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继承法律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33.49 KB
- 文档页数:34
第六编继承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节继承权概述一、继承权的概念继承,指将死者生前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归有权取得该项财产、权益的人所有的法律制度。
继承权指自然人依照法律规定或死者生前所立的合法遗嘱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二、继承权的特征(一)继承的特征1、继承关系的发生以被继承人死亡且留有遗产为前提死亡不一定就能引起继承关系的发生,只有在死亡的自然人留有个人合法财产的情况下,继承关系才会发生。
2、继承关系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由于继承关系发生于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排除了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继承关系主体的可能。
3、继承关系的客体是被继承人死亡时拥有的个人合法财产个人合法财产是一项综合性的财产,包括遗留的个人财物、债权、债务,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可以继承的财产。
4、继承是继承人无偿取得被继承人的财产依据自己的特有身份无偿地取得被继承人的财产。
(二)继承权的特征继承权有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和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之分。
在不同的场合,继承权所代表的含义并不相同。
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指继承开始前,自然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或遗嘱的指定而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
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指当法定的条件具备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已经拥有的事实上的财产权利,即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他带来实际财产利益的继承权。
这种继承权同继承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不仅可以接受、行使、而自然人且还可以放弃,是具有现实性、财产权的继承权。
如在继承权放弃中,继承权即指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在继承权丧失中,继承权即指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
这两种继承权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却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1、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的特征(1)继承权是一种期待权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而发生的,是不依继承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它实际上只是继承人将来可参与遗产继承的客观的、现实的可能性。
享有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的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的财产并不享有任何权利。
第1篇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逐渐普及,冷冻胚胎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殖资源,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冷冻胚胎的继承问题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本文旨在探讨冷冻胚胎继承案的法律关系,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对此问题的规定,以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
二、冷冻胚胎继承案的法律关系概述(一)冷冻胚胎的定义冷冻胚胎,是指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获得的,尚未植入母体的受精卵或者胚胎。
在我国,冷冻胚胎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范畴。
(二)冷冻胚胎继承案的法律关系冷冻胚胎继承案的法律关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生育双方的法律关系在冷冻胚胎的继承案中,首先涉及的是生育双方的法律关系。
生育双方可能为夫妻关系、同居关系或者通过代孕协议等方式建立联系。
生育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决定了冷冻胚胎的所有权和继承权。
2. 冷冻胚胎与后代的关系冷冻胚胎与后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法律关系。
在我国,冷冻胚胎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财产,其所有权归生育双方共有。
在生育双方离婚或者一方去世的情况下,冷冻胚胎的所有权将发生转移。
3. 冷冻胚胎与继承人之间的关系在冷冻胚胎继承案中,继承人主要包括生育双方的子女、父母、配偶等。
继承人之间存在着继承权、分割权等法律关系。
三、我国现行法律对冷冻胚胎继承案的规定(一)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根据该规定,冷冻胚胎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
(二)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
”根据该规定,冷冻胚胎的所有权在生育双方离婚或者一方去世后,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转移给继承人。
四、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一)冷冻胚胎的所有权归属在冷冻胚胎继承案中,生育双方可能对冷冻胚胎的所有权归属产生争议。
