枯竭②设备⽼化③产业结构单⼀④矿区沉陷,⽣态恶化,环境污染【课堂巩固·提升】1、适宜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有()A、⽔稻、油菜、⽢蔗、棉花B、冬⼩麦、花⽣、甜菜、棉花C、春⼩麦、⼤⾖、甜菜、⽟⽶D、冬⼩麦、油菜、咖啡、黄⿇2、东北地区播种⾯积最⼤的糖料作物是()A、花⽣B、甜菜C、芝⿇D、⽢蔗3、下列特产最不可能产⾃⿊龙江的⼀组是()①⼩麦②油菜③甜菜④⼤⾖⑤⽢蔗⑥橡胶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⑤⑥4、吉林省的“汽车城”长春除⽣产汽车外,还是我国()A、重型机械和盐化⼯基地B、运输机械制造基地C、光化学仪器和飞机制造基地D、重型机械和⾷品⼯业基地5、下列矿产资源及产地,不在辽宁省境内的是()A、马鞍⼭铁矿B、鞍⼭铁矿C、辽河油⽥D、本溪铁矿6、下列有关⿊龙江的叙述,正确的是()A、⿊龙江省的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B、松嫩平原是⽟⽶、甜菜⽣产基地C、⿊龙江省的⼤⾖欲运到南京⼀榨油⼚,所经过的铁路⼲线为京哈线、京⼴线D、⿊龙江省属于温带⼤陆性⽓候7、⿊龙江是我国重要的“粮仓”,这⾥种植粮⾷的不利条件是()A、平原⾯积⼴B、⼟壤肥沃C、⽓候适宜D、⽓温较低8、下列不属于辽中南地区⼯业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是()A、⼯业开发早,基础好B、⽯油资源丰富C、便利的交通运输D、有⾊⾦属矿产资源丰富9、辽中南地区的著名⼯业城市有()A、⼤连、⼤庆、齐齐哈尔B、沈阳、长春、哈尔滨C、唐⼭、秦皇岛、辽阳D、沈阳、辽阳、⼤连⼆、综合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城市及矿产的名称:①②;矿产③④;矿产(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铁路线和⼯业中⼼的名称:铁路线:A B⼯业中⼼:C D(3)字母C代表的城市是、、沈吉线、沈丹线等多条铁路线的重要枢纽,这为其⼯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一、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生产条件: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2、主要农作物分布:
(1)粮食作物:大豆、玉米、小麦、水稻。
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大豆和甜菜的总量占全国比重最大,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2)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三种主要的经济作物都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1、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
2、主要工业部门:
(1)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
(2)随着大庆、辽河等油田的开发,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崛起。
(3)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3、工业基地
(1)沈阳--机械工业中心
(2)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3)抚顺--石油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基地
(4)辽阳--化学工业基地
(5)大连--综合工业中心和造船工业基地
(6)哈尔滨--动力机械基地(生产大中型水电、火电发电机组及先进的输变电设备)(7)长春、大连--运输机械制造基地(制造汽车、铁路机车、客车、船舶、拖拉机)(8)沈阳、齐齐哈尔--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
4、工业发展历程
(1)过去:石油、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占据优势地位。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优势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困难。
(3)目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支持资源枯竭开支城市转型提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掌握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以及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掌握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
2.难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板书提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呈现一些与东北地区产业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布局。
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考点基础练考点一东北地区的农业1.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形成的有利条件中不包括()A.人均耕地面积大B.水热条件较好C.机械化程度高D.本地消费市场广阔【答案】D【详解】东北三省人口稀少,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同时本地消费粮食少,商品率高,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人文方面的优势是()A.农业种植历史悠久B.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高C.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D.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耕作【答案】C【详解】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耕作,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是其人文方面的优势;该地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其自然方面的优势。
种植历史悠久不是提供商品最多的优势,综上所述,故选项C 符合题意。
故选: C。
3.土壤肥沃,有“粮仓”之称的平原是()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宁夏平原D.东北平原【答案】D【详解】东北平原的土地非常肥沃,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之一。
东北平原的粮食产量能够占到中国总粮食产量的1/3,有“中国粮仓”之称,D正确;故选D。
考点二东北地区的工业1.针对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A.发展观光旅游业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C.减少资源能源浪费D.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答案】B【详解】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会加速资源的枯竭,不可取,B错;发展观光旅游业、减少资源能源浪费、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等方式属于科学合理的发展,可取行为,排除ACD,结合题意,故选B。
2.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区,工业以工业为主,该地区中的工业基地是工业基地。
()A.轻工业,京津唐B.重工业,沪宁杭C.轻工业,珠江三角洲D.重工业,辽中南【答案】D【详解】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地区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D正确,ABC错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其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及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东北地区的产业景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地理特点、地形地貌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其特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究地理规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其特点,了解其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及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其地理素养,增强学生对家乡产业发展的关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其特点,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及发展状况。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究地理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其特点。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其特点,分析其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及发展状况。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产业部门,如黑龙江的石化产业、吉林的汽车产业、辽宁的钢铁产业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究地理规律。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湘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三节教学内容,主要由“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地城市群”、“水乡地文化特色与旅游”等三部分组成。
下面本人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探讨。
一、课程标准依据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二、说教材本节教材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两部分内容。
本教材在“农产品生产基地”这部分内容中,安排了一组“前活动”,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和农作物,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材安排3个段落的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概况和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及分布情况。
