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历史名人 滕文公专题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滕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滕州,这座位于中国山东省的城市,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其丰富多样的历史故事和杰出的人物形象,使得滕州成为了山东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瑰宝。
在滕州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人物。
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就是墨子。
墨子,原名翟,是战国时期的滕州人。
他不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更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军事家。
他的思想主张平等、博爱,反对战争,提倡和平。
同时,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也极为卓越,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和木工技艺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另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孟尝君。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滕州人,以卓越的才能和胆识著称。
他曾担任齐国的重要官员,但因与齐闵王发生矛盾而离开齐国。
在流亡期间,他受到了秦昭襄王的邀请,前往秦国拜见秦昭襄王,并成功说服秦昭襄王放弃了进攻韩国的计划,从而缓解了齐国的压力。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礼贤下士”的经典案例之一。
除了这些历史人物外,滕州还有许多令人称奇的历史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孟尝君礼贤下士”。
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尝君以谦逊的态度和尊重人才的做法,吸引了众多有才华的人前来投奔他,从而使得他的势力逐渐壮大。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滕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礼贤下士”的经典案例之一。
此外,今天的滕州还保留了许多文化遗迹和景点。
这些地方记录了滕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例如:滕州博物馆、墨子纪念馆、鲁班文化园等都是游客了解滕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些地方通过展示滕州的历史文物、墨子的思想和技艺以及鲁班的发明创造等,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滕州丰富的文化内涵。
滕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不仅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还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和景点。
这些资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研究滕州历史文化的机会,也展示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滕”,上溯其源,历史悠久。
关于“滕”字的出现说法不一。
一说‘滕’,古为塍,有滕州出土的金文可证。
《说文》:“滕,田畦也。
”《苍颉篇》:“塍,畔也。
”皆指田界而言。
《尔雅·释宝》:“塍,虚也。
”与沟壑坑堑隍池同类。
因滕与塍同音,古代经传即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
其实,应以滕为是。
二说:“滕”字未见于甲骨文,经典上“滕”,从水、金文为“ ”,从火。
《续滕志·金石志》载:“滕虎簋”上的铭文拓片:“ 虎敢肇乍(作)……。
”及1978年在滕县庄里西(村))(今滕州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之“滕公鬲”上,铭字七字:“吾乍(作) (滕)公宝 彝。
或说“ ”当是一火图滕氏族的徽号,由于崇拜火神,取火之威烈腾耀作为自己氏族的象征。
后来,由于世代定居立国,进一步有了兵、农,祭祀造器的发展,于是承先祖号志,把姓氏铭制于造器上,为“ ”。
又因古滕地域,群山环抱,草茂林繁水丰富,适于氏族人群定居,但夏洪季节,东部万山之水皆注之,腾涌泛滥,非氏族部落所能抗拒,告之于天地,神灵,或因而演变为“滕”,《滕志》诸版本均云:“滕者,取水之腾涌名也。
”据《国语·晋语》胥臣云:“黄帝之于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二姓中有滕姓。
《山东通志·封建》:“黄帝第十子封滕。
”志书称之为“黄帝滕”。
据有关黄帝“胙土赐姓”的记载,当为最早出现的滕氏族。
相传黄帝为我国古代北方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距今约五千年前),这个部落联盟南下,到达黄河流域,与原居东方的夷人融合(或者说就是滕氏族),即为定居于这一地区——荆水(今名城河)之域的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先民,因就有了“滕”这个地方。
殷代滕国殷代有滕伯,名文,为滕君,滕为方国之地。
据《史记·索隐》云:“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黄帝裔也,为滕君,世系无考。
”按“伯”在我国古籍中为部落首长的名称,是管领一方的长官。
《辞源》注:“殷之州长曰伯”。
历史上的山东名人1.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东南一带人。