一方面,生育双方可能认为冷冻胚胎是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另一方面,生育双方可能认为冷冻胚胎是个人财产,应当归个人所有。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j iang Normal University2021年4月第41卷第2期Apr. 2021Vol. 41 No. 2《民法典》遗产管理人规范解释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我国《民法典》增设遗产管理人规范,对防范被继承人遗产失当管理毁损风险,妥善解决涉遗产争议纠纷,实现对继承关系当事人的平等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遗产管理人独立于继承人、遗产债权人的特殊法律地住决定了遗产管理人规范解释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遗产管理人职责的本质是平衡保护受遗赠人或继承人、遗产债权人的财产利益,其履行职责先后顺序不宜作强制性规范;但遗产管理人依《民法典》第1147条授权行使清理遗产、清偿债务、独立诉讼等权利的顺序应作优先于继承人对遗产的处分权解释。
[关键词]民法典;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解释论[doi ]10. 19575/j. cnki. cn42 —1892/g4. 2021. 02. 017[中图分类号]D92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34(2021)02—0094—07《民法典•继承编》第四章“遗产的处 理”中新增遗产管理人制度,主要有5个条文,分别规定了遗产管理人的选任(第1145条)、遗产管理人的申请指定(第1146 条)、遗产管理人的职责(第1147条)、遗产管理人的责任(1148条)、遗产管理人的报酬(第U49条)。
另外在《民法典》194条 规定的导致诉讼时效中止障碍中也有涉及遗产管理人的相关规范。
遗产管理人作为独立于被继承人和继承人的法律主体,其设置对于防范遗产因不当管理受损风险和 解决遗产继承纠纷,实现对继承关系当事人的平等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遗产管理人制度规范关系到其与被继承人债务清偿规范、被继承遗产的清理、保管、分割及诉讼规范之间的体系效应。
鉴于立法研究和司法实务中,对于遗产管理人与继承人对遗 产处分权利行使的优先顺序及法律效力、遗产管理人辞职等问题尚存争议,《民法 典》又无明确规范,本文拟就遗产管理人制度在继承法律关系中所涉规范的具体适用 进行简要解释,并针对相关争议问题略陈管见,以期能对遗产管理人制度规范的司法适用和改进完善有所裨益。
第1篇一、概述第七章主要规定了继承法律关系,包括继承的开始、继承权的取得、继承权的丧失、遗产的处理等内容。
继承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家庭、财产、亲情等多个方面,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继承的开始1. 继承的开始时间《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这意味着,只有当被继承人死亡时,继承关系才正式开始。
2. 继承的开始条件(1)被继承人死亡:这是继承开始的必备条件,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2)有合法的继承权人:被继承人死亡后,必须有合法的继承权人存在,才能开始继承。
三、继承权的取得1. 继承权的法定继承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遗产。
2. 继承权的遗嘱继承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被继承人生前立有遗嘱的,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人是指被继承人生前指定的继承人,遗嘱继承人应当按照遗嘱的规定继承遗产。
四、继承权的丧失1. 继承权的丧失原因《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六)侵占、抢夺、毁灭遗产;(七)法律规定的其他丧失继承权的行为。
”2. 继承权的丧失效力继承权的丧失具有溯及力,即自继承权丧失之日起,丧失继承权的行为无效。
五、遗产的处理1. 遗产的范围《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条规定:“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遗产包括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
2. 遗产的分割《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分割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第1篇在我国,继承公证是维护家庭和谐、保障遗产权益的重要法律手段。
而继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在继承公证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围绕继承公证继子关系展开论述,从法律与情感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继承公证概述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继承人的身份、继承权、遗产范围等进行确认,并出具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
继承公证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强制执行性等特点,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保障遗产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继子关系在继承公证中的地位继子关系是指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的亲属关系。
在继承公证中,继子关系具有以下地位:1. 继子享有法定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其中,子女包括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因此,继子在法定继承中享有继承权。
2. 继子与生父、生母的继承权相同在继承公证中,继子与生父、生母的继承权相同。
这意味着,继子在与生父、生母共同继承遗产时,享有同等份额的继承权。
3. 继子享有遗嘱继承权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立有遗嘱,明确表示将遗产留给继子,那么继子将享有遗嘱继承权。
此时,继子可以按照遗嘱的规定继承遗产。
三、继承公证继子关系的法律考量1. 继子与生父、生母的关系认定在继承公证中,首先要明确继子与生父、生母的关系。
如果继子与生父、生母之间形成了抚养关系,那么他们之间的继承权将受到法律保护。
2. 继子与其他法定继承人的权利平衡在继承公证中,要充分考虑继子与其他法定继承人的权利平衡。
