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 岩层产状测量及记录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9
岩石检验记录范文一、引言岩石检验是对岩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试,以获取其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质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岩石的工程评估、岩石类型鉴定、地质勘探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检验记录将对岩石的检验方法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二、检验方法1.采样:在地质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进行采样,采用岩心钻孔或炸药炸碎的方式获取岩石样品。
2.样品准备:将采样得到的岩石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破碎、筛分等。
3.物理性质测试:对岩石样品进行密度、孔隙率、饱和度、容重、吸湿性等物理性质测试,采用标准的实验室设备进行测定。
4.化学成分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或其他分析仪器对岩石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如SiO2、Al2O3、Fe2O3、CaO等。
5.力学性质测试:对岩石样品进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或其他专用设备进行测定。
三、检验结果及分析1.物理性质测试结果:- 密度:样品A的密度为2.7g/cm³,样品B的密度为2.5g/cm³。
-孔隙率:样品A的孔隙率为5%,样品B的孔隙率为10%。
-饱和度:样品A的饱和度为80%,样品B的饱和度为70%。
- 容重:样品A的容重为2.4g/cm³,样品B的容重为2.2g/cm³。
-吸湿性:样品A的吸湿性为5%,样品B的吸湿性为8%。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样品A比样品B更为致密、饱和度更高,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吸湿性。
2.化学成分分析结果:-SiO2含量:样品A的SiO2含量为60%,样品B的SiO2含量为50%。
-Al2O3含量:样品A的Al2O3含量为15%,样品B的Al2O3含量为20%。
-Fe2O3含量:样品A的Fe2O3含量为10%,样品B的Fe2O3含量为8%。
-CaO含量:样品A的CaO含量为5%,样品B的CaO含量为7%。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出样品A为富含SiO2和Al2O3的酸性岩石,而样品B则含有较高的Fe2O3,可能为含铁矿物的岩石。
登封实习实习时间:15年5月5日——14日;实习目的:认识地质现象,巩固课本知识,改善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等。
作为初学者进一步了解野外地质学习的技巧,学会把课本知识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培养对地质学习的兴趣,增加知识储备;实习地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具体包括井湾、中岳庙、唐窑、稻田沟、石淙河、龙山、嵩山、飞机场、玉皇庙等十余个地质观测点。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河南省登封市境内。
区内有国道G207、省道豫31和豫03线交叉贯通,沿郑少(郑州至少林)高速、洛少(洛阳至少林)高速可达。
东西平均长36.24km,南北宽14.42km,面积450.12平方千米。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45‘48‚——113。
11’55‛,北纬34。
22‘28‚——34。
36’40‛。
实习内容:5月6日:天气:晴路线:会善寺、龙山南坡、大塔寺泉、辉绿岩墙、嵩顶观察点一:会善寺郭家窑组坐标。
在会善寺可以看到路边岩石主要由片麻岩(图1.1)组成。
首先确定其为变质岩,再根据其变质程度深且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少量鳞片状变晶。
主要矿物组成有长石、石英、云母等,因为长石含量更多,确定其为片麻岩。
经查阅资料确定其为太古界形成的岩石,距今约20亿年。
相关学习:1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包括: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碎裂岩,石英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
2以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命名的变质岩包括:麻粒岩,榴辉岩,超铁镁质岩,混合岩。
郭家窑组混合岩性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及片岩组成,可模糊看出有顺层混合岩、网状混合岩、树枝状混合岩。
有石英质脉体。
显示混合岩作用形式为交代作用!相关学习:经老师引导串联,回忆了混合岩有关知识,混合岩是在区域变质基础上,随着地壳内部热流值不断升高,来自地壳深部的花岗岩质活动流体向围岩渗透或注入并与围岩发生强烈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其兼具岩浆岩和混合岩特征的成分不均匀、形态多样的中粗粒结晶岩石,这种岩石称为超变质岩,亦称混合岩。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⑴测量的工具—地质罗盘仪一般的地质测量,如测量目的物的方位、岩层空间位置、山的坡度等,均用地质罗盘仪。
这是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
地质罗盘仪式样较多,但其原理和构造大体相同。
①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5-1)。
图5-1地质罗盘仪构造图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磁针为一两端尖的磁性钢针,其中心放置在底盘中央轴的顶针上,以便灵活地摆动。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产生磁倾角。
为使磁针处于平衡状态,在磁针的南端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亦可以此来区分指南和指北针。
磁针制动器是在支撑磁针的轴下端套着的一个自由环,此环与制动小螺纽以杠杆相连,可使磁针离开转轴顶针并固结起来,以便保护顶针和旋转轴不受磨损,保持仪器的灵敏性,延长罗盘的使用寿命。
刻度盘分内(下)和外(上)两圈,内圈为垂直刻度盘,专作测量倾角和坡度角之用,以中心位置为0°,分别向两侧每隔10°一记,直至90°。
外圈为水平刻度盘,其刻度方式有两种,即方位角和象限角,随不同罗盘而异,方位角刻度盘是从0°开始,逆时针方向每隔10°一记,直至360°。
在0°和180°处分别标注N和S(表示北和南);90°和270°处分别标注E和W(表示东和西)如图所示。
象限角刻度盘与它不同之处是S、N两端均记作0°,E和W处均记作90°,即刻度盘上分成0°—90°的四个象限。
必须注意:方位角刻度盘为逆时针方向标注。
两种刻度盘所标注的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时能直接读出磁方位角和磁象限角,因测量时磁针相对不动,移动的却是罗盘底盘。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对工程地质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安排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地点选在方山,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x月xx日至2021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方山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天,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方山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方山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
通过观察山体的岩层分布、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我们对方山的地质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习第二天,我们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是地质勘探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可以判断地质构造的特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亲自操作地质罗盘,进行了实地测量,掌握了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技巧。
3. 实习第三天,我们对方山的岩层进行了详细观察。
通过观察不同岩层的岩石类型、颜色、厚度和产状,我们对方山的地质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岩层的特征判断地质构造,如背斜、向斜和断层等。
4. 实习第四天,我们研究了方山的地形地貌特征。
通过观察方山南坡至北坡及桂子山采石场的地貌特征,我们了解了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火山岩的各种岩石类型、岩性和产状。
5. 实习第五天,我们对实习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实地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我们对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能力。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观察了方山的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实地测量技巧。
这些实践经验使我对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和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也使我受益匪浅。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2009级本科生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
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
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
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
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1、高家边组(S1g)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
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2、坟头组(S2+3f )主要由土黄色中层-厚层砂岩构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和页岩;厚度120m;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等化石。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为整合接触。
3、茅山组(S3m)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组成,夹粉砂岩等;厚度约为20余米,呈斜层理构造。
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为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五通组(D3w)底部为中厚层底砾岩、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厚层粉砂岩,上部为砂岩及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有层间构造,如印模构造等,有风化现象,可见节理构造,成岩破碎,没有错位,粘土高岭土化;厚约150米;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是没有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