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称孔子。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曾在鲁国做过小吏、他30岁开始私人讲学.50 岁任鲁国中都宰,继任司寇。
不久辞职,率弟子周游列国,但始终不得重用.在外14年。
68岁重返鲁国。
专门从事教育工作.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孔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又不断地提出和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学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孔子所作,孔子率先在理论上突破了这种对自然山水的宗教式态度,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2.鲁班(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
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鲁班,姓公输,名般。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
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3.扁鹊(前357——前307年),姓秦,名越人。
今山东长清县人。
系我国医学事业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发明望闻问切等疗法。
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成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
翻译:
滕文公作为世子,去楚国朝见楚王,路过宋国时拜访了孟子。
孟子给他讲人性善的道理,一定举尧舜的例子加以说明。
世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
孟子说:“世子对我的话还有疑惑吗?道理不过就是如此罢了。
成对齐景公说:‘他,是丈夫;我,也是丈夫;他,有什么可怕我的地方?’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是这样。
’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滕国的土地,截长补短,也将近有五十里之多,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
《尚书》上说:‘如果药力不能使病人感到眩晕,病是不会好的。
’”。
介绍自己的家乡滕州作文我的家乡座落在山东省南部,微山湖畔。
这里有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是北辛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奚仲造车的地方,这里被称为“文化昌明之邦”。
回顾千年古城滕州,北辛文化遗址的泥陶,还有薛国古城的瓷片,前掌大文化遗址的青铜,他们都是辉煌言明的见证。
风风雨雨飘摇一生勤劳、善良、智慧的滕州人,人才辈出。
墨子“兼爱、非攻”,孟尝君食客三千,毛遂自荐,滕文公亲政爱民,“善国”美誉传天下。
一个文明礼仪古城,以她特有的人文历史闪烁着迷人的异彩。
悠久的历史文化衬托着滕州秀丽风光,给古老的滕州又添新景。
滕州的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吸引着中外游客。
古有“龙岭晴云、池莲四面、苍翠双峰、趵突喷玉、塔影高标、真人仙板、文公古台”蕃阳八景。
现有远近闻名的莲青山、龙山、千山、落凤山、墨子森林公园、微山湖万顷红荷、刘村万亩梨园等景点。
特别是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和莲青山生态旅游区,的确是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小荷才露尖尖角”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以她钟灵毓秀,原始风情和保存最佳的湿地资源而闻名省内外。
这里远山含黛、近水吐绿、碧天如洗、红莲摇霞、一年四季如诗如画。
阳春三月,清风梳柳、锦鳞弄波;七月流火,苇浪翻涌、红荷绽放;秋日,天高云淡、绿减红瘦、芦荡飞雪;初冬,数不清的岛儿在湿地上栖息,如人间仙境一般。
滕州丰富的旅游资源,给滕州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发展,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大,一些大型的企业落户滕州,盈泰工业园区,产品远销国内外,盈泰生态园是人们休亲娱乐的好去处,“中国兔节”胜利召开,带动经济迅猛发展,解决部分人员就业,人民生活有了改观。
“三通”工程进行顺利,“自来水通”、“村村通”工程已经完成,实现了“村村通、街街通、路路通、户户通”,“沼气通”工程也正在进行,部分村民用上了环保、经济、节能的沼气。
村里娱乐设施、健身设施也不断增加,人们闲暇时间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精神语言明进社区,“文明一条街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生活环境有了大改观,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的确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今天我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
滕州简介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考古发掘的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表明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
