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疝窝的影像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5
股骨颈疝小凹的CT表现
王永刚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12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疝小凹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临床确诊的股骨颈疝小凹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结果 17例股骨颈疝小凹中,双侧2例,右侧7例,左侧8例.X线平片仅显示10例,平片上病灶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的类圆形骨质缺损区,其内为软组织或液体密度.58.82%(10/17)在病灶或上下相邻层面上前方皮质显示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状缺损.结论 CT对股骨颈疝小凹具有确诊价值.
【总页数】2页(P275,277)
【作者】王永刚
【作者单位】100076,北京南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
2.股骨颈疝窝的CT和MRI表现
3.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CT表现及鉴别诊断
4.股骨颈疝小凹的CT表现
5.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CT 表现及鉴别诊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① 130021 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M RI 室②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放射线科股骨颈疝窝的M RI 表现谷艳英① 王桂芝② 赵致平① 我们在对306例髋关节M RI 扫描中,共发现股骨颈疝窝(Hernia tio n pit )15例,17个股骨颈疝窝,现报告如下,重点讨论其M RI 征像及病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我科自1991年9月至1996年1月经M RI 诊断的15例病人17个股骨颈疝窝。
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3~54岁,平均年龄43.5岁。
11例病人因髋关节疼痛并疑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病人髋关节正位X 光片,偶然发现股骨颈圆形高密度环而行M RI 扫描。
本组应用的是飞利蒲公司制造的GY-RO SCAN T 5型(0.5T 超导磁共振扫描机)。
常规行SE 序列T 1加权像(525/25)和F FE 序列T 2加权像(600/25,Flip 60)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层厚6mm,间隔0.6m m,成像距阵205×256。
全部病人均有髋关节正位X 线平片。
2 结果15例病人中,单侧病变13例,双侧病变2例,共17个病灶,每个病变均位于股骨颈前上1/4部位。
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直径3mm ~11mm ,M RI 扫描全部呈相同信号,SE 序列T 1加权像显示低信号,FF E 序列T 2加权像显示高信号,周边为低信号环。
4例病人低信号环不完整,每个病变均与皮质相连。
髋关节正位X 线片13个病灶见清晰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硬化环,2个硬化环较淡,2个未见硬化环。
2例病人分别在首次检查至一年及二年后复查M RI,病变大小、形态、信号均无改变,全部病人距扫描后半年至三年经临床追踪观察症状无进展。
3 讨论股骨颈疝窝是由于髋前囊力学和磨损的影响在股骨颈前上1/4产生的一个反应区,它由骨胶原组织,新软骨和反应性新骨组成,其内有液体存在。
反应区内常出现隆起以及邻近的关节囊增厚、粗糙,并有皮质缺损区,暴露出髓质腔和骨小梁[1~2]。
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证实的60例股骨颈疝窝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20例受累的股骨颈中左侧8例,右侧7例,双侧5例;42例受累的股骨颈中20例见2个或2个以上病灶;38例共发现51个病灶。
CT均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类圆形骨质缺损,内为较均匀的液体密度,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X线平片上表现为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透亮区或破坏区。
结论可以根据病变典型部位、形态及特征对股骨颈疝窝作出正确诊断,局部皮质与病灶相连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
【关键词】疝股骨颈诊断Femoral Neck Hernia Nest Imaging Findings and the Diagnosis Value【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femoral neck hernia nest imaging findings and the diagnosis value.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0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cases of the femoral neck hernia patients nest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material. Results:20 cases of the involvement of the femoral neck on the left in 8 cases,right in 7 cases,bilateral 5 cases;42 cases involved in the femoral neck 20 patients see two or more lesions;38 cases were found 51 lesions. CT,both present femoral neck ahead of cortical bone defect under circular, inside is relatively uniform liquid density,edgewith sclerosis rim,clear X-ray on expression is the axis of the femoral neck or its outside the top of the class round bright area or damage area.Conclusion:may,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position,morphology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emoral neck hernia make the correct diagnosis,local nest cortical and focus of sample defect to crack,the diagnosis is more specific femoral neck hernia nest of pine.【Key words】Hernia Femoral neck diagnosis股骨颈疝窝又称股骨颈疝凹,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
