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中比喻 拟人修辞手法的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670.50 KB
- 文档页数:14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修辞手法最新试题对点专练【高考真题】【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白天黑夜,红尘 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 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于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来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从题目要求可以确定,答题思路先要找出比喻的地方,然后从相似性(本体和喻体之间)角度对比喻句内容进行分析。
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前一句子。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紧随此句的是题目中的比喻句。
“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这一比喻句是用以形容”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
比喻句的本体是路,不是车;喻体是”河“。
那么”路“为什么像”河“呢?这二者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细想起来,相似点还不止一处。
一是路和河的形状相似,曲折着向前延伸;二是路上的车流和河中的水流相似,都是流动的,不是静态的;三是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杂质多而黏稠流动缓慢相似;第三点的相似最为重要,也是这一比喻句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塞车的路像黏稠的河——强调路上车多行进缓慢。
语言赏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专项一、知识点解析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但是本体,比喻词不一定出现,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
(1)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有出现,并且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这类明显表示“两者相像”含义的比喻词。
(2)暗喻:当比喻词为“变成”“成为”“是”这类词语时。
(3)借喻:句子中只剩下喻体。
拟人: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特点,例如人的感情、动作以及语言。
二、考点解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判定、分析、作用判定:判定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分析文段内容、结合修辞特点分析语言表现力作用:结合文段内容和主旨,分析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精神品质、形态特点等三、例题讲解十年前,我搬进位于城郊的新宿舍时,门外的这片竹子刚栽上,长得干干巴巴的,既无生机,又少灵气。
我真担心栽不活。
谁知道,仅几年的工夫,这簇竹子潇洒地长起来了。
开春那竹竿由枯黄变成草绿,冒出淡黄稚嫩的芽尖。
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
清晨,我走在院内的石径小路上,竹林里传出啁啁啾啾的鸟鸣声和麻雀的打闹声,真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解题思路)判定:拟人分析:“挥舞”一词将竹子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作用:生动地写出了竹子的茂盛和它的顽强生命力。
答: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竹子)人格化赋予人的(动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竹子的茂盛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意志/情态/情思/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描写(刻画)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①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修辞手法阅读理解训练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或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修辞技巧。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修辞手法的阅读理解训练。
1. 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
例句: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喻,形象地描述了笑容的明亮和温暖。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例句: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低头。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将树叶低头的动作赋予了人的特征,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感受到微风的轻柔。
3.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例句:他是勇敢的、聪明的、善良的。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排比的方式列举了三个形容词,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个人的特点。
4. 倒装: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以突出某个词语或表达方式。
例句:只有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倒装的方式将“只有你”放在句首,强调了你的重要性和能力。
5. 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句:她的笑容像春天的花朵,美丽而温暖。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将笑容与花朵进行比较,形象地描述了笑容的美丽和温暖。
通过阅读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小升初升学专项阅读训练讲义+练习专项3认识与运用修辞手法课标要求点《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会把握。
能分辨常见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境判断运用是否得当,熟练运用各种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因此,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学会体会其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训练任务。
要点归纳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用与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如《草原》中的“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切,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如《草原》中的“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比喻是将一物比作另一物,拟人是将一物当作人去写。
二、夸张夸张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扩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
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引起读者的联想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三、排比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的行文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如《花之歌》中的“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四、对偶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
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言简义丰,概括性强,如《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
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
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品质优良的原因。
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①______。
三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6(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修辞手法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比喻的作用是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如,“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的效果。
扩大夸张是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看见那个孩子正在吃火腿肠,小明馋得口水流了一地”。
缩小夸张是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是故意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已经像着了火”。
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排比的作用是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如“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风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的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主要方式包括正对和反对。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màn)步 ________(fēi)红________ 凄苦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答案】(1)漫;绯;qī(2)发缘;发源(3)清澈明洁(4)比喻【解析】【分析】(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漫”与“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三讲、语修辞手法的作用小学五年级大部分课文都使用了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使文章更有文采,也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
那小学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比喻:是用具体浅显、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难懂、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构成。
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如《窃读记》一文中的句子“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个句子把“我”比作“饿狼”,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以及看书时的如痴如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的部位、动作、情感和品质等用在物上。