西周时期,在这里建立了滕国、薛国,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特别是墨子“兼爱非攻”的科学思想、鲁班的创新意识、滕文公崇尚“仁善”的传统美德、毛遂勇于自荐的进取精神,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滕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地处淮海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的中心位置,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有济南、徐州、临沂、济宁四大机场;到青岛港、日照港三小时车程,均有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市名由来滕,取泉水腾涌之意。
秦置滕县,1988年改名滕州市。
政区人口全市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
辖21个镇(办事处),1226个行政村(居委会)。
截止2005年6月份全市总人口15778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4700人,男女性别比106.9:100。
计生率:99.6%,人口出生率4.23‰,死亡率2.93‰。
有少数民族29个,共4100人1、龙岭晴云、墨子成语:墨守成规孟尝君成语:鸡鸣狗盗毛遂成语:毛遂自荐鲁班成语:班们弄斧2、谷翠双峰3、微湖夜月4、趵突跳珠、5、池莲四面、6、文公古台、7、真仙灵柏、8、塔影高表,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
“三国”,即“滕、薛、郳(小邾)”三个诸侯国,清道光《滕县志•三国世家》载有“滕、薛、小邾世家”,记述了有关三国的历史沿革。
“五邑”是指在滕州辖区内古代的五座城市。
灵丘:灵丘故城遗址,在滕州羊庄镇土城村东北,今属枣庄市山亭区。
昌虑:昌虑故城遗址,在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
滕州为什么又叫善国1、滕国在周朝时期是个有名的小国。
据《左传》称,它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
相传三十一世,历七百多年之久。
滕国国君中影响最大的是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他曾多次“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轲到滕国,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略。
由于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国名声大振。
远近都称滕文公为“贤君”,滕国为“善国”。
2、滕文公,名弘,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
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
另据《史记·索引》云:“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为滕君,世系无考”。
由此可知,“滕”在殷商之时已经称为方国。
至于“滕”的来历,可以在《国语·晋语》的记载中得到线索:“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吉、儇、依是也。
”可以看出“滕”本为黄帝之后人。
西周初年,武王克商之后,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爵为侯。
周滕自叔绣起,传三十一世,历七百余年。
直到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被宋国灭掉。
滕国诸君,世系名谥可谱者不多,《滕县志》载:“滕世家可谱者十余世。
”《史记·陈杞世家》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
一个“绝长补短方五十里”,小国,不足以论,致使滕国世系湮灭于浩瀚的历长河之中,成为千古之谜。
滕文公为战国时滕国国君,是滕国诸君中史书记载最多的国君。
《古纪世本》载:“滕世系有考公糜,糜子元公弘”。
《孟子》赵岐注:“考公即定公,元公即文公也。
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
滕文公于公元前325年(周显王四十四年)继承国君之位。
因崇尚孟子之学,因此在《孟子》一书中留下较多记载。
公元前326年(周显王四十三年),滕文公为世子时,出使楚国,路过宋国,拜会了孟子,孟子向他阐述了人性善的道理。
世子从楚国回来,又来看望孟子。
孟子对他说:“世子怀疑我的话吗?其实真理只有一条。
在枣庄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滕州。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礼仁善政之邦。
这里是7500年前“北辛文化”的命名地、5000年前“岗上古城”的所在地,是3000年前滕国、薛国、小邾国的册封地,是“造车鼻祖”奚仲、“工匠祖师”鲁班、“科圣”墨子的故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人俊采星驰。
北辛文化的灿烂延续、商代始祖的闪光沉淀和墨子思想的辉煌传承,孕育了今天承载着厚重文明的滕州。
让我们走进滕州博物馆——这座城市的“灵魂客厅”,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探寻滕州的“根”和“魂”。
“一塔六馆”诉历史滕州博物馆的前身是1956年滕县文化馆设立的文物陈列室。
经过60多年的不断建设和积累,当年小小的陈Experience “Ancient Tengzhou” Culture in Tengzhou Museum文/郭晓娟走进滕州博物馆,品味“古滕”文化The Tengzhou Museum is a comprehensive, multi-functional and modernized national first-class museum integrating history, art and humanities.滕州博物馆馆藏丰富,实际藏品数量8207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8件。
Rich in collections, the Tengzhou Museum actually has 82,072 museum exhibits, including 58 national first-class cultural relics.齐鲁瑰宝耀古今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的承载者。
滕州博物馆珍藏着众多的珍贵文物,蕴藏着数不清的故事。
