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5
微⽣物⼤⼩的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微⽣物学实验报告姓名年级班级组别⼀组同组者科⽬微⽣物题⽬微⽣物⼤⼩和数量的测定仪器编号⼀、⽬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使⽤显微镜测微尺测定微⽣物⼤⼩的⽅法。
2.了解⾎球计数板的构造、明确其计数原理。
3.学习并掌握使⽤⾎球计数板测定微⽣物细胞或孢⼦数量的⽅法。
⼆、基本原理l.显微测微尺可⽤于测量微⽣物细胞或孢⼦的⼤⼩,包括镜台测微尺和⽬镜测微尺两个部件。
镜台测微尺全长1mm,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
⽤于校正⽬镜测微尺没⼩哥的长度.⽬镜测微尺其中央刻有50等分或100等分的⼩格.测量前应预先⽤镜台测微尺来校正并计算出在某⼀放⼤镜下,⽬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再以后作为测量微⽣物细胞的长度.⽬镜测微尺每格长度(µ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x10)/两重合线间⽬镜测微尺格数2.球菌⽤直径表⽰⼤⼩;杆菌⽤宽和长来表⽰µm图⼀:测微尺的校正3.显微直接计数法:将⼩量待测样品悬浮液置于计菌器上,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法。
显微计数法适⽤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酵母、细菌、霉菌孢⼦等。
菌体较⼤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可采⽤⾎球计数板,⼀般细菌则采⽤彼得罗夫·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或Hawksley计数板。
三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油镜观察。
⽽⾎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球计数板是⼀块特制的厚型载玻⽚,载玻⽚上有4条槽⽽构成3个平台。
中间较宽的平台,被⼀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各有⼀个计数区。
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种是计数区(⼤⽅格)分为16个中⽅格,⽽每个中⽅格⼜分成25个⼩⽅格;另⼀种是⼀个计数区分成25个中⽅格,⽽每个中⽅格⼜分成16个⼩⽅格。
计数区由400个⼩⽅格组成。
每个⼤⽅格边长为1mm,其⾯积为lmm2,盖上盖玻⽚后,盖载玻⽚间的⾼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
【细菌菌落特征】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实验四、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一、实验目的细菌:观察食品中常见细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细菌的菌落在细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酵母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繁殖的基本方式2.学习区分酵母的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3.观察酵母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菌落在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霉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特征的基本方法2.掌握青霉,曲霉的小室栽片培养法,以便更好地观察其个体形态3.观察霉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霉菌的菌落特征在丝状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1.细菌: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多个同种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适宜条件培养,以母细胞为中心,在有限空间中大量繁殖,扩展成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群落,成为菌落。
若将某一纯种细胞大量密集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菌体生长的各菌落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各种细菌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均具有一定特征,对细菌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菌落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研究和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中。
2.酵母菌:以出芽繁殖为主要特征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大小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芽殖,裂殖与产生掷孢子和厚垣孢子。
有性繁殖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若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称假丝酵母。
美蓝是一种无毒的弱氧化剂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故可用美蓝鉴别细胞的死活。
实验一:酵母菌大小测定一、实验器材1、菌种:酵母菌液体培养物2、仪器和其他物品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滴管等。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掌握对不同形态细菌大小测定的分类学基本要求,增强对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三、基本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大小测定需借助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者配合使用。
镜台测微尺是一个在特制载玻片中央封固的标准刻尺,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个小格10μm。
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地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一般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像。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实际大小。
四、操作步骤1、装目镜测微尺(换目镜)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上放在目镜镜筒内的格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双目显微镜的左目镜通常配有屈光度调节环,不能被取下,因此使用双目显微镜时目镜测微尺一般都安装在右目镜中。
2、校正目镜测微尺(1)放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校正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使用显微镜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以及学会运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种群密度,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使用显微镜测微尺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微生物细胞的长度、宽度和直径等参数。
显微镜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上面刻有刻度;镜台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央有精确的刻度,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工具。
它由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制成,玻片上有四个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 9 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16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25 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25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16 个小方格。
但无论哪种规格,每个大方格的边长均为 1 毫米,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
因此,在一定体积的菌液中,通过计算微生物在计数室中的数量,就可以换算出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材料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菌悬液。
(二)仪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计数板、盖玻片、滴管、擦镜纸、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安装目镜测微尺将目镜测微尺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注意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2、校正目镜测微尺(1)将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线。
(2)移动镜台测微尺,使镜台测微尺与目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平行,并使两者的“0”刻度线重合。
(3)换用高倍镜观察,找出两尺再次重合的刻度线。
分别记录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重合线段内各自的格数。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生物科学贺冰冰 040012010025 周二 9、0 节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 10 mm长度刻成 100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专用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10μm,每格长(0.01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
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像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代码:0803003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食品营养与检验的专业课,属于职业发展平台中的必修课。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术能力,具备食品微生物检测职业素质。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在《分析化学》、《食品生化》等基础上开设的。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获得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检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开设《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该课程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核心课程。