一方面,要保障继子的继承权;另一方面,要尊重其他法定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3. 继子与继父母之间的抚养关系证明在继承公证中,要提供继子与继父母之间抚养关系的证明材料。
这有助于明确继子的继承权,并为公证机构出具继承公证提供依据。
四、继承公证继子关系的情感考量1. 继子与继父母之间的亲情在继承公证中,要充分考虑继子与继父母之间的亲情。
这种亲情是家庭和谐、家族传承的重要基石。
第八讲民法(一)民法民法概述;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人身关系:人格权、身份权。
我国没有民法典,1987.1.1 实施《民法通则》;2012.7.1 实施《侵权责任法》二、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法律地位、适用法律、权利能力);(二)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核心原则);(三)等价有偿原则;(四)公平原则;(五)诚实信用原则(帝王规则);(六)公序良俗原则。
【例题单选】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电脑10 台,应付款 5 万元。
因甲不能付清全部货款,乙表示只要甲支付 4.8 万元即可了结。
乙的行为有效,这体现的民法原则是()。
A. 平等原则B. 意思自治原则C. 诚实信用原则D.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三、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1)概念: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民事权利或者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2)包括:自然人、法人(公司)、其他组织。
国家在特殊的情况下(从事民事活动),也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例题单选】某县政府为新建办公大楼,向该县银行贷款500 万,到期未能偿还,银行遂以该县政府为被告向法院起诉。
该案涉及的法律关系是()A.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B.属于政府行为,受行政法调整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1)概念: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2)包括:①物②行为(劳务行为)③有价证券④非物质利益⑤智力成果(知识产权)。
物:动产、不动产(土地及其附着物);原物、孳息(自然孳息、法定孳息);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民事关系的核心)第九讲民法(二)知识产权1. 著作权(自动保护原则):著作财产权:作者终身+死后 50 年(出版/发行/复制)著作人身权:永久(署名/修改/发表/保护作品完整权)2.专利权:(1)发明:法律保护20 年;(2)实用新型:法律保护 10 年;(3)外观设计:法律保护 10 年。
第一章测试1.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新增了哪些内容?()A: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B:增加“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倡导性规定C:增加离婚冷静期规定D:首次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答案:ABC2.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A: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B:婚姻家庭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是由社会属性决定的C:婚姻家庭的属性完全由其社会属性所决定D:婚姻家庭存在自然因素,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答案:ABD3.下列关于婚姻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陈述中,正确的理解有:()A:婚姻中的人身关系是为经济上的目的而创设的B:婚姻家庭法就本质而言是身份法,而不是财产法C:婚姻中的财产关系从属于人身关系D:婚姻家庭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答案:BCD4.婚姻是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共同生活互为配偶的结合。
()A:对B:错答案:A5.形式意义的婚姻家庭法包含于实质意义的婚姻家庭法中。
()A:对B:错答案:A6.现行的规范婚姻登记的行政法规是《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A:对B:错答案:B7.2001年出台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A:错B:对答案:B8.1930年12月6日公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共五编,1225条。
亲属编为:()A:第四编B:第六编C:第五编D:第三编答案:A9.首次承认了家务劳动的价值的是:()A:50年婚姻法B:《民法典》C: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D:80年婚姻法答案:C10.疾病婚改可撤销婚姻是在哪部法律:()A:《民法典》B: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C:50年婚姻法D:80年婚姻法答案:A第二章测试1.实行一夫一妻制原则,禁止()。
A:家庭暴力B:重婚C:通奸D: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答案:B2.下列关于婚姻自由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B:婚姻自由的实现程度是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C:婚姻自由是婚姻法规定的一项基本的原则D:婚姻自由是一种绝对的自由答案:ABC3.重婚包括:()A:事实婚姻的一方当事人又与第三人登记结婚B:事实婚姻的一方又与第三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C:已经登记结婚的一方又与第三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D:已经登记结婚的一方又与第三人登记结婚答案:AD4.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婚姻自由原则;B:男女平等原则;C:权益保障原则;D:一夫一妻原则;答案:ABCD5.按照《民法典》和《妇女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妇女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