其中,人面纹玉饰、滕侯鼎、不其簋三件“齐鲁瑰宝”璀璨夺目,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人面纹玉饰出土于滕州市东沙河镇岗上遗址,高3.2厘米、宽3.9厘米,整体呈墨绿色。
山东滕州历史简介
滕州是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
它从古代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滕州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这个地区属于齐国的管辖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滕州逐渐发展成为山东地区政治中心,成为各个时代的统治者重视的地方。
在北宋时期,滕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的后代孔文仲就出生在滕州。
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对滕州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明清时期,滕州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明朝时期,滕州成为山东的保定府,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地方。
此时,滕州有着繁盛的手工业和商业,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
近代以来,滕州一直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的农业区域。
农业是滕州经济的主要支柱,特别是小麦和棉花的种植业。
此外,滕州还有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纺织、化工和机械制造等。
总的来说,滕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它是山东省一个重要的县级行政区,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
关于滕姓的历史和现状作文我们学校五年级只有我一个姓滕的,但远在山东老家的村里基本上都是姓滕的。
“滕”姓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姓滕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滕”姓姓占我国人口的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滕”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通过搜索百度查资料和询问身边的人,我知道了滕姓的历史和现状。
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
滕姓就是其中之一。
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还有一支滕姓起源于周朝王族之姓,姬姓。
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州西南),后来,滕国被越国攻灭,但是,不久复国。
后来,又被宋国攻灭,于是子孙后代就以国名“滕”为姓,作为纪念。
滕姓后来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
滕姓人才济济,有历史名人滕代远(1904.11.2-1974.12.1),苗族,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玳瑁坡村人。
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在家乡读过私塾、小学、国语讲习班,当过小学教师。
1923年考取了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功勋卓著的杰出革命家。
还有战国时滕国国君——滕文公。
他为太子时,曾在宋国见孟子,孟子为之说教。
定公死,他派人问丧礼于孟子,请教井田制以及小国如何才能生存。
还有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滕氏,人口约九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06%左右,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
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河北、辽宁、湖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滕姓约占全国汉族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2020年我国最多的姓氏前三名是张、王李这三大姓。
滕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
巧拙互补的名人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孟子的人。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们的尊敬。无论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都去向他请教。他会给人们提供好的建议,从而帮助人们排忧解难。
当时的滕国是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大国都想欺侮它。滕国实
在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滕文公觉得一味让大国保护也
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滕国真正富强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于是,他就和大臣们商这件事,但讨论了半天,一直没有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办法。
后来,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
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勉励滕文公,要想使国家真正富强,就必须实行仁政。子说:”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也,犹可以为善国。”意思是说,现在的滕国,如果把长的地方去掉,然后补到短的地方,尷大概有百里吧!若以