在“重工业基地”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同样安排了一组“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来了解东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和主要工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东北地区工业布局与工业结构的特点。
教材安排了2个段落的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重工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和主要措施。
为呼应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辽中南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2则“阅读”材料,这2则“阅读”材料是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措施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这则“阅读”材料,为“活动”第1题作了知识铺垫。
本组“活动”第2题,以乡土地理为综合性学习载体,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中有关位置与分布知识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相关的地理技能。
三、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读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简介东北地区,又称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区。
%了解东北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分布,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发展和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东北地区的三个省份入手,介绍其主要的产业分布情况。
吉林省的产业分布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人口和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吉林省最具有特色的产业是农业和工业。
农业吉林省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要形式。
其中,种植业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吉林省大部分的地区都适合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
另外,吉林省还是我国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所以玉米种植业在吉林省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平。
工业吉林省的工业主要以化工和汽车制造业为主要产业。
特别是长春市,被誉为“中国小车之都”,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在化工方面,吉林省的生产主要以石油、气体和化肥为主。
黑龙江省的产业分布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的边陲省份。
黑龙江省的经济比较发达,其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能源、交通和制造业等方面。
农业黑龙江省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其中水稻和小麦的种植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另外,黑龙江省还种植了大豆、玉米、油菜等作物。
黑龙江省的耕地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林业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对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6%,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储备之一。
黑龙江省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木材加工业,在木材加工方面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渔业黑龙江省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河流、湖泊、海岸等地方都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地。
黑龙江省的渔业主要以淡水渔业为主,其中鲤鱼、鲫鱼、鲇鱼等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渔业资源。
制造业黑龙江省的制造业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能源、交通、化工等方面。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开采地,主要开采的是石油和天然气。
另外,黑龙江省的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发达,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辽宁省的产业分布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拥有比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使得东北地区在我国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进行分析。
一、资源开发情况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森林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首先,煤炭资源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东北地区的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
其次,东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油田和天然气田分布广泛。
此外,东北地区的铁矿石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基地之一。
最后,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木材和林产品的生产在东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二、产业布局情况1. 能源产业东北地区的能源产业是其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能源产业中,煤炭和电力产业是东北地区的主导产业。
东北地区的煤炭产业发达,拥有大量的煤炭企业和煤矿,煤炭生产能力强劲。
同时,东北地区的电力产业也十分发达,拥有大型的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
此外,东北地区在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等能源领域也有一定的产业布局。
2. 重工业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产业是其另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重工业中,钢铁和机械制造业是东北地区的核心产业。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因此钢铁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东北地区的机械制造业也十分发达,涵盖了汽车制造、机床制造等多个领域。
3. 农业与食品加工业东北地区的农业是其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东北地区的农田面积广阔,适宜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领域,东北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养殖业也发展较为蓬勃。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还发展了庞大的食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并销往全国以及国际市场。
4. 高新技术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高新技术领域,东北地区注重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
同时,东北地区还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 按门类划分的的东北工业行业地域分布东北地区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包括冶金、机器制造、石油化工、煤炭电力、建材轻纺、森林农牧等各种行业。
在冶金工业中,既有黑色金属工业,又有有色金属工业;在机器制造业中,既有汽车、飞机、船舶、火车等交通设备制造,又有动力、机床、矿山设备等机械制造;在电力工业中,既有水电,又有火电;在石油工业中,既有原油开发,又有石油加工;在煤炭工业中,既有煤炭开采,又有炼焦化学工业;在化学工业中,既有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又有医药化学、日用化学……总之,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其具体分布情况是:冶金工业:钢铁工业可以说是东北的历史传统和最大优势。
东北的钢铁工业生产能力强,门类产品齐全。
1980年钢产量占全国的26.4%,居第一位,集中分布在辽宁省。
鞍钢是东北钢铁工业的核心。
就一个矿区的储藏量来说,鞍钢是全国最大的铁矿区,在鞍山市区周围几十公里内,有东西鞍山、大孤山、眼前山、弓长岭等铁矿山,大部分矿石可以就地供应。
鞍钢被誉为中国的“钢都”,1980年钢产量69 0多万吨,生铁670多万吨,钢材420多万吨。
本溪是东北第二个钢铁冶炼中心,生产的铁以质量好,含磷低而闻名全国,是中国铸造生铁的重要基地。
此外,还有齐齐哈尔、大连、抚顺的特殊优质钢生产厂,吉林铁合金厂、通化钢铁厂等企业。
建国之前,东北的钢铁工业全部集中的辽宁地区,吉林没有炼钢工业,黑龙江地区仅有年产300吨的能力,建国后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到1985年,吉林省的钢产量达到37.9万吨,黑龙江省钢产量达到75.93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 530倍。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东北冶金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抚顺是东北的两大有色金属生产基础,铜、铅、锌、铝、金、银等都有所开采和生产。
另外,大石桥的镁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镁矿床;锦西杨杖子的钡矿,产量据全国第一位。
大小兴安岭的有色金属资源也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机械制造工业沈阳、大连曾经是东北传统的机械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