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 岩层产状测量及记录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9
岩石检验记录范文一、引言岩石检验是对岩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试,以获取其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质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岩石的工程评估、岩石类型鉴定、地质勘探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检验记录将对岩石的检验方法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二、检验方法1.采样:在地质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进行采样,采用岩心钻孔或炸药炸碎的方式获取岩石样品。
2.样品准备:将采样得到的岩石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破碎、筛分等。
3.物理性质测试:对岩石样品进行密度、孔隙率、饱和度、容重、吸湿性等物理性质测试,采用标准的实验室设备进行测定。
4.化学成分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或其他分析仪器对岩石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如SiO2、Al2O3、Fe2O3、CaO等。
5.力学性质测试:对岩石样品进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或其他专用设备进行测定。
三、检验结果及分析1.物理性质测试结果:- 密度:样品A的密度为2.7g/cm³,样品B的密度为2.5g/cm³。
-孔隙率:样品A的孔隙率为5%,样品B的孔隙率为10%。
-饱和度:样品A的饱和度为80%,样品B的饱和度为70%。
- 容重:样品A的容重为2.4g/cm³,样品B的容重为2.2g/cm³。
-吸湿性:样品A的吸湿性为5%,样品B的吸湿性为8%。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样品A比样品B更为致密、饱和度更高,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吸湿性。
2.化学成分分析结果:-SiO2含量:样品A的SiO2含量为60%,样品B的SiO2含量为50%。
-Al2O3含量:样品A的Al2O3含量为15%,样品B的Al2O3含量为20%。
-Fe2O3含量:样品A的Fe2O3含量为10%,样品B的Fe2O3含量为8%。
-CaO含量:样品A的CaO含量为5%,样品B的CaO含量为7%。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出样品A为富含SiO2和Al2O3的酸性岩石,而样品B则含有较高的Fe2O3,可能为含铁矿物的岩石。
登封实习实习时间:15年5月5日——14日;实习目的:认识地质现象,巩固课本知识,改善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等。
作为初学者进一步了解野外地质学习的技巧,学会把课本知识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培养对地质学习的兴趣,增加知识储备;实习地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具体包括井湾、中岳庙、唐窑、稻田沟、石淙河、龙山、嵩山、飞机场、玉皇庙等十余个地质观测点。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河南省登封市境内。
区内有国道G207、省道豫31和豫03线交叉贯通,沿郑少(郑州至少林)高速、洛少(洛阳至少林)高速可达。
东西平均长36.24km,南北宽14.42km,面积450.12平方千米。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45‘48‚——113。
11’55‛,北纬34。
22‘28‚——34。
36’40‛。
实习内容:5月6日:天气:晴路线:会善寺、龙山南坡、大塔寺泉、辉绿岩墙、嵩顶观察点一:会善寺郭家窑组坐标。
在会善寺可以看到路边岩石主要由片麻岩(图1.1)组成。
首先确定其为变质岩,再根据其变质程度深且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少量鳞片状变晶。
主要矿物组成有长石、石英、云母等,因为长石含量更多,确定其为片麻岩。
经查阅资料确定其为太古界形成的岩石,距今约20亿年。
相关学习:1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包括: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碎裂岩,石英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
2以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命名的变质岩包括:麻粒岩,榴辉岩,超铁镁质岩,混合岩。
郭家窑组混合岩性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及片岩组成,可模糊看出有顺层混合岩、网状混合岩、树枝状混合岩。
有石英质脉体。
显示混合岩作用形式为交代作用!相关学习:经老师引导串联,回忆了混合岩有关知识,混合岩是在区域变质基础上,随着地壳内部热流值不断升高,来自地壳深部的花岗岩质活动流体向围岩渗透或注入并与围岩发生强烈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其兼具岩浆岩和混合岩特征的成分不均匀、形态多样的中粗粒结晶岩石,这种岩石称为超变质岩,亦称混合岩。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⑴测量的工具—地质罗盘仪一般的地质测量,如测量目的物的方位、岩层空间位置、山的坡度等,均用地质罗盘仪。
这是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
地质罗盘仪式样较多,但其原理和构造大体相同。
①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5-1)。
图5-1地质罗盘仪构造图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磁针为一两端尖的磁性钢针,其中心放置在底盘中央轴的顶针上,以便灵活地摆动。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产生磁倾角。
为使磁针处于平衡状态,在磁针的南端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亦可以此来区分指南和指北针。
磁针制动器是在支撑磁针的轴下端套着的一个自由环,此环与制动小螺纽以杠杆相连,可使磁针离开转轴顶针并固结起来,以便保护顶针和旋转轴不受磨损,保持仪器的灵敏性,延长罗盘的使用寿命。
刻度盘分内(下)和外(上)两圈,内圈为垂直刻度盘,专作测量倾角和坡度角之用,以中心位置为0°,分别向两侧每隔10°一记,直至90°。
外圈为水平刻度盘,其刻度方式有两种,即方位角和象限角,随不同罗盘而异,方位角刻度盘是从0°开始,逆时针方向每隔10°一记,直至360°。
在0°和180°处分别标注N和S(表示北和南);90°和270°处分别标注E和W(表示东和西)如图所示。
象限角刻度盘与它不同之处是S、N两端均记作0°,E和W处均记作90°,即刻度盘上分成0°—90°的四个象限。
必须注意:方位角刻度盘为逆时针方向标注。
两种刻度盘所标注的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时能直接读出磁方位角和磁象限角,因测量时磁针相对不动,移动的却是罗盘底盘。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对工程地质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安排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地点选在方山,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x月xx日至2021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方山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天,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方山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方山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