仁政来治理,滕国肯定能变得富裕强大。
滕文公听了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与滕州有关的成语典故——文公问政滕国是小国,《左传》里记载滕国疆域“绝长补短五十里”,就是说东拼西凑方圆也才有50华里。
然而别看滕国小,在历史上却大大地有名,其中一任国君滕文公更是“名垂青史”——沾了“四书五经”中《孟子》的光,有哪个过去的读书人不知道《孟子》里有《滕文公》上、下篇呀!滕国距今已是两、三千年前的事了,然而滕文公的后人却在时隔几千年后又回了“家”:2007年11月18日,浙江金华、河北黄骅等地滕姓寻根祭祖考察团一行近30人,专程前来山东滕州古滕国故里文公台寻根访祖,向文公台赠送“滕氏故里”红木金匾,并以鲜花束帛之仪举行了祭祖仪式。
滕姓寻亲团一行在华夏滕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滕荣康、金华滕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滕嗥楠的带领下,分别从浙江金华、东阳,江苏南京,河北黄骅等地组团驱车前来滕州,跨越千里的路途,在时隔两千多年以后,滕氏族人又回到他们最初的故乡。
笔者曾于2006年春天前往浙江金华、东阳、兰溪等地实地采访,拍摄制作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天下滕姓出滕州》,在浙江受到了滕氏族人的热情接待,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回到山东滕州古滕国故里去寻根祭祖,看看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缅怀滕氏子孙对家乡、对故国、对先祖祖居地的桑梓情怀。
如今,在离开故国两千多年后,滕姓子孙又自发地组织起来,从全国各地前来山东滕州,寻根问祖,旅游考察,了解“故国”的经济、社会、自然及人文状况……华夏滕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滕荣康在文公台前宣读祭文:“皇皇我祖,赫赫之灵:我们来自浙江金华等地,是您们的后世裔孙。
岁月悠悠,两千多年了,对于您们——我们伟大的先祖,对于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您们的子孙始终魂牵梦萦,今天,我们终于回到了您温暖的怀抱!站在这里,遥想两千多年前,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您们——我们伟大的先祖,行仁政,施善教,亲民利民,劳神苦思,创造了和谐灿烂的善国文化,留下了万世传颂的美名!对于这些,我们悠然神往,更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和荣光!沧海桑田,岁月变迁,然而,您们遗留在我们身上汩汩流淌着的血液,那是永远不变的!我们永远缅怀并承继您们的仁德遗风,以这种遗风修身、齐家、待人、报国,在公元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使之发扬,并将代代相传!伟哉我祖!我们永远怀念您们!祭祀您们!尊崇您们!伏惟尚飨!”与滕州有关的成语典故——三国五邑外出采访“天南地北滕州人”时,一直与老乡们探讨滕州以及滕州人千百年来不断进取获得成功的原因,结合当下提出的“滕州精神”,大概与滕地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关吧——如今滕州所有的介绍文字里都自称是“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那么“三国五邑”是怎么回事呢?滕州有句俗语谓:“萝卜不大,长在了背(辈)上”——盖言物不在大小,而在于其重要与否。
滕姓,黄帝之后,历史上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作者: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滕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七十九位,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湖南广西。
当今滕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5%,总人口大约有74万。
得姓始祖错叔绣,姬姓,名绣,谥文。
为周文王庶十四子,叔绣初采邑于错地,故名错叔绣。
武王克商之后被封于今河南卫辉,建立滕国。
成康之际,滕东迁于公丘(今山东滕州),公丘为滕之都城。
叔绣为滕国第一代君主。
故其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为滕氏,并尊错叔绣为滕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滕的本义是水向上涌。
在金文中滕的字形从朕从火,不从水。
朕像两手奉火之形,为祀火的祭器,火苗从器缝中窜出。
滕人原本是以火为图腾,氏族中早已有祭火的礼俗,以制造祭祀火的祭器而闻名。
后来,氏族改奉水为图腾,从朕滕字古文从水。
朕,本义是舟缝,有漏缝的舟在水面上,水必定上涌,像泉水一样。
滕的本义就转变为水超涌也。
成语百川沸腾,也作百川沸滕。
在西周所封的国名中,滕国也作滕国。
縢,本义是封闭。
从朕从系,引申为绳索。
滕人不但崇拜水,而且是制船索和修补漏洞的能手。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第一支出自滕姓。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有十二姓。
其一为滕,其后有滕氏。
第二支源自姬姓。
周武王灭商,武王之子周成王平定武庚及三监之乱后,封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绣于滕,为滕侯,是袭封黄帝之后滕姓之地,故地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北的田窑。
到周公旦、姜太公东征平定徐、奄等国后,将滕国移封于今山东滕州西南。
后降为子爵,战国初期为越所灭,不久复国,后为宋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
姬姓滕氏的历史有2400多年。
