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系(所)课程架构
- 格式:docx
- 大小:16.90 KB
- 文档页数:4
特殊教育组织架构与角色定义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特殊教育的组织架构及其中的各个角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特殊教育领域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福祉。
2. 特殊教育组织架构2.1. 行政组织架构2.1.1. 校级领导- 校长:负责特殊教育学校的整体运营和管理。
- 副校长:协助校长管理学校,分管教学、学生事务、行政等工作。
2.1.2. 教学管理- 教务处:负责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师培训等。
- 教研组:负责具体科目的教学研究和教材开发。
2.1.3. 学生事务- 学生处:负责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沟通等。
- 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和辅导。
2.2. 教学组织架构2.2.1. 特殊教育教师- 特殊教育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满足其特殊需求。
- 学科教师:负责教授常规学科知识。
2.2.2. 支持教师- 言语治疗师:协助学生改善言语能力。
- 职业治疗师:帮助学生发展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
- 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3. 后勤组织架构- 后勤处:负责学校设施维护、安保、餐饮服务等。
3. 角色定义3.1. 校级领导3.1.1. 校长- 负责学校的整体运营和管理。
- 制定和执行学校的发展规划。
- 维护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良好关系。
3.1.2. 副校长- 协助校长进行管理,分管特定部门或任务。
- 负责监督和评估教育教学质量。
3.2. 教学管理3.2.1. 教务处- 负责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组织教师培训和发展活动。
3.2.2. 教研组- 负责教学研究和教材开发。
-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
3.3. 学生事务3.3.1. 学生处- 负责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 组织家校沟通和学生活动。
3.3.2. 生活指导老师- 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和辅导。
- 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惯和社会技能。
3.4. 特殊教育教师- 负责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满足其特殊需求。
- 设计和实施特殊教育课程和活动。
内蒙古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本文将以内蒙古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内蒙古赤峰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非常完整,整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和实践课程三个部分。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程则分为三个方向,包括智力残疾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三个类别的学习,包括相关课程、康复训练、特殊教育技能、行为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课程则强调对特殊儿童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教育实习、康复实习、行为治疗实习等。
二、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1. 知识重视程度不足在课程设置中,虽然全面而富有条理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就是知识重视程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被灌输知识而非自主思考。
过于依赖教材,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能力。
2. 课程运用现状不佳虽然内蒙古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架构完整,但是有时给学生们的前几年课程不经实践活动的配合,也没有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案例教学,所以学生们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三、改进方案1. 深化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中,特殊教育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也不断地增加和转换,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应该不断地升级和改进教学内容。
可以尝试推出更多优秀的教程,在责任心、创造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
2. 加强实践课程的授课方法改革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可以尝试推出多种以实际操作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专业实践。
实践教学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更加灵活、多样和富有创意,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和康复中锤炼自己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3. 个性化课程设计的推进教育是一项人文事业,而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不能普遍同一。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一、背景介绍特殊教育学校是为了满足残疾儿童和其他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而设立的学校。
随着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特殊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是为特殊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制度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特殊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他们的个体差异。
建立尊重、关爱和包容的教育原则,注重个别化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三、特殊教育学校的组织架构特殊教育学校的组织架构应该清晰明确,包括学校领导层、各部门和教职员工。
领导层应具备相关的特殊教育背景和经验,能够有效管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各部门和教职员工应具备专业素质,持续学习和提升能力,为特殊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应依据学生的残疾类型和需求进行评估,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确保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得到准确的识别和合理的满足。
五、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具备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
教学计划应个别化,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调整。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应采用个别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启发式和激励式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辅助教具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七、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规范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规范应包括教职员工的纪律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管理程序等。
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能够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教育环境的稳定。
八、特殊教育学校的家校合作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通过定期沟通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需求和教育情况,共同制定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課程大綱一、課程目標瞭解課程規劃的三個向度、教學原理以及視覺障礙兒童的身心特性,針對視障兒童的需求來設計教學內容。
二、課程內容1.課程的理論基礎2.課程設計的決定因素3.課程規劃的決策層面4.教學原理在視障上之應用5.視覺障礙兒童的身心特性6.視障教育課程綱要7.視障教育教學設計8.視障教育評量9.教學實習三、評量方式1.平時報告和討論2.期中報告3.期末報告4.試教與教學設計四、參考書籍1.王文科(民83):課程與教學論。
台北,五南。
2.王文科(民80):課程論。
台北,五南。
3.王文科(民84):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
台北,五南。
4.司琦(民80):課程導論。
台北,五南。
5.李子建,黃顯華(民85):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
台北,五南。
6.林生傳(民77):新教學理論與策略。
台北,五南。
7.林寶山(民81):教學論。
台北,五南。
8.林寶山(民80):教學原理。
台北,五南。
9.林寶貴(民85):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之理論與實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0.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
台北,東華。
11.黃炳煌(民71):課程理論之基礎。
台北,文景。
12.陳伯璋(民81):潛在課程研究。
台北,五南。
13.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課程架構研究。
台北,五南。
14.張春興(民81):現代心理學。
台北,東華。
15.趙中建(民81):教學模式。
台北,五南。
16.鍾啟泉(民80):現代課程論。
台北,五南。
