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复习提纲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6
九年级历史(上)世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三、法老的统治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
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楔形文字)。
二、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三、《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第3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
3.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众生平等”“忍耐服从”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1.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导、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
2.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一、说明文内容概要1、说明文分类:按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按语言:文艺性说明文与平实说明文。
2、说明按次:时间按次(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空间按次(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逻辑按次(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浅到深等)。
3、说明方式:※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法子把比力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分明。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清确、更具体。
※分类别:是按照必然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如统筹方式是一种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式)用A是的B或的B,叫A。
※作诠释: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事物特征作一般性解说。
※作比力:用具体的或大师比力熟悉的事物与被说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打比方:利用两种分歧事物这间的相似之处作比力,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说明更直接,更具体。
※引资料:包孕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
※摹状貌:就是对说明对象用生动语言进行描绘,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要求对事物进行周密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而且要求运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的特征遣词造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模棱两可,不夸张。
主要体现在状语和定语进行修饰和限制上。
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中的“大约”“可能”之所以这样用是因为不敢完全必定我国古籍中是否还有比这更古老的桥的记载。
所以要加上这些修饰词。
现代文阅读指导现代文阅读之方式篇一、考什么?1.文本解读:⑴主要内容;⑵主题思想;⑶结构层次。
2.语言品析:⑴关键字词;⑵重要语句。
有哪些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重点判断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难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知识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b、c为常数,a≠0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x+m2=0的形式>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⑤把方程转化成x+m2②公式法x=2a=0的形式;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第三章证明三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根据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来解决相关问题难点根据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来解决相关问题知识点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特殊四边形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称轴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1、责任产生:产生于社会关系的相互承诺。
2、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左;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徳原则。
3、角色和资任的关系:(1)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仔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
(3)在社会中生活,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4)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4、对自己的负贵的表现和意义:表现:(1)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2)小到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大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义:(1)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2)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承担责任的过程。
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
5、我们每个人为何要有责任感:(1)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
(2)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3)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6、不负责的后果:(1)对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得不到信任尊重,收到谴责,甚至法律处罚。
(2)从社会角度:效率低下,人与人缺少信任,增加社会成本,影响社会进步(3)对他人来说,使他人财产受损,浪费他人时间,甚至伤害他人感情。
7、承担责任有代价和回报:回报:有物质方而的也有精神方而的。
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受到责备,以至受到处罚。
8、辨析:对于责任,我们可以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