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概论)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621.00 KB
- 文档页数:15
#### 一、课程名称特殊教育概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理解特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4. 学习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 三、教学对象1-3年级特殊教育专业学生#### 四、教学时长2课时####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板书。
2. 特殊教育相关案例资料。
3. 教学互动环节的道具或材料。
####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特殊教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特殊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主体内容- 特殊教育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介绍特殊教育的定义,强调其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显著性的教育特点。
- 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服务的对象和范围。
-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讲述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隔离教育到现代的融合教育。
- 分析当前特殊教育的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教学互动- 教师提问:“特殊教育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特殊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 第二课时1. 主体内容- 特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介绍特殊教育的原则,如个别化教育、全人教育、融合教育等。
- 讲解特殊教育的方法,如行为矫正、感觉统合训练、语言治疗等。
- 针对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 分析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自闭症等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特点。
- 探讨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策略。
2. 教学互动- 教师提问:“如何针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个别化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
#### 七、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特殊教育方法,撰写心得体会。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体系: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承担的特殊教育任务的培养目标
特殊学校(班)的课程(学科课程、活动)目标
特殊学校(班)教学活动单元目标
每节课每个活动的教学目标所构成
(二)我国对特殊教育提出的各个层次的教育目标体现出的两个基本点:
1.是在培养目标中体现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2.是培养目标中体现共同教育目标与特殊教育目标的统一
第二节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的含义:一是指课程门类的安排结构,主要由教学计划规定
二是指课程内容的安排结构,主要由教学大纲规定
对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淡化了学科课程、实行综合化教学,主要按照生活适应、活动训练、使用语算三个方面来安排。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
1.在课程设置结构上,增加学校课程,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构成的课程结
构。
2.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减少分科界限,增加课程的综合性。
3.教学内容将更贴近生活,贴近于学生的发展。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特殊教育概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什么是特殊教育?哪些人是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要经历哪些主要的过程?这些都是本章将要集中讨论的问题。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的体力、智力和人格。
通过特殊的教育、教学与训练,传授一定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生活信心、健康的自我意识、生活学习和劳动就业的能力。
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些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造成困难的儿童,这就使得特殊教育在指导,教育、教学和训练方法,教育的设施和手段等方面都与普通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对特殊教育进行专门的深入的探讨,寻求其内在的规律。
特殊教育学(Special Pedagogy)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特殊教育学应该是特殊教育活动经验和总结和科学规律的探讨,它涉及特殊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特殊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二、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切由于不同方面的原因而必须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或简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l needs)或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
简言之,特殊儿童便是特殊教育的对象。
那么,哪些儿童才是特殊儿童呢?诚然,特殊和正常都是相对的概念。
国家开放大学《特殊教育概论》最新题库问答题1、补偿式课程调整模式补偿式课程又称为功能性课程,针对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程度较重的学生,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主要为居家生活、社区生活、职业生活、休闲生活等领域。
2、发展潜力“发展潜力”指结合评估诊断的结果以及教师、家长的期望综合得出的长期目标。
3、分科教学活动分科教学活动是指应用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课程进行教学的活动。
4、辅助式课程调整模式辅助式课程是指原有课程架构不变,给予一般性课程运作的辅助系统,着重从学习策略上予以协助。
5、个别化教学课程运作形式个别化教学课程运作形式是在个别化教育计划指引下的集体差异教学、个别补救教学康复与社区家庭支持的运作模式。
6家庭社区教学活动家庭社区教学活动是指在学生的家庭和社区中进行的环境生态教学活动。
7、矫正式课程调整模式轿正式课程是指在原有课程架构之下,为落后程度较小的学生提供的课程,这类课程在教学上更为细化,并有更多的练习,随班就读教师较为容易开展这类课程。
8、教育诊断评估教育诊断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测量到的数值予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9、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0、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是一种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就读的安置方式,一个普通班级中一般安置2~3个障碍儿童就读10、融合教育课程融合教育课程是指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使用的课程11、特教学校特教学校是一种将特殊儿童集中起来办成一所学校的安置形式。
12、特教学校教育特教学校教育是指让特定类别的残障儿童在专门建立的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简称特教学校)接受的教育。
13、特殊教育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14、特殊教育安置的动态性安置原则动态性安置的原则是指安置形式随着个案的需要和阶段性问题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15、特殊教育安置的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安置时要综合考虑个体的障碍情况,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几个维度。
特殊教育概论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特殊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及重要性;2. 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及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特殊教育问题的能力;2. 学会运用特殊教育原则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3. 提高学生与特殊需求儿童沟通、互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特殊教育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2. 培养学生关爱特殊需求儿童的爱心和耐心;3. 培养学生尊重、接纳和包容特殊需求儿童的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特殊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论;2. 学生特点:学生为特殊教育专业大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但对特殊教育了解不足;3.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特殊教育基本概念:包括特殊教育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特殊教育现状;2. 特殊教育原则与方法:介绍特殊教育的五大原则(个别化教育、适应性教育、综合性教育、参与性教育、持续性教育)及常用的教学方法;3. 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分析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及政策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等;4. 特殊需求儿童心理与教育:探讨各类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特点、教育策略,如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自闭症等;5.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研究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资源开发;6. 特殊教育教师素养与职业发展:分析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职业道德,以及职业发展路径。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特殊教育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第二周:特殊教育原则与方法;第三周: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第四周:特殊需求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五周: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第六周:特殊教育教师素养与职业发展。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特殊教育概论》教材,涵盖教材中第一章至第六章的核心内容,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特殊教育基础知识。