17.Beane, James A.,Toepfer,Conred E.,& Alessi, Samel J.(1986)Curriculum Planing and Develpment.18.Hass, Glen., Parkay, Forrest W.(1993) Curriculum Planing:A New ApproachBoston:Allyn and Bacon.19.Robinson, Floyd G.,Ross, John A. & White,Floyd(1985)Curriculum Develpment for Effective Instruction.Toronto:OISE Press.20.Schubert, Willam H.(1986). Curriculum:Perspective, Paradigm, Possibility.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特殊教育(教育学学士)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特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科学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3)具有初步进行特殊教育实际工作、科研和管理的能力;(4)熟悉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特殊教育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普通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特教概论△、特殊学校班级管理、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教师口语△、音乐△、美术△、美工△、书写△、教育活动设计△。
2、专业课(视障教育专业方向)眼科医学基础△、视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汉语盲文△、定向行走教学△、生活技能训练△、教具学具的制作与应用、视障儿童语文课程与教学△、视障儿童数学课程与教学△、视障儿童随班就读△。
(听障教育专业方向)耳医学基础△、听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手语△、听力学基础△、听力语言训练△、听障儿童语文课程与教学△、听障儿童数学课程与教学△、沟通交流技巧△、听障儿童随班就读△。
(智障教育专业方向)脑科学基础△、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感觉运动训练△、智障儿童的早期干预△、游戏、行为改变技术△、智障儿童课程与教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
3、专业选修课自闭症儿童教育、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教育、学习障碍儿童教育、脑瘫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资源教室管理、个别化教学原理与实践、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特殊教育史、律动、英语盲文、聂美兹点子符号、感觉统合训练、多重障碍儿童教育、超常儿童教育、家庭训练指导、计算机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应用、科学教育教学法研究、综合实践课教学研究。
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四、研究生专业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系(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and Special Education)特殊教育本科培养方案Teaching Program of Special Education一、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专业以创新型特殊教育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陶冶品性、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导向,将崇尚真理、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在特殊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卓越人才。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修养、能够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及相关机构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管理的专业工作者。
三、培养规格1、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求实创新的精神。
2、系统掌握特殊教育知识,具备特殊教育的研究基础。
熟悉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掌握特殊教育基本规律,了解与特殊教育学科领域相关的知识,关注特殊教育发展的前沿与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掌握特殊教育专业技能,具备特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掌握特殊儿童评估的基本方法;掌握特殊儿童教育教学设计与基本原则、方法;适应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的特殊儿童教育教学,能够开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4、外语、计算机学习水平应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要求。
具有初步阅读、翻译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具有初步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1、学制4年2、总学分156学分五、课程结构比例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52学分,占33.3 %。
(通识必修38学分,通识选修14学分)2、学科基础平台课程35学分,占22.5 %。
(师范生基础平台课程8学分,相关学科基础课程1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15学分)3、专业课程46学分,占29.5%。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是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生,课程设置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言语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设置应当围绕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科知识方面,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科内容。
在实践技能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再次,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
课程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时,应当注重学生的终身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家校合作和社会资源整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应当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特殊儿童教冇》是特殊教冇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特殊教冇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认识特殊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树立科学的教冇观,能正确地分析特殊教冇现象,提髙解决特殊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特殊学校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热爱特殊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教师师徳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特殊儿童心理》,为《特殊儿童教m 课程学习提供基础依据:后续课程为《特姝学校课程与教学法》,培养学生从事特殊学校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课程的前后续衔接得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一一帮助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时能迅速进入角色,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学生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去识别和纠正常见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上错误:(2)能够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3)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的能力;(4)具备初步的教冇科研能力。
2.知识目标《特姝教育学》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全面讲授特殊教冇的基本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发展方针、理论基础、特殊教冇政策与法规、发展趋势、特殊儿童评估等;系统讲授各类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冇,同时介绍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职业教冇等问题。
学生要掌握从事特殊教冇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当代教冇科学的最新成果,提高对教冇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3.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激发他们参与特殊教冇改革的积极愿望。
(2)培养他们热爱教冇事业、热爱儿童的专业情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博爱意识,能关心、支持与帮助残疾儿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将来胜任特殊学校或康复中心的教学与康复训练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特殊教育学教 学 大 纲一 、说明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学生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各类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特点有初步了解;并在理解、尊重、热爱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基础上,培养对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感情和事业心。
通过本课程学习将为学生今后系统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了解特殊教育领域其他专业的知识和从事某一类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特殊儿童的专门教育,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和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若干基本概念、各类特殊儿童的定义、鉴别标准、心理发展特点及特殊教育对策。
(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通论;后修课程为:教学论、教 育心理学、各类儿童心理与教育等。
(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见习活动、观看录象等。