拟人手法的使用,可使句子更灵动,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如《白杨》一课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个句子把白杨当作人来写,把人的精神品质“坚强”用在了白杨上,赞美了白杨坚强的品质。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或意思相关的分句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使句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而且能增强语势,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白杨》一课的开头“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气这三个“没有“构成了一组排比,突出了戈壁的恶劣环境,反衬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
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作用是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岀事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有时还能增强文章的幽默感。
《桂花雨》一文中的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乡桂花的香,像“浸”在里面一样,用词生动而形象。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岀问题,然后把答案说出来,即自问自答。
三年级上册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训练一、概述1. 比喻句和拟人句是语言修辞技巧中常见的两种句式,它们能够使文辞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染力。
2. 比喻句是通过“像”或“好像”等词,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以此来形成象征性象征,起到强调作用,使读者更易理解,感受到深刻的含义。
3. 拟人句则是将非人类的事物,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有感染力、更生动形象。
二、比喻句的训练1. 源于生活的比喻句举例: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明媚。
解析:这个比喻句通过“如……般”结构,将他的笑容与阳光进行了类比,突出了他的笑容明媚的特点。
举例:她泪流满面,像一只受伤的小鸟一样无助。
解析:这个比喻句通过“像一只……一样”结构,把她的伤心比喻成受伤的小鸟,使她的无助更加生动形象。
3. 植物比喻句的训练举例:孩子们整齐地排成一排,就像一片翠绿的树林。
解析:这个比喻句通过“就像……”结构,把孩子们整齐的排列比喻成树林,表现了孩子们纪律性的形象。
三、拟人句的训练1. 植物拟人句的训练举例:花朵在微风中轻轻低头。
解析:这个拟人句通过赋予花朵低头的行为,营造了一种柔美的画面,使花朵更加有生命力。
举例: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解析:这个拟人句通过赋予小鸟歌唱的行为,使小鸟更加有活力和活跃的形象。
3. 自然现象拟人句的训练举例: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照亮了整个世界。
解析:这个拟人句通过赋予太阳照亮世界的行为,使太阳更加生动形象。
四、如何提高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能力1. 多读海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观察其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2. 经常进行写作训练,通过模仿和仿写优秀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善于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比喻和拟人的方式进行表达。
4.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不断加强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训练和应用。
五、结语1. 比喻句和拟人句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阅读理解专题讲解——专题三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一、阅读技巧❖ 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2)分类①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如:小明养的橘猫胖得像头猪。
②暗喻:本体,喻体出现,比喻词:是,变成,成了,构成……例 1:勤奋是狂风暴雨后开出的海棠。
例 1:小明养的橘猫简直就是头猪,又胖又爱睡觉。
【注意:】1.注意本体和喻体,不是所有的“像、好像”都是充当比喻词的。
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相似之处。
如:你长得好像你妈妈呀!3.本体和喻体的感情色彩必须保持一致。
对于要赞美的本体,就要采用褒义色彩的喻体,对于要批评的本体,就要用贬义色彩的喻体。
如:小偷的看着她的钱包,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眨一眨的。
(像老鼠一样眯成一条缝)2.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物赋予人的行为或情感。
(2)分类:把动物、植物、事物人格化如: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如:小鸟飞上枝头,唱起了动听的歌。
3.夸张(1)定义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2)分类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这个小小的房间连一只脚都放不下。
超前夸张:看着妈妈的肚子,爸爸仿佛看到了婴儿的微笑。
❖一般答题技巧: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突出(引申义)】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对象)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突出(引申义)]夸张:突出(写作对象)的(特点),揭示其本质,使读者印象更加鲜明而强烈。
二、阅读训练(一)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写出它的好处。
1.明月高挂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岸边的花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点缀在湖面之上。
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语文专项训练(基础知识二)09 修辞---比喻和拟人第I卷基础题一、选择题1.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画“√”。
(1)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2)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3)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4)瞧!多么像它母亲。
()2.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3.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或修辞手法,把相应的符号写在括号里。
A.比喻和拟人B.排比句C.反问句(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呢?( )(2)我常常觉得,方块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来愉悦你的眼睛。
( )(3)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山峰,或清凉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华如脂。
( )4.下列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
B.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D.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银镜。
B.长城远看像一条长龙。
C.他看上去好像生病了一样。
D.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
二、填空题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5.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7.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三讲、语修辞手法的作用小学五年级大局部课文都使用了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使文章更有文采,也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
那小学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比喻:是用具体浅显、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难懂、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局部构成。
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如?窃读记?一文中的句子“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个句子把“我〞比作“饿狼〞,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以及看书时的如痴如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的部位、动作、情感和品质等用在物上。
拟人手法的使用,可使句子更灵动,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如?白杨?一课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个句子把白杨当作人来写,把人的精神品质“坚强〞用在了白杨上,赞美了白杨坚强的品质。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或意思相关的分句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使句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而且能增强语势,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白杨?一课的开头“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气这三个“没有“构成了一组排比,突出了戈壁的恶劣环境,反衬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
夸张:就是为了到达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作用是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岀事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有时还能增强文章的幽默感。
?桂花雨?一文中的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乡桂花的香,像“浸〞在里面一样,用词生动而形象。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岀问题,然后把答案说出来,即自问自答。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而各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此选段中有一个错字是________,正确的书写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改定稿,原稿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请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好在哪里?(3)语段中的“实在标致极了”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答案】(1)熳;漫(2)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3)反语。
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2)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很明显是改动的句子加上了“成群结队”一词,然后分析“成群结队”一词是对清国留学生的愚昧无知的讽刺。
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确定本句修辞手法,“标致”是形容人容貌出色,这里形容“清国留学生”很显然是反语。
有嘲弄、讽刺的意味。
然后运用反语的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