浅谈股骨颈疝窝的X线\CT诊断[摘要] 目的分析股骨颈疝窝的临床症状及ct检查表现,评价ct检查对股骨颈疝窝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4年3月~2009年10月46例股骨颈疝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46例股骨颈疝窝患者中35例为单侧股骨颈发病,11例为双侧股骨颈受累,46例患者共发现64个病灶。
ct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类圆形骨质缺损,内为较均匀的液体密度,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
x线平片上可见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透亮区或破坏区。
结论 ct检查为股骨颈疝窝的诊断提供了重要而且准确的影像依据,而且能对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或可疑的股骨颈疝窝作出正确诊断,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 股骨颈疝窝; x线; ct 检查[中图分类号] r816.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73-01股骨颈疝窝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
常被误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退变性囊肿等其他骨关节病,为增加对本病的全面认识,提高诊断或鉴别诊断水平,本文收集整理我院2004年3月~2009年10月46例股骨颈疝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探讨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患者。
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6岁。
左侧受累38例,右侧受累20例,共64个病灶。
其中,35例因髋部隐痛,下肢无力就诊,其他均因外伤后或因其他症状就诊。
1.2 方法采用ge prospeed fii双螺旋ct机,行髋关节扫描,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5mm,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
全部病例均同时摄正位髋关节平片。
2 结果2.1 正位髋关节x线平片:在46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发现38个病灶。
其中26个病灶位于股骨颈中轴线外侧股骨头基底部,12个位于股骨颈中轴线上。
圆形22个,半圆形4个,卵圆形12灶个。
股骨颈疝窝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董杰;张宇;李军;周震;李海梅;桑春玉;林铁桥;刘春红【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2(016)017【摘要】背景:目前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反映股骨颈疝窝的水分子弥散特征的研究尚少有报道.目的:利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定量测定对股骨颈疝窝和正常股骨颈进行鉴别,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弥散系数值、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8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均行X 射线平片、CT、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依据CT和常规磁共振成像上异常表现,行股骨颈疝窝弥散系数测量,并与正常股骨颈弥散系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共20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X射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磁共振成像上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股骨颈疝窝的表观弥散系数值明显高于正常股骨颈.结果提示,弥散加权成像为股骨颈疝窝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证实股骨颈疝窝的弥散增加和弥散系数值升高.【总页数】4页(P3148-3151)【作者】董杰;张宇;李军;周震;李海梅;桑春玉;林铁桥;刘春红【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市,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北京市,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市,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北京市,100088;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市,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市,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市,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市,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北京市,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研究 [J], 张梅花;赵永华;张联合2.MSCT、MRI在股骨颈疝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冬;丁长青;张勇猛;王文生3.斜位MRI评估无症状成年人股骨颈α角与股骨颈疝窝的相关性 [J], 张文强;丁倩;张娜4.斜位MRI评估无症状成年人股骨颈α角与股骨颈疝窝的相关性 [J], 张文强;丁倩;张娜;5.股骨颈疝窝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J], 董杰;张宇;李军;周震;李海梅;桑春玉;林铁桥;刘春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诊断
(2009-07-17 23:42:56)
转载▼
标签:
分类:医学影像诊断
原创
影像学
诊断
杂谈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CT对股骨颈疝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分析总结经临床影像学诊断的8例
