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第七章 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改
- 格式:ppt
- 大小:12.60 MB
- 文档页数:62
第一篇地质学基础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构造如何划分?答:以地表为界,地球可分为外圈层和内圈层,两者各有不停的圈层构造。
外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厚度在几万km以上,但占大气总质量3/4的大气是集中在地表以上10km的高度范围以内。
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大部分汇聚在海洋里,部分分布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一级地球表层的样式和土层的空隙中。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地球的内圈层又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核位于深约2800km的古登堡面一下直到地心,主要由比较常见的贴、硅、镍溶解体组成。
地核和地壳之间称为地幔,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壳。
3.何谓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答:(1)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及表面心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地质作用和外地质作用。
内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及火山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地质作用包括风华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
5.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答: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四种。
第一,古生物法。
即利用分布时代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而地理分布广泛的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
第二,岩性对比法。
即将未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特征与已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对比,用于确定地层时代。
第三,标志层法。
即在地层剖面中某些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和容易识别的岩层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
第四,岩层接触关系。
即通过观察上下岩层之间的接触是整合、假整合还是不整合确定地层相对年代。
7.如何区别地层接触关系中的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接触?答:(1)整合是同一地区上下两套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是连续的,且产状一致,即在时间和空间深均无间断。
(2)假整合又称平行不整合,是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一明显的沉积间断,但产状基本一致或一致。
表1地层接触关系概念形成过程特征整合接触关系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中间不缺失地层,这种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关系。
沉积作用连续进行1、上下岩层产状一致;2、不缺失地层;3、古生物连续;4、岩性、岩相连续;5、构造变形(强度、样式)一致;6、变质程度、变质相带渐变过度;7、具有统一的岩浆活动模式。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相邻地层产状一致,但中间缺失地层(有沉积间断),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下降接收沉积→上升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1、相邻地层产状一致,但缺失地层,存在一个风化剥蚀面(有冲刷现象、底砾岩、古风化壳、沉积岩脉、风化矿产等);2、岩性、岩相不连续;3、古生物不连续;4、变形特征一致,变质相带连续变化,有统一的岩浆活动模式。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产状不同,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甚至变质作用,同时上升遭受风化→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1、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产状明显不同;2、不整合面上下缺失地层;3、古生物不连续;4、岩性、岩相突变;5、构造强度、样式不一致;6、构造上不连续;7、变质相带不连续;8、岩浆活动不一致;9、同一时代的新地层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
表2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关系沉积接触关系概念岩浆岩侵入到围岩之中,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亲人接触关系。
岩体形成后经过地壳运动露出地表,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后,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接触关系为沉积接触关系。
特征1.岩体穿切围岩,沿内接触带可见冷凝边(结晶快粒度细形成隐晶质或玻璃质)外接触带有烘烤边(岩石受热变质,颜色变浅)和接触变质带、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和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往往有捕虏体;3.与侵入岩有关的岩墙、岩脉插入到围岩中。
1岩体与上覆围岩的接触带没有冷凝边、烘烤边和接触变质带或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定向排列的原生构造或岩脉、矿脉被截切;3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蚀面和古风化壳,同时在上覆岩层的底部含有岩体成分的碎屑和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