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是指为了满足身体、智力、心理和社交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的教育需求而提供的一种教育服务。
它旨在帮助这些学生发展他们的潜能,并尽可能地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过去,特殊教育主要以障碍学生为中心,提供针对他们特定需求的教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的理念和范围也发生了改变。
特殊教育的范围目前非常广泛,涉及多种类型的障碍学生。
例如,身体障碍学生可能需要使用辅助设备来帮助他们在学校中移动,而智力障碍学生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案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知识。
特殊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教育。
这就意味着教育机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体化教育计划。
这些计划可能包括提供特殊课程、辅助技术和适当的支持服务。
特殊教育的实施需要专业的教育人员以及合适的教育环境。
教育人员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有效地教育和支持障碍学生。
教育环境需要提供适宜的设施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机会,使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帮助他们获得适应社会的技能和能力。
然而,特殊教育仍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许多人对特殊教育存在误解和偏见,导致特殊学生在教育和社会中遇到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特殊教育的宣传和教育,以推动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教育体系。
总的来说,特殊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服务,旨在满足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教育需求。
通过个体化的教育计划和专业的支持,特殊教育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融入社会。
虽然特殊教育面临许多挑战,但它仍然是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是一种教育服务,旨在满足具有身体、智力、心理及社交障碍的学生的特定需求。
它致力于提供个体化的教育,让这些学生能够充分发展潜能,并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点一、特殊教育的定义特殊教育是指为满足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或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特别教育服务。
这些障碍或困难可能是由先天性因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引起的。
二、特殊教育的目的1.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适应困难,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服务。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4.减少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歧视和偏见。
三、特殊教育分类1.智力障碍:包括轻度智力障碍、中度智力障碍、重度智力障碍和极重度智力障碍。
2.视觉障碍:包括全盲、弱视等。
3.听觉障碍:包括耳聋等。
4.语言沟通障碍:包括言语发展迟缓等。
5.身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残疾等。
6.情感行为障碍:包括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四、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1.个别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3.多元智能教育:借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智力障碍,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4.现代科技辅助教育: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白板、电脑软件等,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五、特殊儿童家庭教育1.了解孩子:家长要了解孩子存在哪些困难或障碍,并适时地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
2.培养孩子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3.与学校合作:家长要积极与学校合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教育计划,并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4.提供适当的支持:家长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如陪伴孩子看医生、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等。
六、特殊儿童教育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鼓励发展特殊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特别教育服务。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教学目的:了解国际上特殊教育体系及其特点,熟悉我国特殊教育体系,掌握我国特殊教育的层次结构、安置形式、教育重点和发展方针,教学重点:掌握我国特殊教育的层次结构、安置形式、教育重点和发展方针。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2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一般认为,国际特殊教育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前苏联和当今俄罗斯为代表的以特殊教育学校(班)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另一个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多种教育形式构成的特殊教育体系。
当然,这两种特殊教育体系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
其中,它们中很多做法是一致的。
随着20世纪90年代逐步兴起的“全纳教育”思潮,以普通教育学校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也崭露头角。
一、以特殊教育机构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十月革命以后,前苏联逐步建立起一个以特殊教育机构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
在特殊教育界被称为“隔离式教育”。
前苏联特殊教育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一般中等和职业教育、专业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 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是为了满足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的教育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教育方式。
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提供适合他们特殊需求的教育和支持。
特殊教育所涉及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特殊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身体或运动障碍:例如肢体残疾、运动协调障碍等。
2. 智力障碍或学术困难:例如智力低下、学习障碍等。
3. 情感或行为障碍:例如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行为问题等。
4. 自闭症谱系障碍:例如孤独症等。
5. 感知问题:例如视觉或听觉障碍等。
6. 特殊健康需求:例如慢性疾病、残疾等。
特殊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支持服务来满
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帮助他们在学术、社交、情感和生活
技能等方面获得成功。
特殊教育的实施可以包括个别辅导、小组教学、适应性技术辅助工具和评估、家庭和社会支持等。
特殊教育是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
机会,其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实现
其个人发展和成功。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 (P1-2)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对象 (P2-6) 第三节 特殊教育的意义 (P6-7) 第二章 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特殊儿童观 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存在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发展 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教育 第四章 特殊教育的体系 第一节 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 第二节 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 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第一节 视力残疾学生 第二节 听力残疾学生 第三节 智力障碍学生 第四节 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第六章 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课程 第三节 特殊教育教学组织 第七章 特殊教育教师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性质 第二节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第三节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 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 第八章 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 第一节 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