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是学生今后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必备知识。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4×16=6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学时,实验40学时。
通过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食品微生物形态观察、食品微生物数量及大小测定、食品微生物培养及分离等典型实验项目为载体,进行任务型的学习教学设计。
在微生物实验中结合企业目前的检测规范,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
2.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3、掌握食品卫生细菌学的检测方法4、掌握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5、掌握发酵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及维护、2.能进行微生物的制片及形态观察3.能进行微生物的计数4.能测定微生物的大小5.能进行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6.能培养微生物7.能对微生物纯种分离(三)素质目标1.团队工作、与人沟通能力。
2.注意工作保护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6.具有安全知识与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设计项目一: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条件学时:14学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了解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食品检验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定义及其检验意义、微生物检验室和无菌室的基本要求,认识和熟悉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机器结构与性能认识和熟悉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常用玻璃器皿了解染色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染料的性质,了解培养基的种类及一些常用的培养基的用途。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教师:黎勇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²A=n²sinα2. D=λ/2N.A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刘洋生物101 1002040120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2、掌握利用显微测微尺测量酵母菌大小的方法。
3、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柱状。
酵母的细胞比细菌大得多,经过特殊的染色,在高倍镜下就可以观察到。
酵母菌既可无性繁殖,又可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有芽殖和裂殖两种,芽殖又有单出、双出和多出之分。
酵母菌的有性生殖一般能形成4~8个子囊孢子。
在一定条件下,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
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可以通过美兰染色加以区分。
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色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由于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使美兰由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处于代谢旺盛的细胞还原美兰的能力强,细胞为无色,为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幼嫩芽体为浅蓝色,死细胞为深蓝色。
(二)显微镜下的细胞计数本次实验采用血球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细胞数。
方法是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体细胞或孢子悬液,加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逐格计数。
因为计数室的容积是固定的(0.1mm3),所以可以将在显微镜下计得的菌数换算成单位体积试样中的菌数。
血球计数板使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部有H形的沟槽将中部分成上下两个计数室。
计数室方格的边长为3mm,每个方格分为9个大方格,正中央的大方格被分为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被分为16个小方格。
这样正中央的大方格总共分成400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由此得到如下公式:每毫升的菌数个=平均每个中方格内的菌数16×稀释倍数×4000×1000(三)显微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植物等环境中。
在工业和实验室中,酵母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
鉴于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因此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一类具有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形态的单细胞真菌,其直径一般在1-10微米之间。
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们的球状形态。
但实际上,许多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采取非球形态的姿态,例如在温度、营养和压力等条件下,酵母菌可能会出现多样化的形态。
1. 酵母菌的球状形态对于一些常见的酵母菌,例如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麦皮酵母(Pichia pastoris)和白令酵母(Candida albicans)等,它们的形态比较规则,通常呈球状,直径一般为2-5微米。
例如酿酒酵母菌的形态,从其典型的酵母球形态到在特定生长条件下,其分裂成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不规则光环,这些光环可折叠在自身内部或分散成为单个质体。
这种形态变化对于酿酒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酵母菌的球状形态已经被广泛认识,但实际上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其他形态,如细胞伸长、延长和变形等。
在某些特定的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的形态可以发生明显的改变。
例如在氨氮限制下,麦皮酵母的形态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从而出现茎状异形态,这种形态类似于真菌的菌丝形态,从而增强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二、显微直接计数法1. 概述显微直接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酵母菌计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细胞逐一计数。
该方法适用于酵母菌数量少且分散的样品,例如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计数等。
2. 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以适当方式处理,确保酵母菌细胞均匀分布,避免死亡细胞的影响。
(2)制作移液片:取一块尺寸约1.2×1.2厘米的玻片,在玻片的一个角落制作一条长度为1cm、宽度大约为0.5mm的窄条形凹槽。
实验三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细胞形态的观察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学习微生物细胞形态的观察。
二、实验材料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啤酒酵母斜面、盖玻片、无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
三、实验原理和步骤测定酵母菌细胞的大小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注意: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代表的长度随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也会因使用不同的显微镜而产生误差,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40×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载物台,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
计算两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由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µm,所以可得目尺每格长度(µm)=(台尺格数×10)/目尺格数菌体大小的测定:制作一片酵母菌的盖片,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盖片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在40×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四、实验结果目镜测微尺标定结果:___×镜下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是μm。
菌号酵母的直径大小测定结果1 目镜测微尺格数实际直径/μm2345均值五、问题与讨论为什么目镜测微尺必须用镜台测微尺来校正?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细胞形态的观察。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细菌大几十倍甚至十几倍。
大多数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三、实验材料菌种:假丝酵母培养基和试剂:麦芽汗琼脂培养基,革兰氏染色用碘液. 显微镜,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酵母菌镜片的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碘液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