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2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8
8.5 化学肥料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硝酸铵(NH 4NO 3)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是一种白色易溶于水固体、受热易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储存硝酸铵时应密封放置于阴凉处,并注意防潮B .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1 :4 : 3C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4100%1414316⨯+⨯+⨯D .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0g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CO 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B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 .常温下N 2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AB .BC .CD .D4.下表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完全正确的是A.A B.B C.C D.D5.对于碳酸氢铵的认识中,说法错误的是A.取少量的碳酸氢铵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固体逐渐地减少,最后完全消失B.加热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C.施用碳酸氢铵后立即用土掩埋,防止暴晒D.防止碳酸氢铵受潮,应该在阳光下保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了酸雨B.磷肥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C.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D.碳酸钠的俗称是小苏打7.“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质子数不变,所以元素种类不变B.因为碳酸氢铵易挥发,所以需要密封阴凉处保存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8.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用活性炭软化硬水B.用水区分NaCl和CaCO3固体C.加热蒸发碳酸氢铵溶液获得其固体D.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的炭粉9.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发生反应,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10.下列有关化学肥料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肥通常情况下是白色的晶体B.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一起使用可以增强肥力C.可以用氢氧化钙或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的方法鉴别铵态氮肥D.化肥对农业增产有重要作用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B.水的沸腾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C.施用农药造成污染,应禁止使用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A.检验Na2CO3中含有NaOH:加入酚酞试液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肥料: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D.除去CaO固体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1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B.烧碱干燥氧气C.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D.碳酸钠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1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鉴别:用熟石灰鉴别KNO3固体和NH4NO3固体B.除杂:用浓硫酸除去NH3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C.检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D.制备: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少量CO2二、填空题16.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A.熟石灰;B.硝酸钾;C.石灰石;D.碳酸氢钠;E.纯碱(1)“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化肥简介了解化学元素(N、P、K)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通过对化肥、农药“利弊”的思考,培养辩证思维。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导入新课●●●中国人一天要吃掉多少粮食?按照每人每天最低摄入量400克计算,13亿中国人一天消费粮食520000000公斤,52万吨。
这个数字不包括浪费的粮食。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
人类最初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植物体等沤制的天然有机肥料。
18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了解,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各增产因素总和的30%~60%。
1950年之前,世界粮食产量增长主要依赖耕地面积的扩大;1950年之后,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化学肥料。
我们的粮食——在希望的田野上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呢?化学肥料(第1课时)一、化肥简介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点拨】【阅读】表11-1 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化学成分及其主要作用1. 氮肥【氮的重要性】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氮肥的作用】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缺氮: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思考】空气中的氮气可不可以利用?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
大豆、蚕豆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把空气中的氮转化成含氮化合物吸收,所以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
但是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氮气,只能吸收含氮化合物,因此空气中的氮气只有转化成氮的化合物才能作为植物的养料。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化学肥料》评课稿1. 引言《课题2化学肥料》是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学肥料的种类、用途和制作方法。
本文将对该课题进行全面的评课,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参考。
2. 课程设计评价2.1 整体设计合理性课题2的整体设计合理,通过引入化学肥料的相关概念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肥料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设置了多个板块,包括化肥的种类、肥料的使用与注意事项以及肥料的制作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
2.2 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课题2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化肥的种类、化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化肥的制作方法。
这些目标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教学时长合适课题2的教学时长适中,能够充分保证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操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3. 教学方法评价3.1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通过展示图片、示意图和动画等,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2 实践操作课题2中的化肥制作环节设置了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化肥。
这种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
3.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4. 学习效果评价4.1 知识掌握情况经过课题2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化学肥料的种类、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对实践操作也能够熟练进行。
4.2 学习兴趣提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