第三支源自祁姓,出自元朝时期靖州直隶大夫滕文质,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滕文质,本姓刘,原籍江西南昌县梓溪土城(灌城),元顺帝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执政时期(公元1333~1368年)中进士,出任靖州(今湖南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直隶大夫(州治下属七品文员)。
后滕文质改任携家眷回归,结果受阻于抗元义军陈友谅的部队,在绕道过沅江时,第七子刘大榜不小心坠江,随即被滩下一位滕氏老人搭救,滕文质在深切感激之下,加之元末天下大乱,遂乘机改随救命恩人的姓氏,称滕氏,后徙居为官之地附近的麻阳(今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
滕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滕国滕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后分封自己的十四弟姬绣于滕(今山东滕州),是为滕叔绣。
公元前414年滕国被越王朱勾所灭,不久复国。
后又被宋(一说齐)灭掉。
共传23世。
古滕城是滕国的国都,距离山东滕州7公里。
有一种观点是,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改封山东。
滕国灭亡后,其王室后裔纷纷外逃,为了不忘国耻,永怀故土,遂以国为姓,改姓为滕氏。
快速导航•城市百科目录•1基本介绍•2君主列表•3滕国古城1 基本介绍编辑周公东征后封其弟错叔绣于滕,为滕侯。
滕国与鲁国关系密切,并依附于宋、晋国,参加大国的会盟和战争。
春秋初期,滕、鲁关系密切。
《春秋》鲁隐公七年(前716年)已有记载。
前712年,滕侯、薛侯朝见鲁公,争行礼之先后位置,滕侯以姬姓得为先。
战国时,孟子曾到滕国拜见滕文公。
战国初期,滕国被宋康王所灭。
2 君主列表编辑谥号国君本名在位时间备注,滕文公绣约前1045年─?,周文王,第十四子,周武王,之弟中间约十世失考,滕仲,冯峰,《枣庄东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释解》,见《滕侯苏戈》滕侯苏苏,吴镇烽,谓西周晚期滕仲之子,见《滕侯苏戈》中间约一世失考滕侯?─前716年滕侯前715年─?前任滕侯之子中间一世失考,滕宣公婴齐?─前641年滕叔绣十七世孙,见,《春秋释例》,滕孝公郑前640年─?杜预引,《世本》,谓宣公后有孝公郑,滕昭公元?─前600年滕孝公之子,滕文公宏前599年─前575年滕昭公之子,滕成公原,《公羊传》,名泉前574年─前539年滕文公之子,滕悼公宁前538年滕成公之子─前513年,滕顷公结前512年─前491年滕悼公之子,滕隐公虞毋前490年─前484年滕顷公之子,滕考公麇前483年─?滕隐公之子,杜预引《世本》谓隐公后有考公,赵岐《孟子章句》谓考公即定公中间三世不明,滕定公?─前327年滕考公之后,赵岐《孟子章句》谓考公即定公滕文公(一说即滕元公)弘前326年─?《世本》谓定公之子以下年代及世系均不明滕侯3 滕国古城编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
滕姓的来源滕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其来源可以追溯至中国的商周时期。
据记录,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不少人使用滕姓。
关于滕姓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滕姓是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
据传,楚国的一个叫做滕莘的人,是滕姓的创始人。
滕莘是楚武王的宠臣,后来因不敬而遭受祸灾,被贬至南阳。
在这里,他开始使用“滕”作为自己的姓氏,并向后代传承下来。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滕姓是源于西周时期的姬姓。
据传,在西周晚期,周厉王之子姬满,因违反王室法令,被贬至濮阳。
但是,姬满并没有放弃宗族之名,而是以“滕”作为自己的代号,以避免受到追捕。
经过多年的流亡生涯,姬满最终平安无事地回到了周朝,但他的后代却将“滕”作为了自己的姓氏,并流传至今。
除了以上两种说法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说法。
但是,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因此关于滕姓的确切来源仍然存在争议。
姓滕的名人虽然滕姓不如一些大姓那样广为人知,但在历史上却也涌现了不少有名的滕姓人物。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姓滕人:滕文公滕文公,姓滕名商,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据传,他是楚武王的近臣和朋友,曾领导楚军与齐国交战,并多次取得胜利。
除了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之外,滕文公还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
据《史记》记载,他曾被楚国封为上卿,独掌朝政,为楚国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滕莘滕莘,又名滕枚,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策略家和谋士。
据传,他出身于楚国,曾作为使者赴魏国和秦国,并在这些国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返回楚国,成为了楚国的重要官员和军事将领。
据《史记》记载,他曾为楚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战术,帮助楚国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滕固滕固,是中国元代的一位著名的书画家。
他是蒙古族人,出生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后来移居到北方的涿州。
滕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精通书法和绘画两大技艺,在自己的行当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滕固的书画作品现在被认为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被珍藏于各大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中。