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和CT征象。
结果:8例股骨颈疝窝均为单侧单发病灶,X 线平片仅显示7例,CT均表现
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类圆形骨质缺损,内为较均匀液体密度,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最大径线为7-12 mm。
7例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透亮区或硬化环。
结论:CT能对X线平片不能
显示的或可疑的股骨颈疝窝作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疝股骨颈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股骨颈疝窝,又称股骨颈疝凹,由国外学者Pitt于1982年首先报道[1],然而至今,国内外文献中只
有少数零星报道[2-6]。
其中,国内高振华等对较大病例的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进行了较
为系统的阐述[4]。
股骨颈疝窝常误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退变性囊肿等其他骨关节病,为增加对本病的
认识,提高其诊断或鉴别诊断水平,本文对临床和CT诊断的8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资料加以总结,报道
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经临床结合Pitt所描述典型影像学征象作出诊断的8例股骨颈疝窝病人的X线平片
和CT图象加以分析。
8例病人中,男6例,女2例。
年龄25~51岁,平均42岁。
左侧5例,右侧3例。
8例病人
均无临床症状,均因外伤后或对侧髋部症状就诊而偶然发现。
1.2 方法全部病例均有标准正位骨盆平片和髋关节CT检查。
CT检查层厚和层距均为5 mm,均有骨窗
和软组织窗两种图像。
2 结果
2.1 CT表现
8例均为单侧单发病灶,CT骨窗上均表现为股骨颈紧邻前部皮质下的骨质缺损区,呈(类)圆形,伴
清楚锐利的薄层硬化边,病灶周围骨质结构未见异常(图1,2)。
其中,3例在病灶上下相邻层面内邻近
的皮质不延续光整,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缺损。
CT软组织窗上灶周骨质缺损区内为均匀的液体样
密度,CT值约10~34HU,病灶最大径线为7~12 mm。
所在髋关节囊未见肿胀或积液。
2.2 X线平片表现
8例病灶中有7例显示于X线平片上,1例未能显示。
X线正位骨盆平片上显示的7例病灶位于股骨颈中
轴线或其外上方,其中2例位于股骨颈中轴线上,5例位于股骨颈中轴线外上方。
7例中,5例表现为(类
)圆形密度略低的透亮区,周围伴薄层硬化边(图3),2例表现为(类)圆形的致密硬化环,边缘清楚
(图4)。
病灶所在关节未见异常表现。
3 讨论
3.1股骨颈疝窝概论
股骨颈疝窝是发生于股骨颈的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发病率约4%~5%,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多无
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4, 5]。
文献报道的临床表现与本组资料基本一致。
目前,国外学者认为[1,5],股骨颈疝窝是由于髋前囊力学和磨损的影响在股骨颈前上1/4产生的一个由骨胶原纤维结缔组织、新生软骨和反应性新骨组成的反应区,其内有液体存在。
反应区内常出现隆起以及邻近的关节囊增厚、粗糙,并有皮质缺损区,暴露出髓质腔和骨小梁。
国内有学者认为[1, 4],
股骨颈疝窝系股骨颈反应区的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和髂股韧带以及髂腰肌(腱)的机械性压
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的窝状骨质缺损。
病理上,股骨颈疝窝内主要为致密纤维结缔组
织构成,并可伴黏液样变[1,4]。
3.2 X线平片和CT征象
股骨颈疝窝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伴有硬化边的透亮区或单纯硬
化环,边缘清楚。
CT上病灶表现为股骨颈前侧皮质下的骨质缺损区,内为液体样密度,边界清楚,伴有
薄层硬化缘。
病灶最大径线通常小于10 mm。
高振华等发现,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病灶相邻皮质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缺损,并将此作为诊断此病的特异性征象[4]。
但本组8例病灶中仅3例发现有此征象,这可能与病例太少或CT扫描
层厚较厚有关。
3.3 CT诊断股骨颈疝窝的价值
本组病例虽少,但仍能反映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特征。
根据X线平片和CT 影像学特征,结合病变部位
多数可作出正确诊断。
但本组CT诊断的8例中有1例在X线平片上未能显示,说明X线平片会因股骨颈前后
结构重叠而使小的病灶漏诊。
CT则既可发现X线平片漏诊的病灶,又可对X线平片可疑的病灶进一步明确
诊断。
3.4 诊断和鉴别诊断
股骨颈疝窝的典型发病部位对于诊断至关重要,结合形态学表现大多可作出诊断。
但须与下列髋关
节疾病相鉴别:①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伴发的(类)圆形病灶:患者大多具有髋痛或髋部活动受限而就
诊,CT上具有股骨头缺血坏死较为特异的征象,即CT上股骨头承重区可见走行弯曲的模糊状硬化线或硬
化带,与星芒状结构走行一致或交叉。
(类)圆形病灶硬化缘多模糊,大多沿模糊硬化线(带)附近分
布。
X线平片上股骨头坏死表现为致密硬化带,股骨头塌陷变形,并可见类圆形透亮区掺杂其中。
而股骨
颈疝窝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大多偶然发现。
病灶孤立,其外围区骨质结构及密度无异常,股骨头无发生
断裂塌陷,必要时MRI检查即可作出鉴别诊断。
MRI上“线样征”的有无是二者的鉴别点。
②骨内腱鞘囊
肿:二者临床和影像学上表现相似,病理上也常很难区分,发病部位是主要的鉴别点。
骨内腱鞘囊肿通
常位于股骨头骨性关节面下方,局部关节面可伴增生硬化,相邻骨皮质少有裂隙。
而股骨颈疝窝在病灶
或相邻上下层面上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皮质缺损,不累及关节面。
③骨样骨瘤:患者髋
部疼痛明显,尤夜间明显。
CT上瘤巢内多有钙质样高密度斑点或团块,周围硬化缘较厚,邻近皮质无裂
隙样缺损,所在患髋关节积液。
X线平片上股骨颈下方可见骨膜反应。
④退变性囊肿:见于髋关节骨性关
节炎或髋关节退变性疾病,伴有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及边缘骨赘形成等退变征象。
囊肿多位
于股骨头承重关节面下,常为多个类圆形病灶簇集在一起,髋臼侧关节面亦伴发类似囊肿。
而股骨颈疝
窝发病部位特殊,常为单发病灶,而髋臼常常无改变。
⑤不典型骨转移瘤:有时可显示和股骨颈疝窝相
似的密度,溶骨性破坏,边缘不清而且周边无硬化环,临床上有原发肿瘤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股骨颈疝窝CT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能对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或可疑
的股骨颈疝窝作出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