通过观察山体的岩层分布、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我们对方山的地质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习第二天,我们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是地质勘探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可以判断地质构造的特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亲自操作地质罗盘,进行了实地测量,掌握了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技巧。
3. 实习第三天,我们对方山的岩层进行了详细观察。
通过观察不同岩层的岩石类型、颜色、厚度和产状,我们对方山的地质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岩层的特征判断地质构造,如背斜、向斜和断层等。
4. 实习第四天,我们研究了方山的地形地貌特征。
通过观察方山南坡至北坡及桂子山采石场的地貌特征,我们了解了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火山岩的各种岩石类型、岩性和产状。
5. 实习第五天,我们对实习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实地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我们对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能力。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观察了方山的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实地测量技巧。
这些实践经验使我对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和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也使我受益匪浅。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2009级本科生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
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
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
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
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1、高家边组(S1g)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
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2、坟头组(S2+3f )主要由土黄色中层-厚层砂岩构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和页岩;厚度120m;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等化石。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为整合接触。
3、茅山组(S3m)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组成,夹粉砂岩等;厚度约为20余米,呈斜层理构造。
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为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五通组(D3w)底部为中厚层底砾岩、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厚层粉砂岩,上部为砂岩及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有层间构造,如印模构造等,有风化现象,可见节理构造,成岩破碎,没有错位,粘土高岭土化;厚约150米;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是没有观察到。
精选工程地质实习日记3篇工程地质实习日记篇1 今天是我们地质地貌实习的第二天,目的地有两个,一个是小傍水崖的大石河,另一个是上庄坨的地质学博物馆。
7:20出发,行车15分钟后,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大石河到了。
我们的站立地点,是顺断裂发育的大石河河谷。
今天我们在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大石河河流地貌的沉积特征和河流阶地特征。
我们站立在大石河凸岸。
因为逆时针定向环流面向河流下游,环流将沉积物质带向凸岸,所以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脚下的这块滨河床浅滩上边有许多宏大的砾石,由于水流冲刷的作用,磨圆度高,分选性强。
接下来,教师把我们带到了的剖面前,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河道砾岩的沉积特征:自上游向下游,磨圆度越来越高,分选性越来越强,扁平状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倾向指向河流上游。
第一个点的最后一项为哪一项认识河流阶地。
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大石河共有五级阶地。
一级为堆积阶地,二级为漫滩相阶地,三级为基座阶地,四级和五级为侵蚀阶地。
五级阶地各不连续,说明这里曾有4-5次地壳抬升运动。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篇2 8 月 27 日星期一今天是我们即将开场的实习的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在二教我们举行了实习发动大会。
王教师为我们介绍了实习的地点,实习的内容,实习的安排以及实习的相关考前须知,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贾教师跟我们讲了讲这次实习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这次时机对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的帮助。
最后郭教师对我们说了说去实习基地需要带的生活用品,以及在那里的考前须知,一定要遵守纪律,不能给当地人带来费事。
就这样我们期待着实习的到来。
最后我们坐上校车来到了实习基地,对实习基地充满兴趣!8 月 28 日星期二早上吃过早饭后,在王教师的带着下我们向着实习的第一个目的地亮甲山出发。
经过四十多分钟泥泞的步行之后,我们到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陡峭的崖壁。
眼前的崖壁是由一层一层的层理清楚的沉积岩构成。
待大家集合之后,王教师给我们讲解了岩层的三大性状即岩层的走向,岩层的倾角,岩层的倾向。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地质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难忘的实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吧,请好好写一份实习报告将它总结下来吧。
那么什么样的实习报告才是好的实习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质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xx年xx月xx号开始到xx月xx号结束。
xx月x号到xx月xx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xx月xx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
xx月xx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⑴测量的工具—地质罗盘仪一般的地质测量,如测量目的物的方位、岩层空间位置、山的坡度等,均用地质罗盘仪。
这是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
地质罗盘仪式样较多,但其原理和构造大体相同。
①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5-1)。
图5-1地质罗盘仪构造图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磁针为一两端尖的磁性钢针,其中心放置在底盘中央轴的顶针上,以便灵活地摆动。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产生磁倾角。