滕文公专题介绍
春秋战国之际,“滕,小国也。
”处于列强之间,跟随大国会盟,征战,今日朝鲁,明日事宋,改日又侍晋,在强国的夹缝中讨生图存。
至滕文公执政时,他不以国小自卑,立志摆脱欺凌,按照孟子“政在得民”的主张,“法先王”、“行善政”、“施善教”,不但没被大国吞并,反而跃居其他方国之上,被誉为“善国”,谱写了滕国历史上辉煌的篇章,至今传为佳话。
滕文公还是世子(太子)时,曾去楚国,来回经过宋国的国都彭城,正值孟子在宋国,两次拜见了孟子。
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病逝,滕文公派然友到邹国向孟子求教后,再办理丧事。
孟子教以“守丧三年”......。
然友返回后向滕文公说明了情况,太子决定三年守丧。
宗室长辈与朝中文武百官因丧礼久废坚决反对,并说:“我们同一宗族的历代鲁国君主都没有守丧三年这样的行为,滕国更没有守丧三年的行为,到你这代就要违反常规,不可以。
”文公看到宗族及文武百官对他不满意,恐怕办理丧事中难以尽心,再让然友请教孟子。
孟子说:“哦。
这事不可求教于他人了。
上位的人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必然喜爱得更突出些。
君子的德行是风,小人的德行是草,草必然是随风倒。
办丧事就在于太子了。
”然友返回后向滕文公说明了孟子的建议,太子说:“对呀!这的确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结棚住了五个月守丧,没传什么戒令。
宗长及文武百官都认可,并说太子懂得礼节,待安葬那天,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观看。
太子的面色悲戚,哭泣哀伤,吊丧的人们大为感动。
滕文公继位之后,又礼聘孟子来滕指导。
“孟子来滕,馆于上宫。
”文公待孟子如贵宾,事无臣细地都要向他请教。
滕文公问孟子说:“滕,小国也,同于齐、楚。
事齐乎?事楚乎?”“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滕,小
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等等。
孟子也尽心尽力地为滕文公出谋划策,帮助滕文公寻找治国方略。
并鼓励滕文公说:“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是当时的儒学大师,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诲后,增强了他治理好滕国的信心和决心。
滕文公询问孟子治国的道理。
孟子力劝滕文公积极倡导仁义,主张施行仁政。
并告诫滕文公在选用人才方面,施行仁政就应当任用“贤人”。
选用“贤人”不仅是施行仁政的体现,同时也是施行仁政的有力保障,孟子主张在选用“贤人”的时候,应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
不能仅听左右近臣的话,也不能只听大夫的话,而且要听“国人”的反映,还要就实际的政绩进行考察。
经全面考察,确认“贤者”后,方能加以任用。
孟子让滕文公施行仁政应体察百姓的疾苦,为政者应该和百姓休戚与共,做到忧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
为政者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国家有难,百姓才能“亲其上,死其长。
”在处理和邻国的关系上,仁政的原则就是体察邻国的国情,顺应邻国的民心。
大凡符合邻国百姓的利益,受到邻国百姓欢迎的事就做,不符合邻国百姓的利益,不受邻国百姓欢迎的事就不做。
孟子又告诉滕文公要重视教育,修建学校,彻底治理社会风气,治理好国家还要重视农事,须发展生产。
他说,老百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所以,为政者要注意“治民之产。
”为了发展生产,孟子主张:要彻底改革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在农业方面实行“井田制”,“九分取一”的助税法,在城邑实施十分取一的贡税法。
卿相之下的官员必定要有供祭祀的圭田。
圭田定为五十亩;农户家中若还有劳力多余的,就再分二十五亩。
死亡与搬迁都不离本土,一乡的土地都属于同一块井田,人们不管是外出还是在家都相互友好,防御相互帮助,生灾害病相互照应,这样百姓就能和睦团结。
一块井田以方园一里
为标准,每块九百亩,其中公口一百亩,八户都有私田百亩,公田大家共种;公田做好了,才能做私田。
最后孟子教之曰:“民事不可缓也。
”意思就是说,替老百姓办事不能慢慢吞吞的,要赶紧办理。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使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在孟子的大力支持下,滕文公积极采纳孟子的建议,从滕国的实际出发,带领滕国人民奋发图强,不久滕国名声大振,远近都称滕文公为贤君,各行各业豪杰志士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
有个叫许行的人,在楚国是搞农业的,他奉行神农的学说,从楚国来到滕国,登上门来对滕文公说:“我是个从远方而来的人,听说你施行仁政,但愿有个住处成为您的百姓。
”滕文公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给了他住处。
许行的学生有几十人,都穿着粗布衣服,依靠纺织草鞋草席维护生活。
陈良的学生陈相与他弟弟陈辛扛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你施行圣人的政务,也算圣人吧!我愿意做你的百姓。
”从此,滕国人丁兴旺,蒸蒸日上,国富民强。
善国之名远扬。
孟子有推行仁政游历各国,奔走呼号。
但在那个只讲霸术,争权夺利的时代,大多数国家对实行仁政缺乏诚意,唯有滕文公执著地追求,坚定不移地推行仁政,一直到他去世。
据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卷十四,轶事篇)记载,滕文公死后,埋葬的日子已确定,天下起了罕见的大雨雪,群臣都要求拖延丧期,太子不同意,群臣以古论今,反复劝说太子,说滕文公死不瞑目是不忍心离别滕国,想再多留几天,“而抚社稷”,所以感动了上帝下起了大雨雪,推迟日期符合天意和文公的意愿。
孟子听说滕文公去世,悲痛万分,亲自来滕吊丧,他认为拖延丧期符合“礼”。
从滕县旧志记载的这件轶事来看,滕文公死后仍然关心滕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
滕国成为善国,这与滕文公礼聘孟子密不可分,是“孟子之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