二 、讲授大纲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本章教学要求:1、理解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2、掌握特殊教育的原则及过程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概念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二、特殊教育的对象三、特殊教育的意义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分类一、残疾儿童二、问题儿童三、超常儿童第三节 特殊教育的原则一、早期教育原则二、补偿教育原则三、个别教育原则四、系统教育原则第四节 特殊教育的过程一、预防二、诊断三、教育训练四、劳动就业的培训第二章 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本章教学要求:1、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发展的历程2、理解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3、掌握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第二节 我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第三节 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第三章 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本章教学要求:1、熟知我国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2、了解台湾及有关国家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3、掌握国际有关特殊教育的立法及文件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我国大陆地区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一、特殊教育立法进程二、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第二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一、特殊教育立法进程二、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简介第三节 美国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一、特殊教育立法进程二、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简介第四节 特殊教育相关国际文献一、国际残疾人立法概况二、特殊教育相关国际文献概述第四章 特殊教育的体系与模式本章教学要求:1、了解特殊教育的体系2、掌握特殊教育的各种模式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体系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二、特殊儿童的基础教育三、残疾青年的高等教育第二节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模式一、家庭教育模式二、训练中心模式三、综合训练模式四、医疗康复模式第三节 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的模式一、资源教室模式二、特殊教育班模式三、特殊学校模式四、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五、职业教育模式第五章 特殊教育评估本章教学要求:1、了解评估的类型、内容和方法2、掌握特殊教育评估的组织过程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特殊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第二节 特殊教育评估的内容与方法一、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二、心理与教育测验三、其他评估方法第三节 特殊教育评估的组织与实施一、准备阶段二、测评阶段三、综合评定阶段四、个别教育计划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本章教学要求:1 、理解视觉障碍学生的定义与分级2 、了解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3 、掌握视觉障碍学生的感性认识活动特点及举止特征,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机构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机构设置对于提供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服务至关重要。
正确的机构设置可以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介绍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核心管理机构。
它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事务,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事务等。
行政管理部门还要与教师、学生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作出回应。
二、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机构。
它负责制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并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对学生进行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教学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师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三、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学生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学生入学、转学、毕业等事务的处理,以及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
学生事务管理部门还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师资培训部门师资培训部门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机构中的一项重要设置。
它负责组织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师资培训部门还要定期评估教师的工作表现,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师资培训的不断提高,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五、家长协作机构家长协作机构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机构中的一项重要设置。
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
家长协作机构可以为家长们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帮助与支持。
通过家长协作机构的建立,可以实现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六、校园安全管理部门校园安全管理部门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特殊教育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在特殊教育及相关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社会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特殊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特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育诊断和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3.具有进行各类特殊儿童的教学、融合教育教学、个别化教育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和法规;5.掌握特殊教育的发展动态;6.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专业核心课程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史、发展心理学、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测量与评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特殊儿童康复、个别化教育理论与实践、资源教室方案等。
五、各类课程学分分配1. 课程学分结构2.开课规划注:实践环节的相关学分并未在上表中统计。
六、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143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13学分,专业核心课程37学分,专业拓展课程16学分,实践课程29学分,即可毕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若干规定》,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附件)(一)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48学分)1.必修课(41学分)注:1.思想政治课的在线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辩论赛、观看影片或电视节目、考察少管所、戒毒所、旁听法庭审判、参加自愿者服务等活动;2.大学外语课程实行分层次、分语种教学,大学英语分普通本科专业层次和艺术体育类专业层次分类教学,学生也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大学日语、大学德语、大学韩语学习;3.计算机技术基础类课程:根据专业特点与后续课程,从技术基础类课程中选一门作为必修课程;4.国防教育(含军训)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方式进行,另含2周军训。
特殊教育课程方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指导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能力。
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后表现出小学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明显欠缺的问题,需要盲校、聋校花费较长时间来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小教专业的毕业生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扎实,进入工作岗位马上能够适应教学工作,致使许多盲校、聋校在招聘时宁愿选择小教专业的毕业生。
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应如何有效地设置特殊教育教学法?本文试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满足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其他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二、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本课题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研究过程本教学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二)第二阶段――实施教学阶段,调整教学计划1.理论教学。
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着重从理论方面阐述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其中第一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数与代数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和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实践教学。
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应通过实践课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