为使磁针处于平衡状态,在磁针的南端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亦可以此来区分指南和指北针。
磁针制动器是在支撑磁针的轴下端套着的一个自由环,此环与制动小螺纽以杠杆相连,可使磁针离开转轴顶针并固结起来,以便保护顶针和旋转轴不受磨损,保持仪器的灵敏性,延长罗盘的使用寿命。
刻度盘分内(下)和外(上)两圈,内圈为垂直刻度盘,专作测量倾角和坡度角之用,以中心位置为0°,分别向两侧每隔10°一记,直至90°。
外圈为水平刻度盘,其刻度方式有两种,即方位角和象限角,随不同罗盘而异,方位角刻度盘是从0°开始,逆时针方向每隔10°一记,直至360°。
在0°和180°处分别标注N和S(表示北和南);90°和270°处分别标注E和W(表示东和西)如图所示。
象限角刻度盘与它不同之处是S、N两端均记作0°,E和W处均记作90°,即刻度盘上分成0°—90°的四个象限。
必须注意:方位角刻度盘为逆时针方向标注。
两种刻度盘所标注的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时能直接读出磁方位角和磁象限角,因测量时磁针相对不动,移动的却是罗盘底盘。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⑴测量的工具—地质罗盘仪一般的地质测量,如测量目的物的方位、岩层空间位置、山的坡度等,均用地质罗盘仪。
这是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
地质罗盘仪式样较多,但其原理和构造大体相同。
①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5-1)。
图5-1地质罗盘仪构造图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磁针为一两端尖的磁性钢针,其中心放置在底盘中央轴的顶针上,以便灵活地摆动。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产生磁倾角。
为使磁针处于平衡状态,在磁针的南端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亦可以此来区分指南和指北针。
磁针制动器是在支撑磁针的轴下端套着的一个自由环,此环与制动小螺纽以杠杆相连,可使磁针离开转轴顶针并固结起来,以便保护顶针和旋转轴不受磨损,保持仪器的灵敏性,延长罗盘的使用寿命。
刻度盘分内(下)和外(上)两圈,内圈为垂直刻度盘,专作测量倾角和坡度角之用,以中心位置为0°,分别向两侧每隔10°一记,直至90°。
外圈为水平刻度盘,其刻度方式有两种,即方位角和象限角,随不同罗盘而异,方位角刻度盘是从0°开始,逆时针方向每隔10°一记,直至360°。
在0°和180°处分别标注N和S(表示北和南);90°和270°处分别标注E和W(表示东和西)如图所示。
象限角刻度盘与它不同之处是S、N两端均记作0°,E和W处均记作90°,即刻度盘上分成0°—90°的四个象限。
必须注意:方位角刻度盘为逆时针方向标注。
两种刻度盘所标注的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时能直接读出磁方位角和磁象限角,因测量时磁针相对不动,移动的却是罗盘底盘。
实验六:罗盘的使用及岩层产状的测量一、目的要求1. 熟悉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并掌握记录方法。
3. 学会使用罗盘测量方位和定点。
二、实验用品1. 地质罗盘2. 各种地质构造模型。
三、实验内容1.学习罗盘的基本结构罗盘一般都由磁针。
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图1)。
磁针为两端尖的磁性钢针,其中心放置在底盘中央轴的顶针上,以便其灵活地摆动。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产生磁倾角。
为了磁针处于平衡 状态,在磁针的南端上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亦可以此来区分指南和指北针。
磁针制动器是在支撑磁针的轴下端套着的一个自由环,此环与制动小螺丝纽以杠杆相连,可使磁针偏开转轴顶针并固定起来,一边保护顶针和旋转轴不受磨损,保持仪器的灵敏性,延长罗盘的使用寿命。
图1 罗盘仪的构造图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
刻度盘分为内(下)和外(上)两圈,内圈为垂直刻度,专作测量倾角和坡度之用,以重点位置为0°,分别向两侧每隔10°一记,直到90°。
外圈为水平刻度盘,其刻度方式为方位角,从0°开始,逆时针方向每隔10°一记,直到360°。
在0°和180°处分别标注N和S;在90°和270°处分别标注E和W(图2)。
必须注意的是方位角刻度盘为逆时针方向标注, 刻度盘所标注的东、西方向均与实地相反,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时能直接读出磁方位角和磁象限角,因测量时磁针相对不动,移动的却是罗盘底盘,当底盘向东移动,相当于磁针向西偏转,故刻度盘逆时针方向标记(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所测得的读数即所求的方位。
一、实习题目岩层露头实习报告二、实习目的1. 理解和掌握岩层露头的识别方法与特征。
2. 学习野外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对地质构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的认识。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
三、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四、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山脉五、实习部门或岗位XX地质调查队六、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背景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选择了XX山脉作为研究对象,该山脉地处构造运动活跃地带,岩层出露良好,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2. 实习内容(1)岩层露头的识别与描述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层露头,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等。
通过对露头的观察,我们记录了岩层的颜色、结构、构造特征等,并绘制了岩层剖面图。
(2)地层接触关系的观察我们重点观察了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不整合面、整合面和断层等。
通过对比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和构造特征,分析了地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地质构造的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和节理等。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观察,我们了解了构造对地层分布和岩性变化的影响。
3. 实习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地质资料,了解了实习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岩性特征。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野外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基本方法。
(2)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实地考察。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特定的岩层露头,对露头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3)数据整理与分析在实地考察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了岩层剖面图,并撰写了实习报告。
七、实习体会和收获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岩层露头的识别和描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野外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基本技能。
2. 我认识到地质构造对地层分布和岩性变化的影响,提高了对地质构造的认识。
3.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